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完成的是
A.
B.
C.
D.
2、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B.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参加反应的丙和丁的质量比为3:4
D.t1s时容器内丙物质的质量为4g
3、某学生在实验结束后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剩余药品全部放入指定容器
B.洗净试管并倒放在试管架上晾干
C.将实验后的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
D.将试剂瓶放回原位并使标签朝外
4、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碘溶于水得到碘酒溶液
B.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
D.搅拌可以增大物质的溶解度
5、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熟石灰能够改良酸性土壤—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B.水烧开后把壶盖顶开——分子数目变多
C.过氧化氢溶液是混合物——内含不同种分子
D.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的构成不同
6、科学认识燃烧,增强安全意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用水浇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搬运取用易燃、易爆物时要轻拿轻放,不能砸摔和撞击
C.酒精灯使用后需用灯帽盖灭,利用的原理是隔绝氧气
D.在容易引起森林着火的地方设置隔离带,利用的原理是移除可燃物
7、工业制取高纯硅的部分反应原理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个甲分子是由5个原子构成的
B.该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不可再分
C.该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D.该反应中只有一种单质
8、如图所示,某同学向NaOH溶液中滴加了一定量的稀硫酸。实验结束后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为探究NaOH溶液和稀硫酸是否恰好完全中和,该同学从烧杯中另取样于四支试管中,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加入Na2CO3粉末,无气泡产生
B.加入锌粒,无气泡产生
C.加入BaCl2溶液,有沉淀产生
D.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试液不变色
9、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本保证,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读
B.闻
C.拿
D.滴
10、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能达到目的是
选项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 除去杂质的方法 |
A | 锌(碳) | 加足量稀硫酸、过滤、洗涤、烘干 |
B | 氯化钾(二氧化锰) | 加足量水,溶解,洗涤,烘干 |
C | CO(CO2) | 通过足量澄清石灰水溶液,并干燥 |
D | CaO(CaCO3) | 加水溶解、过滤 |
A.A
B.B
C.C
D.D
11、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空气中物质含量:
B.物质的溶解性:
C.利用金属的年代:
D.硫元素质量分数:
12、氢气是一种清洁高能的燃料,将X、Y放入稀盐酸中,Y溶解并产生氢气,X不反应,如果把X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X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Z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X、Y、Z
B.Y、X、Z
C.Z、Y、X
D.X、Z、Y
13、走进呈贡斗南花卉市场,到处都是美丽的鲜花,香气扑面而来。这个现象说明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分子体积很小
C.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
D.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14、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锂电池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行业。锂是一种活泼的金属,在空气中极易与氮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氮化锂(Li3N)和氧化锂(Li2O),锂还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锂和氢气。
【1】如图是锂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A.锂属于金属元素
B.锂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g
C.锂的原子序数为3
D.锂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
【2】Li2O中Li元素的化合价为
A.+1
B.+2
C.-1
D.-2
【3】下列关于药品保存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碳酸氢铵密封保存于阴凉处
B.二氧化锰保存于广口瓶中
C.金属锂保存于冷水中
D.澄清石灰水密封保存于细口瓶中
15、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甲和88g乙在一种纳米催化剂表面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丙和丁,丙和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1,反应中所有物质的分子个数随时间变化情况及部分物质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表示氧原子、“
”表示X原子、“
”表示碳原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结束,消耗甲的质量≤72g
B.此反应中,乙和丙的质量比是11:8
C.一个丁分子的质量是
D.t时刻,密闭容器中甲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1
16、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检查装置气密性
C.给液体加热
D.滴加少量液体
17、其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
A.氢气
B.一氧化碳
C.甲烷
D.氧气
18、被称为“快乐因子”的多巴胺(化学式:C8H11O2N)是大脑中含量最丰富的儿茶酚胺类神 经递质。下列关于多巴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属于化合物
B.1 个多巴胺分子由 8 个碳原子、11 个氢原子、2 个氧原子和 1 个氮原子构成
C.相对分子质量是 153g
D.碳、氧原子个数比为 4∶1
19、布洛芬(化学式为C13H18O2)缓释胶囊具有解热镇痛及抗炎作用,但不宜长期大量服用。下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布洛芬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布洛芬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3:18:2
C.一个布洛芬分子由33个原子构成
D.布洛芬的相对分子量为206
20、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的是
A.O2在水中的溶解度变化
B.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
C.将等质量的镁粉和铝粉分别加入足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
D.向两份等浓度、等质量的稀盐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铝粉和铁粉至过量
21、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A.生铁
B.水银
C.硫酸锌
D.干冰
22、属于氧化物的是
A.
B.
C.
