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亳州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记栽          荒凉        舒适愉快

    B.静寂          歌遥        原始社会

    C.耀眼          萌生        不声不响

    D.解释          忧惧        帐然凝望

  • 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土地神。稷,谷神。封建君主祭社稷,祈求丰年,后把“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B.《岳阳楼记》一文中的“迁客骚人”指降职远调的人和诗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

    C.古人为表示对人尊敬,不直呼其名。称字或号,如称苏轼为苏东坡;称官职,如称杜牧为杜工部;称籍贯,如称柳宗元为柳河东。

    D.《变色龙》作者是契诃夫,俄国作家。小说塑造了一个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沙皇走狗形象,巧妙揭示了俄国警察统治的反动和黑暗。

  • 3、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查处淫秽网站,抵制网络暴力,是净化网络环境的需要,更是建立法治社会的需要。

    B.读书决不是要用虚假的慰藉来麻痹我们,而是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

    C.不少学问渊博的人,不知融会贯通,终身跳不出书本的圈子,实在说不上智慧

    D.清明小长假期间,沪宁高速常州段发生了危言耸听的连环车祸,场面惊人。

     

  • 4、课文第2段写曹刿的言行,目的是表现曹刿( )

    A.忠君报国的思想 B.勇于牺牲的决心

    C.冲锋陷阵的精神 D.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善于掌握战机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张允济,青州北海人也。隋大业中为武阳令,务以德教训下,百姓怀之。

       元武县与其邻接,有人以特牛"依其妻家者八九年。牛辈四产至十余头,及将异居,要家不与,县司累政不能决。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允济日:”尔自有令,何至此也?”其人垂泣不止,具言所以。允济遵令左右缚牛主,以衫蒙其头,将之诣要家村中,云捕盗牛成,召村中牛悉集,各同所从来处。要家不知其故,恐被连及,指其所诉牛日:“此是女婿家牛也。非我所知。”允济遂发蒙,谓妻家人日:“此即女婿,可以牛归之。”妻家叩头服罪。元武县司闻之,皆大惭。

       尝道逢一老母种葱者,结庵”守之。允济谓母日:“但归不烦守也若遇盗当来告令。”老母如其言,居一宿而葱大失,母以告允济,悉召葱地十里之男女毕集,允济呼前验问,果得盗葱者。

       曾有行人候晓先发,遗衫于路,行十数里方觉,或谓日:“我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但能回取,物必当在。”如言果得。

       远近称之,政绩优异。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五》,有改动)

    备注:①牸牛:母牛。②孳:滋生,繁殖。③庵:小草屋。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允济遂令左右缚牛主     (2)将之妻家村中

    (3)妻家不知其     (4)召葱地十里之男女毕集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尔自有令,何至此也?

    (2)尝道逢一老母种葱者,结庵守之。

    3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

    但,归不烦守也若遇盗当来告令。

    4现代汉语中“路不拾遗”经常与________连用,这两个成语形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陇西行  唐·陈陶 凉州词  唐·王翰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凉州词》 一诗中,与“五千貂锦丧胡尘”一句表达相同意思的一句是

    2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对“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两句诗作赏析。

    3对这两首诗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两首诗的题材都和《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的题材相同。

    B. 《陇西行》一诗的前两句,表达了由赞叹而痛惜的情感,同时贯穿着一种誓死杀敌、奋不顾身的豪气。

    C. 《凉州词》的后两句,运用夸张手法,表现了守边将士的豪放、开朗、兴奋和视死如归的勇气。

    D. 《凉州词》中“欲饮”二字,极写宴饮时欢快的场面,表现出将士们那种豪爽开朗的性格。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某班拟幵展“走进文学部落”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班上准备创办一份班刊,请你给班刊取一个富有文学韵味的刊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班级文学社开展“重新设计作品人物命运”的活动,请你仿照例句的形式,重新设计杨志的命运

    例句:假如范进没能考中举人,他最终的命运只能是穷愁潦倒,饥饿而死。

    假如杨志没有被劫生辰纲,他__________________

    3班级文学社要选取一副对联悬挂在其阅览室,最合适的一项是(   )

    A. 宾至如归,稍安毋躁   B.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C. 室雅何须大,书香不在多   D. 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1)子曰:   ,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述而》)

    (3)   ,上下一白。(张岱《湖心亭看雪》)

    (4)赵师秀《约客》中常被人们用来形容江南黄梅雨季节清新、幽静的可爱景色的句子是:

