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 | 点燃混合气体 |
B | 区分硬水和软水 | 加入等量食盐水 |
C | 除去Cu粉中的Fe | 加入适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
D |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 |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
A.A
B.B
C.C
D.D
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单质是
A.N2
B.O2
C.He
D.CO2
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图所示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称量药品
B.滴加液体
C.量取液体读数
D.金属与酸反应
4、分类法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以下分类错误的是
A.氧化物:水、二氧化锰、干冰
B.混合物:澄清石灰水、冰水混合物、液氧
C.金属:铁、铜、汞
D.清洁能源:太阳能、氢能、风能
5、下列各组物质不能发生反应的是
A.锌和硫酸铜溶液
B.铁和硝酸铜溶液
C.铝和稀盐酸
D.银和稀硫酸
6、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给液体加热
B.蒸发食盐水
C.夹试管
D.量取液体
7、钛合金是高科技发展的关键支撑材料。如图是钛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钛原子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
B.钛原子的中子数为 22
C.钛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
D.钛的元素符号为 TI
8、孔雀石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受热易分解。下列物质不可能是其分解产物的是
A.
B.CuO
C.
D.
9、下列四个探究实例:①探究燃烧的条件②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③探究影响催化剂的催化效果的因素④探究铁的锈蚀条件。其中主要研究方法相同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 探究接触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探究分子在不断运动 |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 探究空气是燃烧的必要条件 |
实验设计 |
|
|
| |
选项 | A | B | C | D |
A.A
B.B
C.C
D.D
11、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碱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色,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C.水是常用的灭火剂,任何物质燃烧时的灭火都可用水
D.燃烧会发热、发光,有发热、发光现象发生的一定是燃烧
12、已知生活用品中厕所清洁剂的pH=1,厨房清洁剂的pH=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两者混合使用能提高清洁效果
B.厕所清洁剂中可能含有酸性物质
C.厨房清洁剂加水稀释溶液pH减小
D.厕所清洁剂可能使铁制下水道腐蚀
13、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胶头滴管中的水滴入生石灰,一段时间后,试管内的白磷(白磷的着火点为40℃)开始燃烧,待白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前应检查装置气密性
B.水和生石灰反应放出热量
C.此实验还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其着火点
D.实验结束后,注射器活塞若停留在12mL处,则证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14、中国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小明同学根据初中化学有关知识并结合查阅资料,总结得到如图的转化关系。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若甲为O2,则转化Ⅰ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B.转化Ⅱ可通过反应CO2+Ca(OH)2=CaCO3↓+H2O实现
C.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可完成转化Ⅲ
D.转化IV中若只生成甲醇和水,则反应中CO2和H2的分子数比为1:2
15、葡萄中含有丰富的白藜芦醇(C14H12O3),白藜芦醇可预防癌症的发生及发展。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白藜芦醇由碳、氢、氧元素组成
B.白藜芦醇由29个原子构成
C.白藜芦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8
D.白藜芦醇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2
16、拉瓦锡用反应来研究空气的成分。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有红色粉末生成
B.该反应需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C.Hg由原子构成、由分子构成、HgO由离子构成
D.参加反应的与生成的HgO的粒子个数比为1∶2
17、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工具。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的化学家是
A.拉瓦锡
B.张青莲
C.门捷列夫
D.道尔顿
18、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2: 7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x的值是7
19、有a、b两份质量相等的氯酸钾,现向a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同时加热两支试管。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A.
B.
C.
D.
20、如图所示,向水中加入某物质X后出现下列变化,则物质X不可能为
A.氢氧化钠
B.氯化钠
C.浓硫酸
D.氧化钙
21、芯片蚀刻过程中,物质NF3与硅反应生成的物质均为气体,在蚀刻物表面不留任何残留物。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丁的化学式为N2
B.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C.甲物质中氮、氟元素的质量比为14:57
D.该反应生成丙和丁的微粒数目之比为1:1
22、下列风景图片中所体现的变化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消融
B.光合作用
C.风力发电
D.晨霜晓露
23、学习化学能培养我们的学科素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宏观与微观:金刚石与石墨物理性质有差异,因为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变化与守恒:2gH2和20gO2充分反应生成18g水
C.模型与推理:CO2使石灰水变浑浊是化学变化,所以石灰水变浑浊一定是化学变化
D.实验与探究:往水样中加肥皂水后振荡,出现较多泡沫,说明水样是软水
24、实验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如图均为初中化学探究实验,下列有关实验说法错误的是
A.图甲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红磷量不足,最终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B.图乙电解水一段时间后,管内液面高度:c>a>b
C.图丙能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且温度需达到着火点
D.图丁可通过观察纸条上酚酞溶液的变化探究分子的运动
25、基本的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和保证。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部分操作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A.检查气密性
B.装大理石
C.收集
D.验满
26、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B.
