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了加强与读者的互动,小组成员在四川成都武侯祠的图片旁配上了一副对联,且对联的部分内容被故意略去。依据你对诸葛亮的了解,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正确的一项是( )
上联:心悬 ,初对策,再出师,共仰神明传将略
下联:目击 , ,北拒魏,常怀 励臣躬
A. 三分鼎 八阵图 东连吴 谨慎
B. 三分鼎 八阵图 西连吴 谦逊
C. 八阵图 三分鼎 东连吴 谨慎
D. 八阵图 三分鼎 西连吴 谦逊
2、下列句中不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
A. 何以战 B.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C. 甚矣,汝之不惠 D.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3、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对公众而言,一事当前,应当先问真假,再断是非,而不能仅凭印象和直觉做出判断。
②当然,囿于成长环境、受教育程度、人生阅历的不同,每个人都会有认知盲区,不可能独立判断所有信息的真伪。
③而要努力用科学方法来求证、用理性思维来辨明。
④当此之时,人们应该划一条底线,即未经验证的信息不要轻易转发。
⑤要让“科学”谣言止于“智”,给予事实更多的关注,就意味着理性的回归。
⑥只要人们尊重理性、尊重科学,许多有关科学的现象和问题都可以拿出来讨论,但决不能忽略事实、夸张渲染。
A. ②④⑥③⑤① B. ③⑥⑤②④①
C. ⑤①②⑥③④ D. ⑤①⑥③②④
4、文化知识。
古代文学作品中往往有描写行酒令的场景。有时,人们当筵赋诗,不成的人就要罚酒三杯。古人罚酒时,用_________这种酒杯比较合适。
A. 觥 B. 白 C. 瓢 D. 杯杓
5、翻译⑴⑵两题,用“/”给⑶题在标点符号处标记。
⑴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⑵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⑶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6、阅读下面课外古诗,回答问题。
如梦令·木叶纷纷归路
纳兰容若
木叶纷纷归路,残月晓风何处。消息半浮沈①,今夜相思几许。秋雨,秋雨,一半西风吹去。
(注释)①浮沈:即“浮沉”。意谓消息隔绝。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______,词的题目是_____________。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7、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1)请给下面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5字)
今天上午,“绿满齐鲁 美丽山东”2019年省暨济南市青少年植树活动在济阳区黄河健身公园举行。市政协副主席李继民参加活动。植树现场人头攒动,热火朝天,活动参与者挥锹铲土、栽苗浇水,植树3400余棵,以实际行动助力美丽山东建设。20余名“乡村(社区)好青年”与少先队员共同种下一棵棵树苗,寓意种下乡村振兴的希望之树。
(2)请你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使用词语“风,阳光,鸟”,写一段生动的文字,描绘生机勃勃的春景。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40字左右)
8、诗文默写
①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若出其里。
②问君何能尔? 。
③ ,拔剑四顾心茫然。
④ ,柳暗花明又一村。
⑤安得广厦千万间, ,风雨不动安如山!
⑥ ,鬓微霜,又何妨!
⑦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
⑧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⑨ ,受上赏。
⑩ ,不求闻达于诸侯。
9、现代文阅读
慈姑:淡淡的乡愁
鹿 子
异国,异乡,异地,异土。如果再每日吃面包沙拉,恐怕不出一个月,漂洋过海而来的华人跑回国的会过大半。所幸,在大西洋边这个名叫海兰公园的小城,华人超市如雨后春笋,接二连三地开张:美东、上海、香港、金门、大中华,还有韩国超市,互相竞争。
无论在哪个中国人开的超市里,你都可以遇到中国南北的特产:慈姑、红藕、芋头、茭白、藤藤菜(空心菜)。有些在国内都难以碰到的南方菜蔬,竟然红粉翠绿地躺在货架上。慈姑,七角一斤,就是换算成人民币,也不太贵。每次孩子带我去买菜,只要见到,我总要挑一塑料袋,回来放在冰箱的冷藏室里。慈姑炖排骨汤、慈姑烧鱼丸汤,都是美味。
慈姑,一个美丽的名字。它长在水里,像藕一样,出污泥而不染。一个个圆头圆脑,带一个尖尾巴。把薄薄的一层外皮刮去,就露出丰腴雪白的身子。一剖两半,放在汤里,煮到发酥,吃起来微苦带甜,清香无比。大多时,汤里的慈姑捞光了,排骨犹存。可这样既便宜又美味的东西,如果不是小时候吃过,一般人是不会问津的,特别是小孩子,大多不敢尝,有的浅浅地咬一口,皱起小眉头,说:怪!
