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与例句中加横线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或取诸怀抱。
A.亮身率诸军攻祁山。 B.投诸渤海之尾。
C.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D.告诸往而知来者。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选文第一段中,作者借用江水、明月;清风这些自然意象,阐述事物皆具“变”与“不变”的二重性。
B.作者辩证地认识万物,找到了克服个体生命因短暂而引起恐惧心理的方法。由此,主客都回归到欢快的情境。
C.选文保留了传统赋体中诗的情韵,多处使用骈偶句,采用了传统的主客问答形式,但作者又没有局限于传统的赋文形式。
D.本文融抒情、议论、记叙、说明为一体,充分表现了苏轼在困境中排遣苦闷、顺应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虽然他提的是个不情之请,但我还是尽量帮一下他吧。
B. 承蒙先生谬赞,在下德薄才疏,实在不敢当。
C. 诸位能够叨光今晚的宴席,我感到非常荣幸。
D. 这点小事,没什么关系,我当然会海涵,不会计较的。
4、下列诗句不符合此次抗击新冠疫情情境的一项是( )
A.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B.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C.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D.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5、下列选项中对统计表内容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2020年江苏某社区体育消费动机统计表(单位:人)
A.愿意在体育方面消费,说明人们愿意为增强体质而锻炼身体。
B.有一部分人是在周围人的带动和影响下进行体育消费的。
C.通过体育锻炼来进行社交,说明体育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
D.大部分人是出于主观意愿而积极在体育方面进行消费的。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留住这个村庄
刘亮程
我没想这样早地回到黄沙梁。应该再晚一些,再晚一些,黄沙梁理着太多的往事,我不想过早地触动它。一旦我槟近那些房子和地,一旦我的脚珠上那条上路,我一生的回想将从此开始。我会趋来越深地陷入以往的年月里,再没有机会扭头看一眼我未来的日子。
我给自己留住这个村庄,今生今世,我都不会轻易地走进它,打扰它。
我曾在一个秋天的傍晚,站在黄沙梁求边的荒野上,让吹过它的秋风一遍遍吹到我的身体,我在荒野上找我熟悉的一棵老输树,连根都没有了。根抱走后留下的树坑也让风刮平了。我只好站在它站立过的那地方,像一截枯木一样,迎风张望着那个已经光秃秃的村子。
我太熟悉这里的风了,多少年前它这样吹来时,我还是个孩子。多少年后我依旧像一个孩子,怀着初次的,莫名的惊奇、恫怅和欢喜,任由它一遍遍地吹拂。它吹那些秃墙一样吹我长大硬朗的身体。刮乱草垛一样刮我的头发,抖动树叶般抖我浑身的衣服。我感到它要穿透我了。我敞开心,松开每一节骨缝,让穿过村庄的一场风,同样呼啸着穿过我。
还有一次,我几乎走到这个村庄跟前了。我搭乘认识不久的一个朋友的汽车,到黄沙梁下的下闸板口村随他看亲威。我没告诉这个朋友我是黄沙梁人。一开始他便误认为我在沙湾县城长大.我已不太像一个农民。当丰穿过那些荒野和四地,淅渐地接近黄沙梁时,早年的生活情景像泉水一般涌上心头。有几次,我险些就要忍不住说出来了,又觉得不应该把这么大的隐秘告诉一个才认识不久的人。
故乡是一个人的羞涩处,也是一个人最大的隐秘.我把故乡隐藏在身后,单枪匹马去闯荡生活.我在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走动、居住和生活,那不是我的,我不会留下脚印。
我是在黄沙梁长大的树木,不管我的权仲到哪里,枝条蔓过篱笆和墙,在别处开了花,结了果,我的根还在黄沙梁.他们就整不死我,也无法改变我。他们可以修理我的条,砍折我的桠权,但无法整治我的根。他们的刀斧仲不到黄沙梁。
汽车在不停的颠簸中驶过冒着热气的早春田野,到达下闸板口村已是半下午,我没跟那个朋友进他老舅家。我在马路上下了车,已经没人认得我。我从村中间穿过时,碰上好几个熟人,他们看一眼我,仍低头走路或千活。审出一条白狗,险些咬住我的腿。我一蹲身,它后退了几步.再扑咬时被一个老人叫住.
“好着呢嘛,老人家,”我说。
我认识这个老人。我那时经常从他家门口过,这是一大户人家,院子很大,里面时常有许多人。每次路过院门我都朝里望一眼,有时他们也朝外看一眼。
老人家没有理我的问侯。他望了一眼我,低头摸着白狗的脖子。
“黄沙梁还有哪些人?”我又问。
“不知道。”他没抬头,像对着狗耳朵在说。
“王占还在不在?”
