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嘉兴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被列为“四书”之一。其中诗歌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造成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抒发质朴率真的情感。

    B.“烟雨十里春深,落花轻覆草痕。陌上青青柳色,心中念念故人。”这首诗描写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

    C.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为“中秋”。中秋节主要习俗有赏月、观潮、踏青等。

    D.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有一个基本理念贯穿其中,那就是希望中学生学会生活,既要发挥“人生来好动”的天性,去发展,去创造;又要心境空灵,于静中领略人生的趣味。

  • 2、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了营造良好的安全环境,各级部门切实加强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和应急管理工作水平。在应急前加提高”。)

    B. 海陵岛的知名度在不断提高,具有海洋文化特色的旅游项目日益受到众多外地游客。(在 游客后面加追捧”)

    C. 通过观看电影影《摔跤吧,爸爸》,使我重新认识了“虎爸狼妈”的必要性。(删掉“使”。)

    D. 对英雄尊重,体现一个民族认知水平、理性能力的高低。(“体现”改为“反映”。)

  •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面对前来参观的党员群众,他义务当起讲解员,讲述着这些红色书籍背后的故事

    B.“一带一路”建设契合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给沿线各国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发展红利。

    C.知识产权领域仍存在侵权易发、多发和侵权易、维权难,还需要注重制度的执行。

    D.接种疫苗是战胜疫情的利器,利己利人,利国利民,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白,唐代诗人,我们曾学过他的作品《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和《渡荆门送别》。

    B. 《背影》《白杨礼赞》《藤野先生》的作者分别是朱自清、沈德鸿、鲁迅,文体都是散文。

    C. 《史记》,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作者是西汉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

    D. 《三峡》选自《水经注校证》,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与朱元思书》选自《吴均集校注》,作者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两篇文章都是描写山水的佳作。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古诗鉴赏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古诗文默写填空

    (1)   ,欲上青天揽明月。

    (2) 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 此事古难全。

    (4) 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现刘禹锡不为个人沉沦而悲伤,仍然保持乐观精神的两句诗是  

    (5) 用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两句送别,则略显伤感,不妨用王勃的诗句 来表达一种豪迈的情怀。

    (6) 《过零丁洋》中表现文天祥视死如归的无畏气概的两句诗是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⑴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朱元思书》的作者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

    B.陶渊明是东晋诗人,我们学过他写的《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

    C.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他是宋代文学家。

    D.宋濂,被称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

    ⑵阅读摘自名著中的内容,完成文后题目。

    轰的一声炮响了,这时船员们的欢呼声混杂在一起。炮弹打中了,正打在动物身上,但是并没有给它致命的打击,而是从它圆圆的身上滑过去落在二海里远的海中。“真怪!”老炮手暴跳如雷,说,“这混蛋的身上一定有一层六英寸厚的铁甲!”“该死的东西!”法拉古舰长喊。追逐又开始了,法拉古舰长弯身对我说道:“我要一直追到我们的船爆炸为止!”“对,您对!”我答。人们只指望这动物筋疲力尽,它总不能跟蒸汽机一样,永远不感到疲倦。然而它一点也不疲倦。这么多时间过去了,它并没有显出一点疲劳的样子。再说,我们是应该表扬林肯号的,它用不屈不挠的精神进行了这次恶斗。我估计,在11月6日这倒霉的一天里,它所跑的路程不下五百公里!黑夜降临了,阴影笼罩了波涛汹涌的海洋。这时候,我以为我们的远征结束了,我们永远不能再见到这个古怪的动物了。可是我错了。晚上十点五十分,电光又在战舰前面三海里的海面上亮起来,还是跟昨天夜里一样辉煌,一样强烈。那条独角鲸好像是停着不动。也许白天跑得累了。它睡着了,它随着海水荡漾。这是一个好机会,法拉古舰长决定利用这次机会。他发出命令。为了不至把敌方惊醒,林肯号减低速度,小心谨慎地前进。在大海中碰到睡着了的鲸鱼,因而胜利地攻击它们,这并不是希奇的事情,尼德兰也不止一次在鲸鱼昏睡的时候叉中了它们。加拿大人又到了船头斜桅下,走上了他原来的岗位。战舰慢慢地前进着,一点声息也没有,离这动物三百七十米左右的时候关了气门,船现在只凭本身余下的气力走动。船上连呼吸声也听不到。甲板上绝对沉寂。人们距白热的焦点不到一百英尺了,光度更强起来,照得我们的眼睛发昏。这时候,我伏在船头前面的栏杆上,看见尼德兰在我下面,一手拉着帆索,一手挥动他锋利的鱼叉。就和这睡着的动物距离不过二十英尺了。忽然,他的胳膊使劲地一伸,鱼叉投了出去。我听到鱼叉发出响亮的声音,像是碰上了坚硬的躯壳。对面的电光突然熄灭,两团巨大的水猛扑到战舰甲板上来,像急流一般从船头冲至船尾,冲倒船上的人,打断了护墙桅的绳索。接着船被狠狠撞了一下,我没来得及站稳,从船栏杆被抛掷到海中去了。

