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针对酒类价格云山雾罩的现状,酒仙网将联合其他企业,共同推出酒类零售指导价格,以规范市场行为,让百姓放心消费。
②经过NBA历练的姚明回国后沉稳了许多,一直惜墨如金,极少给球迷签名,正因为如此,他的签名显得非常珍贵。
③您秉持尊师季羡林先生遗训,寻章摘句而笔耕不辍,广稽博搜而集腋成裘,历时三载大作终于付梓,真乃可喜可贺。
④为慈善无惧山高水长,民生银行成都分行5年间捐出善款370万元,帮助西南财大数百名优秀毕业生顺利就业、成功创业。
⑤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开播后,不断刷新国产电视剧收视纪录,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其中的原因值得深思。
⑥近日,中美双方就贸易纠纷再行磋商,美方强硬地提出一些无理要求,试图威逼中方签订城下之盟,显然是低估了中国的实力。
A. ①③⑤ B. ①②④ C. ③⑤⑥ D. ②④⑥
2、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正确的一项是( )
①就是研读世界文学
②为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
③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
④这条路永无止境,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它走到头
⑥就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
⑥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A.②①⑥④⑤③
B.④①③⑥⑤②
C.④⑤②①③⑥
D.②⑥①⑤③④
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B.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C.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D.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柴米油盐酱醋茶,就业求学购房医疗,这些群众魂牵梦绕的问题,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却是关乎民生的大事。
②网络文学南北对话论坛上,作家们围绕“走向新生态:网络文学的深耕与广拓”的主题,畅谈新时代的网络文学如何为文艺繁荣添砖加瓦。
③社会发展的事实表明,越南人民和中国人民的友谊和密切关系是永恒的、牢不可破的,是任何人不能离间和阻挠的。
④日本“神钢事件”反映了当今“日本制造”的商家,为了维持自己的竞争优势,选择孤注一掷地赌押输赢,以次充好来降低成本的现象。
⑤文章称,对美国很多批评者而言,特朗普可谓撕下了美国的面具,露出这个世界大国充满疑虑,肆无忌惮,且自私自利的真面目。
⑥群山逶迤,竹海莽莽,茶树连片,幢幢红顶白墙的阁楼各具特色;走进安吉县余村,水渠水塘景观摩肩接踵,让你目不暇接。
A. ①③⑥
B. ②④⑤
C. ②③⑤
D. ①④⑥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惨淡 诧异 间牒 欣然前往
B.和蔼 编辑 惩创 殚精竭虑
C.永诀 眷恋 信扎 罗曼谛克 仓皇失措
D.桀傲 缁衣 恩赐 苟延残喘 郑重其事
6、阅读下面的论述类文本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站在当代社会、网络时代的高点上,我们谈论传统文化,是在谈什么呢?
有人说“谈传统文化,实际上是谈日常生活”,这种观点可以说道尽了文化、传统的本质特征。因为,对于我们的传统来说也好,对文化来说也好,它们不过是世世代代累积沉淀的习惯和信念,渗透在我们的生活的实践中,是一种生活方式。谈传统文化,实际上是在谈我们的生活与头脑中的传统文化的关系,也就是在谈你我他的日常生活,更谈我们的思路、我们的风度、我们的气派……
说到中华文化的玄妙处,我首先想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昆曲”。昆曲向以“闲雅整肃、清俊温润”的艺术品位著称,被看做是精妙高雅的传统艺术。它不仅是一种传统戏剧艺术形式,更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和情趣品位,本身就是传统和时尚的结合。著名作家、昆曲制作人白先勇曾制作了青春版昆曲《牡丹亭》,他大胆创新,并将时尚作为演出的美学标准之一,力求贴近当代人的日常审美生活,创作了美到极致的画面和舞美,让一部拥有400多年历史的传统名剧具有了符合今天审美的时尚色彩,在演出时,人们感叹“太美了,美得惊心动魄,美得让人黯然神伤……”昆曲表演中的水袖柔婉、昆腔曼妙,可谓是对这种“玄妙”美的最好解释,“罕有其匹”。
传统文化是古老的文化,它走自己的路,处处坚持自身特色,但如果要融入社会与时代的大潮,变成我们的日常生活,就要求新求异,从文化样式上、审美趣味上体现时代精神。
故宫不仅是一座博物馆,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符号、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载体。近年来,故宫推出的一系列“萌系”文创产品迅速蹿红,比如朝珠耳机、“朕就是这样的汉子”折扇、建筑彩绘“秘密皇宫”与“戒急用忍”等,“故宫淘宝”在其微信公众平台发布《雍正:感觉自己萌萌哒》微信小文,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将有600年历史的故宫这一古老IP推上时代的风口浪尖……故宫博物院推出的这一系列文化创意之举,改变了文物仿制品素来古典,肃穆但缺少新鲜生命力的形象,切合了年轻人的审美心理,受到众多网友的认同和赞扬。正是这种随着时代生活进行文化创新和艺术个性超拔的努力,让古老的故宫走入当代生活,融入时代的文化之中。
