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晋城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香菱学诗》选自清代文学家曹雪芹的长篇小说《红楼梦》,小说通过神态、语言等描写塑造了一个“苦学”和“乐学”作诗的香菱形象。

    B. 四书五经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四书是指《论语》、《孟子》、《诗经》和《中庸》。

    C. 《隆中对》中诸葛亮为刘备勾画了一幅战略蓝图,《出师表》中又为后主刘禅提出了以“亲贤远佞”为核心的三条建议。

    D. 吴敬梓的《范进中举》与鲁迅先生的《孔乙己》同是抨击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的佳作,揭露封建科举制度对人心灵的荼毒。

  • 2、选出下列有关课外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A.格列佛在大人国参观了“拉格多科学院”,从黄瓜里提取阳光、把冰烧成火药等是这所科学院研究的课题。

    B.《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本散文集,作者在《二十四孝图》一文,批判了“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孝道。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是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该小说出版后,他又忍着病痛完成了另一部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的创作。

    D.《水浒》塑造了粗中有细、豁达明理的鲁智深;头脑简单、直爽率真的李逵;崇尚忠义、有恩必报、有仇必复的武松等一大批鲜活的人物形象。

  •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儒学是儒家的学说,由孔子创立。虽经岁月洗礼,儒学却一直薪火相传,不断发展。

    B. 无论是讳莫如深的星空,还是渺小的灰尘,都是造化的杰作,展示出了大自然的智慧。

    C. 记者在无极县见到了神奇的“景观”——红色碱性皮革污水汇成了大水塘,蔚为壮观

    D. 秦始皇陵内的百戏俑眉目刻画清晰,姿态各异,神情专注,给人以神气活现的感觉。

  • 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病毒搏斗,白衣天使就是最坚强的战士,甚至可能会献出宝贵的生命。他们不渴求如英雄般的顶礼膜拜,但请给予他们信任、配合与尊重。

    B.我们更不能忘记,在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中,无数中华儿女同仇敌忾、视死如归、前仆后继,为民族独立作出了英勇牺牲。

    C.我国第一部表现文化扶贫具有临沂浓郁生活气息的38集电视剧《遍地书香》的播出,必将对沂蒙精神在新时代进一步源远流长,推动我市文化产业加快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D.把澳门管理好、建设好、发展好,推动“一国两制”事业行得稳、走得远,就要坚持和弘扬爱国爱澳核心价值,使爱国主义精神薪火相传,巩固“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思想基础。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甲】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与朱元思书》吴均)

    【乙】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予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鄠、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钴鉧潭西小丘记》柳宗元)

    注释:①浚:深。鱼梁:一种捕鱼的设施,用石头围成一道阻水堰,中间留有空洞,以安放竹笱。  ②突怒偃蹇: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的样子。 ③殆:几乎。④嵚(qīn)然:山势高峻的样子。 ⑤罴(pí):棕熊。  ⑥李深源、元克己:柳宗元的朋友。⑦瀯瀯:泉水声。⑧匝旬:周旬,即十日。⑨澧(fēng)、镐(hào)、鄠(hù)、杜:均为古地名,其中澧、镐分别为周文王、周武王建都处。

    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

    争 为 奇 状 者 殆 不 可 数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互相轩邈②窥谷忘③过而 于石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横柯上蔽,在昼犹昏。②予怜而售之。③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4两文画线句子在表现手法上有共同之处,请加以分析。

    5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下面对诗歌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A.“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两句点题,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B.“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两句写下船后所见景色,“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C.“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既写景又点明时令,同时蕴含深刻哲理。

    D.“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使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思乡愁绪。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

    和,相应也,从口,禾声。

    (《说文解字》)

    材料二:

    “和”是个通俗字体,本来应是清末名人翁同龢的那个“龢”字。这个字极妙:左边是一间屋子,里面悬有三口编钟——古来“三”即代表多也,所以那是一组编钟“象形”而不是“三张嘴”,因为下面是一个排箫:这分明表示是音乐合奏——合奏第一原则就是“和”音,此古圣人之妙思也。

    (周汝昌《和谐之思》)

    (1)揭秘“和”文化:根据以上材料可推测“和”字的本义是:

    (2)溯源“和”文化:请你根据积累列举一则与“和”文化有关的古代名句。

    (3)践行“和”文化:在食堂排队买饭后,刘晖不小心和一位同学撞到了一起,饭菜洒了那位同学一身。那位同学气得满脸通红,说:“没长眼呀你!你怎么不看着点儿!”本着“和为贵”的处世原则,刘晖会说:“________________”。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默写。

