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歌窈窕之章 ②羽化而登仙
③击空明兮溯流光 ④舞幽壑之潜蛟
⑤泣孤舟之嫠妇 ⑥西望夏口
⑦济水东流 ⑧顺流而东也
⑨明烛天南 ⑩侣鱼虾而友麇鹿
⑪不知东方之既白 ⑫哀吾生之须臾
A.①②⑧⑨/⑥⑦/③/④⑤⑩/⑪⑫ B.①⑧⑨/②⑥⑦/③/④⑤/⑩/⑪⑫
C.①②⑧⑨/⑥⑦/③/④⑤/⑩/⑪⑫ D.①⑧⑨/②⑥⑦/③/④⑤⑩/⑪⑫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高考指挥棒下,一些语文教师只忙于对课文“条分缕析”,长此以往,只会让学生目无全牛,妨碍了语文素养的提升。
②野生动物园动物伤人事件引起网民高度关注,倘若仅仅靠园方的单方重视,某些游客仍然置若罔闻,事件恐怕还会上演。
③尽管《战狼Ⅱ》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但仍有人对它恶意攻击诽谤,演员们对此拍手称快,纷纷揭露了他们险恶的用心。
④宽敞而明亮的专卖店内部设计美轮美奂,简约而大气的货架陈列,柔和而清丽的店铺色调,梦幻般的时尚之都跃然眼前。
⑤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播出后,引起强烈反响,与以往所谓的反腐作品讽刺得浮光掠影相比,真是难得多见的优秀作品。
⑥华盛顿地方法院就白宫和国会因联邦检察官被解职一事而发生的争执召开听证会,白宫和国会各自派出代表对簿公堂。
A. ①③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⑥ D. ②④⑤
3、井陉关作为天下九塞之一,位于今天的哪个省境内? ( )
A. 河南省 B. 河北省 C. 陕西省 D. 陕西省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昭示了求真务实的精神,在工作和学习中,我们要脚踏实地,登高自卑,决不能好高骛远。
②在抗战年代,无数中华儿女毁家纾难,毅然走上革命道路,他们英勇不屈、剖腹藏珠的革命精神至今还撞击着人们的心灵。
③中国文化的隐寓比兴的手法再次显露了其传达幽微、表意真切的功能,虽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又开冥发悟,洞穿透彻。
④当年美国国务卿基辛格访华时,周恩来总理指出,我们应该本着荦荦大端、以礼相待、不卑不亢的精神做好这次接待工作。
⑤扶贫慈善信托具有很强的造血功能,但其发展依然任重道远,从资金规模来看,目前扶贫慈善信托资金仍然是杯水车薪。
⑥面对年轻同志的意见,老同志要始终保持可亲可敬、值得信赖的态度,不能满嘴官话,老气横秋,端着架子摆谱。
A. ①②④ B. ②④⑤ C. ③⑤⑥ D. ①③⑥
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他的话音刚落,会场里立刻____出一阵阵雷鸣般的掌声。
②汶川人民心中依然珍藏着那段抗震救灾的感人回忆,____他们现在已经远离了那场恐怖的地震灾害。
③由于“国美”与“苏宁”两大国内家电连锁巨头愈演愈烈的争霸形势,精明_____的管理人才已成两大集团抢夺的对象。
④接下来的时间,小沈阳不再在台上左右_____,而是正对着台下师父的方向,唱完了剩余的部分。
A.爆发 虽然 干练 徘徊
B.爆发 即使 干练 徜徉
C.暴发 虽然 熟练 徘徊
D.暴发 即使 熟练 徜徉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传世本《周易》一般包括经、传两个部分。经指卦辞、爻辞,传则包括了解释经的《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上、下)《文言》《序卦》《说卦》《杂卦》等十种文献,后世称为“十翼”。其中传为孔子所作的《大象传》以“君子以”的形式,表达了对君子品质与行为的期许,是古代君子人格的投影与反映。其“推天道以明人事”,将天地自然的运行规则推衍到君子的品德与行为,显示了天人一体的思维模式,至今仍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周易·大象传》倡导一种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周易》首卦《乾卦》的《大象》辞。《子夏易传》解释说:“健而不息,天之运也;自强而成德者,君子之事也。”天道运行变化日夜不息,君子应该“以天为则”,向天学习,不断地积累德行、创建事业。天行健,是人生自强不息的根据;而自强不息,正是天道运行在人事方面的体现。天道是人事的基础,天道运行不辍之刚健正是君子自强不息品质的内在根据。天道运行不息,是君子学习的榜样,古代圣王,如成汤,天不亮就坐在朝堂等待处理政事;周文王,日已偏西都来不及吃饭,求贤若渴。这都是自强不息、勤以修身、勤以理政的典型。
