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
A.荫蔽 匍匐 慷慨 鬼哭狼嚎
B.繁衍 滑稽 嬉戏 管鲍之交
C.禁锢 晕眩 怂恿 惊慌失措
D.灼热 惩戒 蓬勃 随声附合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
A. 看起来那么瘦弱的他,居然在一天之内负重走了50多公里,真是不可理喻。
B. 在“中国诗词大会”的赛场上,选手们自信满满,对答如流,精彩的表现折服了观众。
C. 谈起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D. 刚建成通车的沿海高速公路上,南来北往的汽车滔滔不绝。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在当前的国际竞争中,我们所需要的,一是勇气,二是智慧。
B. 国家出台严厉的“国八条”楼市调控措施,是因为楼价问题突出的原因。
C. 我们要善于运用材料、积累材料、整理材料,才能写好作文。
D. 在这秋日的蒙蒙细雨中,使重庆七中校园平添了一丝朦胧的美感。
4、某校七年级将举行以“天下家国”为主题的学习活动,下面哪一句名言不适合作为此次活动的宣传语( )
A.苟利社稷,死生以之。(《左传》)
B.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
C.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尚书》)
D.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顾炎武)
5、下面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窗外的一切被浓雾笼罩着,朦朦胧胧,扑朔迷离,小城好像沉浸在一个梦幻世界里。
B.百年党史绘就恢宏画卷,妇孺皆知的伟人、默默无闻的党员,皆是画卷中的主人公。
C.杨洁篪在中美战略对话中强调美国没有资格在中国面前耀武扬威,中国人不吃这一套。
D.为了在这次知识竞赛中夺冠,她目不窥园,废寝忘食,关在房间里与唐诗宋词相伴。
6、对自己谦虚,对他人尊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普通话中依然保留着传统文化中的谦辞、敬辞的用法。请结合学过的知识,找出下列语句中表达不得体的一项( )
A.李同学很满意自己在文具店里买的画笔,店主说:“满意就好,欢迎再次光临小店。”
B.小王对师傅说:“师傅,我是一个新人,工作中如有不当之处,请您多多指教。”
C.张教授说:“拙作历经两年时间,终于出版了,还望各位同仁多提宝贵意见!”
D.小高一次出差时见到了老领导的儿子:“许久未去拜望,家父身体可好?”
7、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蹬三轮 绕圈 荒辟
B. 夜盲症 塌败 闲聊
C. 直僵僵 欣然 枯髅
D. 滞笨 愧作 惶恐
8、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子可去
②贼既至
③不忍委之
④遂班军而还
【2】请根据要求,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划两处)
值 胡 贼 攻 郡
【3】翻译下列句子。
(1) 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2) 未若柳絮因风起。 (《咏雪》)
【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认为什么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9、古诗文填空
(1) ,散入春风满洛城。
(2) ,明月来相照。
(3)夜发清溪向三峡, 。
(4)此夜曲中闻折柳, 。
(5)《木兰诗》中“扑朔迷离”个成语出自“ , 。”
(6)岑参的《逢入京使》中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这两句名句是: , 。
(7)《木兰诗》中形容北方苦寒,极言军旅生活艰辛的诗句是: , 。
10、“强制”垃圾分类能否真正改变生活?
【事件】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20年底要基本建立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并在46个城市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
【百家争鸣】
所谓强制,隐含的意思就是界定了垃圾分类的责任,明确了我们每个人都是垃圾的产生者,要对这些垃圾负责,否则就要受到一定的约束。但根据国内的现实情况,估计短时间内可能还是会将强制性手段与激励性措施结合起来,双管齐下,让居民尽快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建国
近些年,垃圾分类的知识得到了广泛宣传,大家的认识也提高了。刚开始做垃圾分类时,主要还是提可回收物,现在已经细化为可回收物、家庭有害垃圾和厨余垃圾,这与国际上先进的国家基本一致。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总工程师徐海云
