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量词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最后一缕晚霞已经隐去,整个乡村沉浸在一片恬静的气氛中。
B.这样贵重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怎么能自作主张呢?
C.当它穿过一片岩石荒漠时,遇见了一群乌鸦,它们一幅闷闷不乐的样子。
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悲秋是古诗常见主题,但本诗一反常态,不写悲秋,而写爱秋。
B.诗的前两句先弃“逢秋悲寂寥”的常情,后立“秋日胜春朝”的新见。
C.诗的后两句通过描绘“晴空一鹤排云上”的明丽秋景,引出思乡之情。
D.结合写作背景,全诗隐含诗人因支持变法屡遭贬谪却愈挫愈勇的豪壮情怀。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酝酿 摇控器 呼朋引伴 美不胜收
B.贮蓄 明信片 千娇百媚 眼花瞭乱
C.云宵 绿茵茵 翻来覆去 高洁傲岸
D.一霎 水龙头 人迹罕至 花团锦簇
4、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商鞅在变法中,得罪了大量秦国贵族,最终只能落得个马革裹尸的悲惨下场。
B.《我的长征》这部电影让我们感受到了红军长征的艰辛与豪迈,了解了沿途地区人们的生活状态,令人可歌可泣,值得一看。
C.家中的相册里,总有一些年代久远,发黄褪色的老照片,这些照片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D.中华民族富有创新精神,我们要把这种精神当之无愧的传承下去。
5、下面情境下,语言表达最为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
【情境】这学期恢复线下授课以来,学校每天都组织同学们进行核酸检测,有时还会因此而耽误上课。王小红对此很不理解,觉得这种做法有些多余,而且太麻烦了,于是时常表示不满。听到她的话之后,你应该这样劝解她:
A.每天都进行核酸检测不是咱们学校决定的,那是市里的统一规定,我们怎么能搞特殊化呢?
B.如果不进行核酸检测,行程码马上就会变成黄码的,你连家门都出不去,那不是更麻烦吗?
C.每天进行检测是为了防患于未然,一旦出现疫情可以控制在萌芽状态,这不是为我们好吗?
D.注射疫苗可以有效的防止新冠病毒对我们身体的侵害,也能降低重症率,这不是大好事吗?
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蓑( suō)衣 水涨 (zhànɡ ) 应和(hè )
B. 澄(chénɡ )清 高邈(miǎo ) 吝啬(lìn )
C. 着(zháo )落 静谧(mì ) 诀(jué )别
D. 瘫(tān )痪 砸(zhá )碎 絮叨(xù )
7、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阿长是全文的中心人物,作者详写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表现出阿长对“我”的真诚慈爱。
B.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他称,他称中又有爱称、敬称等。如“卿”是爱称,“孤”是自称,“大兄”是敬称等。
C.闻一多是一位卓越的学者,大勇的革命烈士。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作为民主战士的闻一多是“说了就做”,言行一致。
D.《最后一课》的作者是德国小说家都德,这篇小说以英法战争为故事背景,讲述了小弗郎士从不爱学习到爱学习的转变。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夫君子之行________
②年与时驰________
【2】【2】作者认为,做人、治学要想成功就不能________、不能________。(用原文词语填空)
【3】【3】请摘录一处你喜欢的对偶句,并简述理由。
9、默写名句。
(1)________________,散入春风满洛城。(《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2)草树知春不久归,____________________。(《晚春》韩愈)
(3)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竹里馆》王维)
(4)______________,双袖龙钟泪不干。(《逢入京使》岑参)
(5)惊涛澎湃,_________,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黄河颂》光未然)
(6)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___________。(《木兰诗》)
(7)春冬之时,___________,回清倒影。(《三峡》郦道元)
(8)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_________,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吴均)
(9)《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与“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木兰诗》中运用对偶写出边塞夜景和军营苦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门边有个位置
