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12月14日—12月17日,第十三届海峡两岸高校文化与创意论坛在华侨大学泉州校区举行,此论坛已持续举办13年。这表明( )
A.两岸同胞同文同种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
B.两岸文化交流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方式
C.两岸同胞对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已经完全认同
D.两岸相关高校在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2、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它们与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这说明了( )
A.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B.“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正确选择
C.“一国两制”适用于世界上任何国家
D.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实现了完全自治
3、中华文明生生不息,中国精神薪火相传。中国精神就是( )
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②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④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下列对古语所蕴含的中华传统美德理解正确的有( )
序号 | 古语 | 中华传统美德 |
①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尊老爱幼 |
② |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 勤俭节约 |
③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热爱祖国 |
④ | 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 | 见利思义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姜宇帆,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的设计者。她说:小时候过年,整个家乡小城都是红彤彤的灯笼,温暖、喜庆,于是就有了灯笼“雪容融”。“雪容融”的肚子还可以发光,希望能温暖世界,也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从她的身上我们看到( )
①青春的我们思想活跃,拥有创造的潜力
②我们可以用自己的微光照亮他人温暖世界
③创造离不开实践,创造是社会实践的源泉
④中国文化是人们心中温暖的家国情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中国民主价值追求的重要思想源头,主要是( )
A.“民惟邦本”
B.“五位一体”
C.“天人合一”
D.“四个全面”
7、2023年9月19日至21日,第九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在新疆喀什召开。会议表示,要牢牢把握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以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对口援疆工作更高质量开展。实施对口援疆战略,有利于( )
①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
②保障新疆各族人民在各领域享有相同的权利
③实现新疆同步富裕的现代化
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2023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指出,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这一科学论断阐明( )
①世界各国应秉持团结合作、共同发展的理念
②各国人民都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和自由
③丛林法则、“零和博弈”的老路走不通
④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2023年两会期间,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收到代表议案271件、代表建议8000多件,六成以上是通过调研、走访等方式形成,承载着满满的民意。这表明( )
A.全国人大代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
B.全国人大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C.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依法行使职权
D.拓宽基层群众自我管理的途径
10、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中,我国要( )
A.我国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B.推动建设和平发展、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C.坚持中国优先原则,反对经济全球化
D.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
11、仰望星空、嫦娥“奔月”、北斗组网、天问“落火”、羲和“探日”,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俯瞰大地,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成为亮丽的国家名片……时代交响已经响彻中国大地。这说明( )
①我国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②创新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③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④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任重而道远
A.①③
B.①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2023年11月28日,新一代国产CPU——龙芯3A6000在北京发布。龙芯3A6000处理器采用龙芯自主指令系统龙架构(LoongArch),经过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刻苦攻关,无需依赖任何国外授权技术成功上岸,这是我国自主研发、自主可控的新一代通用处理器。它的推出,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发的CPU在自主可控程度和产品性能方面达到新高度,性能达到国际主流产品水平。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上述材料充分说明( )
①我国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
②我国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
③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④我国成功进入创新型科技强国行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上述材料出现的可喜局面得益于( )
①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②国家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结果
③广大科技工作者发扬无私奉献、团结协作伟大中国精神的结果
④我国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结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以下是部分法律条文中融入道德理念的相关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七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 第一条为了防止食品浪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
将道德理念融入法律条文这一做法( )
①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
②可以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③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真正赢得人们内心的拥护
④说明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道德的教化作用更重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下图表明了,我国党和政府( )
①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奋斗目标
②带领我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④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某校开展“你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感受和理解”主题活动。以下是李明同学收集的几项内容,其中与勤劳勇敢相符的是( )
