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研究动物的行为,将一只小鼠放置在迷宫出口处寻找食物,其所用时间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1月龄小鼠 | 小鼠找到食物所用时间 | ||||
1 | 2 | 3 | 4 | 5 | |
A | 106 | 88 | 80 | 60 | 30 |
B | 111 | 98 | 59 | 51 | 49 |
C | 97 | 77 | 50 | 32 | 28 |
平均值 | 104.6 | 87.6 | 63 | 47.6 | 35.6 |
A.实验前应将小鼠处于饥饿状态
B.不同个体找到食物的时间有差异
C.同一个体每次找到食物的时间逐渐减少
D.小鼠这种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没变
2、蚯蚓能把有机废物分解为无机物,供给绿色植物利用,蚯蚓是生态系统中的(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寄生虫
3、下列与生殖和遗传相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生殖细胞中成单个存在
B.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其数量保持不变
C.由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子代中不能表现出来
D.孩子长得更像父亲,是因为父亲提供了更多的基因
4、小刚在溪流中发现一只蠕动的小动物,其身体两侧对称、背腹扁平,该动物可能是( )
A.水螅
B.蛔虫
C.涡虫
D.沙蚕
5、微生物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下列有关叙述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
A.细菌有单细胞个体,也有多细胞个体
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依靠自己的遗传信息利用寄主细胞内的物质繁殖后代
C.病毒的营养方式,有的营寄生,有的营腐生
D.真菌的繁殖方式大多是进行分裂生殖,少数进行孢子繁殖
6、下列有关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吃鱼时雌鱼肚子里是卵细胞
B.大鲵是爬行动物,体内受精
C.扬子鳄是两栖类,体外受精
D.鲸鱼是鱼类,体外受精
7、下表是某兴趣小组同学探究动物绕道取食的实验记录,可判断四种动物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依次是( )
动物 | 甲 | 乙 | 丙 | 丁 |
训练次数 | 30 | 30 | 30 | 30 |
成功次数 | 0 | 12 | 7 | 3 |
A.甲、乙、丙、丁
B.甲、丁、丙、乙
C.乙、丙、丁、甲
D.乙、甲、丙、丁
8、水族馆里水生动物多种多样,可谓“鱼龙混杂”,请运用你的“火眼金睛”找出真正的鱼( )
①泥鳅②鲍鱼③海马④章鱼⑤鳄鱼⑥娃娃鱼⑦鱿鱼⑧带鱼
A.①③⑦
B.②③⑧
C.①③⑧
D.④⑥⑧
9、保护区常利用质型多角体病毒防治松毛虫,保护松树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病毒结构简单,仅由蛋白质构成
B.根据寄主类型,该病毒属于植物病毒
C.该病毒无法独立生活,须营寄生生活
D.该方法属于生物防治,不利于保护环境
10、“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重要的生物学观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小肠内表面有皱襞和绒毛,增加了吸收营养物质的表面积
B.肺泡壁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
C.毛细血管的管壁极薄,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D.皮肤表皮细胞排列紧密,能阻挡细菌侵入,吞噬消灭病原体
11、把小白兔从2℃移到20℃的环境中,其耗氧量的变化曲线是( )
A.
B.
C.
D.
12、下列不属于爬行动物主要特征的是( )
A.用肺呼吸
B.体温恒定
C.在陆地生产卵
D.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13、下列各组中两种生物间关系不属于共生的是( )
A.地衣中的真菌与藻类
B.豆科植物与根瘤菌
C.人与肠道中的某些细菌
D.人与足趾上致足癣的真菌
14、我们在动物园游玩时,会发现一些动物的名称其实“名不符实”,从生物分类的角度看娃娃鱼、企鹅、壁虎、蝙蝠、鲸鱼分别属于( )
A.两栖类、鸟类、爬行类、哺乳类、哺乳类
B.鱼类、哺乳类、鸟类、两栖类、鱼类
C.爬行类、鸟类、两栖类、哺乳类、哺乳类
D.鱼类、两栖类、哺乳类、鸟类、鱼类
15、哺乳动物的牙齿出现分化的意义不包括
A.提高了摄取食物的能力
B.增强了对食物的消化能力
C.增强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D.使动物摄取的食物种类减少
16、“天上飞蝙蝠,地中藏鼹鼠,海中游鲸鱼,山中有猛虎。”若将这些动物划为同一类,依据主要是( )
A.胎生、哺乳
B.都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C.体温恒定
D.用肺呼吸
17、下列生物的细胞中都有成形细胞核的是( )
A.酵母菌、银耳、青霉
B.痢疾杆菌、甲烷菌、酵母菌
C.H1N1禽流感病毒、结核杆菌、木耳
D.花菇、牛肝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18、下列对花的结构与功能相关的表述, 错误的是( )
A.玫瑰花气味芬芳,可吸引昆虫传粉
B.百合花柱头有黏液,容易接受花粉
C.单性花需经异花传粉才能受精
D.桃花有雄蕊和雌蕊,一定不能异花传粉
19、“若作酒醴,尔惟曲蘖”见于《尚书》,是酿酒最早的记载。“曲”(也叫“酒曲”)中含多种微生物,“蘖”是指发芽的谷物。下列有关酿酒操作及其目的,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 操作 | 目的 |
A | 加入足量的“蘖” | 防止杂菌进入发酵罐 |
B | 将“蘖”碾碎 | 减小谷物和菌种的接触面积 |
C | 按比例掺入“曲” | 接入发酵的菌种 |
D | 密封发酵罐 | 微生物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 |
A.A
B.B
C.C
D.D
20、下列哪一项不是细菌和真菌生活所需的基本条件( )
A.适宜的温度
B.一定的水分
C.充足的阳光
D.丰富的有机物
21、动物在内外刺激下所产生的活动表现叫做动物的行为。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__________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22、骨的运动要靠__________的牵拉,但骨骼肌只能收缩_______骨,而不能_______骨,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_________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
23、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______、______和肌肉组成。
24、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骼肌、__三部分组成.
25、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组成。运动的完成不仅要靠运动系统,还需要__________的调节来和其他系统的协调配合。
26、生态农业能够合理地利用________,增加物质财富和________,改善农村________,从而有利于实现________的可持续发展。
27、新型冠状肺炎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它的结构简单,由____ 外壳和内部的____组成。
28、流感病毒对人体来说是_____。(填空提示:抗体、抗原)
29、人的性别决定与 染色体有关:则男性的表示方式是 ,女性的表示方式是 。
30、依据病毒的宿主不同,将其分为三大类:________病毒、________病毒和________病毒.
31、用线连接下列动物的表现与所属的行为
①_____②_____③_____④_____⑤_____。
32、白蚁群体中担任建筑蚁巢、喂养幼蚁职责的工蚁。(_______)
33、下图表示人类的进化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化,A由在_________中生活转变为地面上生活。
(2)由图中可以看出,人类的体形一代 一代地向着______________的方向发展,这样上肢得到了解放,促进了___________的发育,在与自然界斗争的过程中,人类制造和使用的__________ 越来越复杂、精巧。
(3)现代人猿和人类共同的祖先是__________ 。
34、鸟有许多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适于飞行生活,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鸟的身体被覆___,具有可用于飞翔的___.
(2)鸟的___发达,能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胸骨上高耸的突起叫___.
(3)鸟有独特的___,可以辅助___呼吸.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