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图为北半球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海洋)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百帕)。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②两地的风向分别是( )
A.东南风、西北风
B.西北风、东南风
C.东北风、西南风
D.西南风、东北风
【2】甲、乙、丙、丁四处风力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下图为四种常见地貌类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图示地貌类型判断正确的是( )
①甲为风沙地貌——雅丹②乙为河流地貌——河曲
③丙为喀斯特地貌——峰丛④丁为风沙地貌——新月形沙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关于四地地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河谷呈V形,岸壁较陡,谷底常见较大石块
B.乙—河道呈S形,枯水期河流改道易形成牛轭湖
C.丙—沟槽与垄脊相间分布,其走向与主风向垂直
D.丁—沙丘迎风坡陡背风坡缓,连在一起形成链状
3、图为浙江金华的小磊同学在农历八月十八22:00赏月时拍摄的照片。完成下面小题。
【1】照片中的星星最不可能是( )
A.金星
B.火星
C.木星
D.土星
【2】一天后小磊同学在同一时间、地点和方位观察到的夜空最接近( )
A.
B.
C.
D.
4、有关地球圈层结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B.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
C.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D.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的地壳和地幔部分
5、民航客机的飞行分为起飞、巡航和降落三个阶段。航程主要为巡航,也就是平飞阶段。飞机滑行距离要求尽可能短。我国民航规定,中型以上的民航客机都在海拔7000至12000米的高空飞行。下图为飞机在海拔8千米左右窗外景观图,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中型以上的民航客机选择在海拔7000至12000米的高空飞行,是因为此空间( )
①大气垂直运动较少②水汽和尘埃含量较少③飞鸟飞行数量很少
④对地面产生噪声污染相对较少⑤飞行高度遵循舒适、经济原则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2】下面民航客机飞行各阶段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起飞阶段一般逆风起飞
B.平飞阶段燃料燃烧充分
C.降落阶段乘客颠簸感强
D.降落阶段一般迎风降落
6、图为太阳直射点移动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当太阳直射点位于d点这一天( )
A.中国大部分地区为夏半年
B.南极圈出现极昼
C.太阳黑子数目最多
D.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2】当太阳直射点位于b点这一天( )
A.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
B.地球公转速度最快
C.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慢
D.地球公转速度最慢
7、图为我国黑龙江省(温带季风气候)某一小型山间盆地植被景观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树种a最有可能是( )
A.热带树种
B.常绿树种
C.落叶树种
D.硬叶树种
【2】图中草的形态特征与习性最可能为( )
A.根系发达耐旱
B.根系短浅喜肥
C.多肉有刺耐贫瘠
D.叶片肥大忌渍
8、2022年10月12日,三位航天员在距离地球约400千米的中国空间站为广大青少年进行了精彩的太空授课。12月4日,三位航天员完成六个月的飞行任务后,搭乘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平安“回家”。返回舱进入80千米高空的大气层后,造成地面与飞船之间的无线电通信中断,被称为“黑障区”。在离地面40公里左右的高度时,神舟十四号已经基本脱离“黑障区”安全到家。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国空间站所处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是太阳系
B.中国空间站所处位置大气的主要热源为地面
C.中国空间站运行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
D.最可能干扰本次太空授课电视直播收看效果的是太阳辐射强弱
【2】返回舱在返回过程中( )
A.“黑障区”主要分布在平流层
B.外部空气密度越来越大,气压越来越高
C.气温经历升—降—升—降的过程
D.在距地面50千米处遇到复杂多变的天气
9、位于山东半岛的成山头自古被誉为“太阳启升的地方”。成山头有很多典型的地质自然遗迹,下图所示的地貌形态属于( )
A.流水地貌
B.喀斯特地貌
C.风成地貌
D.海岸地貌
10、图为某地等压线图,图中实线圆圈及弧线代表等压线,四个箭头表示甲地风向及受力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1】四个箭头中,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是( )
A.a
B.b
C.c
D.d
【2】关于图示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图中甲地在北半球 ②图中乙处气压较周围气压相对较低
③图中四个箭头示意高空的风及受力状况 ④形成风的根本原因是地表冷热不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下图为我国某地某日(晴天)的气温、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的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三曲线分别代表( )
A.①-太阳辐射②-地面辐射③-气温
B.①-地面辐射②-气温③-太阳辐射
C.①-地面辐射②-太阳辐射③-气温
D.①-气温②-地面辐射③-太阳辐射
【2】在大气受热过程中,正确的是( )
①地面吸收太阳辐射量与下垫面状况无关②地面辐射量取决于地表温度
③地表反射率越大地面辐射量越小④地面反射的是长波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2、相邻的两条河流,在发育的过程中,低位河若具有较强的侵蚀力,河谷上源不断加长,以至于与高位河相遇,进而袭夺其河水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下图分别为河流袭夺前后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图中河流袭夺过程及其反映的主要地质作用表达正确的是( )
A.M河是低位河,袭夺了N河上游侧向侵蚀
B.N河是低位河,袭夺了M河上游侧向侵蚀
C.M河是低位河,袭夺了N河上游溯源侵蚀
D.N河是低位河,袭夺了M河上游溯源侵蚀
【2】发生河流袭夺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河流域范围不变
B.a处河段通常河谷宽阔、流速缓慢
