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面对新一轮改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业的勇气和创新的锐气。
B.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每一个大学生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出色的美术家。
C. 通过这次活动,让我明白了坚持的重要性。
D. 美英法对叙利亚的空袭,共造成数百人左右伤亡。
2、下列句子中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搓捻(chuō) 笨拙(zhuó) 澄澈(chénɡ) 坍塌(tān)
B. 缥缈(piāo) 显耀(yào) 狭隘(ài) 烧灼(zhuó)
C. 呻吟(yíng) 荫蔽(yīn) 贮蓄(chǔ) 蜷(quán)伏
D. 抽噎(yè) 苛刻(kē) 箪瓢(dān) 嗔怪(chēnɡ)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持续摄入含有1073R-1乳酸苗的酸奶饮料,会使学生患流感的几率有效降低。
B.能否在公众场所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安全距离,是巩固防疫成果的重要前提。
C.千百年来的先贤哲人们,给我们留下了灿烂辉煌的许多精神财富。
D.这篇报道列举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 )
A.《阿长与<山海经>》是《朝花夕拾》中的名篇。《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一部小说集。
B.《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C.纵观历史,汉字字体的主要演变历程是从甲骨文开始,历经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D.《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乐府双璧”。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谢谢您对家母的牵挂,我回家一定转告您对她的问候。
B. 我确实已经找到了一口塘,可惜已经干涸了。
C. 在新的形势下,我们更应当不断学习,见异思迁,积极进取。
D. 感谢您的鼎力相助,我一定不会忘记这份恩情的。
6、下面关于《骆驼祥子》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骆驼祥子》的语言俗白、亲切,新鲜、活泼,是从地道的北京市民口语中提炼出来的文学语言。
B.祥子第一次拉包月的主人是曹先生,他和他的家人对祥子很不好。
C.小福子是祥子最后的精神寄托,但当小福子上吊自杀后,祥子开始变得麻木、自私,逐渐成为一个无恶不作的人。
D.虎妞是作者精心设计的一个人物,作者对她的态度既同情又批判。
7、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菊,乃是花中四君子(梅莲竹菊)之一,意蕴深刻,从古至今常为文人墨客所钟爱。《秋天的怀念》最后一段写菊,旨在表现蓬勃的生命力,象征母亲深切的期望。
B.《济南的冬天》《金色花》《再塑生命的人》的作者分别是“人民艺术家”老舍、英国诗人泰戈尔、美国作家海伦·凯勒。
C.古人讲究称呼的使用,说自己用谦辞,如家母、愚兄、莅临、拙见等;对别人用敬辞,如令尊、垂询、赐教、见谅等。
D.莫怀戚的《散步》通过叙写祖孙三代四口人在田野一起散步的生活小事,营造了一家人互敬互爱的和谐氛围,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文章多处运用短句和对称句式,语言上极富美感。
8、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庞葱①与太子质②于邯郸③,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④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⑤过于三人矣。愿王察⑥之矣。”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⑦。
注释:①庞葱:魏国大臣。②质:人质,这里用作动词,指作人质。将人作为抵押品,这是战国时代国与国之间的外交惯例。③邯郸:赵国的都城,在今河北省邯郸县西南十里。④信:相信。⑤议臣者:议论我的人。议:议论。这里是非议,说人坏话。⑥察:观察,仔细看,明察。⑦见:拜见、谒见。这里指召见。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及其家穿井_______ ②国人道之_____
③愿王察之_______ ④今一人言市有虎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 一狼径去
