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暖风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诗中的“杭州”在当时的名称应是
A.东京 B.临安 C.应天 D.建康
2、元朝虽然在中国历史上存在的时间不长,但它在中国古代国家结构上的创造性变革都是划时代的,影响深远的,这一变革源于的创立
A.郡县制 B.三省六部制 C.分封制 D.行省制
3、明末农民起义军中发展迅速实力最强并建立大顺政权的的是
A.朱元璋
B.郑和
C.黄巢
D.李自成
4、清朝为加强对西藏的有效管辖而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和亲政策 B.由宣政院直接管辖
C.设置伊犁将军 D.设置驻藏大臣
5、这是一部空前规模的药物学著作,总结了我国古代的药物学成就,记载了1800多种药物,对各种药物进行了分类,收录了11000多个药方。这部著作是
A.《齐民要术》 B.《伤寒杂病论》
C.《农政全书》 D.《本草纲目》
6、下列古诗中属于“诗仙”代表作的是
A.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B.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C.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D.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
7、两宋时期,各民族政权之间既有战争也有议和,但“和”是主流。下列各项中,不是宋辽之间、宋夏之间、宋金之间议和的共同点的是( )
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
C.宋朝都缴纳岁币
D.辽、西夏、金都向宋称臣
8、十六国北朝时期,曾经统一黄河流域的政权有
A.前秦和北魏
B.前秦和东晋
C.北魏和吴国
D.曹魏和东晋
9、反映民族英雄戚继光爱国情怀的诗句是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D.“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10、台湾人感念他驱逐荷兰人、屯垦台湾、发展贸易、大兴文教,奠定台湾物质与精神双向发展基础,对台湾影响深远,因而被冠上“开台圣王”的神明称号,他是
A.郑和
B.郑克爽
C.郑成功
D.蔡英文
11、宋代是中国学术史上的重要时期。许多数学、工艺、医药和科技著作的问世,大型类书和丛书的编印都在这一时期。材料所述现象的出现直接得益于( )
A.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B.政府传播古典文化
C.印刷术的改良和推广
D.市民精神生活丰富
12、下图为元墓出土的杂剧陶俑。这些陶俑可用于说明当时( )
A.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B.艺术手法浪漫、开放
C.元杂剧的表演情况
D.戏剧种类繁多
13、某班同学准备以“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为主题办一期历史板报。他们应该收集哪些历史人物的资料( )
①岳飞 ②文天祥 ③郑成功 ④戚继光
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14、人们常说“读史使人明智”,宋神宗评价一部史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这部史书是
A.《史记》 B.《长生殿》 C.《桃花扇》 D.《资治通鉴》
15、一位学生在其研究性学习论文中出现“守内虚外、强干弱枝、重文轻武,三冗局面”等语句,这典型反映了( )的统治状况。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16、北宋建立后,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关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暗示石守信等统军大将交出兵权
B.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导致“强干弱枝”,抗辽不力
C.派武将担任地方长官,并设置通判和转运使
D.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17、以下不属于宋太祖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是( )
A. 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B. 各州府设通判
C. 削弱相权 D. 镇压黄巢起义
18、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吱腹,腹饱而毙。”为此,唐太宗在治国方略中,实行
A.完善三省六部制
B.减省刑罚减轻人民负担
C.完善了科举制度
D.严格考察各级官吏政绩
19、唐太宗谓侍臣曰“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下列措施中最能体现唐太宗本意的是( )
A.完善三省六部制,减省刑罚 B.减轻百姓劳役负担,发展农业生产
C.虚心纳谏,重用人才 D.整顿吏治,裁汰冗员
20、唐代时,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称为
A.节度使 B.遣唐使 C.差使 D.交流使
21、唐朝时,中国同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_____,他还以亲身见闻写成《_____》。
22、西汉文景时期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的治世局面,史称“________”;东汉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史称________。
23、建立西夏的党项族首领是________。
24、从_____________年起,我国城市改革全面展开,其改革的重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25、1790年,乾隆80岁寿辰时,由徽商出面组织的来自南方的_________先后到北京献艺,一时誉满京城。
26、清朝由朝廷特许,统一经营对外贸易的机构是________。
27、宋元时期海路:宋元时期造船和_______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当时,海上交通发达,海外贸易繁荣。_______时,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28、_____利用设酒宴的手段,解除______等统军大将的兵权。这就是有名的“______”。
29、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______世纪时,传入朝鲜,之后传到日本和东南亚,又经___________传到波斯,后来经过蒙古人的西征等途径传入欧洲。
30、康熙时,设立_____,选择亲信文臣入值,协助皇帝拟谕旨,发布政令,加强皇权;雍正时期,______的设立,君主专制到达顶峰。
31、连线搭配:
科技发展推动社会进步。请将下列科学家与其主要成就连接起来。
毕昇 著有《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李时珍 被誉为划时代的中国近代科学先驱,著有《农政全书》
徐光启 著有《天工开物》,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
宋应星 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
32、请列举出明清时期著名的长篇小说两部。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在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辽、宋、西夏、金时期,刻书很盛行,雕版印刷技术进一步发展。活字印刷术是由北宋时的匠人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13 世纪时,活字印刷术传入朝鲜,之后传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 又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后来经过蒙古人的西征等途径传入欧洲。
——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 战国时人们利用天然磁铁做成指南工具,称为“司南”。宋代开始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的工具。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乘坐中国海船的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后来又传到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火药的发明是人们长期炼丹,制药的实践结果。唐朝时,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中国的火药和烟火在 13 世纪传入阿拉伯地区,14 世纪初又经阿拉伯人传到了欧洲。中国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请用表格的形式对三则材料的内容进行梳理(可从三项科技成果的发明背景、发明时间、传播、影响等角度进行梳理)。
(2)通过上述科技成果的梳理和对比,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