C.N河流上游侵蚀增强
D.N河流量与现在河谷规模不相称
13、下图为泥石流示意图及发生泥石流时逃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当泥石流发生时,在泥石流流经区和堆积区的游客,正确的逃生方法是( )
A.朝河流下游方向迅速跑到地势低的地方
B.垂直于河谷方向逃离,尽量逃往地势较高处
C.沿着山谷向山顶奔跑,寻找制高点
D.站在原地大声呼救
【2】为防御此类地质灾害,该地可以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
①提高植被覆盖率②修建水利工程③修建护坡工程④清除河道淤泥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4、日照时数是指太阳在一地实际照射地面的时数(单位:小时),它与白昼长度、云量和地形等条件有关。如图为我国年日照时数等值线图。成都与上海两地年日照时数差异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
B.地势
C.昼长
D.云量
15、下图为“亚洲局部区域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判断此时P地的风向是( )
A.西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2】甲、乙、丙、丁四地风力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6、雾凇俗称“树挂”,是低温时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是非常难得的自然奇观。2020年冬至前后,福建南平、龙岩、宁德、三明等地的高海拔地区出现了雾凇景观。银装素裹、玉树琼枝的美景煞是好看,让人宛如进入冰雪童话世界,吸引了不少游人和摄影爱好者专程前往“打卡”(左图)。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从大气受热过程来看,雾凇的形成是因为( )
A.①较强
B.②较弱
C.③较弱
D.④较弱
【2】游人和摄影爱好者“打卡”的最佳时间是( )
A.晴朗微风的清晨
B.多云温暖的午后
C.狂风暴雨的子夜
D.细雨蒙蒙的傍晚
17、2018年我国高铁总运营里程已经达到了2.9万千米,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高铁大国。高铁的速度约每小时300千米,而普通火车的速度只有每小时60—80千米,同样的距离,乘坐高铁要比乘坐火车快得多。据此完成问题。
【1】我国高铁未能完全取代普通火车的原因有( )
①高铁站点距离市中心远 ②普通火车覆盖地域较广
③普通火车较为经济实惠 ④高铁因运行速度快而不安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从自然条件考虑,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高铁线路布局时,需要调取的图层有( )
①沿线地质结构图 ②沿线地形图
③沿线资源分布图 ④沿线植被类型分布图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8、某科幻电影中,中国的“南极庭院计划”真空隧道,由中国的漠河穿过地心到达南极大陆的南极半岛。地球隧道运输没有摩擦力,地心列车通过自由落体运动穿行于隧道,全程耗时约40分钟。完成下面小题。
【1】地心列车出发时最初穿过的地壳层( )
A.属于岩石圈的一部分
B.海洋部分较厚
C.平均厚度为5-10km
D.含有软流层
【2】地心列车播报“您现在已到达4100km深度,速度为7.5km/s,继续加速”时( )
A.已过莫霍面,未到达古登堡面
B.位于液态地核中部,奔向固态地核
C.已通过地心,位于液态地核中部
D.接近地心,检测到地震波横波和纵波
【3】地震波自上而下经过莫霍面时( )
A.纵波、横波速度都突然减慢
B.纵波速度突然减慢,横波消失
C.纵波、横波速度都整体加快
D.纵波消失,横波速度突然减慢
19、丹霞地貌由红色的砂砾岩层构成,垂直节理发育。广西资源县八角寨丹霞地貌景区(下图)是广西目前唯一的国家级地质公园,园区内部多地貌景观只露出“腰身”,具有“雄、奇、险、幽、秀”等特征。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丹霞地貌的形成演化过程正确的是( )
A.固结成岩→地壳抬升→沉积作用→外力侵蚀
B.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固结成岩→沉积作用
C.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D.外力侵蚀→沉积作用→地壳抬升→固结成岩
【2】广西资源县丹霞地区山麓的自然植被是( )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高山植被
【3】下列关于园区内很多地貌景观只露出“腰身”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
A.山顶平缓光照强,土壤保水性差
B.“腰身”热量条件不足,植物不易存活
C.山麓土壤深厚肥沃,水分较充足
D.山体相对高度大,岩石风化差异显著
20、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太阳辐射的能量是巨大的,尽管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到达地球,但是对于地球和人类的影响却是不可估量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太阳的能量来源于( )
A.黑子和耀斑的强烈活动
B.强烈的太阳风
C.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D.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2】有关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影响的正确叙述是( )
A.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活动
B.太阳辐射与地球上某些自然灾害如地震、水旱灾害的发生有关
C.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表水体、大气运动的主要动力
D.太阳辐射的电磁波对地球磁场影响明显,从而使地球上产生“磁暴”现象
21、2023年10月22日起,京津冀周边地区出现重度雾霾天气,下图为“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②、④、⑥依次为( )
A.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B.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C.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
D.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
【2】雾霾笼罩时,京津冀地区大气的保温作用增强,与其直接相关的环节有(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3】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可以使( )
A.①增强
B.②增强
C.③减弱
D.④增速减弱
22、一般认为月均太阳辐射总量在300兆焦/平方米以上,能够使集热面积3平方米热水器产生的热水量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热水需求。读重庆市月均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重庆月均太阳辐射总量在一年内( )
