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漳州2025届高三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文学常识的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

    A. 《汉书》——班固——东汉

    B. 《左传》——左丘明——战国

    C. 《资治通鉴》——司马光——北宋

    D. 《三国志》——陈寿——西晋

  •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中国将永远敞开怀抱,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携手国际社会,相濡以沫把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推向前进。

    去年上半年,我们的工业产值和财政收入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都有所增加,但是,在成绩面前,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可伐功矜能,止步不前。

    不管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是黄发垂髫的孩童,都被这盛大的场面深深吸引住了。

    长城汽车的H6一月份销量继续在同类车中领先,达到3.6万辆,这惊鸿一瞥的数字背后,折射的是国产车的质量越来越值得人们信赖。

    不切实际的幻想是痴人说梦,没有行动的念想是黄粱美梦,不着边际的臆想是南柯一梦,远离现实的遐想是太虚幻境,没有支撑的空想是海市蜃楼。

    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江西实现加快发展的终南捷径、不二法门。

    A. ①③④   B. ②⑤⑥   C. ③⑤⑥   D. ①②④

  • 3、(题文)选择读音正确的一组(   )

    A. 赍(jī)发   不省(shěng)得   搠(shuò)倒

    B. 彤(tóng)云   玷(zhān)辱 仓廒(áo)

    C. 央浼(miǎn)   馔(zhuàn)   恶(wù)了高太尉

    D. 剜(wān)出 迤逦(yǐ lǐ)   髭(zī)须

  •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记得数年前第一次踏上徽州这块土地,但见烟树葱茏,掩映着栉比而立的黛瓦粉墙,将州民居衬托在山光水色之中,___。___,___。___,___,___。

    ①勾勒出疏树寒村的山水胜境

    ②犹如丹青妙手在用枯笔淡墨

    ③强烈地吸引着我深入画境

    ④寻幽探胜而陶然忘返

    ⑤呈现出一派清新野逸的田园风光

    ⑥那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牵人情思

    A. ③②①⑥④⑤

    B. ③⑥④②①⑤

    C. ⑤②①⑥③④

    D. ⑤⑥③②①④

  •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风华绝代女子,锦心绣口文章。《才女文章》一书收录了10位作家的61篇文章,主要选择的是能够体现女性独特视角的作品。

    B. 同样都是携款外逃,有人花钱买岛,有人却落拓不羁。今年四月,中央纪委网站登载了外逃腐败分子的忏悔录,以作警示。

    C. 理想中是“铿锵玫瑰”,现实里则是无人关心的“野草花”。中国女子三大球类运动缺少关注,收入与男子相比判若云泥,这已不是一两天的问题了。

    D. 流金铄石,热浪滚滚。避暑纳凉只能待在空调屋里吗?显然不是,在南京,想要纳凉,还有一个很好的选择,那就是防空洞。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听风楼记

    北岛

    ①1976年10月上旬某个晚上,约摸十点多钟,我出家门,下楼,行百余步,到一号楼上二层左拐,敲响121室。冯伯伯先探出头来,再退身开门,原来正光着膀子。他挥挥手中的毛巾,说:“来。”于是我尾随他到厨房。他背对我,用毛巾在脸盆汲水,擦拭上身。那时北京绝大多数人家都没有条件洗澡。冯伯伯那年63岁,已发福,背部赘肉下垂,但还算壮实。他对拉着毛巾搓背,留下红印。正当他洗得酣畅,我突然说:“四人帮被抓起来了。”只见他身体僵住,背部一阵抽动。他慢慢转过身来,紧紧盯着我,问:“真的?”我点点头。“什么时候?”“就前两天。”他相信了我的话,把毛巾扔进脸盆,和我一起来到客厅。我们话不多,语言似乎变得并不重要。他若有所思,嘴张开,但并非笑容。

    ②当我听到冯伯伯去世的消息,最初的反应是麻木的,像一个被冻僵了的人在记忆的火边慢慢缓过来。我首先想起的,就是三十年前这一幕,清晰可辨,似乎只要我再敲那扇门,一切就可以重新开始。

    ③要说这“听风楼”,不高,仅丈余;不大,一室一厅而已。他们家最吸引我的是文革中幸存下来的书,特别是外国文学作品。那些书名我都忘了,只记得有一本冯伯伯译的海明威的《第五纵队》,再现了海明威那电报式的文体,无疑是中国现代翻译的经典之作。他自己也对《第五纵队》的翻译最满意。在一次访谈中,他说:“你想一次翻译成功不行,总是改了又改,出了书,再版时还要改,我译的海明威的戏剧《第五纵队》,我推倒重来了五、六次,现在还得修改,但现在我已没力气改了。因此,我曾苦恼、气馁,想改行,可翻译是我的爱好……”

