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近代史上,英国用三样“武器”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国门,其使用的先后顺序是( )
A.炮舰-鸦片-商品 B.鸦片-商品-炮舰
C.商品-鸦片-炮舰 D.商品-炮舰-鸦片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爆发前,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明显的出超地位
B.在中英、中法《天津条约》中,增开天津为商埠
C.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以汉阳铁厂为代表的近代军事工业
D.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联合华侨,成立了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华兴会
3、“皇帝倒了,辫子割了。”这八个字是目睹了辛亥革命的少年瞿秋白对当时社会变化的体验之词。它说明辛亥革命
①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②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③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④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如下图是我国“一五”计划时期基建投资比重,据此可知( )
A.我国摆脱了工业落后的面貌
B.我国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C.我国各行业的发展比较均衡
D.工业生产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5、2005年,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中国大陆的中国国民党主席是
A.洪秀柱
B.蔡英文
C.马英九
D.连战
6、武汉有“英雄城市”、“首义之城”的美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镇。使武汉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历史事件是( )
A.辛亥革命 B.萍浏醴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中国同盟会
7、某班同学围绕“经济体制改革”为主题展开探究学习,下列资料能入选的是( )
①北京天桥百货商场进行股份制改革②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
③安徽风阳小岗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④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8、下列关于五四运动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五四运动提供了干部和组织基础
B.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提供了组织和思想基础
C.不断注重与工人阶级相结合提供了阶级基础
D.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为党的成立提供了群众基础
9、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
A. 《共同纲领》 B. 《宪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0、下列事件中,最早反映出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肩负着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使命的是
A. 洋务运动 B. 虎门销烟 C. 太平天国运动 D. 辛亥革命
11、下图这本书以浩繁的叙述和几十幅世界地图为人民展示了另一个世界,尤其是该书中所阐发的“师夷”思想,对中国当时和后世都有相当大的影响。请你判断此书的作者是( )
A.魏源 B.严复 C.马可波罗 D.林则徐
12、徐继畬在1844年《瀛寰志略》手稿中,“英吉利”一节写了2429字,使用了21个“夷”字;而1849年最后辑著成的书稿中,这一节长达7620字,却没有使用一个“夷”字。这种情况说明当时的中国
A.鄙视西方的心理转向崇洋
B.朝贡外交转向了近代外交
C.传统的华夷观念受到冲击
D.向西方学习已成时代潮流
13、“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的亚非会议。这次会议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从此,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由此可知,“这次会议”指的是( )
A.雅尔塔会议
B.开罗会议
C.慕尼黑会议
D.万隆会议
14、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 农民阶级固有的局限性 B. 拜上帝教不合中国国情
C. 在军事策略上屡犯错误 D.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15、下图是民国时期新式婚礼的照片。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①中国传统习俗受到冲击
②中国新旧事物同时并存
③中国出现了西化的文明婚礼
④中国社会彻底摒弃传统婚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6、梁启超认为近代历史学家与传统史学家的区别之一在于“求得其(历史事实)因果关系”。下列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A. 《马关条约》的签订→公车上书 B. 巴黎和会→五四运动
C. 启蒙运动→洋务运动 D. 雅尔塔会议→联合国建立
17、习近平总书记说,学习焦裕禄时我上初中,当时政治课老师读报,读着读着便哽咽了,听着听着我们也流泪了。总书记接着说,焦裕禄精神是永恒的。焦裕禄被誉为
A.“最可爱的人”
B.“党的好干部”
C.“铁人”
D.“两弹元勋”
18、中国向西方学习创办的的新式学堂开始于
A.鸦片战争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戊戌变法时期
D.辛亥革命时期
19、下列哪句话最能体现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的目的 ( )
A. 唇齿相依,齿亡唇寒 B.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C. 抵抗侵略,维护和平 D. 援助邻国,睦邻友好
20、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最根本原因是( )
A.阶级矛盾激化
B.外国经济侵略加深
C.自然灾害严重
D.西方宗教思想的影响
21、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___)
22、洋务运动期间,中国近代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是________。
23、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的完成标志着______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24、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_____制度;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_____制度。
25、1957年建成的________,实现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美好愿望,是“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重要成就之一。
26、______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______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27、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列强侵华的屈辱史。《_____》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______》签订后,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8、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____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____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29、20世纪20年代,在那个弱肉强食的年代,青年们相信军队是国家的基石和支柱,为了参军救国,他们克服重重困难源源不断地奔赴广州报考________。
30、抗美援朝战争英雄代表有:____用身躯堵住敌人机枪口;____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被大火吞噬。
31、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国共双方进行的谈判深刻影响着中国历史的走向。
(1)中国共产党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派谁到西安参加谈判?指出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2)《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是在哪次会议中达成的?分别指出国共双方参加这次会议的目的。
32、外交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政治活动。请结合中国现代外交发展年代尺提示的图文信息,回答问题。
(1)"独立自主"的新中国提出的外交政策和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分别写出 1972 年中美、中日"越洋握手"的史实。
(3)写出1999年"洗雪国耻"的史实? "金砖会晤"反映出中国怎样的外交布局?
(4)回顾中国现代外交的发展历程,你有什么感悟?
33、看图回答问题
1.图a中的人物是谁?他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白话小说?
2.图b中的人物于1915年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他是谁?
3.图c中的人物又是谁?他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一文。这三个人的共同点在于他们都参加了什么运动?这场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是什么?
34、“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的图片中,属于实物史料的是图__________。(填序号)图二所示会议的召开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有何意义?
材料二 共产党中国的工业成长是迅速的、动人的,而且也是可怕的——比任何一个不发达的亚洲国家都快……它创造性地吸收了现代世界特别是苏联提供给它的一切。到1957年为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初的8年是一个大胆创新、成绩斐然的时代……中国人必须学会在我们西方世界中生存的世纪已经过去了,现在我们双方必须学会在同一行星上生活。
——费正清《美国与中国》
(2)请举一例建国初期取得的工业化成就。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到1957年为止我国工业成绩斐然的原因。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适时调整、改革和完善农村土地政策,从建国初期的“农民个体所有,家庭自主经营”到农业合作化时期的“劳动群众集体所有,集体统一经营”,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两权分离”到新时代的“三权分置”,党对农村土地政策的适时调整与改革,适应了农村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摘编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政策的演进及基本经验》
(3)材料一中“建国初期的农民个体所有,家庭自主经营”是指什么历史事件?“改革开放初期农村中两权分离”最早从哪里率先开始?并据材料思考,中国共产党对农村土地政策的调整与改革始终都遵循了什么客观规律?
材料四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总结提炼了百年党史积累的宝贵经验,即“十个坚持”。“十个坚持”既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其中,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是党百年奋斗的胜利之本和根本价值追求。
——摘编自王毅《“十个坚持”的逻辑体系与深刻内涵》
(4)综合上述材料,建国以来党领导人民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至少答出2点)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