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辐射 金钢钻 海枯石烂 人情事故
B.羁绊 挡剑牌 涣然一新 销声匿迹
C.潮汐 发祥地 粗制烂造 获益匪浅
D.照例 马前卒 天衣无缝 戛然而止
2、下列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写看戏前,作者主要用衬托的手法,写出平桥村是儿时的“乐土”,又以这里一般的“乐事”,引出后面“到赵庄去看戏”的情节,为下文做了铺垫。
B.小说的标题是“社戏”,这就点明了它的中心事件是“看社戏”,因此,作者花了很多笔墨来写社戏的内容。
C.作者描写江南特有的农村风光,衬托小伙伴们去看戏时轻松愉快的心情。通过语言、动作描写,反映平桥村老人和孩子善良、淳朴的美好品质。
D.这篇小说中,月下行船、船头看戏、月夜归航这三个片段写得富有诗情画意,充满了江南水乡的生活气息。
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当安塞腰鼓戛(gá)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B. “自信”与他的姊(zǐ)妹“平和”总是携手并进,相副相成。
C. 反动派挑拔离间(jiàn)卑鄙无耻,你们看见学生放假了,便以为我们没力量了吗?
D. 这一彩幻只是稍作停留,顷刻间便暗淡隐去,可又骤然返光灼灼,瞬(shùn)息万变,真是无穷变幻,纷至沓来。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华盛顿邮报预测,中国和美国的几家电信运营商很快都会快速推出5G网络。(删去“很快”)
B.我国高铁建设已取得丰硕成果,但因市场规模巨大,还不能完全满足载客、物流货运。(将“满足”改为“实现”)
C.不仅我们要在课堂上、在教科书中学语文,还要在课堂外、在生活中学语文。(将“不仅”调至“我们”的后面)
D.是否选择对社会对未来负责的低碳生活方式,是衡量现代人良好素质的重要标准。(删去“是否”)
5、阅读下面这首叙事诗,完成下列小题。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这首诗多处用到对比,请举出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6、诗文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2)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__________________。
(3)复行数十步,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鸡犬相闻。
(5)纵我不往_____________ ?
(6)________________,胡为乎泥中?
7、名著阅读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这段激动人心、被千千万万青年人作为座右铭的文字,是出自《_________》,这是书中主人公 ______对生命的诠释。你知道这部书名的含义吗?请你写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红树林湿地是以红树植物群落为核心的一种特殊的海洋湿地类型,素有“海上森林”“海岸卫士”“海水淡化器”等美称。位于三亚东河北部,月川片区与临春岭交汇处,原本是城市中的一片天然的红树林湿地,但随着城市快速发展,红树林被砍伐殆尽,大部分河道也被硬化,湿地丧失了原有的生态功能及休闲服务功能。
2016年,三亚市政府启动红树林公园生态修复工程,计划恢复湿地系统,建立起适宜红树林生长的环境。工程采用人工种植与自然演替相结合的种植方式,稳固地恢复起成片的红树林。
如今,公园内的红树林长势良好,红树林湿地系统得以全面恢复。生态环境的改善也使这里成为了市民们日常休闲活动的场所。
【材料二】毛乌素沙漠位于陕西省榆林市长城一线以北,占地面积4.22万平方公里。南北朝时期,毛乌素还是个水草丰茂的天然牧场,而到了解放初期,就已经形成了广阔的沙海。陕西榆林素来有“沙漠之都”的称号。榆林市南北的广大地区也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每年输入黄河泥沙量占入黄泥沙量的三分之一还要多。
1959年以来,政府领导当地人民大力兴建防风林带,引洪淤地,开展了改造沙漠的巨大生态修复工程。经过几十年的治理,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功能被激活,许多沙地成了林地、草地和良田,实现了从荒山秃岭到绿满山川的蜕变。
现在的毛乌素沙漠绿化面积达80%,每年向黄河的输沙量足足减少了四亿吨。毛乌素沙漠的“沙漠”二字即将成为历史。
【材料三】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江”的发源地,享有“中华水塔”的美誉。这个地区也有“高寒生物自然种质资源库”之称,是全球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近几十年,草场退化、鼠害面积扩大、土地沙漠化等自然现象日趋严重,加之人类的滥砍、滥牧,三江源自然生态濒临崩溃边缘。
鉴于三江源生态恶化的严峻形势,2005年起,国家启动三江源生态修复一期工程,对这个重要水源涵养地实施人工干预和自然修复相结合的保护模式,全面实施了沙化治理、禁牧退牧、移民搬迁、工程灭鼠等项目期工程。十年下来,三江源生态状况得到持续好转,百万亩黑土滩植被覆盖率由不到20%增加到80%以上;水资源量增加近80亿立方米,相当于560个西湖。
【注】①自然演替:生物进化到一定时期的时候,变异的新生物容易适应环境的演变,繁殖很快,往往会代替老一群生物而成为环境的主宰。
【1】综合上述三则材料,请简要概括什么是“生态修复”?
【2】观察下面两张图表,说说图表的信息印证了【材料二】的什么内容?并说明原因。
【3】【材料三】的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根据上述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树林湿地的修复还是得依靠人工种植与自然演替相结合的方式。
B.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的毛乌素沙漠在南北朝时期还是一个水草丰茂的天然牧场。
C.作为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三江源地区是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
D.针对三江源地区的生态问题,国家启动了为期十年的人工干预治理工作并成功修复了该地区的生态环境。
9、题目:窗其实开着
要求:①写一篇记叙文,要让情节有些波澜;
②不得套作、抄袭,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
③不少于6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