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杭州亚运会不仅是体育盛会,也是文化盛会。开幕式上,国风少年以地为画、踏墨而舞,在水光潋滟的江南画境中,宋韵女子的清雅身姿和芭蕾舞步相互映衬,“中国风”贯穿始终。赛事中,武术、藤球、板球、柔术、克柔术等5个项目分别代表了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和西亚的地域特色,这些非奥项目丰富了亚运会的竞赛内容,诠释着亚洲体育、亚洲文化多元之美。这( )
①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独特的魅力
②说明中华文化是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文化
③说明了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
④启示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下列言论共同体现了( )
我之所以能在科学上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科学的热爱,坚持长期探索。 ——达尔文 相信我,在艺术问题上,下面这句话是实在的:老老实实是最好的办法,宁肯不厌其烦地严肃钻研,而不要投机取巧、哗众取宠。 ——梵高 |
A.持之以恒的精神
B.实事求是的态度
C.敢为人先的追求
D.勇攀高峰的志气
3、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崛起,饱经沧桑而奋发,千锤百炼而愈加坚强,离不开超越时空、历久弥新的中国精神。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 )
A.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C.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4、为乡村医生配上机器人“医助”、让人工智能去“听音查漏”、送孩子读所“智慧学校”……在创新之潮涌动的安徽,科技立地,点亮小康新魅力。这反映了( )
A.创新引领国家走向富强
B.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C.创新促进社会变革
D.创新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5、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10月24日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新法除了规定基本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之外,还重视培育和增进文化自信,旨在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这折射出( )
①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新型民族关系②没有高度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③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要坚持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④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6、下面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部分法治进程。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促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②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③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④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中国著名画家徐悲鸿将西方的绘画技法融入中国画,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绘画风格;西方艺术家在挣脱传统古典主义绘画风格束缚的过程中,也从东方艺术中汲取养分,形成了新的绘画风格。下列名言可以用来说明上述行为的是( )
A.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B.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C.天地之大,黎元为先
D.亲仁善邻,国之宝也
8、2004年,邓小岚从北京来到河北马兰村义务支教,教授音乐课程。18年间,一批批孩子走出大山,站上更大的舞台,而邓老师温暖的目光却始终未曾改变。“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颁奖辞:为什么孩子的歌声如此动人?因为你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从中看到邓小岚( )
①魂系马兰,爱在人间②奉献自我,感恩回馈
③歌声乐曲,美妙动听④振兴乡村教育的品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9、复习中采用图示法有利于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下列图示表述错误的个数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0、某地以5G技术为网络支撑,通过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融合创新打造5G赋能“智慧城市”新样本。通过无人机搭载高清摄像机和5G传输模块,采用无人机航空遥感、地理信息、大数据分析以及人工智能处理等技术,可为城市运行管理、公共安全、应急处理、环保监管等提供有力保障。这表明( )
①创新赋能让社会治理更加高效便捷
②创新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③深化改革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
④技术的创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1、在祖国西南的一个彝族山村,过去,村民的温饱都成问题。现在,该村依靠国家对民族地区的扶持政策,依托得天独厚的草场优势,走上了致富道路……这说明我国( )
A.坚持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基本方针
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根本政治制度
C.保障民族地区各族人民享有高度自治权
D.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增强民族地区的发展
12、农民辛勤耕作,收获希望与幸福;教师立德树人,播撒智慧与关爱;医生救死扶伤,护佑生命与健康…劳动者的手,让我们自豪,让我们骄傲,更让我们钦佩。对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发扬实干精神,劳动创造美好的生活
B.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
C.只要奋斗,就能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
D.新时代是每个奋斗者放飞梦想的时代
13、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下列选项匹配适恰的是( )
①“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放弃” —雷锋精神
②“亲民爱民、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 —女排精神
③“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载人航天精神
④“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伟大抗疫精神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制定爱国主义教育法,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这是因为该法( )
①有利于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②有利于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
③有利于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法律保障④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习近平总书记对石山县6.2级地震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开展搜救,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这说明( )
A.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B.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人类福祉
C.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是党的最高理想和奋斗目标
D.实现同步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16、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下列说法与中国式现代化内涵对应正确的是( )