儿子小时候在郑州的菜市场见到过,我大约买过。他到了新泽西,见到后,自然想起了童年,就买了几磅。我去探亲,在中国超市见到,简直喜出望外,买回去,煮在鱼丸汤里,还有点舍不得放开吃。那又面又酥又白又香的慈姑,让我回到了江南水乡的老家。我简直连饭也不盛了,只捞汤里的小白胖子。小孙女笑我:不苦吗?不苦,很甜很香。
像小孙女这么大的时候,我随母亲从四川回到长江边的水乡。那里有慈姑、芋头、茭白这些水里生长的菜蔬。煮芋头蒸芋头红烧芋头,可以叫你百吃不厌。还有一种糖芋艿,是挑出来的圆圆的小芋头,把皮刮掉,煮熟,放上糖,再煮到汤汁浓稠。一口一个芋艿,又甜又滑,你简直不敢相信,世上会有这样的美味。慈姑,常常放在肉汤里炖,在鱼汤里就切成片。这种东西,往往是看着大人吃得香,小孩子才尝试着吃,一旦吃上,就不可收拾,愈吃愈爱。
我在水乡读完初小,就坐船到上海,那时妈妈已经在工厂的小学校当老师,和另外两个女教师同住在一间狭窄的宿舍里,三张床一字排开。每当周末我从住校的中学回来,妈妈就要在大床边加上一块搁板,妈妈、弟弟和我挤在一张床上。而里面那位老师如果半夜要去厕所,就得从搁板边的一个仅容一人侧身而过的夹缝里,小心翼翼地通过。就是这样拮据的生活,妈妈也会到菜市场去买点肉骨头和慈姑,在一只煤油炉子上炖汤给我们解馋。我还记得那只煤油炉是搪瓷的,宝蓝色的,很好看。
后来,妈妈在杨浦区纱厂的子弟小学找到一份工作,经济上宽裕些,在一个阁楼上租了一间房子,好像可以在平台上生一只煤球炉子。记得是一只手可以拎起来的很小的桶形炉子。用纸蘸点煤油,生着了,赶快放上几块木片,红红的火舌变成蓝火苗,就可以放煤球了。煤球一压,一股股浓烟呛得人直流眼泪。冒完烟,煤球变得红通通的,才坐上锅炖汤。刮慈姑的活儿,总是我干。用一个边缘很薄的洋铁皮匙子来刮,既不会刮掉太厚的皮,又不会刮不净。我常常把慈姑的小尾巴刮掉,妈妈就会说:“不要把慈姑蒂蒂弄断了,煨在汤里很鲜的。”
中国人无论到天涯海角,总会保留着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在新泽西的中国人,大约南方的不在少数。要不,慈姑排骨汤、红藕排骨汤,这些只有南方人才独爱的靓汤,怎么会在万里之遥的异乡出现呢?
【1】下面的句子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我简直连饭也不盛了,只捞汤里的小白胖子。
【2】孩子们认为慈姑有点苦,有点怪,而作者却说慈姑又香又甜,并且很喜爱吃它,这是为什么?
【3】文章的题目是“慈姑:淡淡的乡愁”,那么行文中作者为什么要用墨如泼地写困难的生活?
【4】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5】作者围绕吃慈姑回忆了哪三件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10、( )
①“你可见过一朵丑陋的白云?”这是一个高中女生在她的作文中突然抛出的一个问题。她问得那么随意,甚至有点漫不经心,但是,这个隐藏在文字汪洋中的问题猛然击中了我。
②我从厚厚的作文簿中欣然抬起头来,带着几分欢悦悄然自问:“我可见过一朵丑陋的白云?”
