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白山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我当上皇帝,全靠你们。可当了皇帝以后,却整夜不能安睡。”“如果有一天,你们也被部下黄袍加身,你们也会身不由己啊。”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杯酒释兵权”。发生在(  )朝代。

    A.唐朝 B.隋朝 C.北宋 D.

  • 2、康熙、乾隆统治时期,我国人口增长迅速,但人口的迅速增长也带来了许多问题。下列属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带来的问题有

    ①人地矛盾逐渐突出 ②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

    ③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④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 3、唐朝不仅有开放的对外政策,还有开明的民族政策。下列体现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的是(  )

    A. 遣唐使来华   B. 鉴真东渡日本

    C. 玄奘西游天竺   D. 文成公主入藏

  • 4、宋廷鼓励海外贸易并设置机构进行管理。在主要港口设立了(  

    A.司农司

    B.市舶司

    C.西市

    D.东市

  • 5、“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这首七言绝句记载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 戚继光抗倭

    B. 乌兰布通之战

    C. 郑成功收复台湾

    D. 中俄雅克萨之战

  • 6、为了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中央集权,唐太宗在国家政治体制方面继续完善了

    A.三省六部制 B.行省制度 C.郡县制 D.分封制

  • 7、宋太祖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中,能从根本上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物质基础的是(  )

    A. 控制军权 B. 强化君权 C. 集中财权 D. 杯酒释兵权

  • 8、民族团结有利于国家稳定。下列文物能见证民族团结的是(   )

    A.

    B.

    C.

    D.

  • 9、“打虎”“拍蝇”“猎狐”这些出现在党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的新名词,主要体现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     

    A.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依法治国

    D.全面从严治党

  • 10、作者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以幽默的语言讲述了明朝三百多年的历史故事,吸引了大批青少年读者。下列史实不可能出现在这部作品中的是

    A. 废分封立郡县

    B. 设特务机构锦衣卫

    C. 郑和下西洋

    D. 戚继光抗倭

  • 11、下列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A.关汉卿——《窦娥冤》 B.汤显祖——《西游记》

    C.吴承恩——《牡丹亭》 D.李清照——《红楼梦》

  • 12、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经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字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这里所说的第二种东西是我国古代的

    A. 火药

    B. 指南针

    C. 印刷术

    D. 造纸术

  • 13、符合下列一组关键词“①禁海政策②统一经营③海外贸易”的城市是(   )

    A. 扬州 B. 广州 C. 南京 D. 北京

  • 14、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A.重视塞防忽视海防

    B.积极培育国内市场

    C.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D.加强发展陆路交通

  • 15、中印是山水相连的邻居,今年(2020年)是中国与印度建交70周年。假如你生活在7世纪中后期的唐朝,可通过阅读下列哪本著作来了解印度半岛的情况?

    A.

    B.

    C.

    D.

  • 16、唐朝时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哪一地区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  )

    A. 西南 B. 西北 C. 东南 D. 东北

  • 17、我国历史上的“和同为一家”指的是(   

    A. 汉朝和匈奴的关系B.唐朝和新罗的关系C.唐朝和靺鞨的关系D.唐朝和吐蕃关系

     

  • 18、根据下面图片,解读这一历史时期的共同主题是(     

    A.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特征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民族与政权并立的时代

    D.反抗外国侵略者的侵略

  • 19、“水击轮转,众筒兜水,次地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物。”请判断材料中所说的是

    A.曲辕犁

    B.耒耜

    C.筒车

    D.耧车

  • 20、如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A. ①建立隋朝②灭亡陈朝③开通运河

    B. ①开通运河②建立隋朝③灭亡陈朝

    C. ①灭亡陈朝②建立隋朝③开通运河

    D. ①建立隋朝②开通运河③灭亡陈朝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北宋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 22、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

    (1)措施:

    ①顺治帝接见西藏地方藏传佛教格鲁派首领达赖五世,赐予“_____”封号,康熙帝赐予另一个位西藏格鲁派首领为“____”的封号。

    ②雍正时,清朝开始设置_____。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达赖和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中央政府批准。

    ③1793年,清朝颁布《_____》,标志着中央政权对西藏地方行使主权达到制度化、法律化的程度。

    ④西藏地方达赖与班禅等大活佛的转世,需要通过_____,依照宗教仪轨和历史定制,最后报请朝廷批准。

    (2)影响:有效地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 23、清朝前期,中国的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至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西南达喜马拉雅山脉,东北至黑龙江以外的__________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_________、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成为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力强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 24、我国在隋唐时期发明了_______________,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 25、唐太宗实行________的民族政策,从而促进了与周边各民族的友好往来。清朝为巩固统治,实行________的对外政策。

  • 26、隋唐时期,游牧在北方的契丹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_____末年,北方汉人纷纷避乱,北出长城,带去了中原先进的______和生活方式。

  • 27、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唐朝时已出现,最初在民间流行。词是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其中三位杰出的词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8、隋朝大运河北起涿郡,南至余杭,他们分别是今天的________________

  • 29、南宋的偏安

    (1)南宋建立:北宋灭亡后,宋钦宗的弟弟______登上皇位,赵构就是______,后来定都临安,史称_____

    (2)岳飞抗金:岳飞统率“______”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并乘胜追击,迫使金军后撤。

    (3)岳飞被害:宋高宗和权臣______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危及他们的统治,便向金求和,下令岳飞班师,并以“______”的罪名杀害了岳飞。

    (4)宋金和议: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______,双方以淮水至______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5)宋金对峙:金迁都燕京,改名为______。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偏安______一隅。

  • 30、观察下面下图,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卷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南宋都城:临安

    B.岳飞大败金军主力地点:郾城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连线题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列举宋词杰出代表人物三位。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在我国古代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多个“盛世”。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开元初,四方丰稔,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丁壮之夫,不识兵器。安西诸国悉平为郡县,置开远门,亘地万余里。

    ——《开元纪事》

    (1)据材料一,概括开元盛世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从“选人用人”角度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英)汤因比

    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

    —余秋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汤因比、余秋雨选择和向往宋朝的原因。

    材料三(康熙在台湾)设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派兵驻守。施行“展界开海”政策,离乡背井之人纷纷还归乡里,认故亩,以耕以凿,渐次垦辟,至无旷土。各宜乐业,人民安生。

    ——《名家讲坛》

    (3)根据材料三,概括康熙收复台湾后的治理措施及其作用。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