    (5)默写李贺的《雁门太守行》。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至少还有记忆

    ①最近,看了一部话剧《弗罗斯特》。该剧是对1977年一场电视访谈半写实、半虚构的舞台重构,访谈者是英国脱口秀主持人弗罗斯特,被访谈者是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虽然当时水门事件已经过去了5年,尼克松也下台了3年,但是尼克松从来没有真正承认过错误。弗罗斯特雄心勃勃地想迫使尼克松在访谈中认错,而尼克松步步为营,将弗罗斯特咄咄逼人的提问转化为自我辩护,但最终还是“战败”了,在亿万电视观众面前出尽洋相,不得不缴械投降。

    ②这个故事的主题,用最简洁的话说就是:不忘记,不原谅。

    ③尼克松30年前的错误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在公众的记忆中消失,西方文化中公众对政治家过错“耿耿于怀”的态度令我感慨。虽然尼克松在世时就受到了政治的、舆论的惩罚,但他并没有因此得到救赎,几十年来人们从没有忘记向已经落入“井底”的他扔“石头”。对许多习惯领导特权的人来说,美国总统对竞选对手进行窃听,好像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丑闻。但是美国社会没有这种“宽容”,支持率的自由落体、弹劾的压力、甚至入狱的威胁,贵为总统的尼克松迅速地被抛入历史的垃圾堆

    ④“不忘记、不原谅”的表现,就是各类文化产品中反思主题反反复复的出现。拿水门事件来说,电影《尼克松》《迪克》《所有总统的人》都有对水门事件的再现和反思,电视片《辛普森》《X档案》《福图拉马》中也都有反映水门事件的剧情。当然,文化产业对政治错误最不依不饶的典型,还是越战的“文化工业”。且不说书籍、电视、歌曲、漫画等,就拿电影一项来说,作品就已经汗牛充栋,如奥利弗·斯通的越战三部曲。

    ⑤可以看出,在人类天生的健忘倾向面前,文化产业主动承担了守护记忆、背负记忆、传载记忆的责任。面对权力社会可能手无寸铁,但是至少还有记忆。相比之下,中国有多少文艺作品在守护我们的集体记忆呢?“三年自然灾害”死亡成千上百万,我们有几部电影反映那些苦难?面对血流成河的土改、镇反、文革、四清,我们的奥利弗·斯通在哪里?在《大话西游》里?在《无极》和《满城尽带黄金甲》里?权力固然封锁了记忆,但是社会本身、公众本身又有多少回忆的冲动、诉说的冲动、用历史的火炬去照亮未来的黑暗的冲动?

    ⑥对于历史的伤痛,我们习惯于说“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何必揭历史的伤疤”;对于哪怕映射这一伤疤的文艺作品,我们涂抹着西方解构主义、荒诞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口红的嘴巴来掩饰自己的懦弱,“看,这种宏大叙事是多么的土气”。但是,如果对生命和痛苦的漠视可以体现在我们对待历史的态度里,它同样可以体现到我们对现实的态度里。事实上,当我们的文艺作品用五光十色的豁达、诗意、颓废、华丽、放荡、恶搞去包裹怯懦时,它正在体现到我们对现实的态度里

    ⑦当然,《弗罗斯特》这样的作品集中出现在这几年,绝非巧合。显然,这些作品的编剧导演都或多或少有影射当代政治尤其是中东两伊战争的意图。也许,历史的妙处正在于此:它不仅是关于过去的事件,还可以是关于现实和未来的寓言。

    (选自刘瑜《民主的细节》,有删改)

    (水门事件)在1972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中,为了取得民主党内部竞选策略的情报,总统尼克松的竞选小组首席安全顾问詹姆斯·麦科德等人闯入位于华盛顿水门大厦的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办公室,在安装窃听器并偷拍有关文件时,当场被捕。由于此事,尼克松于1974年8月8日宣布辞职,从而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因丑闻而辞职的总统。

    1阅读①—③段,说说“贵为总统的尼克松迅速地被抛入历史的垃圾堆”的原因有哪些。

    2请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词的语意。

    几十年来人们从没有忘记向已经落入井底”的他石头”。

    3作者质问“中国有多少文艺作品在守护我们的集体记忆呢?”,作者认为造成这种局面有哪些原因?

    4读文章第⑥段画横线的句子,结合上下文,说说“我们的文艺作品”对待历史和现实的态度是怎样的?对此作者又表现出了怎样的态度呢?

  • 10、鉴宝

    王平中

    ①张先生是乐至县城一个古玩鉴赏家,很有名气,在古玩市场一偶开了一家古玩店,除了自己收藏古玩外,更多时间是帮一些玩家鉴宝。

    ②张先生面目清瘦,两只小眼睛时常半眯着,似睡非睡,但那里面一旦射出的两束光灼停在某个玩物上,那个物件肯定价值不菲了。然后,张先生就会告诉那个玩家,他淘到的玩物是哪个时代的、有何特色、价值多少。

    ③刚开始时,一些玩家对张先生的话半信半疑。张先生说,你若不信,可另请高明:我若走眼,百倍赔偿。

    ④张先生鉴宝是要收费的,鉴一次宝,收十两银子。百倍赔偿,岂是闹着玩的?

