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这几幅画是他的早期作品,自是不能和他现在的创作_________。
②作者笔下钗黛这两个姑娘,常常是被人_________加以评比的。
③文学批评中,不应把形式的模仿和内容的抄袭_________。
④后来列国纷纷称王,周王室更是日渐式微,至多能和宋鲁等小国君主_________罢了。
A.相提并论 等量齐观 同日而语 混为一谈
B.等量齐观 混为一谈 相提并论 同日而语
C.同日而语 相提并论 混为一谈 等量齐观
D.混为一谈 同日而语 等量齐观 相提并论
2、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归有光的散之 如此情辞动人, 就在于他文风质朴,不饰浮华,写的都是具体而真实的生活细节, 时人称其为“令之欧阳修”,后人 是赞其文为“明文第一”。 以国学大师陈寅恪的判断来看,历代散文家以欧阳修第一,韩愈第二,王安石第三,而唐宋之后就是归有光了,后面 是姚鼐和曾国藩。
|
|
|
|
|
|
|
A | / | 因为 | 所以 | 才 | 但 | 竟 |
B | 之所以 | 原因 | / | 更 | 不过 | 则 |
C | / | 因为 | 因此 | 却 | 但 | 就 |
D | 之所以 | 原因 | 因此 | 更 | 而 | 则 |
A. A B. B C. C D. D
3、下列每个选项中的两句话并不都含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使使以闻大王
B.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太子迟之
C.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吾得兄事之
D. 若不阙秦 常以身翼蔽沛公
4、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物质生活越是发达,人们越是需要用哲学的方式思考。因为哲学总是△着智慧的光芒,可以帮助人们避免 ,从而建立起独立而正确的价值观。回归经典是走近哲学的一种好方式,可经典往往晦涩难懂,让人 。我们需要的是像《哲学的迷途》《哲学的底色》等既通俗又接近哲学原义的著作。
A.散发 随波逐流 望洋兴叹
B.散步 随波逐流 望尘莫及
C.散发 随心所欲 望尘莫及
D.散步 随心所欲 望洋兴叹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教者从优”才能保障“优者从教”。公办教师离职,无非就是一个待遇问题。获得感和成就感,决定着一名教师的离去。
B.中国同所罗门群岛友好合作关系踏上新征程,中国同太平洋岛国合作的大家庭再添重要成员,这是顺应历史潮流。
C.互联网时代呼啸而至,传统书店一方面因经营的“戏路”太窄而举步维艰,另一方面线上书店用多种方式大行其道。
D.70周年庆典,天安门广场上阅兵式的组织准确度据说要以秒来计算,这本身就已是国家能力的一种标志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群体的道德
(法)古斯塔夫·勒庞
①如果“道德”一词指的是持久地尊重一定的社会习俗,不断抑制私心的冲动,那么显然可以说,由于群体太好冲动,太多变,因此它不可能是道德的。相反,如果我们把某些一时表现出来的品质,如舍己为人、不计名利、献身精神和对平等的渴望等,也算作“道德”的内容,则我们可以说,群体经常会表现出极高的道德境界。
②研究过群体的少数心理学家,只着眼于他们的犯罪行为,在看到经常发生这种行为后,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群体的道德水平十分低劣。
③这种情况当然经常发生。但为何是这样?这不过是因为我们从原始时代继承了野蛮和破坏性的本能,它蛰伏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孤立的个人在生活中满足这种本能是很危险的,但是当他加入一个不负责任的群体时,因为很清楚不会受到惩罚,他便会彻底放纵这种本能。在生活中,我们不能向自己的同胞发泄这种破坏性本能,便把它发泄在动物身上。群体捕猎的热情与凶残,有着同样的根源。群体慢慢杀死没有反抗能力的牺牲者,表现出一种十分懦弱的残忍。不过在哲学家看来,这种残忍,与几十个猎人聚集成群用猎犬追捕和杀死一只不幸的鹿时表现出的残忍,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④群体可以杀人放火,无恶不作,但是也能作出极崇高的献身、牺牲和不计名利的举动,即孤立的个人根本做不到的极崇高的行为。以名誉、光荣等作为号召,最有可能影响到组成群体的个人,而且经常可以达到使他慷慨赴死的地步。像十字军远征和1793年的志愿者那种事例,历史上比比皆是。只有集体能够表现出伟大的不计名利和献身的精神。群体为了自己只有一知半解的信仰、观念和只言片语,便英勇地面对死亡。不断举行示威的人群,更有可能是为了服从一道命令,而不是为了增加一点养家糊口的薪水。私人利益几乎是孤立的个人唯一的行为动机,却很少成为群体的强大动力。在群体的智力难以理解的多次战争中,支配着群体的肯定不是私人利益——在这种战争中,他们甘愿自己被人屠杀,就像是被猎人施了催眠术的小鸟。
⑤即使在一群罪大恶极的坏蛋中间,也会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他们仅仅因为是群体中的一员,便会暂时表现出严格的道德纪律。1848年革命期间,在占领杜伊勒里宫时呼啸而过的群众,并没有染指那些让他们兴奋不已的物品,而其中的任何一件都意味着多日的面包。