    ④七十年代末,听风楼终于装上了电话,那是个现代化的信号,忙的信号,开放与拒绝的信号。冯伯伯从此成了大忙人,社会活动越来越多。我再按往日的习惯去敲门,往往扑空。

    ⑤《世界文学》要复刊了,这就等于给一棵眼见着快蔫了的植物找到了花盆。冯伯伯喜形于色,郑重宣布《世界文学》请他翻译一篇毛姆的中篇小说,发在复刊号上。但毕竟手艺生疏了,得意之余又有点儿含糊。他最后想出个高招,请一帮文学青年前来助阵,也包括我。他向我们朗读刚译好的初稿,请大家逐字逐句发表意见,为了让译文更顺畅更口语化。一连好几个周末,我们聚在冯伯伯的狭小的客厅里,欢声笑语,好像过节一样。我们常为某个词争得脸红脖子粗,最后当然由冯伯伯拍板,只见他抽烟斗望着天花板,沉吟良久,最后说:“让我再想想。”

    ⑥像冯伯伯这样的大翻译家,居然在自己的领地如履薄冰。他常被一个词卡住而苦恼数日,最终顿悟有如天助一般,让他欣喜若狂。再看看如今那些批量生产的商业化文学翻译产品,就气不打一处来。

    ⑦1978年12月下旬某个下午,我匆匆赶到听风楼,冯伯伯刚好在家。我拿出即将问世的《今天》创刊号封面,问他“今天”这个词的英译。他两眼放光,猛嘬烟斗,一时看不清他的脸。他不同意我把“今天”译成Today,认为太一般。他找来英汉大词典,再和冯妈妈商量,建议我译成The Moment,意思是此刻、当今。我没想到冯伯伯比我们更有紧迫感,更注重历史的转折时刻。于是在《今天》创刊号封面上出现的是冯伯伯对时间的阐释:The Moment。

    ⑧我想起瑞典诗人特朗斯特罗默的诗句:“我受雇于一个伟大的记忆。”记忆有如迷宫,打开一道门就会出现另一道门。说实话,关于为《今天》命名的这一重要细节早让我忘掉了。有一天我在网上闲逛,偶然看到冯伯伯握烟斗的照片,触目惊心,让我联想到人生中的此刻。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此刻,而这个此刻的门槛在不断移动。说到底,个人的此刻也许微不足道,但在某一点上,若与历史契机接通,就像短路一样闪出火花。我昨天去超市买菜,把车停好,脚落在地上,然后一步一步走动,突然想到27年前的这一幕:The Moment。是啊,我多想看清冯伯伯那沉在烟雾中的表情。

    ⑨说实话,得知冯伯伯的死讯并未特别悲伤。他生活过,爱过,信仰过,失落过,写过,译过,干过几件大事。如此人生,足矣。我想起他那孤立无援的赤脚。它们是为了在大地上行走的,是通过行走来书写的,是通过书写来诉说的,是通过诉说来聆听的。是的,听大地风声。

    ⑩如果生死大限是可以跨越的话,我此刻又回到1976年10月的那个晚上。我怀着秘密,一个让我惊喜得快要爆炸的秘密,从家出来,在黑暗中下楼梯,沿着红砖路和黑黝黝的楼影向前。那夜无风,月光明晃晃的。我走到尽头,拾阶而上,在黑暗中敲向听风楼的门。

    注:文中的“冯伯伯”即我国著名翻译家冯亦代(1913—2005)。“听风楼”是他生前的书房。

    1分析第②段中画线句运用比喻的表达效果。

    2第⑧段关于人生中此刻的联想有何作用?