A.满足日常需求8个月
B.超过半年完全不可利用
C.年内变化幅度比较小
D.满足日常需求不到半年
【2】与太阳辐射能密切相关的是( )
①豫章郡出石,可燃为薪。
②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③烟火冲天,其声如雷,昼夜不绝,声闻五六十里,其飞出者皆黑石硫黄之类,经年不断……热气逼人三十余里。
④生于水际,沙石与泉水相杂,惆惘而出,土人以雉尾挹之,乃采入缶中。颇似淳漆,燃之如麻,但烟甚浓,所沾帷幕皆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与重庆相比,拉萨太阳能丰富的原因有( )
①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②阴雨天少晴天多,大气透明度好
③地势高,距离太阳近,太阳辐射强④地势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3、我国海水养殖空间正在由近岸向深远海扩展。深远海养殖涉及苗种、装备、加工、物流等多个环节,对配套产业的依赖度较强。“深蓝1号”为我国大型深远海养殖装备,在距山东日照海岸线约130海里的黄海海域成功养殖三文鱼(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所示“深蓝1号”的放置位置在我国的( )
A.领海
B.内水
C.毗连区
D.专属经济区
【2】相对于近岸养殖,深远海养殖( )
①开发成本低②技术依赖性强③自然风险小④产业关联度高⑤养殖容量大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3】我国发展深远海养殖有利于( )
①维护国家海洋权益②增加海洋生物资源种类
③开发海洋空间资源④改善深远海域生态环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4、自然灾害给我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为了保障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防灾减灾建设。完成下面小题。
【1】防灾减灾的主要目的是( )
A.监测灾害发生过程
B.战胜自然灾害
C.杜绝自然灾害的发生
D.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
【2】下列属于灾中救援与救助的有( )
①对生命线工程采取紧急防护措施②对次生灾害源进行检查加固③对灾区进行民间救济④按照救灾预案进入应急状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下列关于救灾应急预案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主要目的是在灾害突发的情况下,使救灾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
②主要是在灾中应急时发挥作用
③对于不可准确预测的突发性灾害,救灾应急预案毫无用处
④各应急机构应职责分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5、地心游记
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所著的长篇科幻小说《地心游记》讲述了探险家布洛克教授同他的侄儿同克赛和向导汉思斯按照前人的指引,在地底经过整整三个月的艰辛跋涉,进行科学探险的故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在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地心游记》中,主人公可以在地下放行,甚至穿过地心。但就当前实际的科技水平来说,人类还无法实现“地心漫游”。目前最深的钻井,深度为12千米,仅仅触及地球的“表皮”,目前人们主要靠各种间接手段了解地球内那。
材料二1901年,克罗地亚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意外地发现,地震波在传到地下50千米处有折射现象发生。他认为,这个发生折射的地带,就是地壳和地壳下面不同物质的分界面。材料三1914年,德国地震学家古登堡发现,在地下2900千米深处,存在着另一个不同物质的分界面。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莫霍洛维奇和古登堡,就将两个面分别命名为“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并根据这两个面把地球分为地壳,地慢和地核三个圈层。如图为“地展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图”及“地球内部圈层图”
(1)图中的短波A为____波,地震波为B改____波,不连续面D为____面,不连续面F为____面。
(2)图中地震波波速较快的是____(填字母)被,它能在____中传播。
(3)图中C为____,E为____,H为____,其中G的物质状态为____,原因是____。
(4)为探测莫霍界面的情况,在下列四地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最迟从莫霍界面传来地震波的是( )
A.北京
B.拉萨
C.成都
D.上海
26、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地理模式图,完成下列要求。
(1)若该模式图示意地层结构,③④之间地层的形成时间____(早或晚)于①②之间地层。阴影部分表示的地层中含有大量裸子植物化石,该地层所属的岩石类型是____岩,该地层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是____代。该地质年代最具代表性的动物是____。
(2)若该模式图示意太阳大气层的结构,阴影部分表示色球层,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____层,曲线③④之间的太阳大气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____。
(3)若该模式图示意地球的内部圈层,阴影部分表示地幔,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____,曲线③代表的界面是____。在该界面横波的传播特点是____。
27、读某节气光照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列问题。
(1)此图为以__________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
(2)图中晨线是_________,昏线是_________。
(3)此时A点的地方时为______时,C点的地方时为______时。
(4)A、D、E三点的自转线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____________,有一发炮弹从D点射向乙点方向,炮弹将落在D、乙所在经线的________(东或西)侧。
(5)图中D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位于______半球和_______半球。
28、下图分别为非洲和中国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自然带④的名称是_______,其对应气候的成因是_______。
(2)自然带⑤到⑦的变化主要体现了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形成的基础是____。
(3)图中A处与①处气候类型不同,主要的影响因素是_________.(单选).