    ⑤那些对张先生鉴赏的古玩还半信半疑的玩家,悄悄地到省城甚至京城找鉴宝大师核对,结果结论不差分毫。于是,张先生名声大振。

    淘到宝的玩家,找张先生鉴宝时,大气不敢出,紧张地盯着张先生那两只半眯着的小眼睛。如果里面半天没有闪出亮光,顿时脸色苍白,瘫在地上:如果看到里面亮光灼在玩物上,便是满脸喜色,欢呼雀跃。因为淘宝的玩家,一旦买到假货,往往是半生财产付之东流。

    ⑦闲暇时,张先生也常到小城古玩市场走走,看能否“捡漏”。

    ⑧张先生每走到一个摊位时,摊主都满脸堆笑,向他打招呼:张先生,来了?张先生用手捻了捻下颌的山羊胡须,微微点头一笑,算是回答。

    ⑨如摊位上正有玩家在淘宝时,张先生总是半眯着眼睛,看着摊主眉飞色舞地给玩家推荐宝贝,自己从不掺言掺语。

    ⑩如有玩家问他选的宝贝如何时,他只是笑一笑:物归识主,物归识主

    张先生给自己定了规矩,只有玩家在他的古玩店鉴宝时,他才发表意见,以免坏了别人生意。因些,张先生在古玩市场口碑极好。

    大多时候张先生只在古玩市场随意走走,偶尔停留在某个摊位旁,然后拿起一件玩物,再用两只半眯着的小眼睛东瞅瞅、西瞅瞅。通常,张先生在古玩市场看的多,买的少。

    这天,张先生在古玩市场看到一位年轻人,手中捧着一只九龙杯。年轻人穿戴破旧,眉宇间透着一股英气。张先生认识他,他是小城里一名落魄书生。

    张先生从书生手中接过九龙杯,有人就跟着凑了上去。只见整个杯体由九条龙装饰,一条龙头部伸到杯底,尾部伸出杯口并弯曲为杯把,另外八条龙组成四对,每对一条头朝上,一条头朝下,头朝上的四条龙头伸到杯口内呈喝水状。

    张先生对九龙杯十分地熟悉,知道当杯体内装满液体时,液体会通过杯体内的倒U形管,由头朝下的四条龙口中喷出。

    张先生两束眼光在九龙杯上来回移动了良久,却没有半点亮色。

    书生见状,有些急了:这是我父亲遗留给我的,说是祖传之宝。我进京赶考缺少盘缠,实在没有办法,才拿到市场来卖。

    张先生闻言,那两只半眯着的小眼睛又仔细盯在九龙杯上,慢慢地射出了亮光。他一手托着九龙杯,一手指着说:这九龙杯乃宋朝御用杯,只可惜杯把有损,才流落民间,但价格大大打折,我出银百两,你看如何?

    书生连忙点头:行,足够我进京赶考的盘缠了!

    等书生走后,有围观的玩家对张先生说:听说御用九龙杯是纯银制作,这个却是陶瓷的,做得虽然精巧,但仿造假冒的可能性太大,价值还不到十两银子,只怕你这次看走眼了哦!

    张先生依旧笑笑说:物归识主,物归识主

    玩家被张先生的话弄得云里雾里,想要再问,张先生已托着九龙杯回自己店里去了。

    几个月后的一天,小城突然流传着一个消息,那位书生在京城高中状元。玩家们这才悟出张先生话中含意,不由得竖起大拇指连声称赞:咳,真不愧是鉴宝高手!

    两年后,那位在京城做官的状元回到了小城,找着张先生要用万两白银赎回他那只九龙杯。

    一万两白银呀!小城玩家们睁大了眼睛。

    你任翰林院修撰才两年,就发财了啊!只见张先生捧着九龙杯,那两只半眯着的小眼睛在上面东瞅瞅、西瞅瞅,又在状元身上东瞅瞅、西瞅瞅,脸上似笑非笑,突然手一松,九龙杯叭地掉在地上摔了个粉碎。

    从此以后,张先生不再鉴宝。

    (有删改)

    【1】赏析文章第⑥段的画线句。

    【2】文章第⑩段和第段中张先生都说“物归识主!物归识主!”请分别说说这两句话有怎样的言外之意?分别表现了张先生怎样的形象?

    答:第⑩段处言外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段处言外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段表达了张先生什么样的情感?

    【4】小说以“鉴宝”为题有何好处?