    ①以上文字出自小说《 》,作者是

    ②为什么说那条独角鲸是“古怪的动物”?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陪母亲借钱

    丁国梅

    ①那年秋天,大哥结婚。母亲跟大哥说:“我们家虽然穷,但不能委屈了人家姑娘,婚事必须要办得体体面面。”

    ②母亲进房里拿出一条方围巾铺在床上,这围巾只有过年的时候,母亲才从箱子里拿出来戴,围巾散发着浓浓的樟脑丸的味道。然后她又从细篾鞋篮子里拿出两双新做的布鞋,千层底的那种。她把鞋码在围巾里,包好,夹在腋下。喊我说:“老幺,跟妈妈做个伴,去后台岭上姚妈家借钱。”

    ③出门来,天已黑尽,借着星星微弱的亮光,母亲从柴火垛里抽出一根棍子拿在手上。

    ④到后台岭必须经过一片长长的竹林,所谓竹林,也不全是竹子,还有高大的树和一些不知名的矮灌木,黑黢黢的一大片,里面不时传出一种异常恐怖的鸟叫声。我知道这种鸟,黑色的,体型很大,经常在晚上叫,据说叫“老巴子”。大人们吓小孩子都是说,再哭,再哭老巴子来了。

    ⑤我紧紧地抓住母亲的衣角,屏住呼吸,脚步轻轻地跟着母亲快步走。

    ⑥走过竹林就是后台岭了,母亲把棍子放在一户人家的院子边,腾出手来牵我的手,母亲的手心竟然也是湿漉漉的。

    ⑦终于到了姚妈家,姚妈姚爹都在掰棉花。母亲取出腋下的包裹,笑着说:“姚哥姚姐,这是我给你们俩做的鞋,不成敬意。”

    ⑧他们并没有接过母亲手里的鞋,只是笑着说了声:“好,好,你太讲礼性了。”母亲知趣地把鞋放在人家的桌子上,陪着笑脸说:“哥,姐,那天跟你们说的那个事,还是望你们帮个忙,棉花卖了就还。”

    ⑨姚妈妈说:“谁没个为难的时候呢?乡里乡亲的这么客气干啥呢?”

    ⑩说归说,但她却没有去拿钱,继续埋头掰棉花。

    那时候刚刚包田到户,棉花大丰收,人们白天把棉花摘回来,晚上坐在灯下掰,家家户户都有堆得像山一样的棉花,墙上爬满了红铃虫。

    母亲拿过板凳,围着棉花筛坐下,开始掰棉花。棉花筛是特制的专门用来掰棉花的,用竹子制成,直径一米左右。母亲叫我坐她身边,指着我对姚妈说:“别看我家老幺年纪小,手快得很,赶得上一个大人掰棉花呢。”

    掰了一筛又一筛,一筛又一筛。其间母亲不断地说些好听的话,一副恭敬讨好的样子,尽其一个穷人的卑微。

    太困了,我昏昏沉沉地伏在母亲腿上睡着了。不知过了多久,母亲把我叫醒,说要回家了。我睁开眼睛,看见姚妈把手伸进怀里(大襟子衣服的口袋在怀里),拿出一个蓝格子手帕卷,慢慢展开,说:“妹子,鸡都叫两遍了,天马上就亮了,这是八十块钱,拿去吧!你说要一百块钱,我手头实在是只有这么多了。”

    母亲千恩万谢后,牵着我的手回家,寻找到先前搁在那里的棍子,原路返回。走过竹林时,我莫名其妙地觉得很伤心,呜呜哭了起来。母亲抹了一下眼睛说:“老幺,不哭,谁的钱都是血汗钱,一定要记得这个恩情。”

    那年年底的一个晴天,母亲称了一斤红糖,去姚妈家把钱还了。那天母亲腰杆挺得笔直,谈笑风生。姚妈硬是要留我们吃午饭,吃的是猪肉白菜炖粉条子,很香。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8年第10期,有删改)

    1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第④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3第⑧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4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母亲这一人物的形象特征。(答出两点)

    5简要分析最后一段中“那天母亲腰杆挺直,谈笑风生”中“母亲”的心理。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中国人过春节已有四千年的历史。它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承载着中国人的情感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请发挥你的联想和想象,以“2100年春节的一天”为题,写一篇涵盖以下条件的文章:(1)有具体的节日场面描写;(2)通过具体的细节表现人物的特点、心情。

    注意:(1)文体不限;

    (2)写诗歌须写十行或十行以上。其它文体,字数600字以上;

    (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真实校名或师生姓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