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某同学丢失雨伞后在寻物启事中这样写道:我在学校餐厅吃饭时不小心遗失一把蓝色雨伞,请拾者从速归还。
B. 这是我编写的拙作《学霸笔记·语文》,感觉文辞微浅,冒昧打搅先生,请您雅正。
C. 邀请函这样写道:特邀您作为嘉宾莅临我校校园戏剧节,相信您会有幸观赏到最具特色的演出,静候您的光临。
D. 我的同桌向获得数学竞赛一等奖的同学请教问题,那位同学说:你不要急,我先喝口水,再来向你赐教。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当代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中独一无二的理念,为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实现共同发展创造了条件。
②2018年4月,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表示,北南首脑会晤将在板门店韩方一侧举行,此消息真是石破天惊。
③在模拟法庭辩论赛环节,控辩双方继续摇唇鼓舌,精彩对辩。在一旁直播的同学也热情高涨,不时穿插一些现场点评的环节。
④从来没有哪一所大学能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命运如此息息相关,从京师大学堂到北京大学,它一直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先锋。
⑤很难想象,出身于仕宦名门的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一生竟如此坎坷,他晚年过着箪食壶浆的生活,艰辛备尝,最终客死他乡。
⑥高中新课程改革中,学校在设定教学课程及内容时,要做到有的放矢,防止学生出现因学习内容过多而造成一知半解等现象。
A. ①②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④
D. ③⑤⑥
3、对下面语段中必须删去的词语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随着①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拉扎克决定让他的国家进入了②中国的轨道,越南周边的③局势正在以极快的速度演变着。中国还在④2016年10月中旬与柬埔寨签署了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协议,更不用提他们打算在12月举行联合军事演习计划⑤一事了。有人认为,这些东南亚国家与中国恢复友好关系之举,都是属于⑥针对越南做出的,越南目前正在被孤立。
A. ①②③ B. ①⑤⑥ C. ②⑤⑥ D. ③④⑥
4、下面是从一封信中摘取的一段话,其中有3处措辞不得体。表述得体的一句是
您的信已收到,寄来的特产我就笑纳了。看到这些家乡特产,我又忆及您对我一贯的关心和爱护,真是不胜感激。至于您托我为令堂在本地查找心脏病特效药一事,我定会鼎力相助,请您放心。此外,过几日,我将托人惠赠给您一件礼物,相信您会喜欢。
A. 笑纳 B. 令堂 C. 鼎力相助 D. 惠赠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小时候常去看火车,火车每当鸣着汽笛从他身边飞驰而过时,他就很兴奋,觉得自己也被赋予了一种力量。
B.全国最大的两栖爬行动物标本馆,已经收藏了10多万号标本,这些标本几乎覆盖了所有中国的两栖爬行动物种类。
C.南沙自贸区在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深化粤港澳合作、法治环境建设、科技和创新型产业体系建设等领域全面发力。
D.由此可见,当时的设计者们不仅希望该过程中艺术活动是富有创造性的,而且技术活动也是富有创造性的。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诚信内涵丰富,贯通天道和人道,体现在做人做事、从商从政各个方面。择其要旨而言,可以概括为:诚者,不自欺,要做到表里如一;信者,不欺人,要做到言行一致。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继承中华传统美德,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们所要继承和发扬的就是中华文化的优质基因,诚信作为一种美德,作为一种文化,就是这样一种优质文化基因。因而,不管时代如何变化,社会如何发展,诚信作为一种美德是应该值得我们去坚守和传承的。
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多元的,包括物质生活需要,也包括精神需要,特别是在物质生活需要得到基本满足的情况下,人们对精神文化层面的需要日益凸显出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只有30年左右,支撑市场经济的契约精神、信用体系还相对滞后。特别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一定进展,但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阶段不匹配、不协调,不适应的矛盾仍然突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诚信道德建设,传承和弘扬中华优良美德,大力培育诚信文化,打造社会信用体系,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这些举措使道德“软约束”有了“硬抓手”,有力推动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在全社会营造了讲诚信光荣,不讲诚信可耻的良好氛围。我们有理由相信,伴随着诚信建设的持续推进,一度困扰我们的道德失信难题必将得到解决。
(选自刘丹《邢云文:诚信美德与新时代公民道德》,有删改)
材料二:
信,是一种行为验证,然而“诚信”这个词,“诚”在“信”前,“诚”比“信”更为重要,诚,是内心自觉。诚信,必须心意真诚,才好信守约定。
所以孔子论诚信,在为我们所熟知的那句“言必信,行必果”之后加了一句令人惊愕的话“醛径然小人哉”。出言必须信守,做事必须坚决,这并非君子所为,而是没有判断能力、不问是非黑白、浅薄、固执已见的小人行径!这话真是石破天惊!言行一致并不一定代表诚信品格?——孔子上述话里,就涉及了“诚”的重要性:假如被迫做出的承诺不是本心所愿,假如一时糊涂的约定不是正义所为,那么还要去义无反顾地践行它吗?假如对坏人做出了违心承诺,假如做坏事顺从了错误约定,这些权宜之计、这番歪理邪说反倒要如约信守吗?当然不是!孔子说了小人的言行,孟子便明确说君子的言行。《孟子》中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惟义所在”,唯有正义存在,才能心正意诚。