B.而谗言先至 待君久不至
C.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D.得一人之使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②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4】你喜欢甲文中的谁?说说理由。
【5】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说说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9、将填空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事非经过不知难。
(2)千锤万凿出深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札札弄机杼。
(4)日暮汉宫传蜡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冷露无声湿桂花。
(6)从今克己应犹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快走踏清秋。
(9)15岁:___________之年
(10)70-90岁:_________之年
10、阅读短文《 会飞的蒲公英》完成下题。
会飞的蒲公英
童年的我,在初夏,常常和妈妈去小木屋后面的山坡。山坡上盛开着一丛丛火红的杜鹏、鹅黄的迎春、淡紫的牵牛.我快活地拍着小手,蹦蹦跳跳采摘这些五颜六色的花儿,可妈妈却总是轻轻地挽着我走到山坡的另一侧,那里开满着一朵朵白色的小花。花儿怪逗人的:圆圆的脑袋,白白的茸毛,风一吹,就轻盈地飞了起来,飞呀飞,飞得老高老高的,我费了好大的劲,才抓住一朵飞在空中的小白花。
妈妈说:“这是蒲公英,它从不满足于呆在偏僻的角落,最喜欢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妈妈的话,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晚上,我常常梦见自己变成了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在广阔的世界上空飘荡。
不久,我上小学了,妈妈缝了个花书包给我,书包上绣着几朵白色的蒲公英,花旁还歪歪斜斜地绣着几个字——会飞的蒲公英。每天,我就像一朵快乐的蒲公英,在小木屋到学校的山路上飞来飞去。
一个有风的黄昏,我从学校跑回家,高兴地拉着妈妈来到开满蒲公英的山坡。我把老师刚刚教的儿歌《蒲公英的种子》唱给妈妈听,我一边喝一边在蒲公英丛中跳来跳去,一朵朵白色的小花在我的歌声中轻轻飘上了天空。妈妈的神情有些激动,目光亮亮的,深情地追随着那一朵朵飘飞远去的小白花。
从妈妈的目光里我仿佛看到了晚上常常做的那个梦: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在轻风的吹送下,飞呀飞,飞过一间间古旧的小木屋,飞过一片片茂密的山林,飞进金色的阳光中......带着这个白色的梦,我考上了中学。那个绣着蒲公英的花书包旧了破了,有几个深夜,妈妈把花书包放在桌子上,望了好久好久。后来,妈妈又守着小油灯,为我做了一件蓝色连衣裙,裙上绣着一朵白色的蒲公英。每天,我穿着蓝色的连衣裙,在学校和山村的大马路上飞来飞去。
几年之后,一张从遥远的地方飞来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使我那关于蒲公英的梦是真切了。临别前的一个黄昏,风很大,妈妈和我不知不觉来到了小木屋后的山坡,山坡上一朵朵蒲公英飞得比以往更高了。我惊讶地睁大了双眼,妈妈站在离我不远的地方,眼睛里含着泪花。暮色渐浓,我和妈妈默默地往回走,快到小木屋时,妈妈拉了拉我的手,轻轻地说:“孩子,你算是一朵会飞的蒲公英了,但你还要飞得更高一些。”
从此,我牢牢记住了妈妈的话,开始尽情地在大学的林阴小道上飞来飞去。
一年后,我把从林阴小道上飞进报纸和杂志的诗行寄给了山里的妈妈,并写了一段话:“妈妈,从你身边飞出的那朵娇嫩的蒲公英,不仅学会了飞,而且还懂得怎样才能飞得更高了。”很快,妈妈回信了,信里夹了一幅水彩画:一片蓝色的天空下,有一座开满了白色蒲公英的小山坡。画上题有一行字:山里的孩子。
从这幅画里,我读出了妈妈心中那片诚挚的向往。
蓝天下,一群群孩子,明亮的双眸,痴痴地凝望着山坡上一朵朵白色的蒲公英,口里欢快地唱着:我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
这不正是每一个山里母亲期待的吗?
【1】文章第一段中写“火红的杜鹊、鹅黄的迎春”有什么作用?
【2】文章中最能体现蒲公英性格特点的一句话是哪一句?
【3】在我成长的不同时期,妈妈为我做的事都和 有关。妈妈这样做有什么用意?
【4】文章中三次运用了“飞来飞去”这个词语,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5】文章以“会飞的蒲公英”为题有何含义?
【6】文章最后一段中“每一个山里母亲期待的”是什么?
