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近代化的历程艰难曲折,起步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下列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 戊戌变法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C. 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2、今年3月24日,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回答记者说,“九二共识”经过两岸有关方面明确的授权认可,得到两岸民意广泛支持。该“共识”表明( )
A.海峡两岸关系是一中一台
B.海峡两岸关系持续对立
C.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两岸同胞主张维持现状
3、中共“八大”为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八大”作出正确决策的基础是( )
A. 对国内主要矛盾的分析 B. 国民经济调整工作完成
C. 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 D.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定
4、19世纪末,清政府逐渐意识到:对于民间资本的残酷排挤是极其不合理的。在此背景下,近代中国所有厂矿企业的资本额中,属于民族资本的商办企业的资本额,由占22.4%上升到70%。材料表明,此时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主要是由于()
A.洋务运动的刺激 B.政府政策的放宽 C.列强侵华的放松 D.社会思潮的推动
5、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开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人物是( )
A.孙中山
B.黄兴
C.袁世凯
D.黎元洪
6、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A. 都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 都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C. 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和各民族平等
D. 是我国的根本制度
7、中央电视台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彭德怀元帅》展示了彭德怀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下列战役属于彭德怀指挥的是
A. “淞沪会战” B. 平型关大捷 C. 台儿庄战役 D. 百团大战
8、对中国人而言,19世纪是危机四伏的世纪。在这个世纪中,有许多历史事件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进程。其中,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历史事件是( )
A.虎门销烟 B.虎门战役 C.吴淞战役 D.鸦片战争
9、《南京条约》及其附件,让中国丧失主权不包括( )
A.领土主权
B.关税主权
C.司法主权
D.内河航运主权
10、下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一幅浮雕,描绘的历史情景是“深夜,起义的新军和市民,摧毁了湖广总督府门前的大炮,正向总督府里冲去。总督府的牌子,被打断在阶前;撕碎了的清朝的龙旗,被践踏在地下”。此浮雕反映的是
A.虎门销烟
B.金田起义
C.武昌起义
D.义和团运动
11、直尺标记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它能直观地反映某个时期事件发展的历程。下面材料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 B.抗日战争的历程
C.人民解放战争的历程 D.民大革命的历程
12、下列关于两次鸦片战争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都是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
②都使中国丧失了领土和主权
③都强迫中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④两次战争的侵略者都是英国这一个国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3、建国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早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为此,我国
A.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开展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一五”计划建设
C.开展了大跃进运动
D.改革经济体制中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因素
14、《马关条约》中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影响最大的条款是
A.割让大片领土 B.支付巨额赔款
C.增辟通商口岸 D.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15、2012年9月25日,中国第一艘航母“□□□”正式交接入列,这是我军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其中“□□□”应为( )
A.山东舰
B.辽宁舰
C.钓鱼岛舰
D.长城舰
16、大家心里都空前地被“超英赶美”的宏伟目标刺激着。铁门栓、锄头、秤砣,甚至连灶台上的铁罐儿都被敲下来。钢铁厂一下子到处是各式各样的铁器。该口述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
B.三大改造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17、以下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梳理的知识结构图,图中“●”应是
A.“公车上书”
B.“戊戌变法”
C.“二次革命”
D.义和团运动
18、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这里的“新”不包括
A. 革命出现了崭新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B. 革命开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手段
C. 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D. 革命以共产主义为远大目标
19、8月1日被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是因为1927年的这一天
A.北伐战争开始 B.南昌起义爆发 C.秋收起义爆发 D.红军开始长征
20、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之一,下列史实和结论之间对应正确的选项是
选项 | 史实 | 结论 |
A | 淞沪会战 |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
B | 武汉会战 | 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
C | 百团大战 | 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
D | 第三次长沙会战 | 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
A.A
B.B
C.C
D.D
21、县委书记的好榜样是______。
22、洋务派以“___________”为口号,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以“___________”为口号,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
23、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______;2001年,中国成为______的成员,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24、背景:经过________,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
25、武昌起义爆发于________年,推翻了________。
26、《马关条约》中规定:割辽东半岛、_________全岛及所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7、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期间采取的创举是 ______ 。
28、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如图(图一)中对应的题号内
A.辛亥革命首义地点:武昌
B.中华民国成立地点:南京
29、《太平天国运动形势示意图》中①处是___________;《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图(1937—1940年)》中②处是___________。
30、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在地区分布上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______的大城市;从总体上看,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______的特征。
31、科技发展与创新改革推动时代的进步,我们要紧跟时代的步伐。
(中国古代文明科技)
材料一:“司南”最早出现在战国末期《韩非子》中,有一句“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意思很明确,国君是靠司南定方位的。怎么定呢?东汉王充《论衡》有记载,“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这句话,学界可没少花气力,文字学、训诂学、版本学、模拟复原试验等等,近几年终于有了比较大的突破。
(1)材料一中的发明,在我国什么时期开始应用于航海?在探寻新航路时期,它被应用于远洋航海后,它叫作什么?
材料二: 在明朝时期,宋应星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工业技术等创作的著作,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2)材料二中,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西方近代文明科技)
材料三: 这次革命率先开始于棉纺织工业,确立了现代工厂制度,使用了新的动力,出现了新的交通工具。这次革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便捷了人们的生活,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创新。
(3)材料三中的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在这次革命后让人们步入什么时代?
材料四 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成为这个时期最显著的成就。在同时期,各国科学家都发明了与电力有关的发明,人们开始步入“电气时代。”
(4)使人们步入“电气时代”是哪次革命?请列举一例这时期发明的跟电有关的发明。
(5)在这次革命中出现了新的应用动力技术是?
材料五: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人类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这标志着科学技术革命的到来。
(6)第三次科技革命为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
(7)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分析下如何理解“科技是把双刃剑”这句话?
32、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国共两党进行了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和正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2)列举国民党进行的2个战役或会战
(3)国共两党关系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33、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在建党百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谈到:“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事件。
(2)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合作取得了哪些成果?(写出一点即可)
(3)被称作是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的事件。
(4)被称为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5)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的会议。
(6)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结束的事件。
(7)今年是建党百年,请你写一句祝福的话,表达自己的心情。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政府中……“自强”的音符日益响亮,并在此后三四十年间成为中国为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
——《复兴之路》(上)
材料二:变着天下之公理也。
——梁启超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同盟会革命纲领》
材料三: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创办于上海黄浦江边。……一场文化启蒙的运动在中国展开。一年后,《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
——《复兴之路》上
(1)材料一中“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指的是什么运动?请列举出两个这场运动的代表人物。
(2)材料二中,把梁启超的主张变为实践的政治运动是什么?孙中山把革命纲领阐发为什么?
(3)根据材料三写出这场“文化启蒙运动”的名称及口号?
(4)从这些变革中,你能体会到哪些激励你向上的精神?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