①每次纯净水送过来,这位师傅都匆匆忙忙。在门外脱下鞋子,穿着袜子,绕过过道,进客厅,再到饮水机旁边。我让他穿上拖鞋,他说,没时间,再说地板上很干净。
②一次,我请他抽支烟,坐一会儿。他感激地冲我笑笑,他说他下岗了,到纯净水公司承包了我们这个小区送纯净水的业务。生活还过得去,就是忙,就是累。我说:我们都是在辛苦中挣扎,只不过用不同的方式。他听了,得到安慰似地笑笑。
③星期天,儿子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这位师傅扛着水进来。儿子用手扇着鼻子,嗯,有一股气味。我对儿子眨眨眼,示意他别往下说。这小子不肯罢休:“你没闻到啊?一股浓烈的气味。”
④怒火中烧,我伸手就打。不料,这小子揭竿而起:“打我干吗?就是臭,臭脚臭袜子的臭。”我一下子呆住了,尴尬地止住了手。但心里还存着侥幸,希望走到门边的师傅没注意也没听见。可是,他站住了,扭过头来,满脸通红,歉疚地说:“别怪孩子,都是我没注意。”
⑤夜里,我跟孩子说:“儿子,这次我真的不能原谅你,这位送纯净水的师傅,也有一个和你一般大的在学校读书的孩子,他将一桶水送到这里,爬上五楼,一桶水只赚一块钱,流了多少汗?”儿子很委屈,我只说臭,又没说其他的,你却要打我?许多事情,他这个年龄,显然不懂。
⑥再来的时候,这位师傅不再是脱了鞋径直走进来,他在门外窸窸窣窣弄了好长时间。进了客厅,脚上套了两只绿色的、类似塑料袋的鞋套。一种无法言说的尴尬,在彼此间心照不宣。我劝他无须这样细心,他笑一笑,说:“服务总是讲究质量的。”然后匆匆地干活,匆匆地走。那双绿色的鞋套,一直让我不安。
⑦门边有个位置!坐在沙发上抽烟,我忽然产生灵感。于是,我和儿子把饮水机安置到这个地方。这样不要套什么鞋套,站在门边,一伸胳膊就可以换水。一次次地来,他好像没有在意饮水机位置的变化。我不希望他体察到我的用心,这点小小的方便,还需要别人在意么?
⑧几天前,我在小区散步。楼上的一位老人喊住了我,打量了我好半天,“好人!”一声惊叹吓了我一跳,“为什么啊?大爷!”老人说:“送水的那位师傅见人就讲,你为了让他方便,把饮水机移到门边,让家里人进门出门都不方便。”我脸一红,那点微不足道的方便,竟然被郑重地提起。
⑨老人说:“谁家的门边没有位置?”再小的事,也能看出一个人,有没有在心里给别人留个位置。
【1】从全文看,题目中的“位置”既指__________________,又指 ___________________。
【2】引用原文语句来分析,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3】为什么要写老人的话?
【4】读罢全文,你有怎样的感受?
1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大力倡导和有力推动下,“光盘行动”广泛开展,“舌尖上的浪费”现象有所改观,但有反弹回潮的苗头。
材料二:“光盘行动”就是倡导大家爱护粮食,不浪费,珍惜节约粮食,力争吃饭不剩粮食。其原因在于: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节约粮食不仅是自身良好素质的体现,也是社会道德的展现。光盘行动的践行有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有助于保障民生,解决温饱,还能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现如今,世界各国粮食紧张,节约粮食解决了大众的温饱,有利于中国梦的实现。
材料三:据《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大型餐馆、公务聚餐、校园等是餐饮食物浪费的“重灾区”。为了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各地纷纷推出真招实策。在合肥市孔塘路商业区,不少餐厅在客人点餐前,都会根据人数给出点餐建议。同时,他们还推出半份菜、“光盘”赠饮料等活动,倡导顾客践行“光盘行动”。 2020年5月,上海虹口北外滩街道尝试把控制厨余垃圾量纳入社区食堂管理工作考核体系。新措施实行仅3个月,厨余垃圾就比以往少了约三分之一。2020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过了“光盘印章”、多媒体宣传、鼓励教育等系列措施,践行节约美德。
(1)阅读材料二,请简要概括“光盘行动”的意义。
(2)假如你是学校团委会的一名成员,请你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行为写一份倡议书。(要求:日期为2021年4月18日)
12、按要求作文。
花样年华,青春飞扬。每一个瞬间,每一番经历。一人,一事,一木,一言,一笑…… 都在为精彩的人生助力,都在为伟岸的人生奠基。正如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所说,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遇到了什么,而是你记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铭记的。
请以“谢谢你,使我成为更好的自己”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否则扣分;
③不得抄袭;
④不少于 600 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