《周易·大象传》倡导一种厚德载物的人生格局。《坤·大象》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宋代胡瑗《周易口义》解释说:“柔顺者,地之势也,故能生成万物之形质也。君子以厚德载物者,言君子之人法地之道,以宽厚其德,使其器业广大弘博,无所不容,以载万物,使万物无不得其所,皆如地之容载也。”大地的品德是柔顺而包容,君子要向大地学习,在与人相处时秉持包容精神,虚怀若谷,兼容并包,和而不同。《坤·彖传》说“含弘光大”,《坤·文言》又说“含万物而化光”,说明人越能含弘越能光大,越能包容越能成就其人生的大格局。明代潘士藻《读易述》说:“君子中虚,心实无疆,无疆则何所不容,何所不载?”故君子应常怀谦敬之心,卑以自牧,尊贤容众。“敬人者人恒敬之”,一个谦敬的人,更能与自我、他人、社群达成和谐一致。
《周易·大象传》倡导一种惩忿窒欲的人生修养。《损》卦的《大象传》说:“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孔颖达《正义》解释说:“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者,泽在山下,泽卑山高,似泽之自损以崇山之象也。君子以法此损道,以惩止忿怒,窒塞情欲。夫人之情也,感物而动,境有顺逆,故情有忿欲。惩者,息其既往;窒者,闭其将来。”《损》上卦为艮(山),下卦为兑(泽),山高泽深,泽自损其高以显山之巍峨,君子体会损道,所以要惩止忿怒,窒塞情欲,使品德日高。宋代杨简《杨氏易传》说:“山上有泽,其山日损;人有忿欲,其德日损。”足见忿欲之害人。人生有所损减,才能有所增益,不迁怒,不贰过,克制自己的忿怒与欲望,看似于己有损,实则于己、于他皆有利益。损、益之间,足见《周易》的人生智慧。
《周易·大象传》倡导一种居德善俗的人生责任。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惩忿窒欲、迁善改过,个人德行日进,事业日隆,但个人价值的实现必依赖于对社群的贡献。《周易·大象传》多次强调君子化导社群的责任,如《师·大象传》:“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蛊》:“山下有风,蛊,君子以振民育德”;《临》:“泽上有地,临,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这都是说作为君子,不仅要自懿文德,开拓事业,而且要教导、启蒙、振育、容纳、保有人民,使社群和谐,人民富庶。《渐·大象传》:“山上有木,渐,君子以居贤德善俗。”程颐《程氏易传》说:“山上有木,其高有因渐之义也。君子观渐之象,以居贤善之德,化美于风俗。”山上有木,木因山而高,君子观于渐进之义,先积累德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然后化美风俗,齐家、治国、平天下。
《周易·大象传》以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以“君子经”的表达形式,由卦象所表现的天道自然引申出人事活动的准则,《大象传》对君子的要求与劝诫显示了古老《周易》的现代价值。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厚德载物的人生格局、惩忿窒欲的人生修养以及居德善俗的人生责任,在今天的和谐社会建设中仍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编自冯国栋《从<周易·大象传>看君子精神的现代价值》)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传世本《周易》一般包括经、传两个部分,传包括解释经《周易·大象传》(上、下)、《文言》等。
B.《大象传》中“推天道以明人事”将天地自然的运行规则推衍到君子的品德与行为,体现了天人合一。
C.天道是人事的基础,天道运行不辍之刚健正是君子自强不息品质的外在条件。
D.《大象传》中体现的关于居德善俗的人生责任的君子精神强调个人价值的实现必依赖于对社群的贡献
【2】下列对文章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主体部分层层递进,论述清晰,论述了《周易·大象传》蕴含的君子精神。
B.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论证了《周易·大象传》传递了蕴含的君子精神的现代价值。
C.全文运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论证了《周易·大象传》四种君子精神。
D.文章例举宋代杨简《杨氏易传》中的“山上有泽,其山日损;人有忿欲,其德日损”,来论述《周易·大象传》倡导君子应克制住愤怒,抑制住欲望。
【3】结合文章内容,下列语句不能体现《周易·大象传》中的君子精神一项是( )
A.“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荀子《荀子·修身》
B.“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薛瑄《读书录》卷一
C.“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周易坤文言》
D.“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修身》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男主人公迎娶女主人公后变得粗暴无礼。
