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挑选 挑肥拣瘦 挑衅 挑拨离间
B.专横 横冲直撞 横肉 惨遭横祸
C.笨拙 咄咄逼人 罢黜 相形见绌
D.谛听 缔结盟约 棠棣 瓜熟蒂落
2、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尽管在国家的倡导之下,喜欢读书的人越来越多, ① 不读书的人更多。 ② 喜欢 读书的人一年可能读几百本书,但不喜欢读书的人,可能一年连一篇文章都不读, ③ 别 说读完一整本书了。但我们希望更多的人读书, ④ 读更多的书, ⑤ 不是少数人读了 多数的书,多数人却 ⑥ 不读书。
A. A B. B C. C D. D
3、下列文学常识的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
A. 《汉书》——班固——东汉
B. 《左传》——左丘明——战国
C. 《资治通鉴》——司马光——北宋
D. 《三国志》——陈寿——西晋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汉书》是纪传体断代史,东汉时学家班固著。其中《苏武传》刻画了一个“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爱国志士形象。
B.《阿房宫赋》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毁灭,总结了秦朝统治者亡国的历史教训,表现出作者杜牧忧国忧民的情怀。
C.曹禺,现当代剧作家。他的代表作《雷雨》写出了周、鲁两家人由于血缘纠葛和命运巧合而造成的矛盾冲突。
D.巴尔扎克,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用《人间喜剧》这部小说,反映了社会剧烈变革时期的法国生活。
5、对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孳:滋长、繁殖。
B.根拳而土易 易:更换。
C.见长人者好烦其令 烦:厌烦。
D.字而幼孩 字:养育。
6、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五月的北平
张恨水
①能够代表东方建筑美的城市,在世界上,除了北平,恐怕难找第二处了。描写北平的文字,由国文到外国文,由元代到今日,那是太多了,要把这些文字抄写下来,随便也可以出百万言的专书。现在要说北平,那真是一部廿四史,无从说起。若写北平的人物,就以目前而论,由文艺到科学,由最崇高的学者到雕虫小技的绝世能手,这个城圈子里,也俯拾即是,要一一介绍,也是不可能。北平这个城,特别能吸收有学问、有技巧的人才,宁可在北平为静止得到生活无告的程度,他们也不肯离开。不要名,也不要钱,就是这样穷困着下去。这实在是件怪事。你又叫我写哪一位才让圈子里的人过瘾呢?
②静的不好写,动的也不好写,现在是五月(旧的历法是四月),我们还是写点五月的眼前景物吧。北平的五月,那是一年里的黄金时代。任何树木,都发生了嫩绿的叶子,处处是绿荫满地。卖芍药花的担子,天天摆在十字街头。洋槐树开着其白如雪的花,在绿叶上一球球地顶着。街,人家院落里,随处可见。柳絮飘着雪花,在冷静的胡同里飞。枣树也开花了,在人家的白粉墙头,送出兰花的香味。北平春季多风,但到五月,风季就过去了。市民开始穿起夹衣,在不暖的阳光里走。北平的公园,既多又大,只要你有工夫,花不成其为数目的票价,亦可以在锦天绣地、雕栏玉砌的地方消磨一半天。