《大学》里说“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意诚而后心正”,孟子所言的正义、正心,都是从“意诚”开始的。《中庸》又说:“诚则明矣,明则诚矣。”心诚才能明了真理,明了真理才算真正心诚。所以,在不明理时做出的错误承诺,本就是心不正,意不诚的,怎能再信其行、顺其非?所以,能秉真诚之性、能怀赤诚之心、能发坦诚之言,才能拥有正直的心,才能遵循正义的理,才能奉行正义的事。
“诚”是君子最看重的本心,先做到“诚”,而后才能达到《礼记》里描述的理想状态:“言必先信,行必中正。”诚信这个词因而涵盖着内外两方面的意义:诚于中,信于外。诚信之道要“诚于中”,由此可见,诚之为贵,就在于它关乎着内心的本源,是为人为事的出发点,若本末倒置,只要求表面行为的达标而忽略了对内心意愿的安顿,便是缘木求鱼,背离了“诚信”的本质意义。
(选自曹雅欣《国学里的诚信教育:养自我清洁之心正自身坦荡之行》,有删改)
材料三:
近现代以来,诚,信一般合并使用。作为伦理道德范畴,诚信的基本含义类似于传统信的概念,它要求政府诚信,不要朝令夕改,更不要有法不依;要求商业活动诚信,不要毁约弃约,更不要坑蒙拐骗;要求社会交往诚信,不要轻诺寡信,更不要作伪撒谎。然而,在早期儒家思想中,诚与信确实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联系在于,作为伦理道德范畴,两者内容基本相同,可以通用;区别在于,诚是一个形上的本体范畴,信仅仅是形下的实践概念。
在早期儒家那里,信与诚不是同一序列的概念范畴。诚是与仁、智等并列的概念,是一种崇高的人格,具有终极意义。而信只是良好人格的组成部分,还不是一个主要的因素。自孟子始,把信与诚结合在一起,“彼以爱兄之道来,故诚信而喜之”。这对信概念的发展完善起到了重要作用,既提升了信的层次,又使诚落到了实处,促进了信与仁、义、礼、智等思想范畴平起平坐。
诚为信提供了天理依据,就是为信提供了绝对性。诚是信的灵魂,信的行为因诚而立。信与诚结合在一起,应认为是一项基本义务。是不证自明的道德律,必须绝对得到遵守。同时。诚与信是互为表里的关系,“诚则信矣。信则诚也”。诚与信。是天道与人性的关系。朱熹认为:“诚是自然底实,信是人做底实。”诚反映客观世界的本真状态。是自然法则;信反映社会交往的基本要求。是做人的准则。自然界无论晴天还是雨天。都是真实的,不会作假,人世间也应像自然界一样,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诚实无欺。诚与信,又是主体内心与外化的关系。诚是主体内在的一种本然状态,信则是主体在对象性活动中内在之诚的外化,诚是信的思想基础,只有内诚于心,才能外信于人;信是诚的具体表现,无信则不足以见诚。
中华民族是个有着诸多优秀传统美德的民族,历经数千年的社会发展,文化变迁后,诚信历久益丰,历久弥新,成为我们今天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准则之一。这说明诚信是民族精神之魂,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丰富精神滋养和珍贵的文化资源。建设诚信,既需要长期筹划,也需要短期法制手段,再加以局部的强化,相信中国社会的诚信建设,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出现一定程度的改观。
(选自夏海《儒家之信所蕴含的现代意义》,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中说新时代道德“软约束”有了“硬抓手”,使人们对诚信文化的需要日益凸显。
B.材料二中,孟子关于诚信“惟义所在”的论述强调“义”,是对孔子仁义思想的否定。
C.诚是形上的本体范畴,信是形下的实践概念,二者同属伦理道德范畴,直到近现代才合并使用。
D.材料三谈到诚与信是主体内心与外化的关系,诚是信的思想基础,信是诚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只有正义才值得信守,只有意诚才甘愿信诺。内心的意愿,才是守约的根本。
B.对于人生而言,“诚”是修身的关键,一个不诚的人,也肯定不会是一个守信的人。
C.如果没有孟子发展和完善“信”的概念,“信”就不会进入仁、义、礼、智的思想范畴之内。
D.“诚”在不同的时代被加以论述,可见其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3】下列关于材料一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精辟论述阐明我们要继承中华文化的优质基因,而诚信就是这样一种优质基因。
B.文章谈到我国诚信道德建设的重要成果,是为了说明中国在诚信建设方面的美好前景。
C.文章联系新时代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实际,阐明诚信在道德建设中的重要性。
D.文章论述我国古代诚信的内涵,意在说明新时代诚信的缺失。
【4】材料二中运用了大量的引用论证,请结合论述层次简要分析。
【5】如何提升当下中国的诚信意识?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习近平总书记访问墨西哥时,在墨西哥参议院发表了题为“促进共同发展,共创美好未来”的演讲。习近平强调,庄子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逍遥游》)只有让中墨两国人民的友情汇聚成深厚的海水,才能承载起中墨两国友好合作的大船。
(2)《逍遥游》中用“泠然善也”来评价列子乘风远行时的状态,而苏东坡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想象来表现小船在宽广湖面上自如漂流的感受。
(3)范仲淹《岳阳楼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烟雾散尽后皓月千里,洞庭湖面上波光粼粼、月影宁静的画面。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夫子循循然善诱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欲罢不能。(《论语》)
(2)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3)四美具,____________________。穷睇眄于中天,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4)执手相看泪眼,____________________。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5)人生代代无穷已,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江月待何人,________________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借用《短歌行》中“______,______”两句,引出了作者对三国时曹操以及赤壁之战的感怀。
(2)李煜《虞美人》中“______,______”两句,写词人遥想故都,不由生发出物是人非的哀叹,表现了他的亡国之痛。
