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它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不仅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而且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十分深远。它是
A.炎黄联盟
B.国人暴动
C.百家争鸣
D.焚书坑儒
2、17世纪,法国数学家笛卡尔认为,“万能和仁慈的上帝,他根据简单的法则创造了这个世界。关于法则简单的断言是支持伽利略物理学的一个重要依据。神要求上帝本人在创造世界的时候,也用数学的语言去书写,因为数学学语言是完整性的理性语言”。笛卡尔的这一理论( )
A.消除了科学与宗教的对立
B.宣扬了理性主义精神
C.推动了神学的科学化进程
D.巩固子天主教会统治
3、通过制作知识结构图便于厘清历史线索。如图“?”处应该填写
A.农业的发展 B.工场的发展 C.教育的普及 D.城市的兴起
4、如图描述的是某宗教的传播路线,它是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
5、下表反映了1978年以来的各种经济成分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变化。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①思想领域的解放②经济体制改革③加入世贸组织④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6、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通过《人权宣言》,此时
A. 巴黎人民已攻占巴士底狱 B.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已经建立
C. 法兰西第一帝国已告成立 D. 法国的启蒙运动尚未开始
7、罗马在扩张过程中,大量被征服地区的人被掠为奴隶,奴隶起义不断发生,其中影响最大的是
A.凯撒发动的起义
B.斯巴达克发动的起义
C.屋大维发动的起义
D.亚历山大发动的起义
8、下图《缔结封君封臣关系的仪式》反映的是
A.中国的分封制
B.日本的班田制
C.西欧封建制度
D.教皇为查理加冕
9、“我不要农民过的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的暴动。我认为,我们要农民同土地割裂就会点燃俄国。”下列对“我”的作法评论符合史实的是
①是对农奴的一场掠夺
②保留有大量的封建残余
③彻底解决了农奴的土地问题
④维护了贵族地主的利益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0、下图漫画反映的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实施者是(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11、马克思说:“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 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B. 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
C. 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外国侵略为主旨
D. 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源
12、殖民扩张时期,被誉为“海上马车夫”的欧洲国家是( )
A. 荷兰 B. 法国 C. 比利时 D. 西班牙
13、古训有云“宁失千军,不失寸土”。明朝时为维护国家统一“宁失千军,不失寸土”的史实是
A.戚继光抗倭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平定噶尔丹叛乱
D.雅克萨之战
14、下列有关我国远古居民北京人生产生活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使用天然火烧烤食物
B.制作磨制石器
C.制作色彩艳丽的彩陶
D.使用耒耜耕地
15、下表是我国《1958一1961年全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万吨)》,表中数据出现变化的原因是
年份(年) | 粮食产量 | 棉花产量 | 油料产量 | 糖料产量 |
1958 | 20000 | 196.9 | 477.0 | 1563.1 |
1959 | 17000 | 170.9 | 410.4 | 1214.7 |
1960 | 14350 | 106.3 | 194.1 | 985.5 |
1961 | 14750 | 80.0 | 181.4 | 506.5 |
A.土地改革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三大改造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6、某同学翻阅《新航路的开辟》一书,阅读如图所示章节内容,他可以进一步了解新航路开辟的( )
第二章 1453年前后的世界 第二节 西方的萌动 一、西方人的“东方梦” 二、“诱人”的胡椒粒 三、技术的“跃进” |
A.背景
B.过程
C.结果
D.影响
17、1851年,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城市人口总和已经超过农村人口,城市人口比重达到50.2%,初步实现城市化。当时,推动城市发展的因素包括( )
①农业经济发展,流动人口增多
②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工厂制日益普及
③内燃机驱动的火车和轮船的发明
④市场不断扩大,商品经济日益繁荣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8、与“17世纪80年代”“社会上层政变”“不流血”相吻合的历史事件是
A.佛教传播
B.大化改新
C.殖民掠夺
D.光荣革命
19、再现法国19世纪早期纷繁复杂的社会图景,给后人留下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变迁史的作家是
A.贝多芬
B.梵高
C.托尔斯泰
D.巴尔扎克
20、某校九年级学生对“新航路开辟”展开自主学习,做了如下笔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根本原因:受到马可·波罗的影响
B.客观条件:指南针的应用,地理知识的进步
C.重大事件: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D.消极影响:引发了殖民掠夺
21、将下列各小题补充完整。
(1)1769年_______成功研制了改良蒸汽机。1814年,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_______”号。
(2)_______和_______的发明是近代电讯技术的重大成就。
