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临高2025届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对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即位指开始做帝王或诸侯,可以指自己打下的江山,也可以是继承位子。

    B.刺史是古代官职名,其职权在不同的时期不完全相同。

    C.端拱是宋太宗的一个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比如雍熙。

    D.,往往是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加封官爵,而受封的官员往往为非正常死亡者。

  • 2、体育运动在我国由来已久。下列诗句与我国古代体育,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中军八面将军重,河外尖斜步卒轻。②掷球戏水争远近,流星一点耀波光。

    ③扬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④侧身转臂著马腹,霹雳应手神珠驰。

    A.①围棋 ②蹴鞠 ③赛马 ④武术 B.①象棋 ②水球 ③龙舟 ④马球

    C.①围棋 ②水球 ③龙舟 ④马球 D.①象棋 ②蹴鞠 ③赛马 ④武术

  • 3、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A.(脚后跟)而至   破(古代的炊事用具)沉舟

    B.(崇尚)往来   义愤填(胸)

    C.(乐器)充数   再接再(厉害)

    D.完美无(玉上的斑点)   不(小腿)而走

  •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众所周知,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体系稳定延续的基本前提。   人类社会的活动   受到价值定位的影响,总会对某些生物物种过分偏爱,   对另一些生物物种漠然视之,   对某些物种厌恶有加,   在地球生命体系中并存的生物物种,在人类社会中总会受到各不相同的待遇。

    A.但是 虽然 还 甚至 所以

    B.但是 由于 而 甚至 因而

    C.然而 由于 而 并 所以

    D.然而 虽然 还 并 因而

  •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战狼2》虽然采取的是美国队长式的英雄主义叙事方式,但呈现的并不是一个虚拟的故事,而是中国近年来海外撤侨的真实事件。

    B. 为了毕业致辞,校长们也是拼了,年年挖空心思,最后就难免落入重形式不重内容,玩弄词藻,虚伪矫饰。对此,有人提出了大学校长应少玩词弄字,多抽出时间上上课的批评。

    C. 为迎接2018平昌冬奥会,运动员们正进行赛前训练,但教练指出,不适当地加大运动量,会导致运动员体能下降,影响比赛成绩。

    D. 河北省将于2018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目前,省有关部门已经召开工作部署会,力求统一思想,试点先行,超前谋划。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为什么一贯坚决、真诚地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为什么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无论发展到哪一步,永不称霸、永不扩张、永不谋求势力范围?无数清晰的道理可以辨明,已经并继续的历史可以证明。但归结到一点的最好说明,就是“和而不同”。

    著名学者王中江先生曾引用《庄子•则阳》中关于“同异关系”的讨论,指出事物的多样性具有创造力,差异性和多样性就是造就整体性和共同性的力量。同时提出,融合多样性的东西能够产生出新的东西;将不同的东西加以调和并使之平衡,就叫做“和”。如果说将不同和差异的东西统合起来就是“共同”,那么“共同”与“同”的内涵就是有区别的,即“共同”是多因素的“和”,而“同”只是单一性质的事物,于是就有了“和而不同”这个深刻的哲学概念。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可以与其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绝不这边搭台、那边拆台,而是相互补台、好戏连台;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不讲求原则,并不能与别人保持融洽友好的关系。现代化呼唤的时代精神要在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中重铸,这种重铸既应该突出主导、主流,也应该强调和谐、合作,即应该“和而不同”,避免“同则不继”。

    “和而不同”难在如何在“不同”中求“和”。对此,中华文化有长期的实践和多方面的积淀。例如,儒释道三家思想就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儒家强调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尊重事物的多样性、和谐性,主张多样共生、协调平衡。道家认为,道的属性是“和”。天地日月森罗万象、芸芸众生千差万别,无不蕴含着两重性,“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当产生利益冲突、矛盾纠纷时,不妨彼此体谅、开阔胸襟,“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而释家的根本原理是缘起论。所谓“缘起”,就是互相依存,和合共生。释家主张的“是法平等”“自他不二”“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慈悲、平等观念,是实现与达成“和”的重要思想基础。由此可见,儒释道三家确以一个“和”字相通。万流归宗,和而不同。可以说,“和”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特征向量,也是古代先哲的生命信仰和思维基础。

    “自强不息生和气,厚德载物送和风”,“和”应该是中华民族贡献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理念与智慧。昔称“紫气东来”,今有“和气东来”;人叹“文明冲突”,我有“和风西送”。“东来”的,是努力建设和谐社会而生长、凝聚的自强不息、和实生物之“和气”;“西送”的,是推动建设和谐世界而呼唤、弘扬的厚德载物、协和万邦的“和风”。当前,走向全球化的世界需要引导全球化的理念,需要“转化冲突”的和解,需要跨学科、跨国界的“和平学”。而追求多元和谐、和而不同的中华传统文化,向世界传达的理念正是“和”。

    (摘编自叶小文《“和而不同”的多重境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底蕴》)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和而不同”理念的体现。

