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权力面前,从来就不缺少察言观色、唯官唯上之人,也不缺少在上级和下级面前两副面孔的人。
②95岁老红军栗元海溘然仙逝,一生没有婚娶的老人别无长物,独独留下一张当年解放军西南军区核发的《革命军人证明书》。
③有评论指出,百姓不满的主要原因在于当地政府没有秉持公开公正透明原则,遇事总想大而化之,而不是第一时间向外界公布细节。
④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印刷术、火药等通过丝绸之路车水马龙地传入阿拉伯和欧洲,并为后来的文艺复兴创造了部分条件。
⑤青年人不要耽于享受,不要恶衣恶食,要“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吃苦耐劳,敢于承担。
⑥相传,文成公主进藏路过此地,她在溪水清澈、百鸟欢歌的大黑沟住了数日,从此大黑沟声名远播,吸引着游人纷至沓来。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④⑤.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影射 譬喻 注消 酩酊大醉
B. 含糊 烂调 疏朗 遥思远怅
C. 因缘 圆晕 干躁 回肠荡气
D. 斩截 默契 飘零 得鱼忘筌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不合理低价游”等顽疾经常在整治之后又出现反弹,原因就在于没有真正地斩断灰色利益链条,以至于破除旅游市场潜规则造成的。
B. 既然已选择了“脱欧”这条“双输”之路,欧盟与英国双方都必须展现政治智慧,努力做到好聚好散,不必避免“分手成冤家”的尴尬。
C. 对西方智库关于南海问题的炒作,军事专家李杰表示,中国在自己控制的岛礁进行民用设施建设,域外国家尤其没有指手画脚的权利。
D. 北斗导航系统在亚太地区内导航系统标准服务的定位精度约在10米左右,与此同时,它可以根据用户需要提高定位导航服务的精度。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凭借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孟加拉的成衣业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知名时装品牌生产商的高度关注,孟加拉成为仅次于中国的世界第二大服装出口国。
B. 有关部门应坚决取缔达不到最低标准的幼儿园,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幼儿园要求停业整顿,如此.才能避免伤害孩子的事件不再发生。
C. 环境保护部参照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安全标准,完善核安全法规体系,优化管理系统,独立有效地开展审评、检查和执法等监管活动。
D. 我国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在城市,农村地区相对匮乏,很多患者去城市医院就医,致使城市大医院人满为患,推高了医疗费用和患者负担。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赵光逢,字延吉。曾祖植,岭南节度使。祖存约,兴元府推官。父隐,右仆射。光逢与弟光裔,皆以文学德行知名。《旧唐书》:光裔光启三年进士擢第累迁司勋郎中弘文馆学士改膳部郎中知制诰季述废立之后旅游江表以避患岭南刘隐深礼之奏为副使因家岭外。
(节选自《旧五代史·赵光逢传》)
A.光裔/光启三年进士/擢第累迁司勋郎中弘文馆学士/改膳部郎中知制诰/季述废立之后/旅游江表/以避患岭南/刘隐深礼之/奏为副使/因家岭外
B.光裔/光启三年进士擢第/累迁司勋郎中弘文馆学士/改膳部郎中知制诰/季述废立之后/旅游江表以避患/岭南刘隐深礼之/奏为副使/因家岭外
C.光裔/光启三年进士擢第/累迁司勋郎中弘文馆学士/改膳部郎中知制诰/季述废立之后/旅游江表以避患岭南/刘隐深礼之奏为副使/因家岭外
D.光裔/光启三年进士/擢第累迁司勋郎中弘文馆学士/改膳部郎中知制诰/季述废立之后/旅游江表以避患/岭南刘隐深礼之奏为副使/因家岭外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先秦历史问题的研究与讨论,远未达到可以脱离历史文本记录而单独构建的水平。夏时期的研究也是如此。虽然夏王朝未被考古学发掘的同时期文字材料所证实,但也并非仅是“单线进化论”的阐释预设。既有的历史文本在兹,夏文化的探索,无论证实还是弥补,无论证伪还是重构,都必然是在先秦史整体研究框架下进行的。
