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A.
B.
C.
D.
2、我国科研人员研究出制取醋酸(CH3COOH)的新方法,其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保持醋酸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碳、氢和氧三种原子
B.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和原子种类都不变
C.催化剂不断减少
D.这一新方法的重要意义除了制取醋酸外,还有助于减缓温室效应
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
B.二氧化碳的验满
C.闻气体气味
D.检查装置气密性
4、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涉及三种氧化物
B.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2:3
C.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
D.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不变
5、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合理的是
A.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一分子种类不同
B.干冰升华一分子体积变大
C.走过花圃闻到花香一分子在不断运动
D.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一分子很小
6、安全重于泰山,从安全角度考虑,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电线老化着火,立即关闭总电源
B.夜晚天然气泄露,立即开灯查找原因
C.发生火灾时,应快速打开窗户来降低温度
D.煤炉上放一壶水防止CO中毒
7、下列实验现象符合事实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将铁片放入稀盐酸中,溶液逐渐由无色变为蓝色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D.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只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中出现水雾
8、一定质量的MgO和MgCO3的混合物,其中镁元素与氧元素质量比为9:10,则混合物中MgO和MgCO3的质量比为
A.10:21
B.20:21
C.2:1
D.21:10
9、根据目前所学,下列物质间的转化(箭头左侧物质通过反应生成箭头右侧物质)能实现的是
A.K2MnO4→KMnO4
B.H2O→H2O2
C.CO2→O2
D.H2O→CO2
10、将洁净的铁丝浸入CuS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铁丝质量增加
B.铁丝质量减小
C.溶液中只含有Fe2+
D.溶液质量不变
11、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
B.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D.甲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
12、大气中能对地球起到保温作用的气体是
A.氮气
B.氧气
C.水蒸气
D.二氧化碳
13、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下列有关原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原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
B.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C.原子的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
D.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表现是由电子决定
14、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 B | C | D |
实验目的 | 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 验证蜡烛燃烧产物有水 | 比较二氧化锰和氧化铁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效果 | 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 |
实验设计 |
|
|
|
|
A.A
B.B
C.C
D.D
15、多巴胺是大脑中含量最丰富的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多巴胺作为神经递质调控中枢神经系统的多种生理功能。被称为“快乐因子”的多巴胺(化学式:C8H11NO2)。下列关于多巴胺的说法正确的
A.从物质分类角度多巴胺属于氧化物
B.多巴胺由8个碳原子、11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和1个氮原子构成
C.多巴胺中氮元素质量分数最小
D.多巴胺是由多巴胺分子构成
16、归纳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归纳推理正确的是
A.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酚酞是指示剂,遇到酸性或碱性溶液都变色
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和质量都不发生改变,所以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
17、2022 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三位科学家,他们研究功能分子,搭建出复杂的分子结构。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
C.水变成冰以后分子停止了运动
D.构成H2O 和H2O2 的分子相同
18、第19届亚运会于2023年9月23日在杭州开幕,“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是本次亚运会的办赛理念。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A.积极回收利用,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B.提倡绿色出行,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C.发展清洁能源,使用太阳能灯照明
D.增强比赛气氛,大量燃放烟花爆竹
19、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农业上可以用氯化钠溶液来选种
B.自行车链条喷漆防锈
C.使用含氢氧化钠的炉具清洁剂时,应戴上橡胶手套
D.工业上用氯化钠制取碳酸钠
20、有关碳及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石墨具有金属光泽,有优良的导电性能,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B.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单质,它们的相互转化是化学变化
C.CO和的元素组成相同,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D.金刚石、石墨和足球烯()都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
21、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改变
C.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该反应涉及到的物质中没有单质
22、为了践行“美丽中国”的理念,开发和使用新能源势在必行。下列能源属于新能源的是
A.煤
B.石油
C.太阳能
D.天然气
23、某微粒M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微粒M的核电荷数为17
B.微粒M对应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
C.若x=7时,则微粒M不显电性
D.若x=8时,则表示微粒M是阳离子
24、规范操作是化学实验成功的保障。下列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闻药品气味
B.取用固体粉末
C.点燃酒精灯
D.加入块状固体
25、模型认知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建构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化学模型正确的是
A.原子结构模型
B.空气成分模型
C.化学反应类型
D.燃烧条件模型
26、下列图标与消防安全无关的是
A.
B.
C.
D.
