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封短短的书信给了我极大的心灵震撼,读罢我热泪盈眶。
B.喜讯传来,全班师生热情拥抱,共享天伦之乐。
C.钱钟书、杨绛先生对普通人的善良和对待生老病死的豁达,使人获益匪浅。
D.尽管他已累的精疲力竭,仍然加班到深夜。
2、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皇帝的新装》作者安徒生,丹麦作家,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白雪公主》等。
B.“令爱”“高寿”“贵庚”是敬辞,“家慈”“拙见”“见谅”是谦辞。
C.在《二十四孝图》中,作者最不解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前者把肉麻当有趣,后者让人实在同情郭巨的儿子。
D.《西游记》的主要情节围绕着“大闹天宫”和“西天取经”这两大故事展开的。
3、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点缀 啜泣 气势磅礴 不期而至
B.闲暇 遐想 五脏六腑 本末倒置
C.漫骂 帷蔓 耀武洋威 疲惫不勘
D.癫狂 山巅 海市蜃楼 语无伦次
4、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城外另有42个散居的规模大小不等的聚落。
②在只有石器工具的上古时期,修建如此规模的城市,先民的智慧和勇毅令人景仰。
③这是一座依水而建的上古大城,建成区达8平方公里,核心区超过120万平方米。
④古城有三道城壕守卫,每道城垣墙底厚达60-80米,壕沟宽80-100米,东西两面的壕沟利用东河和西河的自然水道,其他壕沟由人工开挖而成,并建有桥梁通行。
⑤古城规划科学,功能完备,不仅有相对规范的功能分区,城内居住区、手工作坊区、祭祀与墓葬区相对分离,而且有极其严密的防卫体系。
A.②①④⑤③
B.②⑤④①③
C.③⑤④①②
D.③④⑤①②
5、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画线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语文考试结束后,小明发现自己连课内的“匿笑”“莅(wèi)临”“彩棱镜”“咄咄逼人”等词,都没有掌握,感到很羞愧,决心加强练习,争取下次考试时不失分。
B. 周末,我们一家人来到一个花团锦簇的胜地,我们边欣赏边感慨(kǎi),这里的景色简直是美不胜收。
C. 朱自清笔下,春风酝酿着花香;鲁迅眼里,夏天菜畦(qí)碧绿;老舍心心念念的济南,冬天江里的绿藻把终年伫蓄的绿全拿出来……
D. 初夏,后园里的花儿、草儿,带着露珠,格外骄媚动人,我们兄妹几个便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tuì)。
6、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该书是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B.《孙权劝学》中孙权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的句子是“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C.《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北宋郭茂倩编,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D.“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一句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操办出征用具的急切,渲染了紧张气氛,同时又显得井然有序。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孙悟空是神通广大的齐天大圣,他一个跟斗可以翻十万八千里。
B. 面对即将到来的雨季,我们要杞人忧天,早早做好防洪抗洪准备。
C. 观看了舞蹈诗《侗》的观众纷纷赞叹,柳州的民族风情真是美不胜收。
D. 近日,埃及西奈半岛一处度假胜地发生了3起骇人听闻的连环爆炸事件。
8、解释下列文言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1)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
(2)为人谋而不忠乎(______)
(3)弛担持刀(______)
(4)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
9、默写。
(1)不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紫红的桑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银烛秋光冷画屏,_________。(《秋夕》)
(3)_________,定然有美丽的街市。(《天上的街市》)
(4)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
(5)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秋词》其一)
(6)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_____。(《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表现岑参在重阳节因战乱无人来送酒助兴的孤独凄凉景况的句子是:____,____。
(8)《诫子书》一文中,从反面论述好高骛远、急于求成,不会有好的结果并有害于品格培养的句子是:____,_______。
10、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段),完成小题。
①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②“人都到那里去了?”
③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矩,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④“读书!”
⑤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
【1】分析第③段划线句子,指出封建教育和寿镜吾老师各有什么特征。
【2】选文如何描写后园寻趣的?写后园寻趣有何作用?
【3】选文第⑤段详细列出学生朗读的内容有什么作用?
