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油光可鉴 粗制烂造 暗然失色 冥思暇想
B.寒风凛洌 长嘘短叹 蜿蜒起伏 盛气凌人
C.杯盘狼籍 苍海桑田 相辅相成 莫衷一是
D.晨光熹微 囊萤映雪 油嘴滑舌 顾名思义
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句子是由词或短语构成的、能够独立表达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句子由不同的成分构成,主要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在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句中“在长期的奋斗中”做状语。
B.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
C. 矛盾的《白杨礼赞》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借白杨树讴歌了北方军民团结抗战的伟大精神和意志。
D. 消息是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其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即所谓“倒金字塔结构”。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秋冬之时,为方便公众观赏落叶美景,很多城市推出了定时的“落叶不扫”,赢得不少掌声。(在“落叶不扫”后加“政策”)
B.“一带一路”计划提高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往来,避免了在中国周边形成贸易壁垒的不利局面。(删掉“不利”)
C.既然你能够认真地读完课程标准推荐阅读的名著,那么,一生将受益无穷。(“既然”改成“如果”)
D.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观察、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和“分析”互换位置)
4、下列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今年的元旦节就要到了,街上张灯结彩,到处洋溢着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
B.建军90周年大阅兵,弘扬了国威、军威,一切挑衅中国主权的行为都必须戛然而止。
C.这次的演出,集合杰出的艺人同台亮相,其精彩程度令人叹为观止。
D.出了三峡,江面宽阔,眼前豁然开朗。
5、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完成后面小题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这首词虽在“咏梅”,可作者意在言外,如同周敦颐的《爱莲说》一样,那么,作者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呢?
【2】“已是黄昏独自愁”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零落成泥碾作尘”中的“碾”字有何表达效果?
6、名句积累与运用
1.是亦不可以已乎? □□□□□□□。(孟子《鱼我所欲也》)
2.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既表现了自己闲适心境,又表达了其自嘲,自慰心情的句子是:□□□□□□□□□□。
3.□□□□,在河之洲。(《诗经》)
4.蒹葭凄凄,□□□□。(《诗经》)
5.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作者以春花喻冬雪,写出塞外独特雪景的句子是:□□□□□□□,□□□□□□□。
6.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达了作者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奉献精神的诗句是:□□!□□□□□□□□□,□□□□□□□□□。
7.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乐此不疲地描写了一副月夜归耕图的诗句是:□□□□□,□□□□□。
8.范仲淹在《渔家傲 秋思》中,写出了将士征战在外,归家无望,借酒消愁的诗句是:□□□□□□□,□□□□□□□。
9.苏轼《水调歌头》中借明月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美好希望、祝福,表现了其乐观情怀的句子是:□□□□□,□□□□□。
7、教材说《傅雷家书》适合选择性阅读,请结合本书特点和自己的阅读体验,简述两点理由。
8、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屠呦呦:把青蒿素献给世界
①1969年1月,39岁的屠呦呦突然接到紧急任务:以课题组组长的身份,与全国60家科研单位、500余名科研人员一起,研发抗疟新药。项目就以1967年5月23日开会日期命名,遂为“523”项目。
②最初阶段,研究院安排屠呦呦一个人工作。她仅用了3个月时间,就收集整理了2000多个方药,并以此为基础编撰了包含640多种药物的《疟疾单秘验方集》,送交“523”办公室。经过两年时间,她的团队逐渐壮大,历经数百次失败,屠呦呦的目光锁定中药青蒿:他们发现青蒿对小鼠疟疾的抑制率曾达到68%,但效果不稳定……
③说起研究的艰辛,屠呦呦老伴李廷钊记忆犹新:为了寻找效果不稳定的原因,屠呦呦再次重温古代医书。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几句话引起了她的注意:“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④“其一是青蒿有品种问题。中药有很多品种,青蒿到底是蒿属中的哪一种?其二,青蒿的药用部分,《肘后备急方》提到的绞汁到底绞的是哪部分?其三,青蒿采收季节对药效有什么影响?其四,最有效的提取方法是什么?”屠呦呦说。
⑤屠呦呦反复考虑这些问题,最终选取了低沸点的乙醚提取。经历多次失败后,终于在1971年10月4日,编号191号的乙醚中性提取样品,对鼠疟和猴疟的抑制率都达到了100%。
⑥尽管有了乙醚中性提取物,但在个别动物的病理切片中,却发现疑似的副作用。只有确证安全后才能用于临床。疟疾有季节性,一旦错过当年的临床观察期,就要再等一年。于是,屠呦呦向领导提交了志愿试药报告,也带动同事参与。
⑦然而,青蒿素的首次临床观察出师不利。一连串疑问困扰着屠呦呦:不是青蒿素纯度的问题,也不是动物实验和数据的问题,难道是剂型?屠呦呦决定将青蒿素药物单体原粉直接装入胶囊,再一次临床试验。这次,患者在用药后平均31个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表明青蒿素胶囊疗效与实验室疗效是一致的。
⑧1982年,屠呦呦以抗疟新药一青蒿素第一发明单位第一发明人身份,在全国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领取了发明证书及奖章。青蒿素的研制成功,为全世界饱受疟疾困扰的患者带来福音。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现在全球每年有2亿多疟疾患者受益于青蒿素联合疗法,疟疾死亡人数从2000年的73.6万人稳步下降到2019年的40.9万人。青蒿素的发现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⑨面对荣誉,屠呦呦一如既往地淡定。“共和国勋章”颁发人选公示前,评选组曾经联系过屠呦呦。当时,她一遍遍确认着一系列问题:这么重要的荣誉,我够格吗?组织上有没有征求大家的意见?……直到对方一再确认保证,她才同意接受。
⑩居住在北京市朝阳区一栋普通居民楼里,屠呦呦依然没有习惯成为一位“明星”科学家,她的精力依然在科研。在屠呦呦的不断努力下,2019年8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在北京大兴举行了青蒿素研究中心奠基仪式;愿景中的研究中心白色的主楼就像一棵生机勃勃的青蒿。
(作者:王君王。摘自《科学大观园》2021年5期,有删节)
【1】青蒿素的研究过程非常艰辛,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屠呦呦成功研发青蒿素的过程。
【2】第④段引用了屠呦呦的话,有何作用?
【3】在研究的过程中,屠呦呦为什么决定要亲身试药?
【4】从全文看,屠呦呦是个什么样的人?请从两个方面简要分析。
9、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学校悄悄话信箱收到了一封信,写信的人名叫小静,请根据信的内容,以知心朋友的角度写一封回信。
我叫小静,是一名初二的学生。自进入初二以来,课程科目的增加,作业量的加大,我感到手忙脚乱,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在中期测试中都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因此,产生了厌学情绪,上课开始走神,作业也不按时完成。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