    (1)曲径通幽处,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 ,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3)晓战随金鼓,   。(李白《塞下曲》)

    (4) ,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5)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渔家傲》)

    (6)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7)   , 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8)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不再独霸课堂,要把思考的时间、话语的权利交给学生,教师只能适时引导、恰当启发,如孔子所言:“ 。”这样才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论语〉八则》)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腰围上的中国

    英国有句谚语叫“腰带越长,寿命越短”。而中国人的腰围,比任何一个地方的人增长得都快。这似乎让人们觉得非夷所思。

    据调查,中国人体型的各项指数均在“见涨”。 1985年中国城市男性平均腰围是63.5厘米,近两年已接近77厘米, 而40-50岁的男性平均腰圈已达到82.6厘米;领口的尺寸也在增加,在某衬衫制造企业为上海办公室职员们准备的产品目录中,大领口的衬衫逐漸占据了主要地位。中国的肥胖数字正以令人担忧的速度增加。肥胖,这个令西方发达国家头疼的问题,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社会新兴富裕阶层群体規模的扩大,也在中国迅速蔓延开来。

    仅仅在一代人的时间里,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統的以米饭为主食、佐以丰富蔬菜的食谱,逐渐被“肉类加土豆”快餐饮食模式所取代。此外,久坐不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均导致中国遇到了同西方一样的问题。与肥胖有关的问题,不仅可能导致直接医疗费用的大增加,还会产生员工生产率下降和缺勤等间接成本。许多公司都为工人提供医疗保险,因此他们与员工肥胖问题有关的开支可能增加。因此有人大胆预言,假如不好好把持肥胖和糖尿病,那中国经济发展的势头很有可能被抵消,经济将因此受到拖累。

    ④而中国的独生子女家庭模式,又使这些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大部分中国人认为胖小孩就是健康的小孩。中国父母应该明白,饮食过度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父母自己也应该做好的榜样,训练孩子有智慧地选择食物。肥胖对健康的影响非常重大,我们需要改变认知,不再将食过量视为财富的象征.中国已经有15%以上的人口体重超过了正常水平,就一个发展中国家而言,肥胖已经成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沉重负担。

    ⑤中国也应该像其他国家一样,把肥胖问题重视起来。对此,专家们给出的建议是,中国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比如学校里不卖可乐等甜饮料;多鼓励大家走路,骑自行车上班的可适当发放交通补助;现在流行的自助餐形式应该改善,比如定个规矩,吃得多交钱就得多,吃得少要奖励。中国政府应该在宣传教育上多做工作,这才是真正切实可行的。媒体也应发挥职能,多宣传肥胖对健康的危害,以及正确的减肥方法。企业也应该承担起一部分责任。比如恢复以前流行的工间操,让员工定时出去锻炼。这对今天的中国来讲,应具有某些启发的意义,因为这关系到中国的未来.

    ⑥和大多数人一样,我曾经认为减不减肥一向是个人的事。其实,它不仅是个人的事,更应该成为国家的大事。我想,对于中国的未来,肥胖将是最大的“杀手”,这需要我们每个人来深思了。

    1找出第①段中的一个错别字是“___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

    2对第②段画线句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准确并突出说明近三十年中国中国经济高速增长。

    B. 准确并突出说明近三十年中国人腰围指数“见涨”。

    C. 具体并准确说明服装厂生产大领口衬衫的必要性。

    D. 具体并准确说明中国新富裕群体规模的急剧扩大。

    3联系第③、④段内容,肥胖现象在中国蔓延开来的原因有饮食习惯问题运动习惯问题___________等,其结果则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5个字)。

    4联系全文内容,具体分析加点词语“杀手”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这段文字,应插入原文中哪两段之间?请分条简述理由。

    其实,美国、欧洲和其他发达国家不断增加的肥胖发生率,在相当程度上归因于上世纪所形成的一些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教育体系。而对于这样一个还处在工业化过程中,且对大饥荒仍记忆犹新的国家来说,像在西方一样讨论肥胖问题,在中国似乎是有些奇怪的。为此,我们应该对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后果进行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古今中外论读书,大致都不外专精和博览两途。

