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佛山市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三模)语文试卷带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你快乐吗?她的口角似乎在牵动,笑容在扩大,她面前的世界好像与你的同样光明同样欢乐。

    B.所谓“音乐的摄魂制魄的力量”,就在这恍惚不定的音符上,它呼喊着,等待别个音符的应和。

    C.你痛苦的时候,它是呻吟与呼号;你喜悦的时候,它变成愉快的欢唱。

    D.这微笑,是一种蕴藏着的快乐的标识呢?还是处女的童真的表现?这是不容易且也不必解答的。

  •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 12 年前冯其庸先生写下怀念启功的诗作《哭启功先生》,如今,冯先生也遽归道山,他的晚生后辈也不免生出当年冯先生的感慨。

    ② 泰山的景象在雨季最为壮观,云深雾重,雾时翻云覆雨,须臾波涛汹涌,如浓墨泼洒,似淡墨轻抹,山隐水现,变化万千。

    稗官野史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它不但可补正史之缺,更可以让人直观了解某个历史阶段的政治、法律、文化和风土人情。

    ④ 奥斯卡金像奖是世界最有影响力的电影奖项,第89 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于2017 年2月27日隆重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明星粉墨登场,倾情演出。

    ⑤ 无论军界还是政界,老虎要打,苍蝇要拍。对于贪腐现象,必须露头就打,不能养虎贻患,更不能挂一漏万,让贪腐者存有侥幸之心。

    ⑥ 这些武警战士将自身安全置之度外,毅然冲进被大火和浓烟吞没的居民楼,火中取栗,成功救出了十多名受困居民。

    A. ①②④   B. ③④⑥   C. ①③⑤   D. ②⑤⑥

     

  • 3、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一千年而始终活着,血脉畅通、呼吸匀停,这是一种何等壮阔的生命!一代又一代艺术家________向我们走来,每个艺术家又牵连着喧闹的背景,在这里举行着横跨千年的游行。纷杂的________使我们眼花缭乱,呼呼的旌旗使我们满耳轰鸣。在别的地方,你可以蹲下身来细细玩索一块碎石、一条土埂,在这儿完全不行,你也被裹卷着,身不由主,踉踉跄跄,直到被历史的洪流________。

    A. 不绝如缕 衣饰 消融

    B. 前呼后拥 衣服 融化

    C. 前呼后拥 衣饰 消融

    D. 不绝如缕 衣服 融化

  •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我之成而实五石                                        ②是以圣人不欲

    ③吴王使之                                               ④不难得之货

    ⑤夫子固拙于用                                        ⑥其不能自举也

    A.①③/②④/⑤⑥

    B.①③/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⑥/⑤

    D.①/②③/④/⑤⑥

  •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历史上有名的唐太宗从善如登,可以称得上是一位肯纳谏的皇帝了。但他接受意见,并不总是那么痛快,思想斗争往往也是很激烈的。

    ②这座建筑密度极低的城市,垂柳袅袅,花香阵阵,置身于这柳暗花明的静谧中,立感远离了尘世的喧嚣。

    ③当年美国国务卿基辛格访华时,周恩来总理指出,我们应该本着荦荦大端、以礼相待、不卑不亢的精神做好这次接待工作。

    ④由于他的特殊经历和天性中独具的那份敏锐和柔情,余光中的作品饱含着对故土的依恋,勾 起了几代华人的莼鲈之思

    ⑤阿黄热爱登山,不断接受各种训练,希望能早日完成他挑战珠穆朗玛峰的名山事业

    ⑥某些反腐题材的文学作品抱着消闲和赏玩的态度,采取自然主义创作方法,穷形尽相地描写暴力、畸形的生活方式,达不到反腐倡廉的作用。

    A. ③④⑤   B. ②④⑥   C. ③④⑥   D. ①③④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菩萨蛮

    洪放

    在一次饭局之后,田去非竟对这个位于青桐河谷地荒废很久的滴水阁产生了兴趣。一直生活在青桐城里的田去非居然从来没听到过它的名字,他觉得有些意思,便带着公司副总叶颖去看看。

    “田总,怎么突然来了兴致要来这里?那边还在吵闹着呢。”叶颖皱着眉头问。田去非笑笑。叶颖摇摇头,自从出事后,田总越来越让人摸不着头脑了。怪都怪这场梅雨,将仁诚公司工地的脚手架淋得湿滑事故中六个工人受伤,有的受伤严重政府要求仁诚公司必须保证治疗、保证生活。起初田去非跟受伤工人家属们协商了两回,又派人查询事故赔偿的相关政策与法律依据,依法善后,并派专人负责这项工作。因为公司资金紧张,暂停所有业务。

    滴水阁小得可怜,但是外面却足足有三百亩的空地。梅雨时节,暖融融的空气里,交织着雨和泥土的芬芳,同时又有各种花的清新的香味。田去非耸了耸鼻子,对叶颖说:“好地方吧?怎么样?”

