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瑞脑销金兽(兽形的铜香炉) 暗香盈袖(指菊花的清香)
B.最难将息(调养,保养) 这次第(光景,状况)
C.薄雾浓云愁永昼(漫长的白天) 莫道不销魂(醉酒后轻飘飘的感觉)
D.凄凄惨惨戚戚(悲愁.哀伤的样子) 独自怎生得黑(怎么、怎样)
2、下列地名的起源与汉代名将霍去病有关的是?( )
A.张掖 B.凉州 C.龙城 D.酒泉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在冬奥会举办地韩国平昌、江陵一带,参赛的国家很多都设置了代表各自主题、风格的展馆,以供运动员休息、交流之用。
B. 春节期间,人们纷纷来到虎门,不少游客都对虎门整洁美观的环境给予了高度的好评,并表示会白觉爱护环境,文明旅游。
C. 对政府公共服务而言,大数据的重要意义在于用数据创造更大的公共价值,提升网上服务能力,形成政民融合、互动的新格局。
D. 据中国汉办官方统计,曰前全球汉语学习者在两亿人左右,这些国家学习汉语的人数正在以50%,甚至更大的幅度增长。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纵一苇之所如 如:往 正襟危坐 危:焦急
B.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适:享有 白露横江 横:笼罩
C.凌万顷之茫然 凌:越过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同“凭”,乘
D.崖限当道者 当:横在 自京师乘风雪 乘:冒
5、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
B.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泊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D.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先秦诸子对色彩的解读,体现出他们的哲思和对宇宙人生的把握。孔子推崇的是“青、赤、黄、白、黑”五种正色;墨子用“墨”作为姓氏和命名墨家学派,用黑色彰显哲学理念。老子言“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以黑、白两色表现自己的处事原则和阴阳观念。
作为道家代表人物的庄子,更是集中地在作品中用色彩来诠释自己的哲学理念。《庄子》一书中颜色词数量众多、种类丰富,主要颜色词为“苍、青、白、黄、赤、玄、素、黑、骊、紫、朱、缁、绀、丹、辱”15种。对《庄子》中的颜色词进行统计,其中26篇中提及色彩,内篇中出现 8次,外篇中出现30次,杂篇中出现23次,共计 61次。
白色是庄子偏爱的颜色。首先,从思想体系看,《老子》第十二章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庄子承袭老子对五色的观点,在《天下》篇云“五色乱目,使目不明”,认为五色会扰乱人的视觉,使眼晴看不清楚,失去自然本性。庄子规避繁缛交织的色彩,旨趣趋向自然、本真的“白色”。其次,“殷人尚白”的社会风尚,是庄子偏爱白色的民俗原因。殷人以白色为贵,在殷墟甲骨卜辞中,关于白色动植物的记载,远超过其他颜色。庄子出生在殷商旧族所在地的宋国蒙城,身受殷商文化的熏陶,行文中不自觉地体现出“殷人尚白”的社会习尚。最后,崇尚自然的精神追求,是庄子偏爱白色的价值选择。白色在庄子看来不仅是澄明清虚的自然之光,更是虚静空灵的自然心境和纯真朴素的自然本性。白色所寓意的空明纯净的心境,是人走出现实的限制,参透生命的局限,自由遨游于天地而达到超脱的精神境界。
推崇自然是庄子哲学的核心,白色最能代言庄子的自然之道,但是庄子并不是仅以白色为贵。在庄子看来,生命本身所呈现出来的颜色是大自然的话语方式,都有着各自的美丽与存在的价值。在庄子勾勒的世界中,有眉须雪白的渔父、穿着黑色礼服的祭祀官、冬夏青青的松柏、青翠欲滴的新生之草、洁白的丹顶鹤、乌黑的乌鸦、毛色不纯且有一只赤蹄的骏马、九重深渊的黑龙……
庄子反对将色彩礼制化、工具化。在礼制社会,人们赋予色彩以等级,用来划分地位上的尊卑贵贱,颜色词有着鲜明的用色要求与层级界定。儒家将“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视为“正色”,其他颜色视为“邪色”。在庄子看来,真正的圣人“无为名尸,无为谋府”,他们不汲汲追求名、势、利,即使套上最朴素的衣衫,也掩盖不了从心灵深处所散发的光辉。庄子伫立于人生的边缘,带着自然的情感与超越的眼光去审视人生,批判“人为”“刻意”的矫情伪性。
庄子眼中的颜色,回归色彩的自然属性,超越了“五色”的阐释,摆脱了礼制话语的束缚,具有无限的时空延伸、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哲学意蕴。在庄子独特的审美感受下,自然之色以其丰富的表现形式,再现自然之美的最高境界。
(摘编自仲艳青《庄子眼中的颜色》,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正因为受到了道家鼻祖老子的“五色令人目盲”思想的影响,庄子才偏爱白色。