(2)杜甫的《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作者的孤独和漂泊之苦,也暗含与苦难命运的抗争。
(3)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以“__________”一句表现战争的烟尘铺天盖地的情景,又以“__________”一句表现战场上的血迹在寒夜中的颜色。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宋荣子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世人毁誉的牵制,有较高的境界。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一句直接表现诗人和朋友在告别时被远处传来的琵琶声深深吸引的情景。
(3)文天祥《过零丁洋》中,“______,_______”两句用凄凉的自然景象喻国事的衰微和自身命运的坎坷,极其深切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哀恸。
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________________。”(《论语·颜渊》)
(2)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________,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4)________________,而后乃今将图南。(庄子《逍遥游》)
(5)_______________,决眦入归鸟。 (杜甫《望岳》)
(6)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7)蜂房水涡,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8)牢骚太盛防肠断,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和柳亚子先生》)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阐明了如果“ _______,________”国家就会灭亡的道理,强调了“忧患”之于国家的另一种意义。
(2)杜甫《登高》中的“________”这一句,和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一句,都是用猿猴的悲鸣声来烘托诗人悲凉的心境。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遥想刘裕当年“________,_______ ”的壮烈情景,表达了自己的无限景仰之情。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蟹六跪而二鳌,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2)每至晴初霜日, ,常有高猿长啸。(郦道元《三峡》)
(3)总角之宴,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氓》)
(4) ,夕揽州之宿莽。(屈原《离骚》)
(5) ,而后乃今将图南。(《逍遥游》)
(6)朽木不可雕也, 。(《论语》)
(7)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 。(《陋室铭》)
(8)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流入宫墙。(杜牧《阿房宫赋》)
12、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下列小题。
虞美人·寄公度
舒亶①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②。
(注)①舒亶:宋神宗时任御史中丞,获罪罢官,写此词寄赠江南友人公度。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南朝宋陆凯与范晔是好友,陆凯自江南寄梅花一枝到长安给范晔,并赠诗日:”折梅逢驿使,寄与院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上阕的前两句写词人日暮所见之景。“芙蓉落尽”点明时节,暗示衰败孤寂之意。“天涵水”是登高眺望所见之景,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苍茫一片。
B.“背飞双燕”犹言“劳燕分飞”,“贴云寒”状飞行之高。此句运用拟人手法,寄寓了词人内心的凄凉。
C.下阕的前两句写光阴荏苒,雪满京城,寂寥寡欢,唯有借酒遣怀。“雪满长安道”既点明时间、地点,又渲染出冷寂的气氛。
D.本词表达了词人罢官之后的孤寂和落寞,抒发了对他乡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自己想得到友人慰藉的渴望之情。