C.
D.
27、生活中离不开溶液,请根据有关溶液的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水是最常见的溶剂,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______。
A面粉 B白糖 C氯化钠 D植物油 E硝酸钾
(2)如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t1℃时将2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
②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
28、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回答下列有关实验问题:
(1)用来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
(2)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时,视线应与液体_______________保持水平;
(3)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内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 ________________;
(4)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里,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_____________ 。
29、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
(2)水通电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根据水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日常生活中常用_______(填序号)方法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①加肥皂水搅拌 ②加草木灰搅拌 ③加食盐搅拌
(2)生活中常用_______方法降低自来水的硬度。
(3)水是由_______构成的。
(4)电解水实验时,负极端的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在点燃前一定要_______,负极与正极玻璃管内所得气体的体积比是_______。
31、用通电的方法可以使水分解。
(1)正极产生是_______气,检验它的方法通常是_______。
(2)正负极两种气体的体积比是_______。
(3)根据该实验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
32、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水。
(1)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可用___________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常用_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2)在利用太阳能使水分解获取清洁氢能的过程中,太阳能转化为_______能。此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下列变化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A.水分子质量减小 B.水分子变大 C.水分子间隔变大 D.水分子体积增大
(4)根据下表回答相关问题。
温度(℃) | 0 | 20 | 40 | 60 | 80 | 100 | |
溶解度(g/100g水) | KNO3 | 13.3 | 31.6 | 63.9 | 110.0 | 169.0 | 246.0 |
NaCl | 35.7 | 36.0 | 36.6 | 37.3 | 38.4 | 39.8 |
①上表中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的温度范围是在____________℃
②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其含义是______________。该温度下,将20gKNO3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要进一步提高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
33、近年来,绿色化学的提出,使更多的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 向发展.绿色化学又称“______化学”.
34、水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一)、天然水净化为自来水的主要流程如下: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填字母)________。
A.过滤池可以除去难溶性杂质 B.活性炭吸附池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臭味 C.清水池中一定是软水
(2)明矾(主要成分KAl(SO4)m)能作絮凝剂,是因为明矾溶于水后生成具有吸附作用的胶状物氢氧化铝。m=______
(3)生活中,人们常用__________检验水样品是硬水还是软水。硬水危害人们健康,生活中软化硬水最常用、最简单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4)水是生命之源,我国水资源总量虽位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量很少。请你写出一条节约用水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下图是实验室电解水原理的装置图
(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________,图中试管乙中的气体是______(均填名称)。
(2)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电解水”或“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探究水的组成元素,理论依据是______。
35、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自来水厂对天然水净化处理得到自来水的过程中,下列操作中:①过滤;②吸附;③消毒;④蒸馏,用到的是______(填序号)。生活中,为了降低水的硬度,一般采用______的方法。
(2)我们需要清新洁净的空气,为减少雾霾的吸入,人们出行经常带口罩,现在比较好的口罩中填充物有活性炭,利用的是活性炭的______性。
(3)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之一,写出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______。
36、仿照示例,任选两种物质,分别写出它们的一个性质和与之对应的用途:
物质 | 性 质 | 用 途 |
例:氢气 | 可燃性 | 清洁、环保的高能燃料 |
|
|
|
|
|
|
37、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
[集体讨论]:
(1)讨论后同学们认为,应该选择(填编号)___________,
A蜡烛 B红磷 C铁粉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如图的两套装置,你认为合理的是___________(填编号).
[分组实验]
[数据分析]实验结束后,整理数据如下:(注:集气瓶容积为100mL)
组别 | 1 | 2 | 3 | 4 | 5 | 6 |
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mL) | 20 | 21 | 19 | 20 | 22 | 15 |
从表中的数据分析来看:误差较大的是第_________组,造成误差较大的可能原因是(答一种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如图是某化学小组探究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而设计的装置。
(1)与教材中实验相比,该实验改进的优点是什么?_______
(2)通过什么现象可证明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_______
39、下图是电解水实验装置。在实验过程中,试管a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负极连接的试管和正极连接的试管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约等于_____________。此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写出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40、如图为学生进行净水实验过程中过滤操作的示意图,试回答:
(1)写出仪器名称:② ______;
(2)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该______(填“高”或“低”)于滤纸的边缘;
(3)过滤后若发现滤液仍旧浑浊,请分析原因(写出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净水操作后的水是否为纯水?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