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宿迁市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一模)语文试卷(解析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不齿   箫瑟   江山如画   乱石穿空

    B.裹腹   陨石   故国神游   雄姿英发

    C.招徕   墙橹   竹杖芒鞋   一蓑烟雨

    D.华发   纶巾   一尊还酹   灰飞烟灭

  •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以事君②其称文小而指极大

    剌世事    浮游尘埃之外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 3、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   )

    A. 徐明是一名中学生,在一次宴会上叔叔向他敬酒,他拒绝道:“谢谢叔叔抬爱,只是我年龄还小,不能喝酒。”

    B. 陆华去某公司面试,他对面试官说:“贵公司发展潜力很大,文化氛围也很浓郁,我非常希望能加入这个团队。”

    C. 公开课后,评课时一位老师对另一位老师说:“我说的只是自己的看法罢了,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D. 小王到乔迁新居的同事家里做客,他送给同事一幅画,并对同事说:“你的新居挂上这幅画,就能蓬荜生辉。”

  •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他们到底扶持起了多少畜牧企业没有人记得清,只记得他们所到之处,大量畜牧企业脱颖而出

    B. 年轻的城市,更需要青春和活力,更需要丰富的想像力和摧枯拉朽的创造力,更需要不断超越的勇气。

    C. 她扮演的众多角色尽管各不相同,但都有一种共同的东西,那就是舍我其谁的傲气和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豪气。

    D. 这次来美国参加国际会议,要积极参加活动,既能向各国的同行学习,又能走马观花地感受美国的生活。

  • 5、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每次语文老师让我们对某个问题自由发表看法时,我们都要等到老师抛砖引玉后才纷纷发表意见。

    B. 我的奥数教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着我高兴地对记者说:“这就是我的高足,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全国一等奖获得者,我以他为荣。”

    C. 高鹗在精读曹雪芹的《红楼梦》后,用尽心血,终于狗尾续貂地完成了后40回,这才有了现在我们看到的完整的、珍贵的《红楼梦》。

    D. 老教授谦虚地说:“这次入选‘散文百家’,我能忝列其中,受之有愧啊!”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艺术欣赏范围和审美趣味超越国家与民族的界限时,我们便拥有了世界视野;而全球化则让我们能够与世界上各个角落的同类分享各种各样的艺术。

      全球化背景下的变化并不是样样都让人兴奋。受全球化影响,世界各国人民的审美趣味正变得越来越趋同,越来越相似,世界正在失去其丰富性。以中国为例,二十几年前各大剧院人山人海,而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剧院的生意开始凋零,曾经为中国各阶层普遍爱好的戏剧,忽然远离我们的生活,取而代之的是从港台和欧美传播进来的流行艺术。我们的文化消费观念在二十多年里发生了巨大变化。渐渐地,去剧院欣赏戏剧不仅不再是正常的娱乐活动,甚至变得可能让旁人感觉怪异。社会的主流审美趣味,不再像以往那样支持它的发展。这种现象与全球化有关,但它与以往时代民众审美趣味经常出现的各种变化不同,其背后,是西方发达的文化工业起着作用。

      世界上不同文化圈的人们应该有各自不同的文化传统、不同的审美视角。假如世界各地人们的文化表达方式及对文化艺术的爱好都变得同一,世界也就成了文化沙漠——只有一种颜色的沙漠。人类文化具有无限的丰富性,人类不同的群体在各自的生存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圈。文明的发展进程经常需要不同文化圈的互相激发,一种文化所蕴含着的某些生活与思想内容可能会激发其它相关文化圈的灵感,并给后者注入活力。

      艺术及戏剧的重要性同样不容忽视。不同文化圈的人们往往因其拥有不同形态与风格的艺术而呈现出差异。艺术是人类表达与交流情感的重要手段,也是文化最重要与最核心的载体之一。戏剧尤其如此。戏剧活动对于人类的过往具有重要意义,在未来的岁月里,它可能有的启示价值更是无法估量。中国戏剧的内涵是如此丰富,剧种组成、剧种悠久的历史与完整的音乐、表演、剧目体系,在文化形态上均具有特殊的价值。且由于中国历史上经历过无数次族群的大迁徙及不同民族间的冲突与融合,如此复杂的经历中积累的丰富历史经验,都有可能通过戏剧及与戏剧相关的仪式活动留传下来。