【2】本词是如何表现词人的思想感情的?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元行钦,幽州人,为刘守光裨将。与明宗①战于山北,身中明宗七矢。拔矢而战,反中明宗。屡败,乃降。明宗谓其壮士,以为养子。从战,数立功。庄宗闻其骁勇,取之为散员都部署。庄宗与梁军战,军败而溃,梁兵数百追及,攒矟围之。行钦驰一骑,夺剑断其二矛,斩首一级,梁兵解去。庄宗持行钦泣曰:“富贵与卿共之!”由是宠绝诸将。
赵在礼反,庄宗以为邺都行营招抚使,将二千人讨之。行钦以诏书招在礼。在礼登城谓行钦日:“将士经年离去父母,不取敕旨奔归,追悔何及?若公善为之辞,尚能改过自新。行钦日:“天子以汝等有社稷之功,小过必当赦宥。”在礼再拜,以诏书示诸军。皇甫晖从旁夺诏书坏之,军士大噪。
行钦攻邺无功,庄宗欲自将以往,群臣皆谏止,乃遣明宗讨之。明宗军城西,行钦军城南。而明宗军变,与在礼合。行钦闻之,退屯卫州,以明宗反闻。庄宗遣李从璟驰诏明宗计事。从璟,明宗子也。行至卫州,而明宗已反,行钦乃系从璟,将杀之,从璟请还京师,乃许之。明宗引兵南,行钦率兵趋还京师。从庄宗幸汴州,行至荥泽,闻明宗已渡黎阳,庄宗复遣从璟通问于明宗,行钦以为不可,因击杀从景。
明宗入汴州,庄宗不得进。庄宗谓行钦曰:“卿等从我久,富贵急难无不同也。今兹危蹙,而默默无言,坐视成败。我至荥泽,欲单骑渡河,自求总管,卿等各陈利害。今日俾我至此,卿等何如?”行钦泣而对日:“臣本小人,蒙陛下抚养,位至将相。危难之时,不能报国,虽死无以塞责。”因与诸将百余人,皆解髻断发,置之于地,誓以死报,君臣相持恸哭。
庄宗崩,行钦出奔,为野人所执。刺史石潭折其两足,载以槛车,送京师。明宗见之,骂日:“我儿何负于尔!”行钦瞋目直视日:“先皇帝何负于尔!”乃斩于洛阳市。
呜呼!死之所以可贵者,以其义不苟生尔。方明宗之兵变诸将未知去就而行钦独以反闻至于断发自誓其诚节有足嘉矣及庄宗崩不能自决而反逃死以求生终于被执而见杀其言虽不屈,而死非其志也,乌足贵哉!
(节选自《新五代史·元行钦传》,有删改)
(注)①明宗:李嗣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方明宗之兵变/诸将未知/去就而行钦独以反闻/至于断发自誓/其诚节有足嘉矣/及庄宗崩/不能自决而反逃/死以求生/终于被执而见杀
B.方明宗之兵变/诸将未知去就/而行钦独以反闻/至于断发自誓其诚节/有足嘉矣/及庄宗崩/不能自决/而反逃死以求生/终于被执而见杀
C.方明宗之兵变/诸将未知去就/而行钦独以反闻/至于断发自誓/其诚节有足嘉矣/及庄宗崩/不能自决/而反逃死以求生/终于被执而见杀
D.方明宗之兵变/诸将未知/去就而行钦独以反闻/至于断发自誓其诚节/有足嘉矣/及庄宗崩/不能自决/而反逃死以求生/终于被执而见杀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稷”原指土神和谷神,古代君主每年要到郊外祭祀,后来“社稷”成为国家的象征。
B.“断发”,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此处指元行钦想保全生命。
C.“刺史”是古代官职名,为一州之最高长官。
D.“先皇帝”是指本朝在位皇帝的已经去世的父亲,这里用“先”表示对已经亡故君主的尊敬,也用来区别现任皇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行钦作战勇敢,不惧危险。与李嗣源作战时身中七箭,他拔出箭继续作战,反而射中李嗣源;庄宗被梁军包围,元行钦匹马击退敌军。
B.元行钦忠心为君,深受宠信。庄宗曾抱着元行钦哭着说:“富贵和你共享!”赵在礼在邺城谋反,元行钦没有攻下,也并未因此受到斥责。
C.元行钦颇有谋略,眼光长远。在和明宗李嗣源合力讨伐赵在礼时,他预见到李嗣源兵变,率军撤退至卫州,并上奏皇帝李嗣源谋反一事。
D.元行钦誓死报国,但晚节不保。形势危急时,他和众大臣断发发誓,以死报主;唐庄宗遇害后,他却仓皇出逃,后被捉拿,斩于洛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士经年离去父母,不取敕旨奔归,追悔何及?若公善为之辞,尚能改过自新。
(2)臣本小人,蒙陛下抚养,位至将相。危难之时,不能报国,虽死无以塞责。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钟南山从小就喜欢运动,足球、篮球、跑步都有涉猎。他的百米速度最快是11秒2,年轻时举重的最高重量是100公斤,卧推可以达到70公斤。在北京大学医学部读书期间,他参加学校运动会曾创下几项纪录,至今无人能破。
(2)最近一次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报告显示: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缓慢下降趋势,爆发力、耐力等身体素质水平进一步下降,视力下降率、肥胖检出率继续攀升……
(3)有同学说,学业压力这么大,哪有闲心体育锻炼?有老师说,课时这么紧,还要让学生打球跑步吗?有家长则认为,花时间运动不如参加数理化培训性价比高。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看法和感悟?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意作文;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