⑥群体对个人的这种道德净化作用,肯定不是一种不变的常规,然而它却是一种常态。甚至在不像我刚才说过的那样严重的环境下,也可以看到这种情况。我前面说过,剧院里的观众要求作品中的英雄有着夸张的美德。一般也可以看到,一次集会,即使其成员品质低劣,通常也会表现得一本正经。
⑦群体虽然经常放纵自己低劣的本能,他们也不时树立起崇高道德行为的典范。如果不计名利、顺从和绝对献身于真正的或虚幻的理想,都可算作美德,那就可以说,群体经常具备这种美德,而且它所达到的水平,即使最聪明的哲学家也难以望其项背。他们当然是在无意识地实践着这些美德,然而这无碍大局,我们不该对群体求全责备,说他们经常受无意识因素的左右,不善于动脑筋。在某些情况下,如果他们开动脑筋考虑起自己的眼前利益,我们这个星球上根本就不会成长出文明,人类也不会有自己的历史了。
(选自《乌合之众》,有删节)
【1】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首先对“道德”的概念进行界定,引出“群体的道德”这一论题,从而为全文论证奠定了基础。
B.第③段通过比喻论证,指出破坏性本能与生俱来,但是这种本能在个人独处时往往不表现出来。
C.第④段通过举例论证,指出崇高的境界和追求,常常使群体可以把自己或别人的死亡同样看得轻如鸿毛。
D.第⑦段得出结论,指出群体有时会服从低劣的本能,但更多的时候可作为道德崇高的典范。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少数研究过群体的心理学家,只是从群体犯罪的角度去研究,与他们相比,作者研究的视角要更加宽广。
B.群体中的人有时在群体中放纵自己残忍与破坏的本能,有时又会在群体中表现出勇于牺牲和不计名利的举动。
C.激励群体表现出伟大的不计名利和极崇高的献身精神的动机主要包括名誉、光荣等以及群体中每一个个体的日常利益。
D.群体为了或虚或实的理想所表现出的极大热情,常常让他们忽略自己眼前的利益,这有助于文明的发展和历史的延续。
【3】具体分析群体对个体的“道德净化作用”。
7、默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
(1)易水送别的歌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劝学》中用“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说明学习的作用。
(3)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宋文帝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_______________”之雄心,也只怕会是“_______________”的结局。
8、名句名篇默写
(1)故木受绳则直,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吾尝终日而思矣, ;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3)故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 。
(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风·静女》中写女主人公跋涉郊野亲自采来茅草赠予恋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秦始皇的暴力统治不但震慑了北方的少数民族,也震慑了国内的勇士。
(3)古诗中常用“弓”来表现将士的英雄形象,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登高》一诗中,写无边的落叶纷纷落下,而“____________”;然后,从辽阔的空间和辽远的时间角度,抒发了自己的深重忧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开篇就告诫刘禅广泛听取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应该妄自菲薄,说出不合适的话来,以阻塞大臣的尽忠之路。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一诗中,写琵琶女年少时弹奏一曲及精心妆饰出场后善才、秋娘的反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琵琶行》一诗中,白居易采用闲笔渐渐引入的手法,通过悄悄询问,而引出欲言又止的羞涩的琵琶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句将音乐声比作珠子落下的声音,“_______________”句则表明作者流下了很多眼泪。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公安县怀古①
杜甫
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
(注)①本诗作于大历三年(768)。八月,吐蕃进犯灵武、邠州,京城震动。杜甫因好友严武去世,便离开蜀地到荆楚的公安县暂住。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构思精巧,用笔着力表现出“山野”之“旷”、“江水”之“深”。
B.颔联中,“催”字将深秋季节里昼短夜长的自然情状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
C.颈联“用典”,主要表现出了刘备君臣的和睦关系以及吕蒙的赫赫战功。
D.整首诗层次清晰明了,首叙古迹形胜,次写眼前实景,后直抒怀古情思。