    “专精”是指对古代经典之作必须下基础工夫。古代经典很多,今天已不能人人尽读。像清代戴震,不但十三经本文全能背诵,而且“注”也能背涌,只有“疏”不尽记得,这种工夫今天已不可能。因为我们的知识范围扩大了无数倍,无法集中在几部经、史上面。但是我们若有志治中国学问,还是要选几部经典,反复阅读,虽不必记诵,至少要熟。近人余嘉锡在他的《四库提要辩证》的序录中说:“董遏谓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固是不易之论。百遍纵或未能,三复必不可少。”至少我们必须在自己想进行专门研究的范围之内,作这样的努力。经典作品大致都已经过古人和今人的一再整理,我们早已比古人占许多便宜了。不但中国传统如此,西方现代的人文研究也还是如此。从前芝加哥大学有“伟大的典籍”的课程,也是要学生精熟若干经典。

    精读的书给我们建立了作学问的基地;有了基地,我们才能扩展,这就是博览了。博览也须要有重点,不是漫无目的的乱翻。现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古人所谓“一物不知,儒者之耻”,已不合时宜了。所以我们必须配合着自己专业去逐步扩大知识的范围。这里需要训练自己的判断能力:哪些学科和自己的专业相关?在相关各科之中,我们又怎样建立一个循序发展的计划?各相关学科之中又有哪些书是属于“必读”的一类?

    朱子说得好:“读书别无法,只管看,便是法。正如呆人相似,捱来捱去,自己却未先要立意见,且虚心,只管看。看来看去,自然晓得。”这似乎是最笨的方法,但其实是最聪明的方法。事实证明:不同主观的人,只要“虚心”读书,则也未尝不能彼此印证而相悦以解。如果“虚心”是不可能的,读书的结果只不过各人加强已有的“主观”,那又何必读书呢?

    “虚”和“谦”是分不开的。我们读经典之作,甚至一般有学术价值的今人之作,总要先存一点谦逊的心理,不能一开始便狂妄自大。这是今天许多中国读书人常犯的一种通病,尤以治中国学问的人为甚。他们往往“尊西人若帝天,视西籍如神圣”,凭着平时所得的一点西方观念,对中国古籍横加“批判”。如果有人认为这是“创造”的表现,我想他大可不必浪费时间去读中国书。倒不如像鲁迅所说的“中国书一本也不必读,要读便读外国书”,反而更干脆。

    古人当然是可以“批判”的,古书也不是没有漏洞。朱子说:“看文字,且信本句,不添字,那里原有罅缝,如合子相似,自家去抉开,不是浑沦底物,硬去凿。亦不可先立说,拿古人意来凑。”读书得见书中的“罅缝”,已是有相当程度以后的事,不是初学便能达得到的境界。“硬去凿”、“先立说,拿古人意来凑”却恰恰是今天中国知识界最常见的病状。有志治中国学问的人应该好好记取朱子这几句话。“好学深思,心知其意”是每一个真正读书人所必须力求达到的最高阶段。读书的第一义是尽量求得客观的认识,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创造力”,能“发前人所未发”。其实今天中文世界里的有些“新见解”,戳穿了不过是捡来一两个外国新名词在那里乱翻花样,不但在中国书中缺乏根据,而且也不合西方原文的脉络。

    但是我决不是要提倡任何狭隘的“中国本土”的观点,盲目排外和盲目崇外都是不正常的心态。只有温故才能知新,只有推陈才能出新,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读深思子自知,这是颠扑不破的关于读书的道理。

    (摘编自余英时:《读书要“虚心”,这是中国自古相传的不二法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代经典很多,今天已不能人人尽读。像清代戴震那样十三经注疏全能背诵的工夫今天已不可能。

    B.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固是不易之论。百遍纵或未能,三复必不可少。”证明了今天随着知识范围的扩大,我们已无法集中在几部经、史上面。

    C. 我们若有志治中国学问,就少不了要对经典反复阅读,精熟记诵。不但中国传统如此,西方现代的人文研究也还是如此。

    D. 古代读书人所追求的“一物不知,儒者之耻”,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显然已经不合时宜了,现代要求读书要有判断力,要有重点。

    2下列理解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作者非常认同朱熹“只管看,便是法。正如呆人相似,捱来捱去,自己却未先要立意见,且虚心,只管看”这种既笨又聪明的方法。

    B. 作者强调要“虚心”,静心、反复地读以推求原意,就会去除“先入之见”,做到尊重经典的客观内容,达到能和作者心心相印的地步。

    C. 今天许多中国读书人治中国学问“尊西人若帝天,视西籍如神圣”,这样的人倒不如“中国书一本也不必读,要读便读外国书”,反而更直接受益。

    D.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的道理同样适用于古人、古书,但是,“硬去凿”、“先立说,拿古人意来凑”是今天中国知识界应该警觉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读经典之作,甚至一般有学术价值的今人之作,要有“谦逊”的态度,不是不能批判,是不要一开始便狂妄自大,凭着一点西方观念,对中国古籍横加批判。