      文化的问题只能通过文化手段解决,保护和推动文化表达的多样性,必须通过文化自身的力量才能最终实现。要保护与继承丰富的中国戏剧,不能仅仅依赖于对全球化的批判、抗议乃至抵制,更重要的是要靠我们共同的文化责任感与民众的文化自觉。面临全球化这一背景,我们应该重新认知中国戏剧的价值与意义,从世界文化的角度看待中国戏剧的现实与未来,正是我们作为当今文化传承者应该持有的立场。

      (摘编自芦柳源《文化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戏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全球化使各国民众都可能分享到其他国家的艺术,但与此同时,各国民众的审美趣味正变得越来越趋同或相似。

    B. 不同的文化圈都有各自不同的文化传统与审美视角,不同文化圈之间的差异是各自拥有不同形态与风格的艺术。

    C. 我国历史上有无数次族群的迁徙、不同民族间的冲突与融合,这些复杂的经历,都可能以戏剧方式留传给后代。

    D. 中国戏剧有着丰富的内涵,在文化形态上也具有其特殊的价值,但现在社会的主流审美趣味却不再支持其发展。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布局谋篇,并比较详细地分析了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B. 文章认为应该保持人类文化的丰富性,并侧重阐述了保护不同的文化圈、各地艺术尤其是中国戏剧的意义。

    C. 文章阐述中国戏剧的问题,却从中国到世界,从中国戏剧到艺术到文化,彰显出立足世界文化格局的宏阔视野。

    D. 就中国戏剧的命运问题,文章开篇交代全球化背景,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指出解决中国戏剧问题的基本思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没有全球化的影响,民众的审美趣味与文化消费观念就不会发生变化,中国戏剧也就不会面临当前的困境。

    B. 如果世界上存在着不同的文化圈,那么它们相互之间就可能会激发灵感并注入活力,进而,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

    C. 民众全力批判、抗议并抵制全球化,同时又具有文化责任感与文化自觉,中国戏剧就可能得到保护与继承。

    D. 戏剧活动对人类的过往与未来具有重要意义,仅因此,我们作为文化的传承者,也应坚持保护与继承的立场。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名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5句。

    1)潦水尽而寒潭清,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2________________,序天伦之乐事。(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3_______________,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_____________,亦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5)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6)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琵琶女回味往昔,梦醒时无限伤感的情状。

    (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___”从视觉角度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同时通过夸张手法极为新颖传神地描摹出塞外的严寒。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同亭怀古》中“________”句,感叹时无英雄;“_______”句,描写佛狸祠社日的热闹场面。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逍遥游》中,庄子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行游于绝对自由的境界,这样,就是真正的“无所待”了。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一句涉及了弹奏琵琶的四种指法,而紧随其后的这句“___________”,以唐代的两支名曲衬托琵琶女弹奏技艺的高超。

    (3)周敦颐《爱莲说》中对菊、牡丹和莲三种花的象征意义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分别是“花之隐逸者也”“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作者因为学习能使自己高兴,所以也不觉得吃穿享受不如其他人。

    (2)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苏轼用到处都是上天赏赐的清风明月,最适合二人一起享用的道理劝慰客人。

    (3)屈原《离骚(节选)》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认为好在自己在错误的道路上还不算太远,所以需要赶快调转方向回头。

  • 11、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勾勒出气势磅礴、瑰奇壮丽的沙漠边塞冰雪图,烘托了诗人的离愁别绪。

    (2)庄子《逍遥游》中以奇特的想象展现大鹏由北冥徙于南冥壮观图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离骚》,屈原面对自己因为注重修身而被贬黜的遭遇,坚定地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江上琴兴

    常建

    江上调玉琴,一弦清一心。

    泠泠七弦遍,万木澄幽阴。

    能使江月白,又令江水深。

    始知梧桐枝,可以徽黄金

    (注)①常建,唐代诗人,开元十五年与王昌同榜进士,长期什室不得意,躺拜陶醉于山水名胜,过着漫游生活,②梧桐,可为琴木,③徽,琴系琴弦的绳,徽黄金,金琴徽,言琴的珍贵。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写出弹琴的地点和诗人对琴声的独特感受,琴声可以荡涤心灵,使人平静。