    “的确是好地方,与世隔绝。这地方一直就这么幽静?没人来?”叶颖问道。守阁的人说,没有大路,所以僻静,后面的悬崖太高,政府放弃到这儿来扩充。

    田去非心里头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欣喜。末了,田去非决定投资将滴水阁重修起来。叶颖张着嘴,却没说话。她被田去非的表态给弄懵了。起初她只觉得田去非是想找个僻静的地方散散心,哪承想他是来投资滴水阁重建的!她更关心的是上次事故的善后处理工作。

    叶颖问田去非:“目前公司正在为事故善后,现在投资搞滴水阁开发,我们怎么向那些受伤者家属交代呢?这十分的不妥!”田去非便强调只是做善事,心里却想起一个月前与到任才半年的青桐市委海平书记在省城的见面,书记谈到了青桐的城市规划和发展方向以及企业家的社会责任。

    不管叶颖怎么想,中秋前,滴水阁的大殿基本落成。田去非在一个黄昏专门到了修复现场,他绕着正房走了一圈,对叶颖说:“到时候一定要搞出大场面来,让更多的人知道滴水阁!”叶颖心里有一缕莫名的惆怅而且更令她感到心焦的是,她现在根本摸不着田去非的思想脉络了。田去非几乎把全部的精力都投放到了滴水阁的修复上。她先前一直怀疑田去非是在打那块空地的主意,但这事连分管城建规划的副市长都否定了,那应该不太可能。难道真的就是为了所谓的功德?为了求得一份内心的平安?

    重阳这一天清晨,太公台下、青桐河边,滴水阁重修落成典礼如期举行,整个场面庄严宏大。几乎就在典礼的同一时刻,在青桐法院,仁诚公司的事故赔偿案件第一次开庭,诉状上依法赔偿诉讼标的六百一十万。田去非并不在意这些,他的心思全在滴水阁上。

    雪刚停,阳光刺眼的白。田去非喜欢早晨起早,在滴水阁前的空地上慢慢地走上三圈。他一边走,一边听着脚底下积雪的刺啦啦的声音,那声音青脆、连绵,仿佛从脚底下一下子响到很远的地方。田去非走着,听着,听着听着,整个天地都澄明起来。

    春节刚过,法院一审宣判了,叶颖很快就将赔偿款打到了六位伤者的账户上。仁诫公司也宣布公司正式恢复所有业务,田去非安顿好公司这边,经常到滴水阁那边去看看,喝喝茶,同守阁的人聊聊天,再看看他一直都带在身边的一张字条。今天田去非再次展开纸条,只见上面写着:云不遮日,尘不蒙心。田去非觉得有点脸发热,但他并没吭声,看着,心有所动,将字条放进了口袋。

    到了三月底,青桐“两会”召开了。“两会”开到第三天,在原来的议题上突然增加了一个议题,讨论拟编制的《青桐城市发展规划》。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发展太公台以北青桐河谷地(即滴水阁区域和沿外环线部分),而滴水阁将要迁到西北近山区。田去非知道,他大半年来所苦心经营的“大大事”终于敲定了。

    叶颖得知情况后,问田去非:“这不会就是你说的大大事吧?”

    “好文章还在后头呢。”田去非说,“这一块地,下一步政府肯定要来具体商谈。我的目标是以最低价格,确保能拿到这个地块,然后进行全面开发。想到这些,我觉得这半年多来的心血没有白费。”

    叶颖看着阁子,说:“记着,我们曾商量好要成立青桐建筑业伤残扶助基金的。这是我们共同的愿望!”

    田去非眼眶湿润着,这么多年来,这是他第一次流泪。

    三个月后,太公台前的空地上,热火朝天,青桐最大的精品高档社区正式动工。与此同时,田去非做了一件他觉得是他今生最重要的事情:在他的倡议下,青桐建筑界联合设立了青桐建筑业伤残扶助基金,并承诺将把太公台社区开发的所有利润全部捐给基金会。他一直记着海平书记写给他的字条:云不遮日,尘不蒙心。

    (原载《清明》2015年第5期,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田去非拉着叶颖去看滴水阁时,通过对话号引出两人在事故赔偿问题上的矛盾,不仅吸引了读者的兴趣,还为下文做铺垫。