11、阅读《春风》,回答各题
春风
老舍
①济南与青岛是多么不相同的地方呢!一个设若比作穿肥袖马褂的老先生,那一个便应当是摩登的少女。可是这两处不无相似之点。拿气候说吧,济南的夏天可以热死人,而青岛是有名的避暑所在;冬天,济南也比青岛冷。但是,两地的春秋颇有点相同。济南到春天多风,青岛也是这样;济南的秋天是长而晴美,青岛亦然。
②对于秋天,我不知应爱哪里的:济南的秋是在山上,青岛的是海边。济南是抱在小山里的;到了秋天,小山上的草色在黄绿之间,松是绿的,别的树叶差不多都是红与黄的。就是那没树木的山上,也增多了颜色——日影、草色、石层,三者能配合出种种的条纹,种种的影色。配上那光暖的蓝空,我觉到一种舒适安全,只想在山坡上似睡非睡地躺着,躺到永远。青岛的山——虽然怪秀美——不能与海相抗,秋海的波还是春样的绿,可是被清凉的蓝空给开拓出老远,平日看不见的小岛清楚的点在帆外。这远到天边的绿水使我不愿思想而不得不思想;一种无目的的思虑,要思虑而心中反倒空虚了些。
③济南的秋给我安全之感,青岛的秋引起我甜美的悲哀。我不知应当爱哪个。
④两地的春都给吹毁了。所谓春风,似乎应当温柔,轻吻着柳枝,微微吹皱了水面,偷偷地传送花香,同情地轻轻掀起禽鸟的羽毛。可是,济南与青岛的春风都太粗猛,把两地的春都给吹毁了。济南的风每每在丁香海棠开花的时候把天刮黄,什么也看不见,连花都埋在黄暗中;青岛的风少一些沙土,可是狡猾,在已很暖的时节忽然来一阵或一天的冷风,把一切都送回冬天去,棉衣不敢脱,花儿不敢开,海边翻着愁浪。
⑤两地的风都有时候整天整夜地刮。春夜的微风送来雁叫,使人似乎多些希望。整夜的大风,门响窗户动,使人不英雄地把头埋在被子里;即使无害,也似乎不应该如此。对于我,特别觉得难堪。我生在北方,听惯了风,可也最怕风。听是听惯了,因为听惯才知道那个难受劲儿。它老使我坐卧不安,心中游游摸摸的,干什么不好,不干什么也不好。它常常打断我的希望:听见风响,我记得出门,觉得寒冷,心中渺茫。春天仿佛应当有生气,应当有花草,这样的野风几乎是不可原谅的!我倒不是个弱不禁风的人,虽然身体不很足壮。我能受苦,只是受不住风。别种的苦处,多少是在一个地方,多少有个原因,多少可以设法减除;对风是干没办法。总不在一个地方,到处随时使我的脑子晃动,像怒海上的船。它使我说不出为什么苦痛,而且没法子避免。它自由的刮,我死受着苦。我不能和风去讲理或吵架。单单在春天刮这样的风!可是跟谁讲理去呢?苏杭的春天应当没有这不得人心的风吧?
⑥我不准知道,而希望如此。好有个地方去“避风”呀!
【1】通读全文,内容填空。
| 不同点 | 相同点 | |
夏天 | 冬天 | 春天多风秋天 ____________________ | |
济南 | 很热 | ____________________ | |
青岛 | ____________________ | 较温暖 |
【2】品味语言。
(1)品读课文要重视朗读,请你说说第④段画线句哪个词应该重读,理由是什么。
两地的春都给吹毁了。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句子。
总不在一个地方,到处随时使我的脑子晃动,像怒海上的船。
【3】文章的标题是“春风”为什么却要从两地的秋天写起?
【4】文章最后一句说“好有个地方去‘避风’呀!”你觉得作者是否真的想要到苏杭去“避风”呢?请结合上下文,再联系《济南的冬天》谈谈你的理解。
12、学校广播站有一个“心灵驿站”栏目,经常收到同学们诉说内心困惑的来信。例如“我和父母产生了矛盾,我该怎么办?”“学习这么紧张,我该如何处理学习与兴趣爱好的关系?”“老师要我们制定生涯规划,可是我真的不知道自己将来做什么。”……栏目组觉得应该倡导大家都来思考自己的困惑,分享感受,所以决定在全校范围内举行一次以“成长有困惑,爱思才会明”为主题的征文活动。
请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写出自己成长中的困惑,同时也写出关于该困惑的思考,力争给人启迪。
要求:①不少于500字;②凡涉及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③不得抄袭;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