B.庄子认为,生命本身呈现的颜色有着各自的美丽与存在的价值,故他并不仅以白色为贵。
C.孔子、墨子、老子、庄子都善于通过色彩来诠释自己的哲学理念与等级观念。
D.儒家将颜色分为“正色”与“邪色”,其理念与老子的黑、白两色观很相似。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四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即承接上文庄子善于精彩描绘各类色彩。
B.文章先引出写作话题,然后对庄子眼中的颜色进行集中论证,重点突出。
C.文章多引用文化典籍,既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又使文章的论证有力。
D.文章立足于“庄子眼中的颜色”,同时兼顾孔子等人的色彩观,视野较为开阔。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以空明若镜的心灵来观照世间万物,描绘出生命世界的真实性与多样性。
B.关于白色动植物的记载远超于其他颜色,体现了“殷人尚白”的社会风尚。
C.庄子独特的审美感受,对于再现自然之美、解决生态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D.《孟子·尽心下》云:“恶紫,恐其乱朱也。”这一观点是庄子所不赞同的。
7、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和作者。
古人善于借物来抒怀说理,使得抒怀更感人、说理更形象。如《爱莲说》中①“予独 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作者)借莲的美丽高洁表达独特的人生志趣;《归园田居》中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借鸟和鱼抒发自己对田园生活的思恋之情;《逍遥游》中③“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庄子借鹏来说明万物皆有所待的道理。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人非常注重炼字,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江城子·密州出猎》中都用“卷”字来描摹江水与密州出猎气势的句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2)意象“杜鹃”和“子规”常在古诗中出现,如李商隐的《锦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与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__________________”。
(3)韩愈直接说自己写《师说》一文目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乘坐辇车来到秦国的宫人,当初的身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的《蜀道难》情感表达千回百转,其中巧借“问君”引出旅愁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诸葛亮《出师表》中谈到,若能用好先帝选拔的人才,勤向他们咨询并落实,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行走在光阴的轮回中,常常会唤起我们对那些美丽诗文的记忆。清秋时节,登山临水,秋声悲凉,归鸟疾飞,你会顿觉杜甫《登高》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何等传神;阴沉冬日,置身于冰封雪盖的大漠戈壁,你又会不由得惊叹岑参《白雪歌送 武判官归京》中“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两句对雪原的描写是何等贴切!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做好准备,如果像刘义隆一样草率出兵,虽有“_____________”的雄心,结局也只怕会是“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
(2)其间千二百里,____________,不以疾也。 (郦道元《三峡》)
(3)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4)____________,霜重鼓寒声不起。 (李贺《雁门太守行》)
(5)几世几年,____________,倚叠如山。 (杜牧《阿房宫赋》)
(6)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 (李煜《虞美人》)
