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长春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面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上的街市》——诗歌——郭沫若——《郭沫若全集》

    B.《金色花》———诗歌——泰戈尔——印度

    C.《杞人忧天》———寓言——列子——《列子》

    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散文——鲁迅--《呐喊》

  • 2、依照下列画线句,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生命是什么?生命是盛开的花朵,美丽舒展,绚丽多姿;______;______;生命是流淌的江河,奔流不息,滚滚向前。

    A.生命是精美的小诗,音律和谐,宛转悠扬;生命是优美的乐曲,清新流畅,意蕴悠长。

    B.生命是精美的小诗,音律和谐,意蕴悠长;生命是优美的乐曲,清新流畅,宛转悠扬。

    C.生命是精美的小诗,清新流畅,宛转悠扬;生命是优美的乐曲,音律和谐,意蕴悠长。

    D.生命是精美的小诗,清新流畅,意蕴悠长;生命是优美的乐曲,音律和谐,宛转悠扬。

  • 3、加横线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B.王老师说这番话时,一时间满教室鸦雀无声

    C.他看到所有的部队都整装待发,自豪地笑了。

    D.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心旷神怡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心儿怦怦直跳。

     

  •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敢担当,能干事,解民忧,是新时代中国对每个人的工作要求。凡拈轻怕重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

    B.静是学习的第一要求。静了心才安,安了意才专。心意浮躁,见异思迁,是做不成学问的。

    C.他是一个见过世面的人。不管是风雨雷电,还是惊涛骇浪,他都能做到怪诞不经

    D.白求恩同志对工作精益求精的精神,不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都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022年是中国共产主义共青团建团100周年。百年征程,波澜壮阔。时代总是把历史责任赋予青年。从妙手回春的抢险救灾前线,到形势严峻的疫情防控一线;从尽显风流的奥运赛场,到保家卫国的戍边哨卡……新时代的青年人主动作为、勇挑重担,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鞠躬尽瘁,谱写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激昂的青春乐章。

    A.波澜壮阔

    B.赋予

    C.妙手回春

    D.风流

  • 6、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星期日,又是一个大热天。你的同学小华打电话邀请你去郊外的野塘里游泳:“那是个很僻静的地方,可以痛快地游玩。”你听了,劝阻他说:“

    A.小华,你在想什么呢?胆大包天,简直不要命了,你千万不能去。

    B.小华,你忘了防溺水的要求吗?太不安全,我们都不能去。

    C.太好了,这正可以展现你高超的游泳技术。

    D.我是个旱鸭子,不会游泳,我就不去了,你如果要去,那你就去吧。

  • 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tuò) 红(yān) 两(xī) 为人知(xiǎn)

    B. 然(chuàng)   澎(pài) 决(zì) 而不舍(qì)

    C. (shì) 告(qìng)   藏(zhù)   毛骨然(sǒng)

    D. 夜(zhòu)   慷(gài) 运(è)   怏不乐(yàng)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昔吴起出,遇故人, 而止之食。故人:“诺,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不可也。

    (选自《吴起守信》)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方:才。③俟:等待。④欤:句末语气词。

    【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

    恐其自食其言也。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①故人

    返而食:

    ③非不可也: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②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4】文中的吴起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树木丛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______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3)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

    (4)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_____。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

    (5)《天净沙·秋思》中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朱自清《春》)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钱学森始终把祖国利益作为最高利益,把民族振兴作为最高追求,把人民满意作为最高褒奖,用炽热爱国情怀和崇高民族气节,谱写了感天动地、撼人心魄的爱国诗篇,彰显了爱国知识分子胸怀祖国、心忧天下的历史责任。

    ②矢志报国,源于对伟大祖国的深厚感情。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钱学森是在旧中国积贫积弱、千疮百孔的情况下赴美求学的。虽然美国科技很发达、条件很优越,但他清楚地知道,那里只是他人生的一个驿站,遥远的祖国才是他的家。怀着对祖国的深厚感情,他选择了航空救国的人生道路,并发愤苦读以备他日为国效力;在美20年,他时刻准备回国,没有买一美元的保险;他在将风洞原理应用于风车发电的实例计算时,选取的条件就是和祖国一样的自然条件。“我的事业在中国,成就在中国,归宿在中国”,生动诠释了钱学森真挚浓烈的赤子情怀。