【2】本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杜畿字伯侯,京兆杜陵人也。少孤,继母苦之,以孝闻。年二十,为郡功曹,守郑县令。县囚系数百人畿亲临狱裁其轻重尽决遣之虽未悉当郡中奇其年少而有大意也太祖以畿为司空司直,迁护羌校尉,使持节,领西平太守。
太祖既定河北,而高斡举并州反。时河东太守王邑被征,河东人卫固、范先外以请邑为名,而内实与斡通谋。太祖谓荀彧曰:“关西诸将,恃险与马,征必为乱。张晟寇淆、渑间,南通刘表,固等因之,吾恐其为害深。河东被山带河,当今天下之要地也。君为我举萧何、寇恂以镇之。”彧曰:“杜畿其人也。”于是追拜畿为河东太守。固等使兵数千人绝陕津,截至不得渡。或谓畿曰:“宜须大兵。”畿曰:“河东有三万户,非皆欲为乱也。今兵追之急,欲为善者无主,必惧而听于固。固等势专,必以死战。讨之不胜,四邻应之,天下之变未息也;讨之而胜,是残一郡之民也。吾单车直往,出其不意。固为人多计而无断。吾得居郡一月,以计縻之。”
会白骑攻东垣,高斡入濩泽,上党诸县杀长吏,弘农执郡守,固等密调兵未至。畿单将数十骑,赴张辟拒守。会大兵至,斡、晟败,固等伏诛,其余党与皆赦之,使复其居业。是时天下郡县皆残破,河东最先定,少耗减。畿治之,崇宽惠,与民无为。民尝辞讼,有相告者,畿亲见为陈大义,遣令归谛思之,若意有所不尽,更来诣府。班下属县,举孝子、贞妇、顺孙,复其徭役,随时慰勉之。渐课民畜牸牛、草马,下逮鸡豚犬豕,皆有章程。冬月修戎讲武,又开学宫,亲自执经教授,郡中化之。
韩遂、马超之叛也,弘农、冯翊多举县邑以应之。河东虽与贼接,民无异心。太祖征汉中,遣五千人运,运者自率勉曰:“人生有一死,不可负我府君。”终无一人逃亡,其得人心如此。
魏国既建,以畿为尚书。事平,更有令曰:“昔萧何定关中,寇恂平河内,卿有其功,间将授卿以纳言之职;顾念河东吾股肱郡,充实之所,足以制天下,故且烦卿卧镇之。”畿在河东十六年,常为天下最。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县囚系数百人/畿亲临狱裁/其轻重尽决遣之/虽未悉当/郡中奇其年少而有大意也/
B.县囚系数百人/畿亲临狱裁/其轻重尽决遣之/虽未悉当/郡中奇其年少/而有大意也/
C.县囚系数百人/畿亲临狱/裁其轻重/尽决遣之/虽未悉当/郡中奇其年少而有大意也/
D.县囚系数百人/畿亲临狱/裁其轻重/尽决遣之/虽未悉当/郡中奇其年少/而有大意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持节,指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与《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的“持节”含义基本相同。
B.郡县,我国古代的行政单位,大体相当于今天的省和县。西汉建立后,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C.徭役,中国古代统治者强迫平民从事的无偿劳动,包括力役、杂役、军役等。杜甫的《兵车行》就揭露了徭役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
D.尚书,官名。最早设于战国时期,是掌管文书的官。后来权势渐大,隋代始分六部,是中央行政机构,以尚书为各部长官,历代多有沿革。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畿足智多谋,具有远见卓识。被派往河东时,杜畿对形势进行了正确的分析,没有“强攻”,而是采用“智取”,打算先用计谋困住卫固。
B.杜畿临危不惧,成功平定河东。杜畿不顾生命危险,只身前去河东;叛军叛乱时,他单独率领几十名骑兵赶到张辟拒守,与大军一起打败叛军。
C.杜畿为政有道,深得百姓爱戴。杜畿治理河东郡的时候,推崇宽厚仁惠的政策,让百姓休养生息,促生产、行教化,深受百姓爱戴和拥护。
D.杜畿才能出众,深受太祖赏识。杜畿既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又有杰出的治理才能,以至太祖多次把他和立下赫赫战功的萧何、寇恂相提并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张晟寇淆、渑间,南通刘表,固等因之,吾恐其为害深。
(2)畿亲见为陈大义,遣令归谛思之,若意有所不尽,更来诣府。
【5】杜畿在被派去镇守河东时为什么反对派大军征剿?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
1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鱼,象形;鲜,从鱼从羊,味道鲜美;渔,从鱼从水,捕鱼。(据《说文解字》等)
古有“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孟子·梁惠王上》)的训诫,今有“十年禁渔,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的计划(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
近年来,“小鱼治水”的环保新方式和绿色环保志愿活动悄然兴起。所谓“小鱼治水”,就是在重要的水域内定期投放鱼苗,让它们以水中的水草、浮游生物及藻类为食,并辅以人工干预水生植物密度,从而净化水质、维系水域生态平衡,完善水体生态系统。
上述文字,从“鱼”而起,都关乎“鱼”,但又不止于“鱼”……你由此产生怎样的思考和联想?杂志社举行“你我的生态文明”主题征文活动,请你整理这些思考和联想,写成一篇文章,参与投稿。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不得抄袭套作,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