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图中政府设立“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的做法( )
①体现了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②有利于政府依法行政
③有利于公民行使监督权 ④有利于推进政府公正司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某中学举办以“增强民主意识,参与民主生活”为主题的宣传活动, 同学们搜集了一组素材。以下素材能体现这一活动主题的是( )
A.《爱国主义教育法》自2024年1 月1日起施行
B.晓华向学校反映校门口附近的交通堵塞问题
C.我国公安机关打掉多个缅北电信网络诈骗窝点
D.晓明对广东省中考改革方案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3、2023年11月28日,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互联互通的超级工程深中通道主线正式贯通,深中通道通车有利于( )
①港澳与内地共同发展,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
②港澳与内地融为一体,不再有制度差异和交流障碍
③实现粤港澳大湾区更为紧密的经济合作,形成粤港澳创新合作发展的新格局
④增进港澳与内地的密切联系,增强港澳同胞的获得感、信任感,提高凝聚力和向心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如图漫画《碰碰看》反映了( )
①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侵犯分割 ②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已指日可待
③中国人民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决心 ④必须采取非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人口共14.12亿人,与2010年相比,增长5.38%,年均增长率为0.53%,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均增长率下降0.04%。60岁以上人口比重由2010年的13.26%上升到18.70%。数据表明我国( )
①总人口增速趋缓②人口老龄化加剧
③人口流动性较大④男女性别比偏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成立七十年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下列对隆林各族自治县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原因进行推导,正确的是( )
A.增加就业机会→发展民族特色经济→少数民族地区优先发展
B.国家政策支持→输入技术、管理、人才→消除民族差异
C.互联网+农业销售模式→扩宽销售渠道→带动农民创收
D.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享有高度自治权→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7、近日央视报道,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各地立足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国经济稳中加固、稳中向好,展现出强大韧性与蓬勃活力。稳中加固、稳中向好,体现在中国人手中的饭碗里。取得这些成就的根本原因是( )
A.我国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
B.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C.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D.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
8、友谊就像一株向阳生长的植物,需要精心呵护。以下呵护友谊的做法,正确的是( )
A.在考试时给好朋友传答案
B.帮助基础薄弱的好友补习功课
C.把好朋友的秘密告诉别人
D.约好朋友放学后去网吧玩游戏
9、2023年10月11日,国台办新闻发言人陈斌华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说,“台独”与台海和平水火不容,是台海地区和平稳定的最大威胁。对这一观点解读正确的是( )
①台湾和大陆应当和平共处,两岸事务互不干涉
②我国坚定维护国家统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③台湾问题事关中国核心利益,无任何妥协退让
④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是维护台海地区和平稳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今天“绿色化”已悄无声息地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低碳,文明生活方式,从我做起。请选出“我”正确的行为( )
①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②尽量搭乘公共交通工具上学
③节约粮食,每顿饭只吃肉④晚上做作业不开灯,用循环充电的手电筒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1、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广东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今天的广东击鼓催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将继续保持“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可见( )
A.改革让广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B.开放提升了广东的核心竞争力
C.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D.改革的目的就是走向强国之路
12、电影《长津湖》热播,讲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某部穿插七连参加长津湖战役的过程,展现了人民军队炽烈的爱国情怀、对党和人民的无比忠诚,生动诠释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该影片震撼荧屏( )
A.表明中国的影视文艺作品已经称雄世界
B.彰显了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中坚力量
C.启示我们弘扬主旋律就能再创文化辉煌
D.深深激发着国人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信
13、杭州第19届亚运会火炬名为“薪火”,寓意传承,设计思想源于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良渚文化。这向世界展现了( )
A.中华文化是美德的精髓所在
B.中外文化交流互鉴、趋于统一
C.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D.中华文化具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14、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在伟大实践中形成了包括长征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我们要大力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因为这些伟大精神( )
①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②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
③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④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物质保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我国航天科技取得辉煌成就后,一些海外华人说:“我们中国的飞船飞得多高,我们海外华人的头就会抬多高!”这充分说明( )
A.中国人在世界上有很高的地位
B.祖国的兴衰荣辱和个人息息相关