(3)孟子《鱼我所欲也》中“______,______”两句,与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样表明对生死的选择。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认为,对于天地间不属于自己的事物,应有“____________”的洒脱;而对于造物者提供的无穷无尽的宝藏,又应有“____________”的快意。
(2)著名画家倪瓒的《容膝斋图》,就画名来看,明显取意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_______,________”。
(3)“桂”因其芬芳馥郁秋芳冬荣等特点备受古代文人青睐,有时用以象征道德情操之高洁,有时用以描绘自然景物之美好,有时用以寄托浪漫唯美之情思……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借历史影射现实,说南宋的失败,金人的南侵,国家的耻辱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的句子是:“_____,___,___。”
(2)《送东阳马生序》中“___,___”两句表现了宋濂不辞辛苦赶赴远方拜师求学的艰难。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行香子·述怀
苏轼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①。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②、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注】①十分:古代的盛酒器,形如船,内藏风帆十幅,酒满一分则一帆举,十分为全满。②陶陶:和乐、无忧无虑貌。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该词开篇描绘出一幅月夜饮酒图,意境清幽恬静闲逸,用仙境般的世界引出苏轼对争名夺利俗世的厌弃,自然而然。
B.“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兼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感慨时光易逝、人生如梦。“梦”“虚”“浮”语意互相呼应。
C.下阕既有对现实处境的不满,又充满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从“几时归去”看,苏轼已经有了确定的退隐计划和安排。
D.词人清心寡欲,“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便足矣,与“浮名浮利,虚苦劳神”的俗人形成了对比,褒贬非常鲜明。
【2】词中“作个闲人”中的“闲人”有怎样的内涵?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蓍①,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②,遂决意南归。
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馀,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③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
乾道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
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遂奏疏曰:“今朝廷清明,比年李金、赖文政、陈子明、陈峒相继窃发,皆能一呼啸聚千百,杀掠吏民,死且不顾,至烦大兵翦灭。田野之民,那以聚敛害之,县以科率害之,吏以乞取害之,豪民以兼并害之,盗贼以剽夺害之,民不为盗,去将安之?夫民为国本而贪吏迫使为盗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得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诏奖谕之。
(选自《宋史·辛弃疾传》,有删改)
(注)①蓍(shī):一种草,古人用来占卜。②坎、离:均为卦名。③青兕(sì):青犀牛,传说为太上老君的坐骑。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夫民为国/本而贪/吏迫使为盗/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
B.夫民为国本/而贪吏迫使为盗/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
C.夫民/为国本而贪/吏迫使为盜/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
D.夫民为国本/而贪吏迫使为盗/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意思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节度使”,唐朝为了巩固边防而设置了一种类似军区的单位,长官称“节度使”。
B.“掌书记”,官名,古记室参军之职也。实际上,掌书记就是行军主帅、节度使的私人秘书,其位在判官之下,多以文人充任。
C.“行在”,皇帝所在的地方。“行”同“行营”,指皇帝出巡临时建立的处所,又名“御营”。
D.“美芹十论”中的“美芹”是敬辞,古人对别人的上书、建议,称“芹献”。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辛弃疾年轻时师从蔡伯坚,与党怀英一起学习。两人曾经占卜自己的仕途,辛弃疾得到了离卦,于是他决定南归。
B.偷窃耿京大印而逃的义端,是在辛弃疾的劝说下才投靠耿京的,所以耿京迁怒于辛弃疾,辛弃疾斩其首归报,耿京的队伍就更加壮大了。
C.辛弃疾写《美芹十论》的起因是孝宗帝在恢复中原的问题上态度坚决,但因为朝廷与金讲和刚成定局,所以他的建议没有实行。
D.盗贼连起,辛弃疾在铲平了全部盗匪之后,上书朝廷,分析盗贼兴起的原因,因此受到了皇帝的褒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明?
(2)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
14、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796年,英国天文学家马斯基林发现助手测定的星体运行时间总是比自己测定的慢0.8秒,便以缺乏责任心为由辞退了助手,此事引起德国天文学家贝塞尔的关注,经深入研究,他发现人与人的反应时间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差异与责任心无关,而与人的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存在个体差异有关。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