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被称为“亚欧大陆桥”、世界上最长的铁路的是( )
A.西伯利亚大铁路
B.贝阿铁路
C.太平洋大铁路
D.陇海铁路
2、有关人种与地理之间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北欧人鼻子高而长与夏季高温散热有关
B. 非洲黑人头发卷曲与降水有关
C. 人种的肤色大致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变深
D. 热带地区黑色皮肤有助于保护人体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3、中国古诗词中,不乏描述地理现象、揭示地理规律的诗句。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从地理学角度解释合理的是( )
①“长风”指夏季风 ②“长风”指冬季风 ③“长风”风向是西北风 ④“长风”风向是东南风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李白描述的“欲渡黄河冰塞川”反映的黄河的水文特征是( )
A.含沙量大
B.有结冰期
C.流量大
D.流速快
【3】位于黄河上游的五原有“塞上江南”美称,主要原因是这里( )
A.晴天多,光照充足
B.土质疏松,土壤肥沃
C.深居内陆,昼夜温差大
D.黄河提供了灌溉水源
4、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大多发生在( )
A.板块内部 B.板块交界处
C.海陆分界地带 D.地壳比较稳定的地带
5、按面积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
A.非洲、南极洲、大洋州、欧洲 B.大洋洲、欧洲、南美洲、南极洲
C.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 D.南极洲、南美洲、欧洲、大洋洲
6、读图,回答问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缓
②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陡
③图中的等高距为100米
④图中最高山峰的海拔在130-140米
A.①④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7、地球上获得太阳光热最多的是
A.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 B.回归线和极圈之间的地区
C.极圈以内的地区 D.纬度最高的地区
8、在偶然的情况下发现大陆轮廓线基本吻合,并据此提出大陆漂移说的科学家是( )
A.麦哲伦
B.魏格纳
C.牛顿
D.哥白尼
9、地球是人类的“家园”,根据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左图数据说明了我们“家园”的
A.海陆分布
B.质量
C.高低起伏
D.大小
【2】右图显示“家园”的海陆面积比约
A.7:3
B.8:2
C.2:8
D.4:6
10、若某地图比例尺为1:1500000,则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
A. 150米 B. 1500米 C. 15千米 D. 30千米
11、关于地球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地球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
B.地球极半径比赤道半径长
C.地球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
D.地球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12、美国有两个海外州,位于太平洋中的是( )
A.阿拉斯加州
B.夏威夷州
C.佛罗里达州
D.加利福尼亚州
13、关于我国四大高原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雪山连绵、冰川广布的青藏高原 B.沟壑纵横的云贵高原
C.石灰岩广布、地表崎岖的内蒙古高原 D.地势坦荡、一望无际的黄土高原
14、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现象蕴含着地理知识,下列现象与地球自转有关的是( )
A.河池市四季分明
B.学校冬、夏季使用不同的作息时间
C.地球上出现昼夜更替现象
D.学校正午旗杆的影长夏季比冬季短
15、在国际奥委会第128次全会上,奥委会主席巴赫宣布北京(40°N,116°E)携手张家口(41°N,114°E)获得2022年第24届冬奥会举办权。读图,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两地雨热同期
B.夏季暖热多雨
C.冬季温和湿润
D.两地相距较近
16、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脉,它的形成与板块运动有关。据此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中国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发现了大量海洋生物化石,证明这里以前是( )
A.沙漠
B.森林
C.海洋
D.河流
【2】魏格纳提出的关于海陆变迁的学说是( )
A.海底扩张论
B.板块构造理论
C.大陆漂移学说
D.地质构造学说
【3】喜马拉雅山脉是由( )
A.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相互碰撞而成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而成
C.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互碰撞而成
D.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互碰撞而成
17、从板块划分来看,澳大利亚大陆属于
A.亚欧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太平洋板块
D.南极洲板块
18、下列关于俄罗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跨亚欧两大洲的亚洲国家
B.矿产资源丰富,但森林资源贫乏
C.地势西低东高,平原面积广阔
D.俄罗斯是世界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的国家
19、对图幅相同的:①世界、②中国、③四川、④射洪四幅地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从①→②→③→④比例尺由大到小
B.从①→②→③→④比例尺由小到大
C.从①→②→③→④表示范围由大到小
D.从①→②→③→④图上内容由略到详
20、“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说明地理与什么关系密切 ( )
A. 日常生活 B. 工业生产 C. 农业生产 D. 风土人情
21、我们把________和它附近的_________合起来叫做大洲,地球上有七大洲,按面积从小到大分别是________洲、________洲、________洲、________洲、________洲、________洲、______洲。
22、埃及人口主要为 ________ 人,多信奉 ________教, ________ 语为官方语言.