    B. 颔联用琴声的悠扬来衬托周围环境的幽静澄明,突出表现了此地环境的静谧美好。

    C. 颈联与“唯见江心秋月白”都运用了侧面描写,来写琴声的美妙动人。

    D. 本诗清新素雅,既表现琴声的美妙,又描绘了一个清幽动人的意境。

    2诗的最后两句表面写琴,实则另含人生深意,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郭子仪

    子仪有功高不赏之惧,中贵人害其功,遂使盗于华州掘公之先人坟墓。公裨将李怀光等怒,欲求物捕其党。及公入奏,对扬之日,但号泣自罪。因奏曰:“臣领师徒,出外征伐,动经岁年,害人之兄杀人之父多矣。其有节夫义士,刃臣于腹中者众。今隳辱,宜当其辜。但臣为国之心,虽死无悔。”由是中外翕然莫测。

    公子弘广常于亲仁里大启其第。里巷负贩之人,上至公子簪缨之士,出入不问。他日,子弟焦列启谏。公三不应。于是继之以泣曰:“大人功业已成,而不自崇重,以贵以贱,皆游卧内,某等以为虽伊霍不当如此也。”公笑而谓曰:“尔曹固非所料。且吾官马粟者五百匹,官饩者一千人,进无所往,退无所据,向使崇垣扃户,不通内外,一怨将起,构以不臣,其有贪功能徒,成就其事,则九族齑粉,噬脐莫追。今荡荡无间,四门洞开,虽谗毁是兴,无所加也。”诸子皆伏。

    永泰元年,仆固怀恩卒,诸蕃犯京畿。子仪统众御之。至泾阳,而虏已合。子仪率甲士二千出入。虏见而问曰:“此何人也?”报曰:“郭令公。”回纥曰:“令公在乎?怀恩谓吾,天可汗已弃四海,令公殂谢,中国无主,故某来。今令公在,天可汗在乎?”子仪报曰:“皇帝万寿无疆。”回纥皆曰:“怀恩欺我。”子仪使谕之。回纥曰:“令公若在,安得见之?”子仪出。诸将皆曰:“戎狄不可信也,请无往。”子仪曰:“虏有数十倍之众,今力不敌,奈何?但至诚感神,况虏乎?”诸将请选铁骑五百为从,子仪曰:“此适足为害也。”乃传呼曰:“令公来。”初疑,皆持兵注目以待之。子仪乃数十骑徐出,免劳之曰:“安乎?久同忠义,何至于是?”回纥皆舍兵降马曰:“是吾父也。”

    前后连幸臣程元振等,谮毁百端。时方握强兵,或临戎敌,诏命征之,未尝以危亡回顾。天下以其身存亡为安危者殆二十年。

    [注]①对扬:指臣下向君上进言。②仆固怀恩:唐朝将领,后叛变。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隳辱   构:蒙受

    B. 其有贪功能徒     害:残害

    C. 劳之曰   胄:战盔

    D. 前后连幸臣程元振等   罹:遭遇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贵人:即近臣子,一般指的是显贵的侍从宦官,这里指的是帝王所宠幸的近臣。

    B. 九族:泛指亲属,即玄孙、曾孙、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封建社会实行残酷的株连法,一人犯法,尤其是犯大法,往往要被灭“九族”,即“株连九族”。

    C. 戎狄是先秦时代华夏对西方和北方的华夏部落的统称,即北狄和西戎的合称。

    D. 簪缨:世代做官的人家,也指古代女子发上所佩戴的簪子上的吊坠。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荡荡无间,四门洞开,虽谗毁是兴,无所加也。

    (2)时方握强兵,或临戎敌,诏命征之,未尝以危亡回顾。

    4从文中哪些地方可见郭子仪器量之大?请加以概括。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人生须知负担当的苦处,才能知尽担当的乐趣。——梁启超

    尽管担当有时使人厌烦,但不履行担当,只能是懦夫,不折不扣的废物。——刘易斯

    担当感与机遇成正比。——威尔逊

    我所享有的任何成就,完全归因于对客户与工作的高度担当感。——李奥贝纳

    担当在词典里的意思是接受并负起责任。担当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行动。担当可以为自己、他人,也可以为国家、民族……

    请根据以上材料,选准角度,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定立意,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7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