    3分析第⑨段画线句的寓意。

    4对冯伯伯这一人物形象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一听到四人帮被抓,冯伯伯因消息突如其来而内心极度震撼、惊疑不定。

    B.《第五纵队》反复修改了五六次,还为无力修改而苦恼,突出冯伯伯敬业。

    C.冯伯伯将“今天”译成“The Moment”,显示出老翻译家卓越的艺术才华。

    D.“得意之余又有点儿含糊”是因请他翻译而得意,因自感手艺生疏而迟疑。

    E.文章多次写到冯伯伯抽烟斗,意在通过人物个性化动作,表现其独特嗜好。

    F.老人对青年人热心鼓励与扶持,工作精益求精,有强烈的责任心与使命感。

    5从文章结构角度,赏析文章开头与结尾的精妙之处。

    6文章重点是写冯伯伯,却以“听风楼”为题,对此加以评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钉头磷磷,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_______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⑶不过数仞而下,________________,此亦飞之至也。(庄子《逍遥游》)

    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⑸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________________,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⑺文章合为时而著,_____________。”(白居易《与元九书》)

    ______________,天下归仁焉。(《论语》)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三峡》中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璧赋》中写月亮升起后,对游人依依眷恋,脉脉含情,实则是游人对明月的喜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以“_____________”描写焚烧椒兰时的情景,以“_____________”形容宫车经过时的情形。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与“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刘裕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

     

  •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曾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2)鹏之徙于南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____,自其不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____,而又何羡乎!(苏轼《赤壁赋》)

    (4)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实甫《长亭送别》)

    (5)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蝶恋花》柳永)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春江花月夜》中,张若虚面对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顿生遐思冥想,追问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针对司马光“生事”的指责,王安石回复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算是制造事端。

    (3)在学习交流会上,杨书记引用古人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阐述了要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必须遏制骄奢淫逸风气的道理。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安流亭俟客不至独坐成咏

    陆游

    忆昔西征鬓未霜,拾遗陈迹吊微茫。

    蜀江春水千帆落,禹庙空山百草香。

    马影斜阳经剑阁,橹声清晓下瞿唐。

    酒徒云散无消息,水榭凭栏泪数行。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诗题中的“安流亭”表明地点,“俟客不至”表明了诗人在等朋友,“独坐”则暗示了诗人此时的寂寞之情。

    B. 首联前一句从回忆过往征战的生活写起,“鬓未霜”三字暗点此时诗人已老,叙述中寄予了无限的感叹与沧桑。

    C. 首联后一句写过去之事十分迷茫,在诗人的心中并不留什么痕迹,即使要凭吊过往,也实在是难以回想起来。

    D. 颈联实写了两个场景:骑着马在斜阳夕照中路过剑阁,而马的影子被拉长;清晨则摇船伴随橹声去瞿唐。

    E. 末联写以前与自己在一起喝酒的朋友没有消息,诗人人好在水榭上依栏潸然泪下,抒发情感的同时,也照应了题目。

    2请赏析“禹庙空山百草香”一句中“空”字的抒情艺术。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北,归而求救国之策。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②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北虽貌敬,实则愤怒,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

    ③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④至京口,得间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中兴机会,庶几在此。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至于永嘉。

    ⑤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刭死;经北舰十余里,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真州逐之城门外,几徬徨死;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竟使遇哨,无不死;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手死;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夜趋高邮,迷失道,几陷死;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救死;至高邮,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至通州,几以不纳死;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付之度外矣!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予更欲一北   觇:窥视

    B. 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   去:去往

    C. 质明,避哨竹林中   质明:天刚亮的时候

    D. 海安、如皋   道:取道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至于永嘉   以有尺寸之地

    B. 不幸吕师孟构恶前   负栋之柱,多南亩之农夫

    C. 巡船所物色   冰,水之而寒于水

    D. 而死付之度外矣   斯百世之遇也

    3下列选项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骑数千过其门

    A.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B. 渺渺兮予怀

    C. 戍卒叫,函谷举

    D.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天祥初至元营,不辱使命,捍卫朝廷尊严。“抗辞慷慨”表现出他大义凛然、敢于抗争的气节。“上下颇惊动”显现出“抗辞”的重大影响。

    B. 作者善于将感情融入叙事。例如选文第4段,既写出当时由中兴有望到无可投奔的处境,又反映出作者由兴奋转为悲愤的急剧变化的感情。

    C. 第五段议论是在前文叙事的基础上展开的,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南宋王朝暗淡前景的担忧以及自己“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决心。

    D. 选文叙述了作者出使元营、面斥敌酋汉奸、冒死逃脱的颠沛流离的经历,表达了文天祥坚定不移的战斗意志、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5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⑴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⑵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每年秋天,大雁都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一”字形,一会儿排成“人”字形。这是因为“一”字形或“人”字形编队飞行更省力。据科学家分析,以“一”字形或“人”字形编队飞行的雁群,飞过的距离比单只大雁能飞的距离要长73%。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