    ③百折不挠,源于对民族自强的坚定信念。钱学森始终坚信中华民族有能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为此付出了全部激情和心血。在美国学习工作期间,他始终密切关注祖国的命运和时局的变化,无时无刻不思归国参加即将到来的伟大建设高潮。为了准备回国,他早在1948年就退出了美国空军科学顾问团,辞去海军军械研究所顾问职务;为了尽快回国,1950年夏,他向加州理工学院提出回国探亲,却遭受美国当局无理羁留达5年之久;为了冲破阻挠回国,他想方设法向祖国传递归国的强烈愿望。5年归国路,拳拳赤子情。正是在铁一般信念的坚强支撑下,无论是麦卡锡主义的威逼恫吓,还是金钱地位的利诱蛊惑;无论是身陷牢狱遭受迫害,还是受到监控失去自由,都没有动摇他归国的坚定决心,其崇高的民族气节可歌可泣。

    ④呕心沥血,源于对人民事业的强烈责任。钱学森回国后,深受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的信任,并被赋予重任、寄予厚望。他深知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把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无限深情全部倾注在所挚爱的事业上。面对百废待兴的新中国,他时不我待,归国一个多月就踏上东北考察之旅;面对开创火箭、导弹事业的历史重任,他全身投入,从零开始一步步开拓积累,描绘并初步构筑了我国导弹航天事业的基本框架;面对前苏联撕毁协定、撤走专家的艰难处境,他挺身而出,团结带领科技人员艰苦奋斗,实现了导弹武器研制试验一系列重大突破。他把爱国之志化为报国之行,以报国之行兑现了“一切献给祖国”的诺言,无愧于“人民科学家”的光荣称号。

    ⑤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磨难而不衰,饱经艰辛而不屈,千锤百炼而更坚强,就是因为有爱国主义这一强大精神支柱。钱学森惟图国强、不图己荣的爱国情怀,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示范性。

    (节选自《人民科学家的精神丰碑——纪念钱学森同志逝世一周年》,略有删减)

    (注释)①麦卡锡主义:指1950年至1954年间源于美国参议员麦卡锡的美国国内反共、极右的典型代表,它恶意诽谤、肆意迫害疑似共产党和民主进步人士。

    1《人民科学家的精神丰碑——纪念钱学森同志逝世一周年》原文共五部分,以上选文是其中之一,适合选文的小标题是( )

    A.惟图国强、不图己荣,爱国情怀感天动地

    B.谋在前瞻、行在创新,战略智慧远大深邃

    C.人才为重、兴才为责,倾心育人功在长远

    D.人生有限、求索无限,终身奋斗殚精竭虑

    E.科学最重、名利最轻,大师风范高山仰止

    2选文的写作思路清晰,请根据提示简要说明。

    先总写_________,再分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②③④段的顺序可以任意调换吗?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 11、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母亲的经书

    冯剑芳

    ①腊月里的一个早上,下了一场薄雪。母亲一不留神,摔了一跤,左手腕骨折,住进了医院。由于什么活儿也做不成,还得花钱,母亲有些惆怅。

    ②出院后的第一天早上,等我听见声响,母亲已经挎着胳膊在厨房里忙碌。看到母亲被绷带勒住的手指肿胀得发亮,我的心似油煎一般难受。

    ③打我记事起,母亲的手背就比正常人厚两三倍,一年四季高高隆起,手指头也比别人粗上一两圈。一到冬天母亲的双手又红又肿,四处破裂,那些小口子就张着嘴,往外流着脓血,直到夏天结痂。

    ④春天,麦苗返青,我和妹妹跟着母亲去浇水。我们站在田垄边,竖着耳朵听流水淙淙地灌溉庄稼,满一个畦的时候,我们喊声,母亲麻利地脚下一蹬,双手一用力,三下两下,铁锹带起厚厚的土,落在垄沟上。,水流改变了方向;母亲还未痊愈的手背却崩出了几个口子,鲜红的血液汩汩地往外冒。

