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广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的是( )
A.洪秀全 B.孙中山 C.毛泽东 D.徐锡麟
2、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次伟大转折,“伟大转折”的含义是指党的工作重心( )
A.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B.由对内改革转移到对外开放
C.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D.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3、为了纪念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中国人民银行定于2001年10月26日发行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纪念币(下图),该币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下列对西藏和平解放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国全境实现了统一
B.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
C.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D.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4、某一宣言称:承认三民主义为今日中国之必需,取消“苏维埃政府”,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该宣言发表于
A. 北伐战争时期 B. 井冈山根据地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期间
5、“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下列与梁启超在19世纪未提出的观点相似的主张是
选项 | 代表人物 | 主张 |
A | 康有为 | 取日新以图自强,去因循以厉天下 |
B | 邹容 | 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 |
C | 李鸿章 | 处数千年未有之奇局,自应建数千年未有之奇业 |
D | 陈独秀 | 国家者,保障人民之权利,谋益人民之幸福者也 |
A.A
B.B
C.C
D.D
6、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标志是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7、以下示意图有助于我们了解( )
粉碎敌人进攻 |
A.国民大革命进程
B.抗日战争进程
C.解放战争进程
D.国共十年内战进程
8、关于长征叙述正确的是( )
A.红军长征的起止时间是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
B.红军进行长征的主要原因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C.四渡赤水,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D.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吴起镇会师
9、作为世界顶级棉花,新疆长绒棉长年供不应求。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949-年新疆棉花产量只占全国的1%;到2012年占比则超过50%;2020年已经占到全国棉花产量的87.3%.新疆长绒棉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
A.青藏铁路的全面开通运行
B.“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与实践
C.西藏地区得天独厚的环境
D.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带动
10、有学者指出,在中西文化经历了70多年的撞击和交汇之后,出现于20世纪第二个十年里的这一阵波潮,其潮头已经越出了启蒙的本义。“这一阵波潮”是指()
A.辛亥革命
B.维新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北伐战争爆发
11、“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这是毛泽东在哪次大会上的激情发言
A.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2、如下图所示这部作品创作的重要背景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鸦片战争,暴露了清政府的落后,国人要更多地了解世界
C.甲午战败,民族危机加重,增强海军实力刻不容缓
D.洋务运动兴起,学习外国历史、地理知识成为时尚
13、他受命钦差大臣,后赴广东禁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他爱国情怀的真实写照。他是( )
A.林则徐 B.戚继光 C.魏源 D.郑成功
14、1956年~1966年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下列属于这一时期取得的成就是
①人民公社化运动②建成大庆油田③首先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④颁布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15、西方列强1894年在中国设厂总数为80家,这个数字到1900年提高到933家。与这一局面出现的相关条约内容是( )
A.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B.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C.列强获取在中国领事裁判权 D.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
16、梁启超坚信“变者,天下之公理也”,表明其主张( )
A.推翻帝制的革命
B.维新变法的改革
C.以夷制夷的思想
D.尊孔复古的运动
17、毒品是人类的公害,1987年联合国把虎门销烟完成的翌[yì]日即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它的确定是为了纪念被誉为“中国禁毒第一人”、“世界禁毒先驱”的近代历史人物
A. 关天培 B. 林则徐
C. 左宗棠 D. 邓世昌
18、以下城市从未成为国民政府所在地的是( )
A. 广州 B. 武汉 C. 南京 D. 上海
19、1980年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在采访邓小平时说:“我看不出怎样才能避免或防止再次发生诸如“文化大革命'这样可怕的事情。”解决该记者疑问的根本途径是
A.要坚持“两个凡是”方针
B.根据本国国情制定方针、政策
C.创办经济特区,与国际接轨
D.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20、他们用大刀、肉体和联军相搏,虽然伤亡惨重,但仍前赴后继……经此血战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思想,这种民族是消灭不了的。据此可知,材料描述的是( )
A.义和团运动
B.平壤战役
C.太平军起义
D.黄海海战
21、________年是中华民国元年,孙中山于1925年在北京逝世。按照民国纪年的方法计算,1925年应该是民国________年。
22、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中提出”_____________”。
23、________是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李大钊的文章《________》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24、“文化大革命”动乱的十年是( )
A. 1956--1966 年
B. 1965--1975 年
C. 1966--1976 年
D. 1963--1973 年
25、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会议名称。
(1)成为新中国成立的筹备会——
(2)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的会议——
(3)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5)确定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26、写出一个创办于洋务运动时期关于解决燃料供应问题的著名民用工业:______。
27、邓小平提出的“________”伟大构想,为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开辟了途径:________年6月30日至7月1日凌晨,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如期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28、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带领中国人民为了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1)20世纪60年代,____任兰考县委书记,他带领人民治理“三害”,直至生命最后一息。
(2)中共十九大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____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3)2012年,中国作家____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
29、在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 ______的著名论断;面对国民党军队的疯狂进攻和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毛泽东提出了______的著名论断。
30、南京是中国近代历史的见证者,请结合图片,完成下列填空。
(1)1842年,鸦片战争结束,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______(条约)。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______。在此条约中,割____给英国。
(2)孙中山是中国革命的先驱,他建立了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____。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____。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______成立。
(3)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后来,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1937年,日军攻陷____,制造了惨绝人寰的____。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____,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____
31、依据提示填写下列表格。
时间 | 事件 | 影响 |
1840年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______ |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 ______ |
32、21世纪是世界现代化的“第三个世纪”,中国在21世纪初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结合21世纪初中国发展的年代尺提示的图文信息,回答问题。
(1)写出中国“特色外交”在2001年取得的成就一例。
(2)建立“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目标是在哪次会议上提出的?
(3)写出促进两岸关系新发展的历史事件。哪一事件又使两岸关系翻开了历史性的一页?
(4)为实现强国强军的目标,召开了哪一政治工作会议?
(5)写出实现“合作共赢”,“增进人民福祉”的文件名称。
(6)“不忘初心”为主题的会议召开后中国进入了哪一时期?
(7)综合以上探究,谈谈你的感悟。
33、邓小平同志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让我们一起跟随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政治家、革命家、外交家的足迹,感受他不平凡的价格魅力。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新中国的开国元勋】
(1)邓小平和刘伯承一起展开的什么军事行动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的序幕?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2)他在哪次会议作出了改革开放的总决定?
【祖国统一大业的推动者】
(3)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提出了什么创造性构想?这一构想最早在哪里得到成功运用?
【科学理论的创立者】
(4)邓小平同志对历史经验进行总结,从而创立、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辉理论是什么?
【学伟人,提自我】
(5)从邓小平的身上您可以学习到哪些优秀的精神品质?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 | 历史事件 |
1840年 | 鸦片战争爆发 |
1861年 | 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
1895年 |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
1897年 | 严复发表《天演论》 |
1898年 | 百日维新 |
1911年 | 武昌起义 |
材料二:近代知识分子大都经历了“从西方看中国”和“从中国看西方”两种视角的变化,从西方看中国,看到了自己器物不如人,就搞( );发现制度不如人,就搞( )和辛亥革命,最后发现自已文化也不如人,就要进行( )。知识分子对西方认识由表及里,对自已的批判也就山表及里……
(1)通过阅读以上两则材料,请你为该项研究拟定一个主题。
(2)根据材料一判断这一主题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材料二的三个括号依次应该怎么填?
(3)综上所述,谈谈你对该主题的认识。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