(3)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吸收了德国_______、英国_______、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以及人类创造的其他优秀文化成果,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4)1870年7月,法国与普鲁士爆发了争夺欧洲霸权的_______。_______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22、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的是_____。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历史迈入“______时代”。
23、_______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他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
24、1777年,英军在陷入大陆军包围,被迫投降,_________成为战争的转折点;1861年,美国南方7个州宣布退出联邦,成立_______,挑起战争,美国内战爆发。
25、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其典型的青铜器物有体型巨大的“_________”和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战国时,各国注重水利、发展农业,其中,造就成都平原“天府之国”美名的水利工程是_________。
26、公元前8世纪,希腊出现了城邦。希腊城邦的突出特点是“____”。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帝国的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____成了罗马帝国的“内湖”。
27、17世纪凭借强大的商队而垄断世界航运业,并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的国家_____,凭借强大的实力先后打败西班牙、法国等,夺取大片殖民地,自诩为“日不落帝国”的国家_____。
28、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图中相应方框内。
A.古希腊最早进入文明的地区
B.南希腊的著名城邦
29、被称为“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的文学家是_____,其著作反映的核心思想是____。
30、希腊最早的文明产生于爱琴海地区。爱琴文明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1、文学艺术反映了政治的演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反过来又影响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所示文学作品的作者是谁?它反映了怎样的社会背景?
(2)图二所示绘画作品的名称是什么?请简要阐述这部作品所诠释的时代精神?
(3)图三所示书籍中,对无产阶级发出了怎样的号召?它的发表有什么意义?
32、科技革命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一系列的困扰。
【科技助推发展】
材料一 到了工业革命差不多结束的时候, 英国在当时煤的产量占了世界的三分之二,铁的产量占了二分之一,棉织品的产量是整个世界所有其他国家加在一起的总和。
(1)材料一反映了工业革命在经济方面带给英国的主要变化是什么?在这一变化下,英国面临的问题有哪些?
【科技激化矛盾】
材料二 机器的采用,把大量的小手工业者驱入无产阶级队伍,而工厂所吸收的工人却在相对地减少,结果造成经常的失业大军,马克思称之为相对人口过剩或产业后备军。大量失业工人的存在和廉价童工、女工的使用,使工人的经济状况日益恶化。“在1839年英国42万纺织工业工人中,成年男子不到1/4,而妇女占242,000人,不满十八岁的未成年者超过80,000人。”工人队伍中女工和童工比重的增大,意味着工人平均工资的下降。以棉纺业为例,“1806年女工的平均工资比男工低63%强,童工的工资更少。”
——刘淑兰《英国产业革命史》
(2)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但下层人民的民生却日益恶化。依据材料二分析,工业革命为什么会造成工人阶级相对贫困化?
【科技带来困扰】
材料三 近年来“雾霾”一词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一项调查显示近年“两会”民众最关注环保问题。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成为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
(3)材料反映了当前中国面临着什么问题?依据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
(4)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在发展经济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33、(1)金字塔是哪一流域的世界文化遗产?
(2)法老修建金字塔的作用是什么?
(3)金字塔在古埃及文明中的地位怎样?
34、远离战争,拥抱和平,是全人类共同的美好愿望。九年级历史小组针对20世纪的战争、危机、和平、发展进行了探究,请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任务一 (回望和平——解密战争与经济)
(1)战争的发生往往与经济有联系。请简述下面图一与图二之间的关系。
任务二 (走进和平——探寻战争与政治)
(2)下面材料中的“和约”与“公约”指的是什么?分别简述其影响。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写道:“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那么它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 | 毛泽东指出:1922年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九国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
任务三 (沉浸和平——探寻战争与格局)
(3)请结合下列20世纪的年代尺,简述1919—1991年国际格局的演变,并概括这两个格局的相同点。
任务四 (应对危机——再谋发展大计)
(4)在人类历史上不同的国家和地域面临着各种危机,也出现过不同的解决方案。请结合下列关键词以“危机·转机”为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
(提示:可从下面的关键词中任选3个)
新经济政策 罗斯福新政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欧洲的联合 |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