    ⑤秋天,母亲带着我们姐弟三个去摘棉花。她厚厚的手掌一把攥住盛开的棉花,往上轻轻一扬,肉墩墩的棉花就全部听话地跑到她的手掌心,然后被塞进绑在腰上的包袱里。一定要把棉花摘干净,否则残留下来的‘眼睫毛’晚上就会飞到你的眼前,让你睡不着觉。母亲一边示范,一边叮嘱我们。渐渐地,包袱里的棉花越来越多,我们都拖不动了,母亲也艰难地挪着步子。雪白的棉花倒在蒙茸茸刚刚泛绿的麦田上堆成高高的小山幸亏有你们,我一个人得摘到什么时侯啊!母亲颇感欣慰,我们姐弟三个仰起自豪的笑脸。

    ⑥棉花收成最好的那一年,母亲奢侈并且坚决地请求父亲买来一台收音机。嗒嘀嗒一小喇叭开始广播啦!故事和歌谣浸润了我们的童年;《白眉大侠》《窦娥冤》……在评书和舞台剧中我们成长,明是非,养浩然正气。

    家纵贫寒,也须留读书种子。母亲文化不高,也懂得这个道理。我们姐弟三个谁考试得了第一名,母亲就带谁去新华书店,可以挑选一本自己最喜欢的书。

    ⑧冬天的夜里,昏暗的灯光下,我们和母亲一起剥花桃。睡觉前,母亲用不知从哪里寻来的不冻手的偏方,熬制成热汤。我们把温热的汤水捧在手心里,打在她的手背上,氤氲的热气浸润着母亲的手背,裂开的口子疼得她不时呲一下嘴。可这时,分明又是母亲一天中最惬意的时光。

    ⑨那时候的冬天,滴水成冰。母亲站在院子里,伸出红肿的双手,从半自动洗衣机里打捞着衣服。她不让我们姐弟三个触着凉水,她怕,怕我们的手像她的手一样。

    ⑩缝纫机哒哒哒哒地唱着歌,母亲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变出我们一家人四季的衣衫:我的偏襟小袄、妹妹的泡泡肩小褂、弟弟威武的军装、父亲笔挺的裤子。母亲带上她的大顶针,飞针走线,穿过厚厚的鞋底,换来我们脚下的舒适。

    那些清贫的岁月里,母亲的手是一团火,为我们驱走严寒,带来幸福、平安、喜悦和诗意。

    遗子黄金满赢;不如一经,母亲亲身躬行,不正是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学习的无字经书吗?

    【1】请根据①~⑤段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时间

    与“母亲”有关的事

    母亲心情

    母亲摔跤左手腕骨折住进医院

    ②_______________

    灌溉庄稼满一个畦的时候

    急切

    秋天

    我们姐弟三个帮母亲摘棉花

    ④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上下文,说说下面句中“浸润”一词的含义。

    故事和歌谣浸润了我们的童年。

    【3】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下面的语句。

    ①母亲的手背就比正常人厚两三倍,一年四季高高隆起,手指头也比别人粗上一两圈。一到冬天,母亲的双手又红又肿,四处皲裂,那些小口子就张着嘴,往外流着脓血,直到夏天结痂。(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

    ②雪白的棉花倒在蒙茸茸刚刚泛绿的麦田上,堆成高高的小山。(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4】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

    【5】“经书”是人生值得学习的书籍。作者最后说“母亲亲身躬行,不正是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学习的‘无字经书’吗?”请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作者这么说的原因是什么。(至少写三两点)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选择感悟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到了麦子成熟的季节,麦田里一片金黄。农人们都在准备收割。有位割麦人突然发现,他的麦田里还有一穗麦子泛着青色于是他决定等着这一穗麦子黄了再来割麦。这是他一贯的风格。他的眼睛里容不得半粒沙子。等这一穗麦子黄了的时候,其他所有的麦子都已经落地。

    作文要求:(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3)不少于500字。(4)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的姓名以及学校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