23、比较法是学习区域地理重要的学习方法。请阅读南、北两极地区比较表,对比两极地区差异,填写出空格中的内容。
区域名称 | 位置 | 主体 | 气候特征 | 极昼时间 | 主要动物 | 我国考察站 |
南极地区 | 南极圈以南 | 南极大陆 | 酷寒、①______和②______ | 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 | ③______ | 长城站④_____等 |
北极地区 | ⑤______ | ⑥______ | 比南极地区气温要高些 | ⑦_____日至⑧______日 | 北极熊 | ⑨_____ |
24、东南亚地区的传统民居双层竹楼或木楼,这是当地居民适应气候 的结果。
25、联合国工作语言有:________语、________语、________语、________语、________语、________语。
26、填表
①填出下列地图与天气符号代表的地理事物.
代表地理事物 |
|
|
|
地图图例 |
|
|
②填出所属地形区:
世界最高的高原 |
| 世界上最长的山脉 |
|
世界最大的平原 |
| 世界上最大的盆地 |
|
27、读地球仪简图,填写地理名称。
在地球仪简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名称分别是:A_____B______c_______f______。
28、东南亚主要包括___________半岛和__________群岛两部分组成。
29、每年6月22日左右,是我国的______日(节气),太阳直射在_____(纬线名称)。
30、地球的自转方向是 ,地球的自转产生了 更替和时间差异.
31、读两幅图幅大小相同的经纬网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区域位于____(东或西)半球,____(南或北)半球;B区域位于____(东或西)半球,____(南或北)半球。
(2)A区域位于____(五带),B区域位于____(五带),A区域位于B区域的____方。
(3)按低、中、高纬度划分,A区域位于____纬度地区,B区域位于____纬度地区,A、B两区域面积更大的是____区域,比例尺更大的是____区域。
32、世界人口分布不平衡,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人口疏密程度用人口密度表示。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如图),完成下列要求。
(1)世界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①亚洲的________部、②亚洲的南部、③________洲西部、④________洲和南美洲的东部。
(2)总结世界人口稠密地区的共同特点。
纬度位置:________,海陆位置:________,地形:________,气候温和湿润
(3)世界人口稠密区中,③地区分布的主要是________人种:④地区居民使用的语言主要是________,这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语言。
(4)A、B、C、D四个地区人口稀疏,请任选其中一个说明其人口稀疏的原因:________。
33、读“气温曲线及降水柱状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丁四地气温年较差最小的是____地,可判断该地位于五带中的____带。
(2)属于冬暖夏凉的是____地;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的是____地;丙地气候特点是____。
(3)读图判断四地的气候类型,将各地所属气候类型的序号填入空格中:甲地气候类型是____,乙地气候类型是____,丙地气候类型是____,丁地气候类型是____(填序号)。
①热带季风气候②温带季风气候③地中海气候④温带海洋性气候
34、日本被誉为“樱花之国”,东京奥运会的火炬设计灵感源自樱花。下图为日本火炬设计图和日本樱花开放时间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日本东临____,西临____。
(2)为了感受樱花的魅力,小明在5月初去日本看樱花,他应做去的是____岛。在公园里,小明看到一些日本朋友身着本民族的传统服装一____,一边观赏美丽的樱花,一边享用美味的寿司。
(3)日本地处板块交界地带,火山频发,最著名的火山是____。
35、2011年3月11日日本本州岛东海岸发生9.0级地震,位于震中附近的福岛第一核电站严重核油漏,在应急处理后,大量的核废水处理水被装入储水罐中,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将这些核废水处理水过滤稀释后排入海洋,排放将于约2年后开始。引发了国际社会的严历责。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2011年日本发生9.0级大地震的原因是日本位于____板块和____板块交界处,位于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之一的____火山地震带上。
(2)福岛第一核电站位于日本的____岛上,东临____洋。
(3)日本建有55座核电站,位居世界第三,建如此多的核电站的原因之一是日本的煤、石油等能源资源____(匮乏/丰富),而日本工业____(发达/不发达),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____沿岸和____沿岸。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