(7)____________,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
(8)君子病无能焉,____________。 (《论语·卫灵公》)
1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相鼠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以鼠喻人,锋芒直指统治者。
B.这首诗将人鼠对照,痛骂统治者不如老鼠。
C.这首诗直抒胸臆,痛斥并鞭挞统治者,锋芒毕露。
D.这首诗连用反复加强了语气,强化了感情。
【2】这首诗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试分析这两种手法的运用。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余少时过里肆中,见北杂剧有《四声猿》,意气豪达,与近时书生所演传奇绝异,题曰“天池生”,疑为元人作。后适越,见人家单幅上有署“田水月”者,强心铁骨,与夫一种磊块不平之气,字画之中,宛宛可见。意甚骇之,而不知田水月为何人。
余一夕,坐陶编修楼,随意抽架上书,得《阙编》诗一帙。恶楮毛书,烟煤败墨,微有字形。稍就灯间读之,读未数首,不觉惊跃,忽呼石篑:“《阙编》何人作者?今耶?古耶?”石篑曰:“此余乡先辈徐天池先生书也。先生名渭,字文长,嘉、隆间人,前五六年方卒。今卷轴题额上有田水月者,即其人也。”余始悟前后所疑,皆即文长一人。又当诗道荒秽之时,获此奇秘,如魇得醒。两人跃起灯影下读复叫叫复读僮仆睡者皆惊起余自是或向人或作书皆首称文长先生有来看余者即出诗与之读。一时名公巨匠,浸浸知向慕云。
文长为山阴秀才,大试辄不利,豪荡不羁。总督胡梅林公知之,聘为幕客。文长与胡公约:“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胡公皆许之。文长乃葛衣乌巾,长揖就坐,纵谈天下事,旁若无人。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恣臆谈谑,了无忌惮。会得白鹿,属文长代作表。表上,永陵喜甚。公以是益重之,一切疏记,皆出其手。
石公曰:胡公间世豪杰,永陵英主。幕中礼数异等,是胡公知有先生矣;表上,人主悦,是人主知有先生矣。独身未贵耳。先生诗文崛起,一扫近代芜秽之习,百世而下,自有定论,胡为不遇哉?
(取材于袁宏道《徐文长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两人跃/起灯影下/读复叫/叫复读/僮仆睡者皆惊起/余自是或向人/或作书/皆首称/文长先生有来看/余者即出诗与之读。
B. 两人跃起/灯影下读/复叫/叫复读/僮仆睡者皆惊起/余自是/或向人或作书/皆首称文长先生/有来看/余者即出诗/与之读。
C. 两人跃起/灯影下/读复叫/叫复读/僮仆睡者皆惊起/余自是或向人/或作书/皆首称文长先生/有来看余者/即出诗与之读。
D. 两人跃起/灯影下/读复叫/叫复读僮仆/睡者皆惊/起余自是/或向人/或作书/皆首称文长先生/有来看/余者即出诗/与之读。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杂剧是一种把歌曲、宾白、舞蹈结合起来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杂剧的体裁是一本四折,又可以加 “楔子”。杂剧有三个构成部分:宾白、唱词、科介。
B. 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以表德”,名是字的阐义。名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有时候,人们也以姓名与字连称为尊重。
C. 明、清时,秀才是经过院试得到入学资格的生员的俗称。秀才参加再高一级考试通过的,是举人;举人参加全国考试,通过后是进士。殿试第一名称为状元。
D. 疏是封建社会历代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的文书。疏是疏通的意思,引申为对问题的分析,分析问题的奏章也别称为疏。唐宋以后上奏文书统称奏议,多数称为奏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年轻时怀疑署名为“天池生”的北杂剧《四声猿》是元人作品。
B. 我无意间发现一函诗集《阙编》,印刷质量低劣,内容却极精彩。
C. 总督胡宗宪聘请徐文长做幕客,徐文长统率兵将,威振东南一带。
D. 石篑认为徐文长诗文的崛起,可以一扫近代文坛庞杂卑陋的习气。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始悟前后所疑,皆即文长一人。又当诗道荒秽之时,获此奇秘,如魇得醒。
(2)会得白鹿,属文长代作表。表上,永陵喜甚。公以是益重之,一切疏记,皆出其手。
14、根据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生活里,你一定和很多人对话过;可是,一个人真正的成长,是因为和自己对话。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