③忆起儿时,见大人们指着天边说:“巧云!”——用“巧”来修饰“云”,这个词造得多棒啊!仿佛是在夸说一个巧手姑娘的精美绣品。那天边的“巧云”,饶有兴味地模拟着凡间的万般景物,它们变幻的能耐,往往惊得你目瞪口呆。你刚看出一匹扬蹄狂奔的野马,一阵风来,野马幻成一川流水;你刚看出一只凌空欲飞的老鹰,一阵风来,老鹰碎成一池锦鳞……
④“纤云弄巧”,我爱上这个词时还不懂得《鹊桥仙》为何物,无端地,就特别喜欢在作文中使用这个词,只要一写出“纤云弄巧”,就觉得那轻俏的白云在头顶曼妙地变幻着花样,引逗得一颗少年心莫名欢跳起来。
⑤王冕说:“白云悠悠若无侣。”如果这个元代的放牛娃有机会在万米高空之上()一次白云,他还会这样认为吗?坐在飞机的舷窗旁,我愿意拿出整个空中旅程来看云。云之海,从脚下漫延到目力不及的远方,一朵一朵,挨挨挤挤,生了根一般,岿然不动。我让自己用挑剔的眼光比较着云们的丑俊、好歹,然而,我是多么徒劳啊!每一朵云都那么美,美得让人生出想要飞过去与之亲昵的痴念。
⑥如果你驱车在草原上飞驰,你一定看到过这样一种奇幻的景观——天上的云一朵朵投影在无边的草原上,随着那云的飘动游移,硕大的绿毯变成了明暗交错、波浪翻滚的海洋。仿佛天上有一个伟大的灯光师,在孜孜不倦地追索着最佳的灯光效果。我们的车,就在这云影迷离的绿毯上穿行,心,也便在这云影里载沉载浮。我想,在我生活的城市里,云儿也是会慷慨投影的呀;遗憾的是,美丽的云影被那些跋扈的高楼撕破了,落到我身上的,是云的碎片……
⑦多数的时候,我们的头顶是无云可看的。灰蒙蒙的天空,让云朵失却了容颜。一次骤雨过后,我与爱人漫步街头,他指着天边大片大片被夕阳勾出金边的云彩对我说:“多像小时候的云彩呀!”我笑了,却笑得苦涩——“小时候的云彩”,这是一个多么让人心酸的表达!我问自己,是谁偷走了我们“小时候的云彩”?在那数以万计的“小偷”中,我,是不是其中的一员?
⑧雾霾来袭,我戴着30层厚的脱脂纱布口罩走在上班的路上。我的手机来短信了,我猜,那很可能又是一个调侃这让人抓狂天气的段子。我不愿意看这样的段子。我手里捏着一块眼镜布,不时卸下眼镜,擦拭雾气。抬眼看看这个沮丧地陷在雾霾里的城市,一切都那么晦暗,高楼也仿佛失了根。突然,我心空不可遏抑地响起一支小提琴曲,明亮、高亢、悠远。记忆里的某一天,一个学音乐的男生为我演奏过这支曲子。“这曲子叫什么名子?这么好听!”我问。他回答说:“《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我听了略略一怔——这曲名,多像被我妥藏在心中的一个诗句啊!
⑨20年前,我写过这样一句话:“在这个喧闹的世界上,有许多事情真的并不比看云更重要”。20年后的今天,我在一摞作文簿前想着关乎云的心事。我也在看云哦,看我记忆中的云,看我心空中的云。如果我偶一抬头,碰巧看到一朵真实的白云美美地嵌在干净的玻璃窗上,那我该多么欣喜……
⑩谁愿和我一道,去寻回我们“小时候的云彩”?
【1】请从文中选择适当的短语为文章命名。
【2】结合文本内容,说说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当我“悄然自问:我可见过一朵丑陋的白云?时,我为什么会带着“几份欢悦”?认真阅读③-⑥段的内容,至少概括两个原因。
【4】仿照第三段画横线的句子,仿写一句。
【5】请从“眺望 俯瞰 仰视”中选择一个恰当的词语,填在第五段的括号里。
【6】第三段加点的“锦鳞”含义是什么?请写出含有这个词语的文言句子,(8个字)
【7】请从修辞的角度对第⑥段划线的句子进行赏析。
【8】积累链接:调动你的诗词积累,默写两句关于白云的诗句。
1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事实上,五千多年生生不息的中华文化,正在面临着全新的机遇与挑战。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传播,以“阿尔法狗”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悄然而迅速地影响到大众的日常生活,并深刻影响着年轻人的思维方式与价值取向。
(材料二)我们阅读经典的目的就是激活经典,让经典的生命力延续下去。要在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层面上,浸润人的心灵。所谓古今文化深度契合,就是不给古人贴标签,不生硬对接,以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来提高人们的品德、修养和智慧,要吸取历史的经验以提高治理国家的水平。
(材料三)下面是“一点资讯”后台传统文化阅读报告显示图。
【1】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
A.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的繁荣兴盛。
B.数字传播和人工智能已影响到大众的日常生活、年轻人的思维方式与价值取向。
C.经典的生命力强,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但反映的价值观不一定符合社会主流价值倾向。
D.“一点资讯”后台传统文化阅读报告告诉我们:我们尤其应重视青少年的传统文化阅读。
【2】阅读(材料一)(材料二),简要谈谈应该怎么激活我们的文化自信。
【3】请简要概括(材料三)的主要信息。
12、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抛开 度芳华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富兰克林本来是吃素的,后来他由波士顿到纽约,看见船上的厨子剖开一条大鱼,从鱼腹中取出另一条鱼来,于是他想:你们既然可以自己吃自己的同类,我为什么不能吃你们?于是他决定放弃素食,开始吃鱼。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何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