C.祖国发展了,社会成员就能提高幸福指数
D.个人的发展是国家进步的重要保证
16、中华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血脉,下列古语与中华民族精神内涵对应不恰当的是( )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爱国主义
B.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团结统一
C.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自强不息
D.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爱好和平
17、2022年9月7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与中国邮政联合推出《中国现代科学家(九)》纪念邮票。本组纪念邮票一套4枚,入选的四位科学家分别为地质学家刘东生、物理学家程开甲、数学家吴文俊和农学家袁隆平。发行《中国现代科学家》纪念邮票旨在( )
①形成推动创新的法治环境
②用制度创新促进公平正义
③在全社会弘扬科学家精神
④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2023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上发表重要文章《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指出:纵观人类历史,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世界强国无一不是教育强国,教育始终是强国兴起的关键因素。我国如此重视教育,是因为( )
A.教育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B.教育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
C.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D.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教育
19、道德与法治课上,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一些时政素材,下列对素材的解读正确的是( )
选项 | 时政素材 | 解读 |
A | 3月1日,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开始实施 | 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
B | 政府严惩借日本核废水排海哄抬盐价的行为 | 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行政权 |
C | 李某参加了当地的公共交通价格调整听证会 | 社会听证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 |
D | 国家提出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 | 生育政策应与时俱进 |
A.A
B.B
C.C
D.D
20、2022年,新华社发表《扎实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述评》。文章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中华大地展示出勃勃生机和强大生命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新画卷徐徐铺展……下列符合我国民主建设进程的是( )
①实施全过程人民民主②探索民主制度的足音③保障人民的合法权利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②→③→①
21、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成果,实现共同富裕是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改革释放创新活力,让中国走在国强民富的道路上。回望来路,展望未来,同学们围绕中国的发展展开讨论:
A:连年持续深化改革,中国腾飞发展,已经步入发达国家行列。
B: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共享改革成果,铸就民族复兴辉煌成就。
22、近年来“中国天眼”启用,第一艘国产航母下水、量子计算机问世……中国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频频亮相,中国人的科技自信也一次次被点燃,如今的中国,在航天、高铁、核电等高科技领域取得一系列成果,中国制造遍及世界,正由“跟跑者”向“领跑者”转变。
据此,小红同学认为:“当前的中国已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你赞同她的观点吗?为什么?
23、据统计,因垃圾分类不到位,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近300亿元人民币。为此,一些地方相继制定生活垃圾投放分类指南:如设置干、湿两个垃圾桶,剩菜剩饭等厨余作为“湿垃圾”单放:“干垃圾”按可回收、有害垃圾分类,最后将不同垃圾投入不同的分类垃圾回收箱。
为此,小周同学认为垃圾分类太麻烦,益处不大,与中学生无关。中学生主要任务是学习,在学习中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比参与垃圾分类更有意义
请结合所学的知识,对小周的说法进行评析
24、2018年4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强调,“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40年前,邓小平同志大声疾呼: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今天,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能发生如此深刻的变化,我国能在国际社会赢得举足轻重的地位,靠的就是坚持不懈推进改革开放。”
(1)改革开放给今天的中国带来了哪些变化?
(2)你的家庭生活肯定也发生了新改变。请列举几例与大家分享。
25、 习近平强调“但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我们必把法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党和国家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坚持在法治轨道上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依靠法治解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确保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法治中国,正在路上。
(1)材料体现了我国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什么?
(2)法治的要求有哪些?
(3)请你根据材料,说说我国为什么选择法治道路?
(4)厉行法治,公民、政府应该分别怎样做?
26、 材料:2018年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法治是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保障。新时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必须立足全局和长远来统筹谋划,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1)请你谈谈法治的作用。
(2)厉行法治,需要我们怎么办?
27、创新的重要性?
28、习近平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强大的创新力量。当前,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异常激烈,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常态的一个核心要义就是大力推进全面创新,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动力。
(1)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什么的竞争?
(2)为此,我们要实施什么战略?要求我们必须怎么做?
(3)我们必须始终把教育摆在什么地位?
(4)青少年应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