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学习丧权辱国的中国近代史,使我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B. 学校开展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安全自我保护。
C. 完善食品安全法规,规范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了。
D. 晚会过后,她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还回响在我耳边。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2017年,《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正式公布实施。
B.通过老师的耐心讲解,使我终于明白了这道数学题的解题思路。
C.一进入运动会场,我就看到了许多彩旗和响亮的加油助威声。
D.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仔细观察,不可掉以轻心。
3、下面文化常识与文学名著知识判断错误的是( )
A.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 “铭”,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记”“说”“表”“序”“书”等都是古代文体的名称。
B.《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祥子的故事。祥子最初老实、坚忍、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到小说结尾确变成了麻木、狡猾、好占便宜的行尸走肉。祥子的这一变化,正无情地批判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它不让好人有出路。
C.《阿长与<山海经>》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样都是出自鲁迅先生的小说集《朝花夕拾》,“朝花夕拾”的意思是“到中老年以后回忆青少年时候的事情”。
D.《论语》是儒家经典,记录了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海底两万里》是英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凡尔纳的的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B. 《骆驼祥子》是现代作家老舍的代表作,其反映了作者对底层劳动人民生存状况的关注和同情。
C. 《骆驼祥子》展示了一幅具有老北京风情的世态图。
D. 《海底两万里》的主人公尼摩船长英勇顽强,反对一切压迫和殖民主义,体现作者对科学、社会正义和人类平等的不懈追求。
5、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 )
A.拆散(chāi) 朗润(rùn) 贮蓄(chǔ) 呼朋引伴(bàn)
B.脸颊(jiá) 瘫痪(tān) 应和(hè) 混为一谈(hùn)
C.分歧(qí) 创伤(chuànɡ) 沐浴(mù) 咄咄逼人(duō)
D.莅临(lì) 徘徊(huái) 静谧(mì) 人迹罕至(hān)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走了整整一个小时左右的山路才到达山顶。
B.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
C.中学生写作文,要细心观察,要有真情,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D.在精准扶贫问题上,党支部积极采纳和听取了广大党员的意见。
7、下列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劝学》选自宋代史学家司马光编著的《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一部上起战国,下至五代的编年体史书。
B.《老山界》是无产阶级革命家陆定一回忆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老山界的经过,表现了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C.《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这首民歌既展现木兰的英雄气概,也表现她的女儿情怀,风格刚健质朴,以风趣的比喻收束全诗。
D.《回忆鲁迅先生(节选)》的作者是萧红,原名张乃莹,现代作家,代表作《生死场》《死水》等。
8、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人不堪其忧 堪:_______________ (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______________