    B. 古今中外论读书,大致都不外专精和博览两途。“专精”是指阅读作品必须下基础工夫,“博览”是在“专精”的基础上的扩展阅读。

    C. 作者在此引用鲁迅的话并不是非议他,矛头指向的是那些崇尚西洋、对中国古籍横加“批判”并认为这是一种“创造”的人。

    D. 读书人必须力求达到的最高阶段是“好学深思,心知其意”,而不是急于横加“批判”,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温故推陈才能知新出新。

  • 11、心轻者上天堂

    毕淑敏

    埃及国家博物馆,有一件奇怪的展品。一方用精美白玉雕刻的匣子,大小和常用的抽屉差不多,匣内被十字形玉栅栏隔成四个小格子,洁净通透。玉匣是在法老的木乃伊旁发现的,当时匣内空无一物。从所放位置看,匣子必是十分重要,可它是盛放什么东西用的?为什么要放在那里?寓意何在?谁都猜不出。这个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让考古学家们百思不得其解。后来,在埃及中部卢克索的帝王谷,在卡尔维斯女王的墓室中,发现了一幅壁画,才破解了玉匣的秘密。

    壁画上有一位威严的男子,正在操纵一架巨大的天平。天平的一端是砝码,另一端是一颗完整的心。这颗心是从一旁的玉匣子中取出的。埃及古老的文化传说中,有一位至高无上的美丽女性,名叫快乐女神。快乐女神的丈夫,是明察秋毫的法官。每个人死后,心脏都要被快乐女神的丈夫拿去称量。如果一个人是欢快的,心的分量就很轻,女神的丈夫就判那颗羽毛般轻盈的心引导着灵魂飞往天堂。如果那颗心很重,被诸多罪恶和烦恼填满褶皱,快乐女神的丈夫就判他下地狱,让他永远不得见天日。

    原来,白玉匣子是用来盛放人的心灵的。原来,心轻者可以上天堂。

    自从知道了这个传说,我常常想,自己的心是轻还是重,恐怕等不及快乐女神的丈夫用一架天平来称量,那实在太晚了。呼吸已经停止,一生盖棺论定,任何修改都已没有空白处。我喜欢未雨绸缪,在我还能微笑和努力的时候,就把心上的坠累一一摘掉。我不希图来世的天堂,只期待今生今世此时此刻朝着愉悦和幸福的方向前进。天堂不是目的地,只是一个让我们感到快乐自信的地方。

    心灵如果披挂着旧日尘埃,好像浸透了深秋夜雨的蓑衣,湿冷沉暗。如何把水珠抖落,在朗空清风中晾干哀伤的往事?如何修复心理的划痕,让它重新熠熠闪亮,一如海豚的皮肤在前进中把阻力减到最小?如何在阳光下让心灵变得剔透晶莹,仿佛古时贤臣比干的七窍玲珑心,忠诚正直,诚恳聪慧,却不会招致悲剧的命运?

    我们不是从一张白纸开始自己的心灵健康之旅,而是背负着个人的历史和集体的无意识,在文化的熏染中长大,它们对我们的影响复杂而深远,微妙而神秘。因此,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还要多一份敏锐与警惕,去抖落那些与生俱来的心灵上的坠累,或许这样,我们才能看见天堂的模样。

    (选自毕淑敏《恰到好处的幸福》,文章有改动。)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两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段主要运用了何种论证方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4】理解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手每天晚上都打来半盆热水,让脚在里面惬意地泡上一会儿;每隔两三天就会为脚换上一双干净的袜子;每一两个月都会精心地为脚剪一次指甲。

    一天晚上,脚对正给自己剪指甲的手说:“你这样服侍我,实在让我不好意思,我该怎样回报你呢?”手对脚说:“要说报答,应该我报答你才对。”

    “为什么?我对你既无恩又无德。”

    “有的,要知道,很久以前,我和你是一样的,是你的甘愿承担,才把我解放出来,才有我今天的成就。”

    脚听后报之一笑。“即使今天,离开你,我同样一事无成。所以,我要一辈子侍候你,为你服务,也只有这样,你才有劲走路,为我服务,所以,就成就人类辉煌这一本质而言,你和我的贡献是一样的。”

    要求:①认真阅读以上材料,选好角度,确立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或论述类文章。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