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翻身农奴把歌唱》是纪录片《今日西藏》主题歌,再现了西藏人民在西藏和平解放以后的新生活和新风雅。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
A.西藏地区正式归中国管辖 B.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C.我国完全获得了解放 D.西藏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2、表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发展阶段的是
A.尼克松访华 B.基辛格访问中国
C.《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发表 D.中美发表《建交公报》
3、下列图片反映的主题是
A.祖国统一
B.鹰击长空
C.科技强军
D.和谐发展
4、统一战线是我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法宝之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初步建立是在哪次会议上
A.遵义会议 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七大
5、1971年10月25日,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国提出的关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的提案,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进行表决,最终以压倒性票数获得通过。这反映了,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益于( )
A.赢得第三世界国家的广泛支持
B.中国是联合国创始成员国之一
C.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积极发展与欧盟国家的关系
6、打了大半辈子的蒋介石和毛泽东,在国际舞台上分出一场历史胜负——身在台湾的蒋介石发表了一份告全国同胞书,以痛批“毛共匪帮”的笔触,解释了台湾当局决定退出这一国际组织的原因,而此时身在北京的毛泽东,则对“驱逐蒋帮”的最终胜利感到意外和兴奋。这段电视纪录片导播词中的“国际组织”应当是
A. 联合国
B. 欧洲联盟
C. 亚太经合组织
D. 世界贸易组织
7、2019年4月,智利总统皮拉在中国访问期间,考察了被称为对外开放“窗口”的城市,他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还有什么是这个城市制造不出来的!”这个城市是( )
A.珠海 B.上海 C.深圳 D.广州
8、“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去,钢水奔腾春夏秋冬入眼来”,这副对联描述了我国“一五”计划期间的两项建设成就,这两项建设成就是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②沈阳第一机床厂
③大庆油田投产 ④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共同纲领》曾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主要是因为它
A.由政协会议制定
B.制定于新中国成立前
C.规定了新中国的社会性质
D.规定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10、2012年秋季开学时,全国很多小学为一年级新生举行隆重的“开笔礼”仪式。开笔礼上,老师为孩子们戴博士帽,点朱启智,学生齐诵《弟子规》、齐唱《三字经》……开展这样的活动有利于( )
①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精粹,传承传统文化
②校园文化建设,建设和谐校园
③营造尊师重道的氛围,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④把每个学生塑造成国家栋梁之才。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1、2015年,习近平会见连战一行,发表重要谈话:“对台湾同胞一视同仁,无论是谁,无论他之前做过什么,只要他现在愿意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我们都欢迎。”审视两岸关系,下面解读错误的是
A. 两岸当局都接受“一国两制”
B. 中国政府不承诺放弃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
C. 两岸人民渴望统一
D. 中国政府坚决反对台独势力
12、历史线索是观念化了的历史链条,它是由产生重大事件或者历史转折的年份贯穿的历史链条。中国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下图中空格所代表的历史阶段
A.生产资料一直是公有制
B.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C.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
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13、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的举措是
A.建立经济特区 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开放沿海城市 D.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14、习近平在安徽考察时指出:“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一个标志。”其中“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是指
A.实行农业合作化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土地改革
15、制作卡片学习历史是历史学习的其中一个方法。某同学制作了如图所示的学习卡片,该学习卡片体现的学习主题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外交事业的发展
D.伟大历史转折
16、“一国两制” ( )
A.是20世纪90年代邓小平提出的
B.最初是为解决香港问题提出的
C.首先在澳门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
D.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指导方针
17、历史线索是由发生重大事件或历史转折的年份贯穿而成的历史链条。对下面历史线索图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中华民族反抗侵略而取得完全胜利的过程
C.人民解放军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过程
D.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
18、“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成功解决( )地区的问题。
A. 香港 B. 澳门 C. 台湾 D. 西藏
19、观察下表中各项数据变化,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①农村居民实行统一经营,统一支配 ②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③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 ④改革开放后农民积极性得到很大提高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0、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策的会议是
A. 中共十二大
B. 中共十三大
C. 中共十四大
D. 中共十五大
21、用:
(1)人均可支配收入、纯收入低。
(2)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____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开始注重和_______ 、______、______等多种休闲生活,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22、陆军: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陆军发展成包括步兵、炮兵、_____________、防化兵、通信兵等多兵种的现代化部队,武器装备不断更新。
23、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__________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的道路,自己英勇牺牲。__________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严守潜伏纪律,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
24、开启新征程
(1)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会上,习近平宣布,我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______,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2)中共二十大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_____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25、图二是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___(卫星名称)。我国因此成为世界上第_______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26、新中国成立之初,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献是《____________》,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____________》。
27、我国为解决民族问题而确立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
28、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内容:鲜明的主题;分析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__________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9、导弹部队地位:是中国战略威慑的_____________力量。
30、材料: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关键词:①红卫兵;②大练钢铁;③特区。
将材料中的关键词的序号,填入下列时间轴对应的历史时期。
A:______;B:______;C:______。
31、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它是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
第一、政策变化:
(1)1950年,我国开始对新解放区分批进行的改革是 。
(2)1953年,国家通过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的形式是 。
(3)1958年,反映人民群众迫切改变落后状况的运动是 。
(4)十一届三中金会后,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在农村逐步实行的制度是——。
第二、分析比较:
(5)1952年底,在新解放区的改革对我国农村发展有何意义?
(6)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政策的调整对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第三、得出结论:
(7)请你为今后我国调整农村政策提出两条合理化的建议?
32、科技促进发展,科技改变生活。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科技水平得到了迅速的提升。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1)“两弹一星”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标志。“两弹”分别指的是什么?请举出一个为它的成功研制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名称是什么?
(2)随着航天技术的进步,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有了突破性的进展。2003年10月,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请写出飞船的名称和我国首位出征太空的航天员?
(3)我国科学家成功培育杂交水稻,产量高,米质优良,适应性广,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请问这位科学家是谁?他被国内外誉为什么?
33、习近平总书记的周边外交首推“亲、诚、惠、容”概念,自古以来,中国政府都秉承与邻为善的友好理念。外交是综合国力的延伸,国家的强弱直接影响外交的成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逐步提升,外交事业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什么方针?他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了什么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
(2)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请你写出其中的两例说明?
(3)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中国在21世纪初加入的国际经济组织是什么?
(4)2020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国际合作,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国际社会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说明了什么?
34、外交是智者的游戏,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
(屹立东方)
材料一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相互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公告》
(1)结合材料及所学,概括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
(中国声音)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临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影响,国际政治舞台上开始有了“中国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材料二中20世纪50年代国际舞台上的“中国声音”。(请举一例)
(梅开三度)
材料三 有人形象地用“梅开三度”来形容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取得的辉煌外交成就。
(3)运用所学知识,说出“梅开三度”中除中日建交之外另两件外交大事。
(大国崛起)
材料四 国家主席习近平2017年5月14日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强调坚持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之路,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4)综合上述外交成就的取得以及习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你认为在对外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