27、(11分)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实验室用A装置制备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此时试管中的棉花没有发生燃烧,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其主要原因是 ;可选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 。
(3)实验室用B装置制备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某同学用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为了较好地控制生成二氧化碳的速率,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选填字母);用F装置可以测量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 ,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测量结果 明显影响(选填“有”或“无”)。
28、用恰当的化学符号表示:
(1)3个硫酸根离子________;
(2)1个钠离子________;
(3)2个碳酸分子________;
(4)氯化镁中镁元素显正二价________。
29、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1)干冰常用于人工降雨,利用了干冰___________的性质。
(2)液氢和液氧常作为火箭助推剂,其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
30、(2 分)某兴趣小组为探究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方案:
(1)Ⅰ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通过以上实验,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的强弱。
31、下图所示是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微观表示:
(1)根据图示写出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
(2)纯净氢气在空气中的安静的燃烧,产生 色的火焰,若点燃与氧气的混合气体就有可能引起爆炸,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 。
32、教材中利用红磷或白磷进行了不同的实验,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实验目的,在A、B、C三组实验中,_______组实验要求红磷或白磷需要过量或足量;
(2)写出实验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B实验的实验目的是为了验证_______;
(4)C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从而得出燃烧条件之一是_______。
33、某同学量取液体时仰视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出读数为20mL,则所取液体的实际体积应______20mL(填“<”、“>”或“=”下同。);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出读数为15mL,则倒出液体的实际体积应______5mL。
34、(1)下列含碳元素的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 碳酸钙 B 乙醇(C2H5OH ) C 二氧化碳
(2)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_____ 和天然气,它们都含有碳元素,其中天然 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 (写化学式).
(3)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请按照要求完成填空:人类 一刻都离不开空气,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直接相关.空气中可供人类呼吸的气体是_____.目前上海空气质量日报主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_____、二氧 化氮.
(4)食醋中约含有 3%﹣5%的醋酸(C2H4O2),醋酸由_____ 种元素组成.C2H4O2的摩尔质量为_____,0.5mol C2H4O2 分子中约含有_____个氧原子.
(5)如图所示,有两瓶脱落了标签的试剂,其中一瓶是稀硫酸、一瓶是稀盐酸.为 鉴别这两瓶溶液,应选用的试剂是_____,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判断反应_____(填写化学方程式)是否发生,即可得出结论.
35、用数字和符号表示:
(1)n个碳酸根离子______;(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
(3)3个氨气分子________;(4)硫酸亚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
(5)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微粒_____________ 。
36、请用化学用语表示: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_。
(2)2个硫酸根离子________。
(3)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_______。
(4)保持二氧化硫化学性质的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
37、为了研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某兴趣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实验(白磷、红磷均不超过绿豆大小,锥形瓶中的白磷A与红磷C尽量拉开距离),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1)白磷A、白磷B、红磷C中不能燃烧的是________。
(2)写出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 _____________。
(3)结合本实验目的,写出烧杯中70℃热水的作用:__________(两点)。
(4)写出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38、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Ⅰ:打开弹簧夹,在量筒内装50mL水,将足量的白磷放在燃烧匙内,塞紧瓶塞,将导管伸入量筒内。
步骤Ⅱ:拉动注射器活塞至10mL处,夹紧弹簧夹。
步骤Ⅲ:将锥形瓶放在80℃的热水中,点燃白磷。
步骤Ⅳ:待装置冷却到室温后,将弹簧夹打开。
说明:锥形瓶内空气体积为125mL:白磷的着火点为40℃。
(1)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
(2)步骤Ⅱ发现量筒内的水进入锥形瓶,量筒剩余水的体积为40mL,说明___________,进入锥形瓶底部的水作用是___________。
(3)步骤Ⅱ到Ⅳ步骤注射器活塞是如何移动的?___________。注射器可以使该实验更安全,是因为___________。
(4)实验结束后测得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为15mL,则该实验所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_。
39、取MnO2和KClO3的固体混合物15.25g,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将加热后的剩余固体冷却到室温,把40g水分四次加入到剩余固体中,充分溶解。加入水的质量与剩余固体的质量见下表:
编号 | 1 | 2 | 3 | 4 |
加入水的质量/g | 10 | 10 | 10 | 10 |
剩余固体的质量/g | 7.25 | 4.05 | 3 | m |
求(1)m的值为 ;
(2)反应生成的氧气的体积为多少升(结果精确到0.01)?
(标准状况下,氧气密度为1.429g/L)
40、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四个实验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如下图所:
(1)实验A中,发生化学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小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__
(2)实验B中,反应前天平平衡,然后将稀盐酸倒入烧杯中与石灰石小块充分反应后再称量,观察到反应后天平不平衡,天平指针向_____________偏转,其原因是_________
(3)如图C所示的小实验。在一根用细铜丝吊着的长玻璃棒两端分别绕上10cm长的粗铜线,并使玻璃棒保持水平。然后,用酒精灯给左边一端铜丝加热1~2分钟。冷却后,他们观察到的现象是:①______,②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
(4)如图D所示的小实验。先在托盘天平上称量一小段洁净的镁条的质量,在空气中点燃后再称量燃烧产物的质量。观察到反应后天平不平衡,其原因是_________
(5)在四个实验中,是否有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请从原子的角度分析质量守恒的原因:_________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