这些年来,我们正努力寻找一个合理的方向和方式来对待传统文化,但现实中,我们看到有的人在割裂传统文化,有的人对传统文化进行浅薄和轻浮的解构和颠覆,更有甚者,干脆采取一种商业化的态度,消费传统文化……事实告诉我们,中华传统文化本就该是亘古常新的,这是其绵延五千年而不曾断裂的秘诀所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就要让传统文化更深地进入我们的生活,内化为我们时代生活的一部分,这是最好的传承之道。这也印证了文化和传统的生命力所在,“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对于传统、对于文化,当代人应当谨慎地使自己的前进步伐不发生偏差,而不是轻蔑前人积累下来的庞大的精神遗产。文化是既向后看也向前看,我们的文化传统本性包含着历史性,这蕴涵了双重意义;它既有高于历史的力量,又依赖于历史;它既决定历史,又为历史所决定。一个民族不能与历史、与传统割裂开来,我们需要进行好传统和现代的对接,这是时间给予我们的机会,也是历史要求我们担起的责任。
(节选自《谈传统文化,实际上我们是在谈什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昆曲作为一种戏剧艺术形式是传统的,但她更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和情趣品味。
B.传统文化要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在文化样式上、审美趣味上应体现出时代的精神。
C.著名作家、昆曲制作人白先勇,他大胆创新,并将时尚作为演出的美学标准之一,制作了青春版昆曲《牡丹亭》,贴近了当代人的日常审美生活。
D.文化传统具有既高于历史、又依赖于历史,既决定历史、又为历史所决定的特性。
【2】下列对文章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以设问引出“谈传统文化,实际上是谈日常生活”的观点。
B.第三段以白先勇制作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为例,论述传统文化具有玄妙之美,而昆曲表演中的水袖和昆腔是对这种玄妙美的最好诠释。
C.倒数第二段批评了对待传统文化的不正确的方式,从反面论证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之道。
D.文章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方面,论述了传统文化与日常生活的关联,层层深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传统文化不只存在于日常生活表面,更在于一种思路、风度、气派,是一种精神呈现。
B.故宫博物院的文化创意之举,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商业化消费行为。
C.传统文化创意产品不同于文物仿制,而是融入时尚元素,切合了人们的审美心理。
D.只有将传统和时代精神相结合,进而把传统文化内化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才能实现对文化的传承。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去来江口守空船,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2)________________,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声声慢》)
(4)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5)___________________,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用“______,______”二句表现世人不守法度、曲意逢迎的恶劣做法。
(2)诗经《氓》中写女子婚后日夜辛苦劳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3)《出师表》中,诸葛亮回顾自己当初临危受任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习近平总书记曾用“志存高远方能登高望远,胸怀天下才可大展宏图”勉励广大青年要树立远大理想。这与《论语·泰伯篇》中曾子所言的“____________,_____”意思相近。
(2)荀子《劝学》通过反向事例“_______,______”,指出了心浮气躁的结果,突出了学习用心专一的重要性。
(3)林庚先生在《说“木叶”》一文中,通过对“树叶”“木叶”“落叶”“落木”意象的比较,分析了“落木”这一意象的精妙。这一意象在学过的古诗词中曾出现过,如“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家在外,一时生活不太如意,当偶然遇到和自己境遇相似的人时,我们往往会发出《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喟。
