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双百”方针的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
①20世纪50年代提出
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的基本方针,也是党领导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
③是指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④仅适合建国初期的文艺工作和科学研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1953年,中央人民广措电台播出的新闻里,出现频率较高语句可能是( )
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②一国两制
③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④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A. ①②④ B. ①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3、下列各项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马关条约》签订
②公车上书
③百日维新
④戊戌政变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4、“抗日战争的经验,给了我们和中国人民这样一种信心,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以下史实能说明这结论的是
①平型关大捷②台儿庄战役③百团大战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5、1947年10月10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公布了一项决议,其中有这样一段中国农民、富农所占乡村人口、土地比例的论述(如下表),为此,中国共产党召开会议,颁布了
A.《井冈山土地法》 B.《中国土地法大纲》
C.《中国土地法》 D.《中国土地改革法》
6、如图描绘的场景是( )
A.中美建交的历史瞬间
B.基辛格秘密访华的会谈
C.尼克松访华相关活动
D.中国赴联合国参加会议
7、小军总结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四个事件的共同之处,其中正确的是( )
A.都要求学习西方 B.都同封建势力进行斗争
C.都是在思想领域掀起的运动 D.都主张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8、民族工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最早的近代工业企业出现于( )
A.鸦片战争中
B.洋务运动中
C.甲午中日战争中
D.戊戌变法中
9、维新人士为了宣传变法思想,创办了许多报刊,下列报刊中,影响最大的是
①《时务报》
②《国闻报》
③《知新报》
④《直报》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10、下列历史人物与其贡献的连线搭配,下列选项搭配不正确的是
A. 詹天佑——设计京张铁路 B. 魏 源——编写《四洲志》
C. 严 复——译述《天演论》 D. 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考试
11、1860年10月,侵略者火烧圆明园,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这个侵略者是指
A.英国
B.英法联军
C.英美联军
D.八国联军
12、“他们竭力地巩固而非取代现存的秩序,而且全然没有经济发展、工业革命和现代变革的概念。由此,他们的努力只不过造就了散落在一个传统国家的一些新派孤岛而已”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 D.辛亥革命
13、“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如果需要拍摄关于邓世昌抗击日本侵略题材的历史剧,应选择的素材是( )
A.廊坊阻击战
B.威海卫战役
C.虎门战役
D.黄海大战
14、从2018年1月2日,印度孟买地区持续多天贱民暴动,造成严重流血冲突,种姓制度再次引起热议。印度政府虽已废除种姓制度,但这一古老制度仍然在影响着现代印度社会。以下关于种姓制度说法正确的是( )
A.国王掌管国家一切大权
B.国王和武士同属婆罗门
C.富裕商人仍属于吠舍
D.首陀罗掌管祭祀
15、“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清末郑观应的这首诗描述的应是哪次海战的悲壮场面
A.丰岛海战 B.威海卫战役 C.平壤战役 D.黄海海战
16、“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在万隆会议上发表这些讲话的是
A. 周恩来
B. 毛泽东
C. 刘少奇
D. 邓小平
17、1911—1919年我国面粉业生产的状况如下表,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
时间 | 面粉厂和机器磨坊(家) | 资本(元) | 日产量(万袋) |
1911年 | 10 | 约600 | 4.3 |
1919年 | 120 | 约4500 | 18.8 |
①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重工业 ②实业救国思想的鼓舞
③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④当时政府鼓励工商业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8、1861年,法国作家雨果说:“抢劫已成为一种日常行为,小至小资家庭的钱匣,大至富丽堂皇的圆明园,直到被塞满的裤子不堪重负,坠至脚踝处。”这里的抢劫者指的是
A.德日联军 B.美俄联军 C.英法联军 D.八国联军
19、袁世凯死后,中国出现军阀割据局面的社会根源是
A.军阀拥有武装力量
B.军阀派系间的矛盾
C.帝国主义扶植军阀
D.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20、1933年1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提出红军愿意“与任何武装部队订立作战协定”,前提条件是“(一)立即停止进攻苏维埃区域;(二)立即保证民众的民主权利;(三)立即武装民众创立武装的义勇军,以保卫中国及争取中国的独立统一与领土的完整”。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
A.确立实施战略转移军事方针
B.尝试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意在通过军事手段实现逼蒋抗日
D.认识到民族矛盾已成为主要矛盾
21、_______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这次变法历时103天,故又被称为“_________”。
22、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成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涑”,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__________ ”。
23、《狂人日记》的作者是_____,中国共产党“一大”上选出的中央局书记是_____。
24、指出下列史实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1)1945年8月到10月间,全中国人民共同的关注点是西安事变。
错误________;改正:________。
(2)百团大战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错误________;改正:________。
(3)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
错误________;改正:________。
(4)武汉会战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错误________;改正:________。
25、1956年,毛泽东在科学文化工作中提出“双百”方针,即艺术问题上“______”,学术问题上“______”。
26、1936年12月12日,爱国将领张学良____对蒋介石实行“兵谏”,史称西安事变。
27、金田起义:________年1月11日,________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________,起义军称“太平军”。
28、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______》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1917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______》,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29、在1894年中日黄海海战中,指挥“致远舰”撞击敌舰壮烈殉国的是________;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是________。
30、将下列历史人物对应的作品序号相匹配
李时珍( )、宋应星( )、徐光启( )、施耐庵( )、罗贯中( )、吴承恩( )
(1)《西游记》(2)《三国志通俗演义》(3)《水浒传》(4)《农政全书》(5)《本草纲目》(6)《天工开物》
31、列举出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的英雄和模范人物。
32、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
(1)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什么?香港回归祖国的时间是哪一年?指出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
(2)为了实现祖国统一大业,20世纪八九十年代海峡两岸进行了哪些努力?
33、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海上激战,致远舰管带与200余名将士壮烈殉国。壮烈殉国的致远舰管带是哪位民族英雄?
(2)战胜国在“和平会议”上,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的消息传到国内,北京的青年学生在示威游行中的什么口号最能反映其反帝反封建运动的性质?
(3)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到1936年初,东北各抗日部队开始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与日军战斗在白山黑水之间,东北抗日联军是由哪个党派领导的?
(4)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伤亡3500多万人。请列举出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的三位高级将领。
(5)结合上述问题及所学知识,你有什么感悟?
34、进入近代以后,面对着衰弱不堪的清政府,中国有识之士不断探寻救国救民的出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可以剿发捻(太平天国时期的农民起义军),可以勤远略(替皇帝解除外患)。
——曾国藩
“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自强,尤先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
——李鸿章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是什么?他们提出的口号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变法之本,在于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本,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2)材料二中“变法”指的是?揭开该“变法”序幕的事件是?依据材料二,梁启超认为影响变法成败的关键是什么?
材料三:为了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1905年,他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在成立大会上,确定了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3)材料三中的“他”是谁?“创立民国”的时间是哪一年?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下边思维导图中③是?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