1、“秦以后中国的文化曾遭受到三次厄运:一次是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一次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又一次是……”其中“又一次”指的是明朝的( )
A.设立军机处
B.打破门第限制
C.八股取士
D.大兴文字狱
2、1944年6月,盟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使法西斯德国陷入盟军两面夹击之中的战役是( )
A. 斯大林格勒战役 B. 诺曼底登陆战
C. 阿拉曼战役 D. 中途岛海战
3、战国时期,政府组织兴修的水利工程大量出现,如楚国兴修的芍陂,魏国兴修的引漳十二渠,秦国兴修的都江堰和郑国渠。上述史实发生的共同历史背景是
A.农业生产技术进步推动生产力发展 B.铁制农具和牛耕在战国时开始出现
C.各诸侯国加强联合,展开治水合作 D.秦王嬴政即位,采取措施统一中国
4、实行新经济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 缓和工农矛盾
B. 恢复私营经济
C. 引进外资
D. 恢复和发展经济
5、二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有
①美国的扶持、援助 ②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
③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④加强联合,建立经济共同体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6、宝岛台湾与祖国母亲几经聚散离合,下列与之相关联的历史事件是( )
①甲午战争的失败 ②中华民国的成立
③抗日战争的胜利 ④蒋介石败退台湾
A.①③④ B.①③②
C.①④② D.③④②
7、首都三十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通常称为“开国大典”。这一庆典出现在
A.1945年
B.1949年
C.1956年
D.1978年
8、1968年试图摆脱苏联控制而进行的却被苏联镇压的改革是( )
A. 南斯拉夫改革 B. 匈牙利改革 C. 捷克斯洛伐克改革 D. 波兰改革
9、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和亚洲策源地分别形成于
A. 英国和日本
B. 德国和日本
C. 德国和意大利
D. 日本和意大利
10、“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他们也都可以参加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构)商定城邦重大事务。”这一现象反映的是
A. 雅典的民主政治
B. 英国君主立宪制
C. 法国民主共和
D. 美国联邦制
11、《七绝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诗:“七涉沧溟若等闲,闭关修炼可成仙?当年外族惊梦客,不走河边走海边。”对诗中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
A.在政府的政治意志下,“七涉沧溟”浩浩汤汤,蔚为壮观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闭关政策的经济根源
C.西方殖民者的入侵和挑衅使明朝统治者惊魂不定,只开放广州与外国通商
D.大规模的远洋航行加强了与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联系
12、“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最近蒙古族歌手腾格尔在湖南卫视节目《歌手》上深情演唱了他的成名曲---《天堂》,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赞美。历史上蒙古族曾建立空前辽阔的大元王朝,其建立者是
A. 成吉思汗 B. 忽必烈 C. 努尔哈赤 D. 朱元璋
13、公元2世纪,“地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已成了帝国的内湖,地中海各地之间交通畅通无阻”。这里所指的帝国是
A.罗马帝国 B.法兰克王国 C.阿拉伯帝国 D.亚历山大帝帝国
14、在罗马帝国早期、政府大兴土木,修建神庙、广场、凯旋门等帝国及英雄的纪念场,还为罗马历代英雄修建纪念碑、纪念像和纪念柱,并铭刻一些英雄人物的个人功绩。其根本目的在于( )
A.确立神权的统治地位,树立帝国权威
B.确立统治者的个人威信,维护帝国形象
C.表彰英雄人物的功绩,彰显个人崇拜
D.培育公民的国家荣誉感,维护帝国统治
15、陈独秀曾经在《新青年》杂志中提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这两位先生是指
A.民主和科学 B.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
C.民权和平等 D.自强和求富
16、“和谐发展”是当今社会的主流。假如你要研究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应研究
下列哪个学派的思想主张( )
A.道家 B.法家
C.儒家 D.墨家
17、“农奴要获得法律上的自由,必然要付出巨额的代价,当他们刚刚跳出牢笼.面临的将是无形的枷锁。”下列事件符合这一评价的是( )
A.美国南北战争
B.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C.日本明治维新
D.俄国1861年改革
18、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包括( )
①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②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
③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
④鼓舞了被压迫人民的解放斗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9、明确时序是理解历史的基础。以下是《历史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一书的部分目录,按历史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应是
①红旗飘扬井冈山
②为全民族抗战而斗争
③南湖红船风雨中起航
④新中国的曙光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③①②④
D. ④③②①
20、文艺作品往往是一个时代的记忆。下列歌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②高粱叶子青又青,九一八来了日本兵
③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④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A. ①③②④
B. ②①③④
C. ④②③①
D. ①②③④
