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自贡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气传金柝(寒冷的)

    B.往事耳(看见)

    C.即刮目相待(更加)

    D.当窗理鬓(像云那样的)

  • 2、对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判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比喻)

    B.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设问)

    C.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比喻)

    D.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对偶)

  • 3、下列字音字形不正确的一组是( )

    A.酿(yùn) 朗润   应) 黄yùn

    B.亮(liáo  憔悴   高miǎo) 贮

    C.啬(lìn)   眼花撩乱  临(lìn) 静

    D.) 诀别   菜) 雪zhòu

  •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嘹亮 狭隘 见异思迁 哄堂大笑

    B.棱镜 分歧 翻来复去 杞人忧天

    C.坍塌 云宵 人声鼎沸 花团锦簇

    D.安详 缥缈 随声符合 迫不及待

  • 5、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常识及内容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孙权劝学》节选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文中“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的“经”即儒家经典,其中“五经”指《诗》《书》《礼》《易》《论语》。

    B. 不管是追忆童年读书生活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还是怀念保姆长妈妈的《阿长与<山海经>》,都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C. 彭荆风的散文《驿路梨花》通过发生在哀牢山深处一所小茅屋的故事,生动地展示了雷锋精神在祖国边疆军民中生根、开花、发扬光大的动人情景,歌颂了互帮互助的良好社会风貌。

    D. 《伟大的悲剧》是匈牙利作家茨威格创作的一篇传记,课文颂扬的是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奉献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 6、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济南的冬天》作者是老舍,他的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

    B. 《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对已故母亲的回忆,表现了史铁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以及史铁生对“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悔恨。

    C. 《金色花》和《荷叶 母亲》都是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作者分别是印度诗人泰戈尔和中国女诗人谢婉莹。

    D. 《咏雪》一文通过神态描写和身份补叙,赞赏了谢朗的文学才华。

  • 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酝酿(niàng ) 弄(nòng)堂 贮(zhù)蓄 人迹罕(hǎn)至

    B. 吝(lìn)啬   搓捻(niǎn) 一霎(chà) 拈(niān)轻怕重

    C. 匿(nì)笑 模(mó)样 池畦(qí)   波光粼粼(lín)

    D. 坍(tān)塌   灼(zhuó)热 抽噎(yē)   咄咄(duō)逼人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司马光不敢谩语

    司马光年五六岁,弄青胡桃。女兄欲为脱其皮,不得。女兄去,一婢子以汤脱脱之。女兄复来问脱胡桃皮者。光曰:“自脱也。”光父适见,诃之曰:“小子何得谩语!”光自是不敢谩语。

    【注】谩(mán):欺骗;蒙蔽。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女兄( )       (2)一婢子以脱脱之( )

    (3)女兄为脱其皮( )       (4)光父( )

    【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一处)

    女 兄 复 来 问 脱 胡 桃 皮 者

    【3】翻译下面句子。

    光自是不敢谩语。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根据提示写出空缺的句子。

    (1)何当共剪西窗烛,  

    (2)   ,君向潇湘我向秦

    (3)   ,随风直到夜郎西。

    (4)山光悦鸟性,  

    (5)造化钟神秀,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7)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一诗中,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8)曹操的《观沧海》一诗中,体现了作者的博大胸襟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②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③“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④“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⑤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⑥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⑦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⑧“人都到那里去了?”

    ⑨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矩,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⑩“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象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断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

    【1】请问以上片段中,记叙了我在三味书屋生活的哪几件事?

    【2】鲁迅先生一直高举“反封建”的大旗,有人说鲁迅对三味书屋的先生非常的痛恨,他是封建教育制度的典型代表,极大的扼杀了儿童的天性。对此你有何看法,并结合选文叙述依据。

    【3】文中师生读书一段写得对比鲜明,非常有趣。老师一个人在大声朗读,而同学们却在偷偷玩耍。这里作者为什么要如此细致的描写我画画的事情?这对表现先生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4】请你说说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起,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世界上最柔软的路

    ①参加了一个助学公益活动,我认识了那位山村女教师——庄巧真。

    ②庄巧真三十多岁,清秀的脸上带着几分腼腆,一说话脸就红,像山里入秋的枫叶。谈话中知道她大学毕业后放弃了留在城市的机会,主动请缨,去了一所很偏僻的山村小学。众人在感叹钦佩的同时,问她为何能坚守这么多年?她说,也曾动摇过。当初选择去偏僻山区,是被电影《凤凰琴》中扎根山区的美丽女教师感动了。她觉得自己就是电影中女教师的影子。于是,那年枫叶泛红的时候,她来到了这所大山深处的小学。