A.海陆位置 B.洋流 C.地形 D.人类活动
(4)甲、乙两图代表两种不同的气候类型,其中与⑤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图.其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
29、下图为北半球太平洋海域洋流简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按海水温度分类,洋流②属于____洋流③属于____。洋流②水温比洋流③____。
(2)若自西向东横跨北太平洋,沿洋流____(填序号)航线可节约燃料。
(3)世界著名的北海道渔场是洋流____(填序号)与洋流____(填序号)的交汇形成的。
30、读“地球三圈环流形成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
(2)甲风即是图左侧的________(1、2、3、4、5、6)。
3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左图表示的是_______(1月或7月)月份季风图。F的风向为_______风,北京的风向是_______风。
(2) a和b之间的风向为________,d为________气压带。
(3) 图5中E季风势力最强时,B处气压名称为____________。此季节图6中字母_____________所代表的气压带被大陆切断。
(4) 此月份,图5中C地是_______ 季节(夏季、冬季);C地气压值与同半球同纬度海洋相比是____________ (高压、低压) ,半年之后C所在大陆西北部刮__________ 风,其成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读某海域大洋环流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环流位于______半球,分布的海洋有______、 、 。
(2)A、B、C、D属于暖流的是___________、 。
(3)甲、乙两地海水温度较高的是______,洋流A、C能使流经海区温度降低的是________。
(4)若该海域是太平洋,则洋流A的名称是________,洋流C对沿岸地区的气候影响为_____,该海域有世界著名的大渔场_________。
3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堪察加半岛长1250千米,面积37万多平方千米,是俄罗斯第二大半岛,有127座火山(图1)。某科考队8月考察中发现,勘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图2是考察队员拍摄的堪察加半岛克柳切夫火山(海拔4750米)景观。
(1)描述克柳切夫火山景观的主要特点。
(2)概括堪察加半岛的地形特征。
(3)分析堪察加半岛南北植被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
34、下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某半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示意图所处的半球是____,判断依据是____。
(2)②气压带的名称是____,受其与⑥风带交替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是____,该气候的特征是____。
(3)冬季东亚地区的主导风向是____,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
35、读下面光照图,回答下列小题。
(1)A、B、C、D角速度的大小关系是_____。
(2)ABCD线速度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
(3)图中弧AB为晨昏线中的______。
(4)丁点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__。
(5)C点的昼长约为_______小时。
(6)此时,北京时间是________时。
(7)由D点向北运动的物体的运动方向会偏向______侧(东南西北)。
(8)此图表示的节气为______。
36、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若河流流出山口,则在山口处常形成的地貌是____,对应____(图甲或图乙);若河流注入海洋,在入海口处常形成的地貌是____。
(2)若图甲,乙中两地貌在图丙中都有分布,则图甲地貌在丙图____处分布,图乙地貌在____处分布。
(3)河流中上游河谷横断面大多呈____形,河流中下游河谷横断面大多呈____形。
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8月10日晚以来,四川盆地西部多个城市遭遇了入汛以来的最强降水。在雅安芦山出现24小时460多毫米的降水,本次降水将持续10天左右。强降水区覆盖了青衣江、沱江、岷江、嘉陵江、涪江上游,导致成都、绵阳等10多个地区10.7万人受灾。特大暴雨成灾后,雅安市立即启动自然灾害救助Ⅱ级应急响应、Ⅳ级防汛应急响应。
(1)结合材料,简述本次降水的特点。
(2)说明为防范本次洪水灾害应采取的措施。
(3)列举两例洪水发生时,可能诱发的自然灾害。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