    B.叶颖关心事故的善后处理工作,在法院宣判后又很快就将赔偿款打到了六位伤者的账户上,说明她是一位心地善良的企业领导。

    C.小说两次写到海平书记的小字条,这在结构上进行了照应:小字条的内容又与田去非心中的善念互相映衬,从而升华了小说的主题。

    D.田去非修复滴水阁,在政府决定搬迁滴水阁后争取开发滴水阁区域地块,这些情节为设立青桐建筑业伤残扶助基金做好了层层铺垫。

    2文中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有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李商隐《夜雨寄北》一诗中,以想象未来的欢聚宽慰妻子、安慰自己,反衬今夜的孤寂与愁苦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诗经· 氓》中,女主人公对氓的负心表示怨恨,并在自省之后指出夫妻关系破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一种凄凉之意或思念之情。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传达了一种凄凉之意。

  • 8、滕王阁序

    (1)《滕王阁序》中直接说明这个地方物产丰富珍贵的句子是“________”;说明这个地方有灵气所以人才辈出的句子是“________”。

    (2)《滕王阁序》中直接点出时间已到深秋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3)王勃《滕王阁序》一文写景字字珠玑,尤其是“________________”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和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4)《滕王阁序》中写洪州尽是名门望族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5)王勃在《滕王阁序》一文中,为我们描绘天阔水远、孤鹜高飞、晚霞绚烂的秋景图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6)唐代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里用“________________”形象地表现了渔舟在晚霞中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

    (7)傍晚时分,一叶叶小渔船飘荡在鄱阳湖的水面上,船歌相呼应和,悠长而辽远。此景此情正应了王勃《滕王阁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

    (8)范仲淹有词云:“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其中关于“衡阳雁”的意象在王勃的《滕王阁序》中也曾出现过“________________”。

    (9)在《滕王阁序》中,描写宴会管弦之盛、歌声之美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10)《滕王阁序》中善用对比,其中“________”与陶渊明对比,赞美与会嘉宾饮酒的豪情;“________”与谢灵运对比,赞美与会嘉宾文采的出众。

    (11)《滕王阁序》中,作者极目远眺,感叹人生无常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12)在《滕王阁序》中,作者用玄想的宇宙广漠洪荒来反衬人生渺小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13)在《滕王阁序》中,作者运用反问手法来表现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心绪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14)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表达自己不因年华流逝而自暴自弃,改变志向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15)在《滕王阁序》中,作者表达自己虽然身处逆境,但依然乐观开朗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登高》一诗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艰,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2)《登高》一诗中,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诗人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3)《登高》一诗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悲凉而又壮阔的景物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寡人之于国也》中揭露当时社会的不平等现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桃花源记》中,陶渊明用“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两句描写了桃花源中老人、 孩子的幸福安宁生活。

    (3)《登高》中道出诗人的自身之苦、国运之恨以及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 11、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玉盘大小乱珠进”化用白居易的“大珠小珠落玉盘”,运用比喻的手法来描写音乐的特点,李煜的《虞美人》中“____________________”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都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②中国文人对月情有独钟,咏月寄情的作品有很多,如李白的“____________________,随风直到夜郎西”,苏轼的“____________________,徘徊于斗牛之间”。

    ③作为即将告别母校的你,用一句古文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赠与你的学弟学妹们,告诉他们学习语文要靠一点一滴的积累。

    ④古代优秀的散文往往发人深省,王安石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无悔矣”,要拥有坚韧的意志;刘禹锡告诉我们“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______”要拥有甘于淡泊、不为物役的高尚情操。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鹧鸪天

    范成大

    嫩绿重重看得成,曲阑幽槛小红英。酴醿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

    春婉娩,客飘零,残花残酒片时清。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

    [注]①酴醿:一种观赏植物,古有“酴醿花开春事了”的说法。②婉娩:天气温和。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嫩绿重重”,为所绘风光奠定底色。“曲阑幽槛”,把画面展开,打破“嫩绿”的单调,增添了曲折回环、花木幽深的立体感 。

    B.第三、四句蜂儿忙着采蜜,是点上的特写;杨柳堆烟的路上,燕子轻盈地穿飞,乃线状的描述。此二句承前两句而来,由静转动。

    C.下阕开头以“春婉娩”总上,又以“客飘零”启下,形成反差。词人在羁旅中面对残花,聊斟薄酒,以获得片时清赏。

    D.“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词人借酒打消对明朝事情的念想,迎接新的一天,体现了词人胸襟的开阔和旷达。

    【2】本词情感丰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经》)

    (注)法:效法,学习。

    1由材料可知,儒家之道是__________之道,而道家之道是_________之道。

    2综合上述材料,概述儒家之道的主要内容并作简要评析。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预测,是指事先推测。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以为然。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