①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新农村建设,新闻出版总署会同中央文明办,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农家书屋”工程 |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
②深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苑区,在为中国式现代化探索路径上,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发挥好核心引擎作用。 |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
③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必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正确处理几个重大关系” |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
④深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行示范区,在为中国式现代化探索路径上,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发挥好核心引擎作用 |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确立了法治政府建设的总体目标,明确到2025年,政府行为要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建设法治政府,就要( )
①依法执政,防范权力的滥用 ②使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③推进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公信力 ④扩大政府职权,打造全能型政府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8、2023年9月16日的《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文章强调,要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这是因为教育( )
A.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B.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C.是人民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D.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19、2023年3月,游客任先生自驾来西安,因路况不熟将车停在禁停区,交警依法开出罚单。两天后,任先生发现罚单标注“首违警告,零分零元”,感动之余,承认自己违停并点赞交警。交警的行为表明( )
A.公正司法原则有弹性
B.外地游客违章免处罚
C.执法有力度也有温度
D.轻微违法无须负责任
20、2023年9月1日起,《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施行。为了让这部惠及残疾人、老年人等万千群众的法律真正走进现实,为确保各项法律规定落地见效,以下政府部门的举措及影响推导正确的是( )
A.工信部生产适老化智能产品→提升手机App适老助残服务水平→维护公民权利
B.住建部支持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推进老旧小区适老化环境改造→优化公共服务
C.民政部组织困难老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减轻养老负担
D.交通运输部开通“爱心预约”乘车服务→关注残疾人出行难题→简化政府职能
21、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社会等领域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总体显著提高,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然而,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必须建设伟大工程,必须推进伟大事业。
材料二:安不忘危,兴不忘忧。我们必须清醒看到,我国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文明水平尚需提高,面临国际形势的错综复杂,特别是当前美国给我国带来的挑战等。
根据以上背景材料宜宾市某校初三(1班)开展辩论会:甲同学说: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家越来越强大了,没有必要树立忧患意识。乙同学说:我国还面临很多困难与挑战,就是我们国家强大了也应该树立忧患意识。请你辨析
22、[析法律条文育 思维品格]
“双减”政策下,如何在增长的课后时间里,给予孩子最科学、合理的陪伴与教育,已成为父母们必须重视的事情。2021年10月,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31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家庭教育促进法,这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该法对家庭教育中监护人的职责作了明确和具体的规定,告诉监护人怎样科学地进行家庭教育。例如:
该法第三条明确指出:“家庭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第十六条则明确了:家长要培养未成年人的家国情怀;教育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和法治意识;引导未成年人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
该法的出台使家庭教育的实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据此,有学生认为:父母要重视家庭教育,但是用法治的方式促进家庭教育,这是“小题大做”。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以上观点进行辨别与分析。
23、【灿烂文化魅力无穷】
以下是某校初三(1)班开展“时政播报”的部分内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就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在学习和讨论这一内容时,小张认为:“中华文化自信自强,完全继承责无旁贷”。请对小张同学的观点进行辨析。
24、最近,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和谐研究课题组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展开了调查,调查发现:城乡收入差距明显;农民工缺少社会保障;农村儿童受教育条件差;城市低保人员的生活存在困难。
(1)材料的调查结果说明了什么?请结合思想品德课的知识从两个方面分析回答。
(2)就材料的调查结果,谈谈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是什么?
25、欣赏观察下面图片,回答问题
(1)图片反映了文化的什么特点?
(2)面对不同的文化,我们应采取什么态度?
1948年以来,安理会共授权进行了60余项维和行动。另外,联合国还先后组织制定了从不扩散核武器到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等数百个国际条约。
(3)情境材料说明了什么?
截至2013年11月底,中国“蓝盔”部队已参加了中国共参与联合国18项维和行动,共派出维和士兵九千多名,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官兵最多的国家之一。
(4)情境材料说明了什么?
(5)探究:以上(3)(4)材料共同表明了什么?
26、中国声音
参考消息网2018年11月28日报道当地时间11月25日,乌克兰三艘军舰穿越俄罗斯边境,并向刻赤海峡航行,与俄方发生对峙。对峙期间,俄罗斯船只向乌克兰军舰开火,并扣押了硬闯该海域的三艘乌克兰军舰。乌克兰国防部随后发布消息称,该国武装力量根据总参谋长的命令进入全面战备状态。随着事态不断升级,中国外交部在关键时刻紧急发声。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26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应询时称,中方呼吁有关各方保持克制,防止事态升级,并通过对话协商方式,妥善解决分歧。
中国外交部的表态是推动这一事件走向缓和的一个最为现实的表态。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经济联系是其他国家无法取代的。双方一旦陷入完全冲突状态,两国的贸易以及人民都会受到极大伤害,对地区形势也将十分不利。在此背景下,劝和促谈、通过谈判方式解决分歧,是使俄乌双方国家利益受损降到最低的方式。
因此,中国的态度是很公正的。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上述“参考消息”说明了什么。
27、美丽中国。
观察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1)阅读漫画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A.随手扔,扔掉的不只是垃圾,还有自己的______素养。
B.分类放,放下的是垃圾,提高的是______意识。
(2)请说说你心目中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
28、有人说,我国倡导“共同富裕”,就是要达到同等富裕。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