    ③所谓学校,无非就是三间简陋的屋子,三十多个学生,一个黄土地操场,操场上一杆褪色的国旗。学校的教师除了她,就只有一位老校长——这与《凤凰琴》的场景惊人的相似。山里的风景是美的,山里的人是可亲的。谁家有了好吃的,都会让孩子拉她去家里。学生们都很懂事,也喜欢黏在她身边。乡亲们就像她的亲人,即便自己几乎和外界失去联系,她仍很满足。

    ④直到第三年,她回城参加同学会,才强烈感觉到自己落伍了。无论是服装打扮,还是言谈举止,连一直以来坚守的信念,在别人讶异不解的眼神里都变得毫无底气。同学问她,难道你要在山里待一辈子?轻轻的一句话,却重重地落在她的心上,一直沉到心底。

    ⑤走,还是留?从那以后,两种选择就像两股缠绕在一起的乱麻,一直纠结在她心里,无从解脱。朋友苦口婆心劝告,父母老泪纵横哀求,现实中需要面对的问题太多。一次次,父母和着眼泪的话语就像汹涌的潮水,把她一直以来坚固的心堤冲垮了。

    ⑥终于,她做出了一个艰难的抉择——回城。她向一直关心自己的老校长说出了这个决定。老人吧嗒吧嗒地抽着烟,沉默了片刻,说:“妮啊,你是该回去了,都三年了,我们不能耽误你一辈子……”不到一天,村里的人都知道了这个消息。孩子们围着她,仰着小脸,拉着拽着,哭着让她不要走。

    ⑦临走前一晚,屋外响起烈烈的风声。不一会儿,大雨倾盆,僻里啪啦的雨点砸在窗棂上。她一夜未眠,脑海里浮现的满是白天孩子们哭花的泪脸。

    ⑧天终于还是亮了。屋外的小院里挤满了人,全村的女人都来了。张奶奶拿来了煮熟的鸡蛋,李婶端来了热腾腾的手桨面,王大娘提来了一篮子核桃……她泪光涟涟,被众人拥着出了院门,发现院前泥泞的土路铺上了一层厚厚软软的黄沙。泪眼望去,村里的男人们正在前方赶着用沙铺路,用小车推,用铁锨铲……全村的男人都来了,还有她的学生。

    ⑨老校长走过来,说:“妮啊,今天你走,我们也没能为你做什么,就修修路,铺点沙,你能好走些。”

    ⑩那天,铺路的男人们一直将黄沙铺到山外,她也一直流泪到山外……

    故事的结局是,第三天,她又回来了。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在乡亲们惊喜的招呼声里,在孩子们震耳的欢呼声中,她又踏着那条乡亲们用心为她铺的路,回来了。她也要为乡亲们用心去铺一条路,一条让孩子们踩着坚实的步子,走出大山,去到外面世界的路。

    那次活动以后,我便时常想起那位山村女教师,想起那个铺路的故事。我想,那一定是世界上最柔软的路。

    【1】阅读文章,请简要概括选文的故事情节。

    主动请缨,执教山村→________→村民铺路,真情送行→________

    【2】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

    (1)从那以后,两种选择就像两股缠绕在一起的乱麻,一直纠结在她心里,无从解脱。(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天,铺路的男人们一直将黄沙铺到山外,她也一直流泪到山外……(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文章第⑩段,联系上下文,揣摩女教师当时的心理活动,并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文章第段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世界上最柔软的路”在文中有哪些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放生》一文中小黄对家庭的眷念让人心动。第二次被放生到姚村的小黄会有怎样的经历?请以小黄的视角,采用第一人称,以“回家的路”为题目,展开你的想象,写一篇记叙文。

    题目二:不知不觉间,我们在初中度过了一个学期时光。在这段日子里,环境的熏陶、活动的参与、书香的陪伴、朋友的鼓励、家长的教导……让我们发生了一些变化,促使我们悄悄地成长。请围绕一个学期的初中生活,以“我热爱这样的生活”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请将题目抄写在答题纸上。(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3)行文思路要清晰。(4)字数在600-800之间。(5)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