③北平的房子,大概都是四合院。这个院子,就可以雄视全国建筑。洋楼带花园,这是最令人羡慕的新式住房。可是在北平人看来,那太不算一回事了。北平所谓大宅门,哪家不是七八上十个院子?哪个院子里不是花果扶疏?这且不谈。就是中产之家,除了大院一个,总还有一两个小院相配合。这些院子里,除了石榴树、金龟缸,到了春深,家家有由屋里度过寒冬而搬出来的花。而院子里的树木,如丁香、西府海棠、藤萝架、葡萄架、垂柳、洋槐、刺槐、枣树、榆树、山桃、珍珠梅、榆叶梅,也都成了人家极普通的栽植物。这时,都次第开过花了。尤其槐树,不分大街小巷,不分何种人家,到处都栽着有。在五月里,你如登景山之巅,对北平城作个岛瞰,你就看到北平市房全参差在绿诲里。这绿海就大部分是槐树造成的。
④洋槐传到北平.似乎不出五十年,所以这类树木,虽也有高到五六丈的,都是树干还不十分粗。刺槐却是北平的土产,树兜可以合抱,而树身高到十丈的,那也很是平常。洋槐是树叶子一绿就开花.正在五月,花是成球的开着,串子不长,远望有些像南方的白绣球。刺槐是七月开花,都是一串串的有些像藤萝,不过是白色的而已。洋槐香浓,刺槐不大香,所以五月里草绿油油的季节,洋槐开花,最是凑趣。
⑤在一个中等人家,正院子里,可能就有一两株槐树,或者是一两株枣树。尤其是城北,枣树逐家都有,这是“早子”的谐音,取—个吉利。假使这人家有些盆景(必然有),石榴花开着火星样的红点,夹竹桃开着粉红的桃花瓣,在上千皆绿的环境中,这几点红色,娇艳绝伦。北平人又爱随地种草本的花籽,这时大小花秧全都在院子里拔地而出,一寸到几寸长的不等,全表示了欣欣向荣的样子。北平的屋子,对院子的一方,照例下层是土墙,高二三尺,中层是大玻璃窗,玻璃大得像百货店的货窗相等,上层才是花格活窗。桌子靠墙,总是在大玻璃窗下。主人翁若是读书伏案写字,一望玻璃窗外的绿色,映入眉宇,那实在是含有诗情画意的。而且这样的点缀,并不花费主人什么钱的。
⑥北平这个地方,实在适宜于绿树的点缀,而绿树能亭亭如盖的,又莫过于槐树。在东西长安街,故宫的黄瓦红墙,配上那一碧千株的槐林,简直就是一幅彩画。在古老的胡同里,四五株高槐,映带着平正的土路,低矮的粉墙,行人很少,在白天就让人觉得其意幽深,更无论月下了。在宽平的马路上,如南北池子,如南北长街,两边槐树整齐划一,连续不断,有三四里之长,远远望去,简直是一条绿街。在古庙门口,红色的墙,半圆的门,几棵大槐树在庙外拥立,把低矮的庙整个罩在绿荫下,那情调是肃穆典雅的。在伟人的公署门口,槐树分立在广场两边,好像排列着伟大的仪仗,又加重了几分雄壮之气。太多了,我不能一一把它介绍出来。有人说五月的北平,是碧槐城市,那却是一点没有夸张。
⑦当承平之时,北平人所谓的“好年头儿”。在这个门子,也正是故都人士最悠闲舒适的日子。在绿荫满街的当儿,卖芍药花的平头车子整车的花菇蕾推了过去。卖冷食的担子,在幽静的胡同里叮当作响,敲着冰盏儿,这很表示这里一切的安定与闲静。渤海来的海味,如黄花鱼、对虾,放在冰块上卖,已是别有风趣。又如乳油杨梅、蜜饯樱桃、藤萝饼、玫瑰糕,吃起来还带些诗意。公园里绿叶如盖,三海中水碧如油,随处都是令人享受的地方。但是这一些,我不能也不愿向下写。现在,这里是邻近炮火边沿,对南方人来说这里是第一线了。北方人吃的面粉,三百多万元一袋;南方人吃的米,卖八万多元一斤。穷人固然是朝不保夕,中产之家虽改吃糙粮度日,也不知道这糙粮允许吃多久。街上的槐树虽然还是碧净如前,但已失去了—切悠闲的点缀。人家院子里,且是不花钱的庭树,还依然送了绿荫来,这绿荫在人家不是幽丽,乃是凄凄惨惨的象征。谁实为之?孰令致之?我们也就无从问人。《阿房宫赋》前段写得那样富丽,后面接着是一叹:“秦人不自哀”。现在的北平人,倒不是不自哀,其如他们哀也无益何!