为什么(垃圾)焚烧这么盛行,分类做不起来?这由于“懒政”。烧是最省事的,只要建一个垃圾焚烧厂一股脑拉过去烧了就完了。地方政府哪怕拿出垃圾焚烧10%的钱,用于垃圾分类,也会大幅度减少垃圾处理量。
——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所所长王灿发
垃圾本身是消费行为的产物,既要从垃圾的产生源头控量,如治理过度包装,对特殊行业如快递实行包装物强制回收和综合利用,也要建立垃圾循环利用,从生产与消费的过程中提取成本,纳入到相关经济政策中调节,真正让垃圾处理变成产业。
——《武汉晚报》时评作者木须虫
眼下关键的问题在于,我们还没有设计出比较科学的垃圾分类法则,也就无法实施高强度、高频率的国民教化。现行的小学教材里,就找不到系统规范的垃圾分类教材内容,这是我们基础教育的缺失。
——网友
我们的惯常思路是喜欢“运动式治理”,但垃圾分类却需要潜移默化的自觉行动,而社会观念的转变更需要刚性的法规和监管制约。
——《羊城晚报》首度评论员阅尽
【他山之石】
日本垃圾分类之严格和细致,堪称榜样。日本的垃圾分可燃、不可燃、资源垃圾三大类,其中资源垃圾又分纸张、塑料、玻璃、金属等。日本各地对垃圾分类的具体规定稍有差异,但基本上都细分到10种以上。
能将繁琐的规定一以贯之,关键在于垃圾投放、收集和运输全程各个环节的相互配合。在日本,不同种类的垃圾要按不同的日子扔。一般来说,每个生活小区每周有两天集中扔餐厨等可燃垃圾,一天扔纸张等资源垃圾。即使在盛夏,生活垃圾发酵发臭,不到日子也只能放置在家中。等到回收资源垃圾的当天,垃圾收集站会摆开一列收集箱,分别盛放金属、塑料、玻璃等。环卫部门装运垃圾多次往返,每趟只拉一种垃圾,避免“混装混运”。日本多数生活小区并没有专职的保洁员,垃圾分类主要靠居民自觉。
【1】根据文中内容,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 根据中国国内实情,短时间内要纯粹地进行“强制”垃圾分类可能还难以实现。
B. 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模式,让居民尽快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可谓大势所趋。
C. 现在,我国已经对垃圾分类进行了细化,这与国际上先进的国家完全保持一致。
【2】下面是“中国近些年垃圾焚烧处理量和垃圾焚烧处理率”的图表,反映了什么现象?请结合【百家争鸣】部分,说说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3】“强制”垃圾分类能否真正改变生活?请结合【百家争鸣】和【他山之石】,谈谈你的看法。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你若是在春天到北平,第一个印象也许便会给你以十分的不愉快。你从前门东车站或西车站下了火车,出了站门,踏在了北平的灰黑的土地上时,一阵大风刮来,刮得你不能不向后倒退几步;那风卷起了一团的泥沙;你一不小心便会迷了双眼,怪难受的;而嘴里吹进了几粒细沙在牙齿间萨拉萨拉地作响。耳朵壳里,眼缝边,黑马褂或西服外套上,立刻便都积了一层黄灰色的沙垢。你到了家,或到了旅店,得仔细地洗涤了一顿,才会觉得清爽些。
②“这鬼地方!那么大的风,那么多的灰尘!”你也许会很不高兴地诅咒说。
③风整天整夜地呼呼地在刮,火炉的铅皮烟囱,纸的窗户,都在乒乒乓乓地相碰着,也许会闹得你半夜睡不着。第二天清早,一睁开眼,呵,满窗的黄金色,你满心高兴,以为这是太阳光,你今天将可以得一个畅快的游览了。然而风声还在呼呼地怒吼着。擦擦眼,拥被坐在床上,你便要立刻懊丧起来。那黄澄澄的、错疑作太阳光的,却正是漫天漫地地吹刮着的黄沙!风声吼吼地还不曾歇气。你也许会懊悔来这一趟。
④但到了下午,或到第三天,风渐渐地平静起来。太阳光真实地黄亮亮地晒在墙头,晒进窗里。那份温暖和平的气息儿,立刻便会鼓动了你向外面跑跑的心思。鸟声细碎地在鸣叫着,大约是小麻雀儿的唧唧声居多。——碰巧,院子里有一株杏花或桃花,正含着苞,浓红色的一朵朵,将放未放。枣树的叶子正在努力地向外崛起。——北平的枣树那么多,几乎家家天井里都有一株两株的。柳树的柔枝儿已经透露出嫩嫩的黄色来。只有硕大的榆树上,却还是乌黑的秃枝,一点儿什么春的消息都没有。
⑤你开了房门,到院子里,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啊,好新鲜的空气,仿佛在那里面便挟带着生命力似的。不由得不使你神清气爽。太阳光好不可爱。天上干干净净没有半朵浮云,俨然是“南方秋天”的样子。你得知道,北平当晴天的时候,永远的那一份儿“天高气爽”的晴明的劲儿,四季皆然,不独春日如此。
⑥太阳光晒得你有点暖得发慌。“关不住了!”你准会在心底偷偷地叫着。
⑦你便准得应了这自然之招呼而走到街上。
(选自郑振铎《北平》)
【1】在作者的笔下,北平的春风有着怎样的特点?请你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说明。
【2】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动词?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文章第⑤段中的画线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2、题目:珍藏在照片里的记忆
要求:
(1)选择熟悉的内容,表达真情实感。(2)记事要内容具体完整,中心明确。(3)不少于500字。(4)不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