(3)饭疏食,饮水 饭:_____________ (4)三军可夺帅也 夺:__________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对比“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如何理解这两章都写到的“乐”?
9、古诗文默写填空。
(1)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 (李白《峨眉山月歌》)
(2)________________,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秋词》)
(3)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________。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________________,险躁则不能治性。 (诸葛亮《诫子书》)
(5)《观沧海》描写岛上景色,展示一片欣欣向荣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10、记叙文阅读。
不要那么早吵醒太阳
①“爸爸,明天我一定会比太阳起得早,相信我!”
②女儿临睡前,一再向我保证。满脸的兴奋,扯动着心里的一份激动,仿佛明天早上将要发生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似的。
③她想比太阳起得早,是因为她的心底藏着一个小小的“阴谋”。
④在外地工作的妻子刚刚跟我透露了女儿的这个小小的“阴谋”:她只是想在父亲节的早上,为你做次早餐。
⑤女儿只有八岁,却是少有的乖巧懂事。和她妈妈煲“电话粥”的时候听她妈妈说起明天是父亲节,她妈妈问她准备送给爸爸什么礼物。她想了半天,才想到了这个“惊天动地的壮举”。
⑥我看到她背对着我,偷偷地给闹钟定好时间,然后如释重负一般对我说:“爸爸晚安”。
⑦“晚安”,我为她盖好被子,然后坐到电脑桌旁,继续构思我的小说。小说的情节进展得很顺利,不知不觉天已经蒙蒙亮。我想我必须要睡下了,我要让女儿的“阴谋”得逞。
⑧我把面包和煮好的鸡蛋放到了案板上,把暖瓶里装满开水,奶粉和糖也放到了她伸手就能够到的地方,我想尽量让她的早餐做得容易些。然后,我小心翼翼地躺到她身边,就听见她在那里打着哈欠,轻轻地自言自语,差点儿睡过头。然后看见她的第一个动作就是拿起闹钟,将它关闭。
⑨她蹑手蹑脚地在厨房里忙活着,尽量不弄出声响。我知道,她做的这一切,都只是想让我多睡会儿。我看过她最近写的几篇日记,几乎每篇都写到了我。她写道,“爸爸又熬夜写小说了。每天忙到很晚,第二天又要为我做早餐,送我上学,爸爸真辛苦。”她写道:“爸爸,你都瘦了。我还是喜欢胖乎乎的你,喜欢叫你大肚子爸爸。”
⑩我还喜欢她作文里的那个开头:我的爸爸肚子很大,我嘲笑他,他却说他装了家国天下;我的爸爸腰很粗,我嘲笑他,他却说他腹有诗书气自华。
⑪记得有一次,女儿突然像个小大人似的,一本正经地问我,如果有一天我们都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会变成什么呢?我说我会变成一朵云,她便嚷嚷着说她也会变成一朵云,跟我做伴;我说我会变成一棵草,她就说她要变成一滴露水,给我洗脸;我说我要变成一棵树,她就说她要变成树上的鸟,给我挠痒痒。
⑫女儿在厨房里忙活了很长时间,等她把早餐弄好,太阳已经大摇大摆地登堂入室了。她这才对着我大喊:爸爸,该起床啦。并且不无炫耀地嚷嚷着,今天我比太阳起得早。其实每一天太阳出来的时候,我都会早早醒来,但今天我必须躺下,今天,我不要做那个早起的人。
⑬是啊,比太阳起得早。我伸着懒腰,应和着她。可是,你应该早点叫醒我。我故意“埋怨”她。她说,我不想那么早吵醒太阳,我想让爸爸多睡会儿。在女儿眼里,我是她的太阳,在我眼里,女儿是我的太阳。我们互相照耀,彼此温暖。
⑭“爸爸,今天我学会做饭了,明天就能学会洗衣服,妈妈不在身边,我也能照顾你。”这是女儿给我的,最好的父亲节礼物!
⑮我推开窗子,看到的是多么美好的早晨啊!窗外的树叶上,露珠还在酣睡,一时半会儿还没有醒来的意思。一切都是那么安谧、幸福,包括窗沿上慢慢爬着的小虫,仿佛都在有节奏感地在扭动腰身,我似乎听到了它们在轻轻地哼着某支欢快的曲调。
⑯这么小的屋子,这么小的窗口,却是我浩瀚如海洋般的世界。
【1】请梳理文章内容,将表格填写完整。
情节 | 女儿的心理(表现) | “我”的心理(表现) |
女儿想为我准备父亲节礼物 | ①______ | 欣喜 |
②______ | 如释重负 | 想让“阴谋”得逞 |
女儿起床在厨房忙活 | ③______ | 佯装不知 |
女儿做好早餐叫“我”起床 | 炫耀自豪 | ④______ |
【2】赏析句子。
(1)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对第⑧段划线句子进行赏析。
我把面包和煮好的鸡蛋放到了案板上,把暖瓶里装满开水,奶粉和糖也放到了她伸手就能够到的地方,我想尽量让她的早餐做得容易些。
(2)请从修辞的角度,对第⑪段划波浪线的句子进行赏析。
我说我会变成一朵云,她便嚷嚷着说她也会变成一朵云,跟我做伴;我说我会变成一棵草,她就说她要变成一滴露水,给我洗脸;我说我要变成一棵树,她就说她要变成树上的鸟,给我挠痒痒……
【3】请结合全文,谈谈文章标题的含义。
【4】“这是女儿给我的,最好的父亲节礼物!”请结合第⑪段划波浪线的句子,概括本文的主旨。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
1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怀念史铁生