历史学家与考古学家不应将所有的希望寄托于夏文字的横空出世。一方面,甲骨文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学科发现,是史料获取中的“小概率”事件。陶寺朱书陶文的发现,可以确信在文献史学编年体系内的夏时期,应当有文字存在,甚至有可能与殷墟甲骨文同属一种书写体系。但夏时期的文字载体未必契刻于龟骨,而如果书于竹帛的话,在北方保存环境下,可能早已湮灭于地下。即便未来有幸发现了早于殷墟的文字材料,若没有类似甲骨文的王世记录,同样无法证明。另一方面,期待发现王陵以证明夏王的存在,以目前考古认知推测也是强人所难。晚商以前,带墓道的大墓在中原地区高等级贵族墓中并未出现。晚商以前的王陵,规模可能不大,可能没有墓道等明确标示身份地位的特征。即使发现,也不易辨识,更不易与具体的王相对应。对于学者们寄予厚望的夏都探索,固然有其合理性,但如何从龙山晚期出现于中原腹心地带的数十座大小城邑中证明某处遗址是夏代的某处都邑,同样很有难度。可以说,不具备考古学训练的知识界,都习惯于以殷墟为样板和标准来要求或判断“夏墟”,这正是当前夏文化探索的论证逻辑悖论。
其实,无论是历史学家还是考古学家,都认可夏文化探索无法脱离考古材料。这不仅蕴含着对考古发现的憧憬,也必然寄托着将既有考古发现的诠释转化为历史记载话语系统的愿望。史料的扩充带来了学科范式的转移,但实现学科范式转移后不同史料与话语系统间的融合需要艰难探索。夏文化探索,要实现文献研判的范式转移,目前必须依赖于对考古发现的解释。换言之,先秦史框架体系研究无论离开了考古内证,还是离开了出土文献的话语背景分析,仅局限于任何一方的讨论,都只会是片面判断。夏文化认知的突破,必然需要二者的衔接。
本世纪以来,考古发现一日千里,在改变对夏时期社会发展程度的想象之外,却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对历史文本记载的再认知问题。历史文本不仅是指过去的事实本身,更是指人们对过去事实有意识、有选择的记录。东周以来对夏时期的文献记载,必有所本,而不能简单将之视为是周人为了某种政治或理想的伪造。中国先秦史的框架性认识,无疑代表着对东方文明演进历程和国家、王朝形成过程的认识。在这个历史认知背景中,如何看待中原地区龙山文化晚期开始的“以中原为中心”的历史趋势,正是夏文化研究的关键。中原中心的形成,离不开对社会最上层的国家性质、族群差异和核心制度与政治决策等问题的捕捉。
作为史学问题存在的夏文化研究,目前主要依赖于考古学的分析,但未来还有更大的探索空间。诸如早期文字与权力、文明之间的互动关系;人群的流动与婚姻、家族形态;早期国家区域中心与周边聚落的控制关系、地方行政机构等问题都是当前夏文化研究的薄弱环节。
(摘编自常怀颖《打开夏文化认知的新视界》,《光明日报》2019年3月4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夏时期历史问题的研究,必须依据先秦史的整体研究,不能够脱离历史文本记录而单独构建。
B.夏文字书写于竹帛之上,不易留传下来,考古学家不容易找到夏朝文字来以此证明夏朝的存在。
C.考古学家对夏文化的探索,如果不依赖于对考古发现的解释,就不能实现文化研判的范式转移。
D.研究中原中心形成,要先研究社会最上层的国家性质、种族差异、核心制度、政治决策等问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二段论述夏文字、夏朝王陵和都城不容易被发现,并论及不易发现的原因。
B.文章第三段论述了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对夏文化探索不能脱离考古材料的重要性。
C.文章第四段强调了对历史文本再认知的问题,并且指出了夏文化研究的关键所在。
D.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来论述目前史学界对夏文化研究的薄弱问题,条理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发现了陶寺朱书陶文,可推知在夏时期必有与殷墟甲骨文同属一种书写体系的文字存在。
B.以发现王陵证明夏王存在的难度很大,因晚商前王陵规模小,缺少明确标示身份地位的特征。
C.对于夏文化的认知突破,应该将考古内证与出土文献的话语背景分析相衔接,不能偏离一端。
D.早期文字与权力、文明之间的互动关系等问题取得突破性研究后,才能打开夏文化认知新视界。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强调君子的资质与一般人并无什么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