    B.事物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所谓的“和”就是将不同的东西加以调和并使之平衡。

    C.君子“和而不同”,他们可以相互补台;小人“同而不和”,一味坚持自己观点。

    D.儒释道是不同的流派,以一个“和”字相通,“和”体现了古代先哲的生命信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连续发问,引人深思,其目的是为了引出“和而不同”这个论题。

    B.中间三段是并列关系,从不同角度阐释了“和”的内涵,使其更清晰丰富。

    C.文章使用了举例、对比和引用等多种论证方法,说理充分,读来令人信服。

    D.文章首尾紧扣“和”字,阐明了“和而不同”的理念在现实中的重要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融合多样性的东西能够产生出新的东西,将不同和差异的东西统合起来就是“共同”,这和“同”的内涵一致。

    B.时代精神与传统文化是格格不入的,因此我们在重铸时代精神时尤其要弘扬传统文化中的主导、主流的部分。

    C.在道家的观点中,天地万物都有两重性,当现实中产生利益冲突时,强调“以和为贵”,多样共生,协调平衡。

    D.追求“和而不同”的中华传统文化,向世界传达“和”的理念,“和”是中华民族贡献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智慧。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礼运·大同篇》认为在大道实行的时代里,人与人之间讲求信用,在做到“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后,人们对奉养长辈和抚育子女也能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

    (2)《石钟山记》中苏轼因疑前人之说,于是亲身探访、求真辨伪,最终得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乎?”的道理,其体现的质疑和求实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3)“梦”朦胧而又虚幻,多变而又易逝,承载着丰富的内涵,与文人的诸多感情追求相吻合,常常出现在古代诗词的不同情景中,如 “______________”,又如“________________”。

  • 8、《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名句默写。

    (1)世上最远的距离,莫过于生与死的距离。《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_________”,写出词人对亡妻的思念,说自己经受这种天人永隔的苦难整整十年。

    (2)《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现实与梦幻混同起来,把死别后的个人的种种忧愤,包含在了容颜的苍老形体的衰败之中。

  • 9、名句默写

    (1)学之道,____________________,在亲民,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有本末,____________________,知所先后,____________________

    (3)欲治其国者,____________________。欲齐其家者,____________________

    (4)物格而后知至,____________________。意诚而后心正,____________________

    (5)身修而后家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乘坐辇车来到秦国的宫人,当初的身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的《蜀道难》情感表达千回百转,其中巧借“问君”引出旅愁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诸葛亮《出师表》中谈到,若能用好先帝选拔的人才,勤向他们咨询并落实,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曾记否,到中流击水,__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_______________,谁得而族灭也。(杜牧《阿房宫赋》)

    (3)长太息以掩涕兮,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4)__________________,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5)母孙二人,更相为命,____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6)天下云集响应,________________。(贾谊《过秦论》)

    (7)《大学之道》中对所有人提出个人修养要求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奉陪封大夫①九日登高

    岑 参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②。

    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 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注)①封大夫即封常清,诗中“亚相”“吾君”都是对他的尊称。②中军:此处指代主 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首联二句概言边塞无事,佳节重阳,众人按照传统的庆祝方式,喝酒登高,一派和熙 欢乐之景。

    B. 颔联描绘了重阳节边地的严酷环境,“霜威”指天寒霜重;战争不断,疆场杀气腾腾。

    C. 颈联也是场面描写,横笛凄凉的声音令南飞的大雁悚然惊动,娇美的歌声令边塞的云彩陶醉而坠落。一“惊”一“落”,运用了比拟的手法,使画面充满了动态感。

    D. 所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诗歌中的典型意象如黄花酒、横笛、征雁、塞云等都寄寓了戍边将士深深的思乡之情。

    E. 节日的边庭,欣喜于没有战事,边境安宁,尾联直接抒情,展现了将士们醉舞军中,豪迈粗犷的性格。

    2与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将军形象相比,本诗中的封大夫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1)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论语·阳货》)

    (2)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论语·为政》)

    【注】①奚:为什么。②施:施行,延及。

    【1】材料(1)中,“牛刀”喻指 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述材料,简要分析孔子对“为政”的认识。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中国人,生活在二十四节气的轮转中,也生活在自己所属的文化里。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始,春天来到的标志。立春之后,大自然仿佛从休眠的冬天回过神来,腊梅、迎春、玉兰、山桃等花次第开放。过去,家家户户都要在门上张贴“春”字和画着腊梅、迎春的画。乡村会推选一位老者,用鞭子象征性地打春牛三下,意味着一年农事的开始。现在,“打春牛”活动还在北京某些街道举办,只不过真牛换成了道具;而民间依旧有吃萝卜、葱、面饼的习俗,称为“咬春”。

    请展开想象:在立春的时候,如果一个古人穿越到当今,你希望他是谁?会发生怎样的与节气有关的故事?请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写出这位古人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题目自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