(选自《百年百篇经典散文》,长江文艺出版社。有删节)
【1】第①段画线句的含义是_________。
【2】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出__。
【3】第④段写”洋槐”与“刺槐”,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 )( )
A.北平“特别能吸收有学问、有技巧的人才”,是因为它物产丰富、生活安适。
B.作者认为北平的五月最美,而郁达夫觉得故都的秋最美,他们是各见其美。
C.“好年头儿”的五月,故都的妙处无法说尽,使得作者“不能也不愿向下写”。
D.文章思路清晰,从久远的元代一直写到“临近炮火边沿”的当下北平。
E.作者用舒缓的笔调将北平五月的“眼前景物”娓娓道来,语言淡雅,别有韵味。
F.本文运用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的方式,使读者加深了对故都北平特点的认识。
【5】从全文看,作者着重写了哪些景物?分析这样写的理由_________。
【6】本文与老舍《想北平》在如何表达思想感情上有同有异,请加以评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荀子以设喻引出“______,______”的论断,进而推出人只有博学自省,才能智慧明理,行为无过的观点。
(2)《登高》中,杜甫在描绘了寥廓萧瑟的秋景之后,不禁生发出“______,______”的漂泊他乡寂寞孤苦之叹。
(3)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描绘出一幅动静结合的湖光春色图,动的有江上“______”静的有水边的“______”,景色明丽,充满活力。
8、①想当年,金戈铁马,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②一人之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阿房宫赋》)
③相与枕藉乎舟中,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④___________________ ,术业有专攻 。 (韩愈《劝学》)
⑤竭诚则吴越为一体,________________。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⑥______________, 揭竿为旗 。(贾谊《过秦论》)
⑦__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⑧楼船夜雪瓜洲渡, ________________。 (陆游《书愤》)
9、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
(1)锦瑟无端五十弦,________________。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2)但见悲鸟号古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3)满地黄花堆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声声慢》)
(4)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多处写到“月”,如“________________”一句借江水寒凉、月色惨白清冷之景色,抒发离别之情;“__________________”一句通过冷月无声来反衬音乐强大的感染力。
(2)《逍遥游》中,虽然列子能够“御风而行”,而且“泠然善也”,但庄子并不认为他达到了真正的逍遥,庄子这样说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世间如无“伯乐”,那么“千里马”则很可能难以摆脱韩愈《马说》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悲惨境遇。
11、默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
(1)______,彩彻区明。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2)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_________,谁怕?__________。(苏轼《定风波》)
(3)剑阁峥嵘而崔嵬。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4)山不厌高,海不厌深。______,______。(曹操《短歌行》)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初到黄州
苏轼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①,诗人例作水曹郎②。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③。
【注释】:①员外置:指定额以外的官员,苏轼此时授检校水部员外郎。②水曹郎:水部员外郎。梁代的何逊、唐代的张籍、宋代的孟宾子皆以诗名,且都曾任水部郎。③压酒囊:宋代官俸一部分用实物来抵数,叫折支。这里说,检校官的“折支”,多用官府中酿酒用剩的酒袋来抵数。作者曾自注:“检校官例,折支多得退酒袋。”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开篇两句,用语简洁,诗人借“自笑”“为口忙”“转荒唐”之语,以自嘲的口吻回顾了自己的人生道路。
B. 三四两句宕开一笔,描绘初到黄州,风尘仆仆之中,见江波而思鱼美,望修竹而羡笋香,伤感之情,溢于言表。
C. 第五句中诗人以“逐客”自命,是夸张愤怼之语。第六句中诗人以古今诗人自比,表明自己所得官阶都是虚授之职,并无实权。
D. 最后两句反话正说,如绵里藏针,平和中见锋颖,谈笑诙谐之际,表明诗人贬官到此,将会破费朝廷许多抵作俸禄的“压酒囊”,体现出一种幽默之感。
E. 诗歌语言平实清浅,但内涵丰富,写出了诗人复杂微妙的感情,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表达技巧。
【2】本诗情感丰富,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论积贮疏
贾谊
筦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既闻耳矣,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卒然边境有急,数十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乃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
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窃为陛下惜之。
(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B.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C.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D.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残贼公行,莫之或止。
(2)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
【3】文中说“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请结合全文,谈谈积贮对国家的重要性。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在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在漫漫求索中风雨兼程,在坚守初心中砥砺前行,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描绘出一幅幅时代画卷,既是创业卷、奋斗卷,也是实践卷、辉煌卷。中华儿女筚路蓝缕、众志成城、共克时艰,铸就丰碑。或“南水北调”“天堑通途”,或“嫦娥奔月”“蛟龙入海”,或“扫除疫魔”“脱贫攻坚”,一寸山河一寸情,幅幅画卷动人心。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学校拟举行一次以“百年画卷”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请你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