(2)屈原《离骚》中,诗人表达了趁着迷途未远,赶紧回到正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
(3)《小石潭记》中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岳阳楼记》中,表现作者虽身居江湖,仍心忧国事;虽遭遇迫害,仍不放弃理想的句子“____,____”。
(2)《离骚》中,表达出屈原对政治理想的不懈追求,后被用来形容人的执着和坚韧的句子是“____,____”。
(3)《锦瑟》中,李商隐用“____,____”两句感慨年岁已高,追忆似水流年,暗示自己虽才华出众而年华已逝。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士大夫之族耻相师的表现。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_______”一句,写出琵琶女半夜醒来满脸泪痕的凄苦;“___________”一句,写出诗人听闻琵琶女遭遇后,泪洒衣襟的情形。
(3)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描写“小雨”和“草色”的两个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名句默写:
(1)浔阳江头夜送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呼万唤始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尽心中无限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珠小珠落玉盘。
(3)别有幽愁暗恨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月春风等闲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大嫁作商人妇。
(5)同是天涯沦落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江花朝秋月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1)__________,道阻且右。(《诗经·蒹葭》)
(2)鸟雀呼晴,____________。(周邦彦《苏幕遮》)
(3)洞天石扉,_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__________,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5)地势坤,____________。(《易经·坤》)
(6)往者不可谏,____________。(《论语·微子》)
(7)盖文章,___________,不朽之盛事。(曹丕《典论·论文》)
(8)千人之诺诺,_____________。(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从军行
张玉娘
三十遴骁勇,从军事北荒。
流星飞玉弹,宝剑落秋霜。
书角吹杨柳,金山险马当。
长驱空朔漠,驰捷报明王。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主人公在三十岁时凭借自己的勇猛通过了军队选拔,而后远离故乡来到了荒凉的北疆。
B. “宝剑落秋霜”是说秋霜落到了宝剑上。用“秋霜”写“宝剑”,暗示了戍边将士长期征战的艰辛。
C. “杨柳”与“羌笛何须怨杨柳”中的杨柳含义相同,均指古曲《折杨柳》,此曲抒发离情别绪。
D. “长驱”“驰捷”与 “骁勇”相呼应,展现出戍边将士为立功受赏而抛妻别子、舍家忘我的豪情。
【2】《从军行》为乐府旧题,不少篇章都言军旅生活之苦辛,情感基调沉郁悲凉,本诗是否也如此?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宋濂,字景濂。幼英敏强记,就学于闻人梦吉,通《五经》,复往从吴莱学。已,游柳贯、黄潘之门,两人皆亟逊濂,自谓弗如。元至正中,荐授翰林编修,以亲老辞不行,入龙门山著书。逾十余年,太祖召见濂,以为《五经》师。明年三月,除江南儒学提举,命授太子经,寻改起居注。尝召讲《春秋》,濂进曰:“《春秋》乃孔子褒善贬恶之书,苟能遵行,赏罚适中,天下可定也。”乙巳三月,乞归省,太祖与太子并加劳赐。濂上笺谢并奉书太子勉以进德修业太祖览书大悦召太子为语书意赐札褒答并令太子致书报焉寻丁父忧,服除,召还。四年,迁国子司业,坐考祀孔子礼不以时奏,谪安远知县,旋召为礼部主事。明年迁赞善大夫。是时,帝征召四方儒士,择其年少俊异者,皆擢编修,命濂为之师。