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作为辩手的他,在反驳对方观点时,旁征博引,强词夺理,赢得了台下的阵阵掌声。
B.随着指挥的手落下,悠扬的乐曲突然戛然而止,而观众们仍然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中。
C.回忆童年时光,老家门前的小河川流不息,人们在河边洗衣、洗菜。
D.江南的暮春,草长莺飞,一年四季中最美的季节如期而至。
2、下列有关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吴伯箫的小说《灯笼》一文体现出作者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担当精神。
B. 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一文,介绍了物候现象和物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一篇典型的事物说明文。
C. 当代作家刘成章的《安塞腰鼓》大量运用排比、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让充满激情的语言互相碰撞、应和,汇成一股排山倒海的气势。
D. 英国生态学家利奥波德的《大雁归来》一文采用抒情的笔法来写大雁,字里行间充盈着对大雁的喜爱之情,表现出对它们命运的关注。
3、下面句子中使用的修辞,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一口口米酒千万句话。(夸张)
B.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首先是纬度。(设问)
C.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拟人)
D.两千年来,汨罗江努力平息巨浪,好让屈子孤魂慢慢靠岸。(比喻)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由于受阴雨天气影响,使得部分地区的天文爱好者没能欣赏到“金星凌日”的奇观。
B.《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的实施,可以有效避免校车交通安全事故不再发生。
C.是否保持为政清廉,是关系到党和政府能否取得广大群众信任的大事。
D.在央视的文化栏目《国家宝藏》中,通过明星守护人的讲述,使观众看到国宝的“前世今生”。
5、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诵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诗中的“宦游”“无为”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3】说说“风烟望五津”中“望”字的表达效果。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颂的名句,说说它们好在哪里。
【5】对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望”字将送别的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方“蜀州”联系起来了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富于哲理,隐含好男儿志在四方的意思
C.“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表现了依依不舍的伤感之情
D.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真挚的情意和对友人的深情慰勉。
6、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_,胡为乎泥中?(《诗经·式微》)
(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_____?(《诗经·子衿》)
(3)坐观垂钓者,_______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与君离别意,___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角声满天秋色里, 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6)_________________,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
(7)烽火连三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
(8)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7、 傅雷家书
①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往的,不愿意回忆的;我们噜哩噜哩的抖出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憎厌。孩子,这些我都很懂得,妈妈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
②真的,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这幸福不知应当向谁感谢,尽管我没有宗教信仰,至此不由得谢谢上帝了!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了朋友,尽管将来你我之间离多聚少,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到不太落伍,不太迂腐,不至于惹你厌烦。也希望你不要以为我在高峰的顶尖上所想的,所见到的,比你们的不真实。年纪大的人终是往更远的前途看,许多事你们一时觉得我看得不对,日子久了,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大错。
③近三年来,你不知使我对人生多增了几许深刻的体验,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得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
④你走后,妈妈哭了,眼睛肿了两天:这叫做悲喜交集的眼泪。我们可以不用怕羞的这样告诉你,也可以不担心你憎厌而这样告诉你。人毕竟是感情的动物,偶尔流露也不是可耻的事。何况母亲的眼泪永远是圣洁的,慈爱的!
【1】第一段“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中的“这一类的话”指什么?(用原文回答,15字以内)
【2】第一段令作者“又快乐又惆怅”的是什么事?为什么说它是“又快乐又惆怅”的?
【3】家书反映出傅雷对两代人如何相处的一些看法。通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
(1)傅雷认为在两代人相处中,青年人应持有怎样的态度?
(2)傅雷认为在两代人相处中,长辈应克服自身哪些弱点?
(3)傅雷希望两代人建立怎样的关系?