李健鸣
①铁生是2010年的最后一天(12月31日)走的,自那以后,5年了,我从不期待新年的降临,不仅没了迎新的情趣,还会平添伤感和莫名的烦躁,似乎一切都是新年的过错。
②在我和铁生夫妇相识的20年中,曾不知多少次听过“家中的首长要牺牲”的戏言,这句话成为一句笑话,成为一种调侃,也成为一种只可领会的默默庆幸。但当这一天真的来了,几乎所有的人都变得束手无策,唯一能做的就是按照他的意愿:“不要哭啼”,要吹响“节日的号角”……
③铁生大半辈子是在轮椅上度过的,但在我所有的朋友中,他应该是最热爱生活,也是最懂情义的。记得他身体还可以的时候,非常喜欢外出。有一次去天津,在闷热的船舱里,他坐在轮椅上近4个小时,朋友们都觉得难以忍受,身体肯定不舒服的他竟连一句诉苦的话都没有。我知道,他完全是出于礼貌,他不想让组织这次活动的朋友感到难堪。有一年夏天,他的一个朋友带他去北京郊外,找了半天也就找到一块带点草的空地。朋友给他吹了一个气垫,他躺在气垫上,望着蓝天,脸上始终带有一种心满意足的表情。我们怕他无趣,就对他说:“去别的地方吧,这里什么也没有,旁边只有一条小沟”,他非但没有流露出扫兴的样子,还连声道:“这里很好,这里很好”,感恩的他从来不会忽视朋友对他的点滴关怀。他对吃也是津津乐道。他爱吃北京的传统小吃,对咖喱饭也不排斥,他常说:生病后味觉也减弱了,言下之意就是本可以吃得更多。他有时还会自嘲道:“现如今吃药比吃饭吃得多了。”记得他身体已经很差的时候,还下厨房给大家烙饼。饼烙好了,大家吃得非常香,可他自己连吃饼的力气都没有了,至今我还记得当时的情景:他先拿毛巾擦了擦额角和脸,毛巾拿开后,只见一脸的疲惫。日子久了,我也渐渐地认识了他过去的一些同学和一起插队的朋友,我发现,他无论身体怎么不舒服,都不会拒绝朋友的造访,对他来说,一个充满友情的世界就是人可以拥有的最美东西。
④当然,铁生给我最深的印象还是他的作品,特别是他后期写的两本小说:《务虚笔记》和《丁一之旅》。这两部作品在我看来不仅是他创作生涯新的里程碑,也是必入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作品。在这两本小说中,他保留了他作品惯有的优美语言和从容节奏,不同的是,他要以一种崭新的方法尝试小说的创作。他故意摒弃了过去写“具体人物”和“讲故事”的手法,而是通过新的手段把自己的回忆、感悟和思考放到作品中,使小说在具有文学性的同时,还增加哲学性。他要求自己的读者必须有思考的能力,并去挑战和培养这种能力。在《务虚笔记》里,他以重复的场景、人物的加叠和印象的不断交替塑造了一个我们曾经经历过的世界。他把中国这几十年的历史浓缩在小说里,通过人物的自身经历,探讨了“生与死”、“爱情”、“恐惧”、“叛徒”等等困扰了我们几十年的问题。在《丁一之旅》中,他探讨了男女关系的各种可能性和困难性,并通过把“我”分裂成三个人的手法,以更宽的视角展现人物的内心。我不知道铁生创作这两本小说的缘由是什么,有时我会把他的这些创作归结于他对现代艺术的热爱……铁生是一个在创新中找到动力的作家,是一个把哲学思考付诸于文学语言的作家。
⑤铁生之所以能够在文学创作中走出一条崭新的道路,和他的爱人希米有很大的关系。学数学出身的希米对哲学和现代物理有很大的兴趣。她爱读书,爱思考,也非常勤快,除了要照顾铁生的衣食住行和自己的工作外,与铁生思想上的交流也成为她生活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她关心他的写作,是他作品的第一个读者。与他们俩的交往使我有机会目睹这样的交流。每次我艰难地从北京的西部去到东部,总是能充满喜悦地回到家,因为这样的交流对我来说也是心灵的营养。
⑥一年多以前,希米自己的作品《让“死”活下去》也出版了,这本书记录了生死两地不可逾越的距离所造成的痛苦、思念、疑惑、甚至绝望,字里行间充满了对铁生的思念和爱,正是这本书让她对自己和对爱人都有了一个交代。铁生的离去对她来说无疑是一种无法估量的打击,几乎可以说是无情的摧毁,但她站起来了,因为她深知铁生不希望看到的是这种无谓的沉沦,他一定会鼓励她继续走自己的路。她是一只脚患有残疾之人,可这几年她学会了游泳,学会了开车,并已经开始创作,我亲历了她的低谷,也见证了她重新站起来的历程,这一娇小女子所做的一切都会让我在感叹之余外,获得不少欣慰。我绝对相信,她在迎接一个个挑战的时候,身后都站有铁生。正是在这一对夫妇身上,我看到了生死两地的无情,也看到了生死两地的有情、让人钦佩的有情。
⑦是啊,怀念铁生如今已经变成了一种力量,一种继续他“写作之夜”的力量,一种超脱生死的力量。
(原刊于文汇报《文艺百家》,有删改)
【1】文章通过三个方面的回忆表达了对史铁生的怀念,请概括是哪三方面。
【2】联系下面的一段文字,谈谈你对第②段画横线句子的理解。
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秋天的怀念》)
【3】作者怀念史铁生,为什么要用较多的笔墨写他的妻子?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4】文章最后一段有何作用?试简要分析。
12、作文。
生活中,“幸福”并不都是轰轰烈烈、激荡人心的,更多的时候,它可能显得细切微小,难以察觉。也许在你看来幸福的事情,可能在别人那里会显得平平常常……
请以“属于我的小幸福”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诗歌除外);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③文章不得少于6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