D.NaOH
23、气温骤降时人们喜欢烤火取暖。庆阳市应急管理局发布加强冬季煤烟中毒防范工作的紧急通知,以免造成人员中毒。这里使人中毒的物质是指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
24、从海水中获得氯化钠,将海水进行蒸发结晶可得到粗盐;为除去粗盐中含有的SO、Ca2+、Mg2+等杂质,有如下操作:①溶解;②加过量的Na2CO3溶液;③加过量的BaCl2溶液;④加适量的盐酸;⑤加过量NaOH溶液;⑥蒸发结晶;⑦过滤。下列操作顺序不合理的是
A.①②⑤③⑦④⑥
B.①③②⑤⑦④⑥
C.①⑤③②⑦④⑥
D.①③⑤②⑦④⑥
25、下列涉及生活生产中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木炭燃烧
B.燃放烟花
C.汽油挥发
D.铜器生锈
26、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完成了“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操作I在称量粗盐时,应将粗盐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
B.操作Ⅲ过程应不断搅拌,增大粗盐的溶解度
C.操作Ⅳ的目的是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D.操作V过程需加热至液体蒸干为止
27、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反应原理:
(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制氧气
(2)磷在空气中燃烧
(3)将氧化铜粉末置于试管中加热,通入氨气(NH3)生成铜、水和另一种气体单质
28、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一种适当的物质填空,并将字母序号填写在横线上。
A 金刚石 B 蛋白质 C 干冰 D 熟石灰
(1)可用于裁切玻璃的是_______。
(2)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__。
(3)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_。
(4)可用于修补人体受损组织的是_______。
29、用化学用语填空:
(1)3个氢原子_______。
(2)2个二氧化氮分子_______。
30、
(1)写出仪器a,b的名称:a是_____________,b是_____________。
(2)组装仪器时,将玻璃管插入胶皮管或带孔橡胶塞前,要先把玻璃管口____________,后稍稍用力旋转,将其插入。
(3)实验室选择A、D装置组合制取氧气,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D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在常温下用块状电石与水反应制取乙炔气体,该反应必须严格控制加水速度,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发生装置炸裂。你认为上图中最适合制取乙炔气体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装置序号);如果用G图所示装置收集乙炔,气体应从_____(填“c”或“d”)端管口通入。
31、科学研究证实,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构成的。请你填写构成下列物质的具体微粒的名称。
(1)导线中的铜是由_______________构成的。
(2)用于人工降雨的干冰(即固体二氧化碳)是由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
(3)用来配制生理盐水的氯化钠是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构成的。
32、新冠肺炎是一种急性感染性肺炎,做好自身防护是防止感染的重要措施。家庭和学校常备免洗洗手液、一次性口罩等。
(1)免洗洗手液主要成分是凝胶、酒精和水。其中酒精的化学式为______(填序号);
a. CH4 b. C2H5OH c. CH3COOH
(2)下列关于免洗洗手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免洗洗手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节约用水
b.免洗洗手液主要利用酒精杀菌消毒
c.免洗洗手液需密封保存,可靠近火源
(3)免洗洗手液中含有酒精,酒精是一种有机物,具有可燃性,请写出酒精在空气中燃烧的方程式 ______。
(4)医用口罩生产过程中采用环氧乙烷(C2H4O)灭菌消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
a.环氧乙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44
b.环氧乙烷中碳和氧的质量之比为 2:4
c.环氧乙烷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33、秋末冬初园园艺工人会在树木表面涂刷石灰浆,一段时间后,涂刷物会逐渐变硬,原因______(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34、用化学符号表示:
(1)2 个氮原子______;
(2)一个氮分子______;
(3)2 个钙离子______;
(4)两个铜原子______;
(5)2O2- 前“2”表示______,后“2”表示______。
35、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徐宿淮盐”高铁淮安段轨道铺设将在今年4月份完成,有望今年年底通车运营,将成为江苏腹地最重要的铁路大动脉之一。其中高铁轨道的建设,使用了大量的金属材料。
(1)高铁轨道的主要材质是高锰钢,是一种含铁、碳、锰的合金钢。选择高锰钢而不用纯铁作轨道,其原因是高锰钢______(填字母)。
A.硬度大于纯铁
B.比纯铁耐腐蚀
C.耐磨、抗冲击性更强
D.熔点低于纯铁
(2)铁制品易生锈,主要是与空气中______接触。全世界每年因生锈损失的钢铁约占世界年产量的四分之一。请你写一种防止铁制品锈蚀的具体方法______(任写一种)。
(3)已知锰(Mn,化合物中常显+2价)的金属活动性介于镁和锌之间,如果通过实验验证铁和锰的金属活动性强弱,下列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试剂是______(填字母)。
A.Mn Fe 稀硫酸
B.Mn FeSO4溶液
C.Fe MnSO4溶液
D.Mn Fe MgSO4溶液
36、从①甲烷,②干冰,③二氧化硫,④氢气,⑤一氧化碳等物质中选择一种物质的化学式来填空(每种物质最多选一次):
(1)易形成酸雨的是_______;
(2)用来人工降雨的是_______;
(3)最理想的燃料是_______;
(4)造成煤气中毒的物质是_______。
37、小明在科学实践活动中,用蜡烛进行了下列活动。
(1)活动1:烧杯中加入白醋后,产生大量气泡、蜡烛逐渐熄灭。该气体是_____,蜡烛逐渐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动2:烧杯中倒入双氧水后,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蜡烛_________________。
(3)活动3:点燃蜡烛后,电子秤示数逐渐减小。蜡烛减小的质量 _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燃烧后生成物的总质量。
38、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与实验的重要作用分不开的。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①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代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若用如图装置收集CO2,通过实验证明CO2已经收集满的操作方法及现象是______。
(4)常温下,氨气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实验室可用加热固体氯化铵与熟石灰的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则应选择上图中______(填字母代号)来作氨气制取的发生装置。
39、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
(2)甲图中的物质是化合物从微观角度说明判断依据。
(3)由该图可以得出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是什么?
40、铝、铁、铜是人类广泛使用的三种金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在空气中铝制品更耐腐蚀,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下列试剂验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能一次实验达到目的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硫酸铝溶液
B硫酸亚铁溶液
C硫酸铜溶液
(3)生铁与钢是两种常用的合金,二者性能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