濂傅太子十余年,凡一言动,皆讽以礼法,使归于道。帝剖符封功臣,召濂议五等封爵,濂历据汉唐故事,量其中而奏之。尝问以帝王之学,何书为要,濂举《大学衍义》。帝指《大学衍义》中司马迁论黄老事,命濂讲析。讲毕,因曰:“人主诚以礼义治心,则邪说不入,刑罚非所先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帝廷誉之。十三年,长孙慎坐胡惟庸党,帝欲置濂死,皇后太子力救,乃安置茂州。濂为文醇深,在朝,郊社宗庙山川百神之典,朝会宴享律历衣冠之制,四裔贡赋赏劳之仪,旁及元勋巨卿碑记刻石之辞,咸以委濂。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四方学者悉称为“太史公”。明年,卒于夔,年七十二。正德中,追谥文宪。
(节选自《明史·宋濂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濂上笺谢/并奉书/太子勉以进德修业/太祖览书大悦/召太子/为语书意/赐札褒答/ 并令太子致书报焉/
B.濂上笺谢/并奉书太子/勉以进德修业/太祖览书大悦/召太子/为语书/意赐札褒答/ 并令太子致书报焉/
C.濂上笺谢/并奉书/太子勉以进德修业/太祖览书大悦/召太子/为语书/意赐札褒答/ 并令太子致书报焉/
D.濂上笺谢/并奉书太子/勉以进德修业/太祖览书大悦/召太子/为语书意/赐札褒答/ 并令太子致书报焉/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居注,指古代帝王的言行录,也是负责记录起居注的职官名,文中指前者。
B.剖符,指帝王进行封赏时,将符节剖分为二,君臣各执一半作为信守的约证。
C.黄老,即黄老学说,奉黄帝和老子为始祖,因此得名,是道教重要流派之一。
D.安置,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文中指对获罪官员的处罚,是“谪宦”的一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濂聪慧好学,元代未曾入仕。他年少聪慧,有很强的记忆力,曾经跟从多人学习;他拒绝做官,入山著书立说。
B.宋濂为帝讲经,阐明治国之理。他讲授《春秋》,谏太祖要赏罚适中;讲授《大学衍义》,劝太祖用礼义教化百姓。
C.宋濂敢于直言,受到皇帝赞许。他认为茹太素上奏章是出于一片忠心,皇帝不应该治他的罪,以免堵塞进言之路。
D.宋濂文风醇厚,被推为开国文臣之首。他负责朝廷典制礼仪的制定及多种文辞的撰写,受到极高推崇和广泛赞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濂傅太子十余年,凡一言动,皆讽以礼法,使归于道。
(2)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彩云之南,在人们的精心呵护下,在全世界的热情“围观”中,野生象群北移南归,“逛”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奇妙风景……
(2)藏在深山的贵州省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火”了,昔日的穷乡僻壤,如今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的特色旅游村……
(3)“双减”政策出台,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减负助力;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上新”,67种目录外独家药品谈判成功,平均降价61.71%……
(4)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的电影《长津湖》夺得我国影史票房冠军。“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杨根思烈士的豪言壮语,振聋发聩、气壮山河。
(5)冬奥会吉祥物人气爆棚,线上线下“一墩难求”。当奥运梦想升腾于世界东方,中国梦又开始新的书写。我们与世界携手,用奥林匹克运动的光与热,给人类带来希望与カ量……
过往,是将来之事的前奏,也是将来之事的影子。时间是历史的雕塑家,历史镌刻着奋斗的年轮,勾勒出变迁的轨迹;面向未来,我们将重整行装再出发。铭记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唱响“一起向未来”!
请结合材料,以“回顾过往,共享精彩,一起向未来”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