8、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①怀悠闲之心,跟着自己的感觉,信步走进丽江古城,便置身于古建筑画卷、古文明的大观园之中。走上光硬的五花石板街道,一如茶马古道的赶马过客,在市井如潮的四方街抖落疲惫,抖落风尘,再把茶文化带到山外的世界。
②古城依山势就水流布置街道,或平缓顺直,或陡峻迂回,空间时而开放,时而封闭,形成疏密有致、曲径通幽的开放式格局。漫步丽江古城,水的流向便是你的向导,清碧的流水会带你入深深的巷子和古朴雅致的庭院,让你在悠扬的葫芦丝乐声中,渐渐入画,渐渐入迷;水流的方向还会把你带回起点,让你身在古建筑迷宫中而不会迷路。
③在玉龙桥上和舞动的水车旁留影,之后便追随河流入城,河岸杨柳垂荫,绿树红花相映成趣。临街店铺,光滑闪亮的五花石板街道,溶成悠悠古韵、深深市井。店铺以青瓦盖顶,飞檐翘角,越过参差房顶,偶尔可见斑驳的墙面,于繁华中透出几许沧桑。在古城,或流连于各个店铺;或在碧波蜿蜒的河边,惬意静坐,放飞心情,细细品味一河、一街、一桥、一屋;或登万古楼远眺,人字屋顶或宽或窄、或高或低、交错成趣,铺满你的视线。
④在古城的热闹中,在四方街的圆舞中,我也随着舞动的人群,踩出了纳西人的古典舞步,我虽不谙节拍,但仍可切合舞者的心境,俨然一纳西女子,翩跹而轻盈,在这灵动的旋律中沉醉。纳西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因而自家庭院也是他们舞蹈的好场所,大的庭院可容纳近三十人牵手舞蹈。
⑤临渠的民居,户户门前都有一小木桥横跨河流之上与街道连通,而桥也就成了古城独具特色的一大景观。古城桥梁密度居我国之首,造型各异的桥多达三百五十余座,大多建于明清时期,风格各异,无法一一陈述,但有一桥梁建筑特色却不得不提,即平坡桥,在古城你仍然看到许多桥面平坡无台阶的桥梁,据说是古时候为方便马帮行走而设计的,而今这些源至“古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古桥,已完成了连通商贸的历史使命,成为现代人争先拍照的一处胜景,也是风雅之士吟诵唱和的好去处。
⑥我的画笔依然画不尽古城的美,哪怕一河、一桥、一屋,我深深陶醉,进而深深眷念,也正是古城的独特魅力让我依依惜别,还想再来。那就不妨让心灵穿越,如西域使者,踏马而来,再满戴星辉,扬鞭而去……
【1】阅读全文,依据文中的游踪,填写下表。
所至 | 所见 |
入丽江古城 | (1) |
四方街 | (2) |
古城的桥 | (3) |
【2】结合语境,品析第⑥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漫步丽江古城,水的流向便是你的向导,清碧的流水会带你入深深的巷子和古朴雅致的庭院,让你在悠扬的葫芦丝乐声中,渐渐入画,渐渐入迷。
【3】本文也是一篇写丽江的游记,与阿来的《一滴水经过丽江》写法有所不同,请同学们从游踪线索比较两篇游记的不同之处。
【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借写丽江的一河、一桥,描画出古城的悠悠古韵。
B.在第三段中作者先写静态的景,表现古城的古朴沧桑;后写人的活动,游人或流连店铺,或惬意静坐、或登楼远眺,古城令人陶醉、眷念。
C.丽江古城的三百五十余座桥都是建于明清时期,是历史的见证者。
D.文中最后写道“如西域使者,踏马而来,再满戴星辉,扬鞭而去……”以形象的画面点明了古城曾是“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历史沿革。
E.这篇散文语言风格自然清新,诗意的语言营造出古香古色的意境之美。
9、请以“春天,我们一起”为题目,写一个片段作文。
要求:①请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②不得抄袭,不少于150字。请在你的答卷上画上作文格,并用红笔在相应位置格上,标示数字150。
③书写工整,提靓作文。
写前引导:
1.片段作文,是就人、事、景、物的某个断面或局部进行的单项写作训练。例如写事件的一个情节、一个场面;写人物的表情、行动、语言、心理活动;写场景的一个角落、一个镜头等等。
2.入题要快,切忌开头绕圈子,不必刻意追求开头、结尾和故事的完整性,宜采用直奔主题的方式;
3.采用描写(巧用动词、妙用虚词、个性化语言等)等手法来表达“春天,我们一起”。
片段作文范文示例:
欢天喜地去看戏
我们立刻一哄地出了门。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
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18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