(2)李白在《蜀道难》,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醉翁亭记》中作者直接点明醉翁亭所在具体位置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客”用曹操和自己进行了直接对比:曹操当时是“____________”,而自己只是“驾一叶之扁舟”;曹操当时“____________”,而自己只能“举匏樽以相属”。
(3)古代有星宿分野之说,如王勃《滕王阁序》中有“星分翼轸”句,李白的《蜀道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也用了这种写法来表现蜀道的高险。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忆少年·别历下①
晁补之
无穷官柳,无情画舸,无根行客。南山尚相送,只高城人隔。
罨画园林溪绀碧。算重来、尽成陈迹。刘郎②鬓如此,况桃花颜色。
[注]①此词为词人谪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告别历下时所作。②刘禹锡诗有:“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刘禹锡从朗州被召回京,作桃花诗讽刺当时掌管朝廷大权的新官僚,同年又贬往连州。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笔三句以白描手法突出漂泊者的凄凉,连用三个“无”字更增漂泊者的悲哀。
B.“南山”两句点出题旨,南山相送,无限依恋,却被高城隔断,又添一层哀伤。
C.“罨画”句写长安风光,接着词人想象昔日林泉胜景俱为陈迹,不禁感慨万千。
D.词人借刘郎典故抒发好景不常、华年空过的感喟,也暗含受当权者排挤的不满。
【2】古人评价说:“晁词时有健句豪语”,“与轼可肩随”。你认为本词有这样的特点吗?请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耿九畴,字禹范,卢氏人。永乐末进士。宣德六年授礼科给事中。议论持大体,有清望。正统初,大臣言两淮盐政久坏,宜得重名检者治之,于是推择为盐运司同知。痛革宿弊,条奏便宜五事,著为令。母丧去官,场民数千人诣阙乞留。十年正月起为都转运使。节俭无他好,公退焚香读书,廉名益振,妇孺皆知其名。
以事见诬,逮下吏,已,得白,即留为刑部右侍郎。屡辨疑狱,无所挠屈。礼部侍郎章瑾下狱,九畴及江渊等议贬其官。瑾婿给事中王汝霖衔之,与同官叶盛、张固、林聪等论刑部不公。九畴、渊遂劾盛等,且言汝霖父永和死土木①,嬉笑自如,不宜居职。时景帝新立,急于用人,置汝霖等不问,瑾如奏。凤阳岁凶,盗且起,敕往巡视招抚。奏留英武、飞熊诸卫军耕守,招来流民七万户,境内以安。两淮自九畴去,盐政复弛。景泰元年仍命兼理。寻敕录诸府重囚,多所平反。
都指挥杨得青等私役操卒,九畴劾之。诏按治,且命诸边如得青者,具劾以闻。边将请增临洮诸卫戍,九畴言:“边城士卒非乏。将帅能严纪律,赏罚明信,则人人自奋。不然,徒冗食耳。”乃不增戍。边民春夏出作田,秋冬辄徙入塞。九畴言:“边将所以御寇卫民也,今使民避寇失业,安用将帅?”因禁民入徙,有被寇者,治守帅罪。布政使许资言:“侍郎出镇,与巡按御史不相统,事多拘滞,请改授宪职便。”乃转右副都御史。大臣镇守、巡抚皆授都御史,自九畴始。
有旨市羊角为灯,九畴引宋苏轼谏神宗买浙灯事②,事乃寝。灾异求言,请帝延儒硕,公赏罚,择守令,简将帅,优诏报焉。天顺初,议事京师。帝顾侍臣曰:“九畴,廉正人也。”留为右都御史。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节选自《明史·耿九畴传》)
(注)①土木:指发生于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北征瓦剌的兵败事变。②苏轼谏神宗买浙灯事:宋神宗赵顼命令减价收买浙灯四千余盏,并将市场上的灯尽数拘收,苏轼上书劝谏,希望神宗务从俭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B.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C.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D.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的称呼。
B.礼部,古代六部之一。六部各司其职,如工部掌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漕运等事务。
C.两淮,是个方位地理概念,泛指今天江苏和安徽两省长江淮河之间的地区。
D.宪职,负责弹劾纠察的官吏,一般都相当于都御史、御史一类官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耿九畴能把握全局,清廉公正。他得到大臣们的推荐担任盐运司官员后,痛下决心改革遗留问题,所提建议被皇上定为法令。
B.耿九畴办案能力强,能刚正执法。他曾多次辨析办理疑难案件,还不惧怕给事中王汝霖等的诬陷,对章瑾和王汝霖加以弹劾。
C.耿九畴善于治理地方,安抚灾民。当凤阳遭受灾荒、快要产生盗贼时,他奉命前往巡视招抚,招来七万户流民,安定了地方。
D.耿九畴敢于直言,多次提出合理建议。他曾建议皇帝停止购买羊角为灯,他在灾异发生时提意见曾被皇帝下诏书加以褒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事见诬,逮下吏,已,得白,即留为刑部右侍郎。
(2)请帝延儒硕,公赏罚,择守令,简将帅,优诏报焉。
14、阅读下面一句话,根据要求写作。
死而不亡者寿。(老子《道德经》)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