11、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2000年,全球成衣产量为500亿件,2018年,产量猛增至1400亿件,数量增加近2倍。
②成衣产量猛增是因为服装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末,各大成衣品牌乘着全球化东风,开始在越南、 孟加拉等生产成本低康的国家设厂。如今,制衣厂甚至转移到了埃塞俄比亚。该国纺织工人的工资全球最低,月薪折合人民币仅181元左右,环保相关的法规条例以及工作环境要求都较为宽松。企业家便通过海外设厂的方式,生产海量服饰,再以低价倾销。诚然,衣服的质量并不总是尽如人意,但有谁在乎呢?商家并不考虑衣服是否耐穿,他们的目的是刺激顾客多消费。
③由于衣服售价低廉,人们的花销没有比20年前多出很多,所以对衣物的热情只增不减。人们对穿着的热爱在不知不觉中成了“打击”地球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如今的服装产业已然是全球第二大污染行业、第三大耗水产业。服装产业每年排放12亿吨二氧化碳,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2%。这个数据看似不多,然而从原材料加工成纺织纤维,再织成布的过程中,许多原材料的生长、生产和制作也会造成污染。
④例如:棉花等植物的生长需要大量的水,促进其生长的杀虫剂和化肥会污染水域,导致有害水藻大量繁殖;皮毛产自动物,而动物的集中饲养要耗费大量资源,反刍动物还会排放温室气体甲烷;聚酯纤维、塑料等合成材料大多是以石油为原料制成的,而聚酯纤维是目前使用量最大的一种制衣原材料,69%的衣物由其制成,生产和织造合成纤维释放的二氧化碳是棉花的三倍,把水材变成丝线的化学过程仍会有污染。
材料二:
如今,我们的生活在快时尚或者说是“即穿即扔”时代:人们即使不会穿,仍不假思索地买买买。结果是,我们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扔掉一半以上的衣物,有些衣物可能只穿了三四次!一面是大量生产,一面是迅速淘汰,那些被淘汰的衣物大多得不到妥善处理。这种现象在全球普遍存在。据法国La fibre du tir网站一项调研表明:法国每年要售出多达62.4万吨的衣物,其中38%会回流到回收点,最终只有10%能真正回收利用,其中不到1%会被重新制成其他衣物。那么,回收点中其余就衣物的命运如何呢?它们大多数沦为碎步、楼房绝缘材料或者汽车工业用的毛毡(都是附加值不高的材料)。而那些未被回收的衣服去哪里了呢?可能丢进了垃圾桶,可能压了箱底。小部分“幸运儿”会在法国的旧衣店里再次售卖,但更多的是卖到了非洲、印度等地,而旧衣物的大量倾销,有时又会导致当地纺织市场失衡。
材料三:
环保的核心理念之一是废物再利用。其实废物也能重获新生,摇粒绒就是用塑料瓶制成的。如果你觉得摇粒绒不够时髦,就看看法国品牌“1083”去年10月推出的“无限牛仔裤”吧。该系列所用的全部材料,包括布料、拉链、纽扣,都源自海洋垃圾和塑料废品。此外,产品还经过抗菌处理,可减少洗涤频率,变得更加耐穿。“无限牛仔裤”一经问世,就引起业内人士的普通关注。在它的影响下,目前人们在寻找新型制衣原料方面仍在进行积极的探索。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
【2】选出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服装产业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仅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2%,可见它对环境的污染并不严重。
B.“无限牛仔裤”将海洋垃圾、塑料废品用作制衣原料,这可能会推动制衣原料的变革,也为环保做出了贡献。
C.人们对服装的过度消费给旧衣物回收利用造成极大负担,将旧衣物销售到非洲、印度等地,会影响当地的纺织市场。
D.服装产业对环境的污染是客观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稍加分析,不难发现,某些人为因素是可控的。
【3】请你根据上述材料,提出两条有关选购衣物的建议。
12、请以“温情”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③温馨提醒:请不要抄袭本卷中出现的内容。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