  • 11、现代文阅读

    慈姑:淡淡的乡愁

    鹿 子

    异国,异乡,异地,异土。如果再每日吃面包沙拉,恐怕不出一个月,漂洋过海而来的华人跑回国的会过大半。所幸,在大西洋边这个名叫海兰公园的小城,华人超市如雨后春笋,接二连三地开张:美东、上海、香港、金门、大中华,还有韩国超市,互相竞争。

    无论在哪个中国人开的超市里,你都可以遇到中国南北的特产:慈姑、红藕、芋头、茭白、藤藤菜(空心菜)。有些在国内都难以碰到的南方菜蔬,竟然红粉翠绿地躺在货架上。慈姑,七角一斤,就是换算成人民币,也不太贵。每次孩子带我去买菜,只要见到,我总要挑一塑料袋,回来放在冰箱的冷藏室里。慈姑炖排骨汤、慈姑烧鱼丸汤,都是美味。

    慈姑,一个美丽的名字。它长在水里,像藕一样,出污泥而不染。一个个圆头圆脑,带一个尖尾巴。把薄薄的一层外皮刮去,就露出丰腴雪白的身子。一剖两半,放在汤里,煮到发酥,吃起来微苦带甜,清香无比。大多时,汤里的慈姑捞光了,排骨犹存。可这样既便宜又美味的东西,如果不是小时候吃过,一般人是不会问津的,特别是小孩子,大多不敢尝,有的浅浅地咬一口,皱起小眉头,说:怪!

    儿子小时候在郑州的菜市场见到过,我大约买过。他到了新泽西,见到后,自然想起了童年,就买了几磅。我去探亲,在中国超市见到,简直喜出望外,买回去,煮在鱼丸汤里,还有点舍不得放开吃。那又面又酥又白又香的慈姑,让我回到了江南水乡的老家。我简直连饭也不盛了,只捞汤里的小白胖子。小孙女笑我:不苦吗?不苦,很甜很香。

    像小孙女这么大的时候,我随母亲从四川回到长江边的水乡。那里有慈姑、芋头、茭白这些水里生长的菜蔬。煮芋头蒸芋头红烧芋头,可以叫你百吃不厌。还有一种糖芋艿,是挑出来的圆圆的小芋头,把皮刮掉,煮熟,放上糖,再煮到汤汁浓稠。一口一个芋艿,又甜又滑,你简直不敢相信,世上会有这样的美味。慈姑,常常放在肉汤里炖,在鱼汤里就切成片。这种东西,往往是看着大人吃得香,小孩子才尝试着吃,一旦吃上,就不可收拾,愈吃愈爱。

    我在水乡读完初小,就坐船到上海,那时妈妈已经在工厂的小学校当老师,和另外两个女教师同住在一间狭窄的宿舍里,三张床一字排开。每当周末我从住校的中学回来,妈妈就要在大床边加上一块搁板,妈妈、弟弟和我挤在一张床上。而里面那位老师如果半夜要去厕所,就得从搁板边的一个仅容一人侧身而过的夹缝里,小心翼翼地通过。就是这样拮据的生活,妈妈也会到菜市场去买点肉骨头和慈姑,在一只煤油炉子上炖汤给我们解馋。我还记得那只煤油炉是搪瓷的,宝蓝色的,很好看。

    后来,妈妈在杨浦区纱厂的子弟小学找到一份工作,经济上宽裕些,在一个阁楼上租了一间房子,好像可以在平台上生一只煤球炉子。记得是一只手可以拎起来的很小的桶形炉子。用纸蘸点煤油,生着了,赶快放上几块木片,红红的火舌变成蓝火苗,就可以放煤球了。煤球一压,一股股浓烟呛得人直流眼泪。冒完烟,煤球变得红通通的,才坐上锅炖汤。刮慈姑的活儿,总是我干。用一个边缘很薄的洋铁皮匙子来刮,既不会刮掉太厚的皮,又不会刮不净。我常常把慈姑的小尾巴刮掉,妈妈就会说:“不要把慈姑蒂蒂弄断了,煨在汤里很鲜的。”

    中国人无论到天涯海角,总会保留着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在新泽西的中国人,大约南方的不在少数。要不,慈姑排骨汤、红藕排骨汤,这些只有南方人才独爱的靓汤,怎么会在万里之遥的异乡出现呢?

    1下面的句子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我简直连饭也不盛了,只捞汤里的小白胖子。

    2孩子们认为慈姑有点苦,有点怪,而作者却说慈姑又香又甜,并且很喜爱吃它,这是为什么?

    3文章的题目是“慈姑:淡淡的乡愁”,那么行文中作者为什么要用墨如泼地写困难的生活?

    4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5作者围绕吃慈姑回忆了哪三件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雄鹰说:别束缚我,我要展翅高飞。风筝说:感谢束缚,我才飞得更稳。

    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选定恰当的主题作文。题目自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