21、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是______;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
农村革命根据地是____根据地。
22、巴以冲突的焦点是: 。
23、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的事件是________。
A.鸦片战争 B.新中国的成立
C.虎门销烟 D.洋务运动
24、为克服分封制的弊端,秦朝建立后,在地方推行________,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加强了对全国的统冶;元朝建立后,实行________,开创了省级行政区划的先例。
25、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__________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017年,中共十九大确立__________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6、随着受________程度的提升,妇女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的妇女摆脱_______的束缚,参加社会工作。在现代社会几乎所有的行业中,都活跃着女性的身影。女性________率持续增长,以往男性独占的领域,涌现出不少杰出的女性。
27、世界现代史上曾召开过很多国际会议,请举出下列内容相对应的会议名称。(4分)
⑴形成了凡尔赛体系——
⑵签订《九国公约》——
⑶把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
⑷决定成立联合国——
28、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________,并逐步使用单一货币________。
29、根据所提示的信息,请按要求写出与之相关的组织名称。
(1)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经济体 。
(2)2001年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加入的国际性贸易组织 。
(3)当今世界最大的国际政治组织是 。
30、根据下列提示信息写出相关内容。
(1)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的时间是----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思想路线是------
(3)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地点是----
31、在中外历史上,涌现了诸多杰出的人物,他们站在时代的前列,极大地推动了历史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一的人物在近代领导中国掀起一场救亡图存的变法运动的名称及影响。
(2)图二的孙中山被称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你认为他最主要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3)图三的改革家实施了新政,这次新政的核心措施是什么?“新”体现在何处?
(4)图四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他在哪次会议上提出改革的?为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有提出了哪一伟大构想?这一构想最早是针对什么问题提出来的?
32、请问哪一年被称为“非洲年”?
33、20世纪以来,世界格局经历了多次大变动,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两次分赃会议形成了什么新秩序?这一秩序的形成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请列举20世纪20年代签署的损害中国权益的文件。
(2)二战后初期,美国针对苏联推行了冷战政策,使国际形势趋于紧张。请问美国推行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表现是什么?二战后两极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3)两极格局崩溃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向什么趋势发展?面对世界复杂多变的政治格局,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争取有利的国际地位?
34、(题文)民族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主题,先进的中国人为此展开了不懈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屈辱与反思)
材料一 :1900年7月英国著名漫画杂志Punch登载了题为《中国就要崩溃了》的漫画。同一时期,法国报纸也登载了题为《中国蛋糕》的漫画。这些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当时的社会现状和西方人对中国的看法。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00年前后西方国家使中国怎样“崩溃”的?
材料二:中国从前是很强盛很文明的国家……(为何)到了现在便一落千丈呢?此中最大的原因,就是由于我们失了民族的精神。我们今天要恢复民族的地位,便先要恢复民族的精神。……除了大家联合起来做成一个国族团体以外,就要把固有的旧道德先恢复起来。……就是固有的知识也应该唤醒他……要把我们固有的能力一齐都恢复起来……还要去学欧美之所长,然后才可以和欧美并起。
——孙中山《三民主义》(1924年)
(2)依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为实现民族复兴提出的主张。
(革命与独立)
材料三: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阶段),第一步(阶段),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
(3)依据材料三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一步(阶段)”革命胜利的标志是什么?“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其完成的时间。
(发展与复兴)
材料四: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新中国……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复兴之路》
(4)材料四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具有怎样的划时代意义?
(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如何加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