“在呢,”他仍没抬头,“去年冬天见他穿个皮袄从门口过去。不过也老掉了。”
我又问了黄沙梁的一些事情,他都不知道。
“那个村子经常没人,”他说,“尤其农忙时一述几个月听不到一点人声,也不知道在忙哈。村子附近的地全撂荒了。”
我走出村子,站在村后的沙梁上,久久地看着近在眼底的黄沙梁村。它像一堆破旧东西扔在荒野里.正是黄昏四野里零星的人和牲高,緩緩地朝村庄移动。到收工回家的时候了。烟尘稀淡地散在村庄上空。人说话的声音、物叫声、开门的声音、铁锹锄头碰击的声音……听上去远远的,像远在多少年前。
我莫名地流着泪。什么时候,这个村庄的喧闹中,能再加进我的一两句声音,加在那声牛哞的后面,加在那个敲门声前面,加在那个母亲叫唤孩子的声音中间……我突然那么渴望听见自己的声音,哪怕极微小的一声。我知道它早已经不在那里。
(根据《遥远的村庄》改编)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我没想这样早地回到黄沙梁。应该再晚一些,再晚一些”采用反复的修辞,写出了作者想回家乡,又担心回乡后走不出来的矛盾心情。
B. 当我回到黄沙梁,吹着来自荒野的风,我对村庄的熟悉感一下就涌上心头,那里收藏着我的童年记忆,但令人失落的是伴我成长的村庄变得荒芜而陌生。
C. 作者出生在黄沙梁的小山村,在走出大山后,进入城市打拼,因为对自己出身农村感到自卑,所以“故乡是一个人的羞涩处,也是一个人最大的隐秘”。
D. 我重访故乡的村庄,通过语言描写,刻画了一个孤独老迈的留守农民形象,表现了城镇化进程中,乡村被边缘化,变得逐渐荒芜、冷清的现状。
【2】如何理解标题“留住这个村庄”的含意?
【3】请结合全文分析文章尾段的作用。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表明自己因为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诽谤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观刈麦》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妇女儿童给田间劳作的人送饭的场景。
(2)韩愈在《师说》中谈到古代的圣人尚且跟从老师学习,紧接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拿“思”与“学”作对比,强调学习重要意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墨西哥时,在演讲中强调:只有让中墨两国人民的友情汇聚成深厚的海水,才能承载起中墨两国友好合作的大船。其中引用了庄子《逍遥游》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代作品中表达自己和世俗小人不相容的句子很多,其中《离骚》中用方与圆不相合作喻来表现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__________,__________。(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3)桂棹兮兰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望美人兮天一方。(苏轼《赤壁赋》)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岳阳楼记》中写“迁客骚人”在观赏洞庭湖时的不同心情,在阴雨绵绵的日子里心情是“________”,而在春和日丽的日子来心情是“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节选)》中以“________”句表达自己因为崇尚美德而被约束,但以“________”句表达自己至死而不悔的献身精神。
(3)“文章憎命达”,这是杜甫对李白的评价,而他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呢?《登高》中他用“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高度概括了自己一生的颠沛流离的生活。
1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各题。
穆穆清风至
(汉)无名氏
穆穆①清风至,吹我罗衣裙。
青袍似春草,草长条风舒。
朝登津梁上,褰②裳望所思。
安得抱柱③信,皎日以为期。
注释:①穆穆:清明柔和的样子。②褰:把衣服提起来。③抱柱:《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梁”与上文“津梁”都指桥梁。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春色触发的怀远之情,在古代闺情诗中有很多。例如李白的《春思》:“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本诗也是一首闺情诗。
B.春风吹动了衣襟,使主人公想起了心上人的青袍也一定是在春风中飘拂着,这种用恋人的衣着代指恋人的手法与《诗经》中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C.《诗经·氓》中的主人公对氓因思念而望:“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这与本诗主人公“望”不到所思之人时抒发的情感相同,都是含蓄而委婉的。
D.很多汉代古诗和这首无名氏的作品一样,具有素朴的民歌风格,平淡纯净,一往情深,如“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2】对本诗最后两句所表达的情感,有人认为是“深怨”,有人认为是“热烈的期待”,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看法。
13、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古之学者耕且养,三年而通一艺,存其大体,玩经文而已。是故用日少而畜德多,三十而五经立也。后世经传既已乖离博学者又不思多闻阙疑之义而务碎义逃难便辞巧说破坏形体说五字之文至于二三万言。后进弥以驰逐.故幼童而守一艺,白首而后能言,安其所习,毁所不见,终以自蔽。此学者之大患也。
(节选自《汉书•艺文志》)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2】《汉书》,又称《前汉书》,是由东汉史学家 _______ (人名)编撰的中国第一部______ 断 代史(体例)。
【3】根据材料,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作者认为学者学习经书的“大患”。
14、作文。
材料一:从不起眼的“焊工”做起,一个人可以走多远?南昌大学名誉校长、“焊接泰斗”潘际銮给出了答案: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创造了多项“第一”,推动了先进焊接技术装备在国家重大工程中的应用,引领和带动了国际焊接工程科学发展,科研成果经济价值高达千亿。而当初,有人曾笑话他:“学焊接?焊洋铁壶、修自行车吗?”
材料二:中国有句老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今天,这句话依然适用。
上述材料对你有怎样的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