A.差以毫厘,谬以千里
B.不惰者,众善之师也
C.出入相友,守望相助
D.十二阑干,故国三千里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出台开启了我国法治新时代,为人民生产生活筑牢了良法之基,为民事主体合法权益的保护提供了良法之基,为维护经济社会秩序营造了良法之治。下列对“良法”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要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
B.应当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程序正当
C.应该符合公平正义的要求,保障人权
D.可以凌驾于现行宪法之上,与时俱进
17、有人说,有三个“苹果”改变了世界:第一个诱惑了夏娃,第二个砸醒了牛顿,第三个就是来自美国的红遍世界的“App1e”。“苹果”为什么这么红呢?用其前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乔布斯的话说,就是“领袖和跟风者的区别就在于创新”。创新是( )
①民族进步的灵魂②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③企业成功的法定要求④我国民族精神的核心
A.①②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
18、两千多年前,西汉张骞从陕西西安出发,出使西域,带回葡萄、苜蓿等物种。两千多年后,被誉为“新钢铁驼队”的“长安号”中欧班列从哈萨克斯坦满载回程......中国同中亚国家建交以来,双方相互尊重、睦邻友好、同舟共济、互利共赢,中国始终是促进中亚繁荣稳定的坚定力量。这说明中国( )
①坚持合作共赢,建设共同繁荣的世界②坚持交流互鉴,建设开放包容的世界
③坚持命运与共,主导中亚安全与发展④坚持担当作为,做中亚关系的领导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打铁还需自身硬”,中国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必须积极谋求自身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为此我国要( )
①把提升发展质量放在首位
②积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③以更加开放的态度积极主导全球规则制定
④要加快构建以国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厘清概念之间的关系,是学好道德与法治课的一个重要学习方法。下列概念之间关系符合图示的是( )
A.①中华文化②传统美德③助人为乐
B.①民主形式②民主管理③民主监督
C.①基本国策②节约资源③保护环境
D.①根本政治制度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21、2018年1月,住房城乡建设部下发通知,在全国确定四十六个重点城市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年底要形成若干垃圾分类示范片区,探索建立宣传发动、收送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机制;2020年底前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基本形成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2035年前,全面建立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垃圾分类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围绕垃圾分类处理,两位同学发表了各自的看法,请你对他们的观点进行辨析。
22、2020年,骤然袭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全人类平静的生活。
材料一 面对肆虐的疫情,我国上下齐心协力,全面出击,迅速取得了疫情防控战的阶段性胜利。在中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全球疫情还在迅速蔓延的时刻,中国以各种方式优先向发展中国家供应疫苗,包括捐赠和无偿援助,分享中国抗疫经验,提供技术指导。
(1)中国疫情防控战迅速取得阶段性胜利的根本保证与力量源泉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 当前,我国本土疫情呈零星散发和局部聚集性疫情交织叠加态势,防控形势日益严峻。然而一些地方政府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进退失措,出台的一些防控措施朝令夕改,个别地方政府甚至出现“隐瞒、谎报”等严重妨碍疫情防控的违法行政行为。
对此,甲、乙两位同学围绕“如何进行疫情防控”这个议题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2)运用所学知识,对甲、乙两位同学的观点进行综合评析。
23、背景材料:近年来,部分青少年学生中出现了下图漫画中的现象:盲目崇尚外来文化,对我们中华传统文化却不屑一顾。
请你运用文化自信的相关知识,对下图漫画中此类行为进行辨析。
24、[促进社会和谐 实现伟大梦想]
“一个手掌,摊开是多个指头;握紧就是一个拳头。“艰巨的事业需要强大的力量,伟大的复兴需要共同的奋斗。凝心聚力促和谐,同心共筑中国梦。
(1)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和谐”与“梦想”的关系。
(2)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为促进和谐,实现中国梦,当代青少年应如何担当使命?
2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前往北京市小学亲切看望小朋友。习近平主席走进一年级(1)班教室,语文老师正在给学生上成语课,墙上挂满了孩子们根据成语故事创作的画报。“一鸣惊人”愚公移山”“孔融让梨.”.....孩子们指着画报齐声念着十个成语。 当他们念到成语“不屈不挠”时,习近平主席接过来说:“好,我祝你们不屈不挠,马到成功!”
(1)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说你读了. 上述材料后受到的启发。
(2)举例说明我们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代代传承的传统美德。
(3)结合自身实际,写出两种你在日常生活中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做法。
26、中国梦涵盖“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追梦前行。
(1)我国第二个百年第二阶段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2)运用所学如识回答我们应该如何实现中国梦?
27、2012年6月7日至7月6日,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为夏日的北京增添了一份绚丽。一场场精彩演出,既是我国各民族文化的大交流,也是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生动写照。党的十六大以来的10年,是我国民族工作奋发有为的10年。党和国家根据民族地区的实际,坚持国家帮助、发达地区支援、民族地区自力更生相结合,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在一系列优惠政策支持下,民族地区的面貌发生了巨变。
(1)保障少数民族人民行使自己民主权利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2分)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1分)
(3)建国后民族关系极大发展,形成怎样的民族关系?(1分)
(4)为推进这一民族关系我们青少年能为此做些什么?(4分)
28、【生态文明,守望相助】
2022年9月15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聚焦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成就:
一、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阶段性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二、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提升。
三、扭转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态势。
十年来,我国成为全球“增绿”的主力军,森林碳汇增长7.3%。农业、基础设施等关键领域抵御气候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此外,我国还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并为推动全球气候治理作出中国贡献。
你所在的学校准备围绕此次发布会开展一系列活动,现在请你参与其中并完成下列任务。
(1)【活动主题】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个主题。
(2)【活动方式】你认为本次活动可以采取哪些方式?
(3)【发展理念】为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我国坚持的发展理念是:创新、_____、绿色、开放、____。(请将空白处填写完整)
(4)【建言献策】“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请你向国家提出合理化建议。(不得抄写上述发展理念)
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为了山清水秀、天蓝地绿,为了建设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我们发出以下倡议: ① ② ③ 倡议人:××× 2022年12月25日 |
(5)【落实行动】请你完成下面的倡议书。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