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的标志是
A. 七七事变
B. 八一三事变
C. 九一三事件
D. 四五运动
2、历史学习要学会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英国以“亚罗号事件”为借口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B.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
C.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D.《北京条约》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外,又增开天津为商埠
3、下图是反映民国初期的一幅图片,从中我们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①袁世凯复辟帝制违背历史潮流
②兴起了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
③孙中山领导了反袁斗争
④1915年12月,袁世凯宣布退位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4、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争取民族解放的历史,也是一部进行不懈武装斗争并取得胜利的历史。请将下列四个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
A. ③①②④ B. ①②③④ C. ②①③④ D. ④①③②
5、在中国请求变法图强的维新派代表人物是
A.康有为、梁启超
B.李大钊、陈独秀
C.李鸿章、张之洞
D.曾国藩、左宗棠
6、反映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强化的单元是
A.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B. 《民族关系发展与社会变化》
C.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D.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7、在云南组织护国军,领导云南独立的将领是
①蔡锷
②黄兴
③李烈钧
④唐继尧
⑤陆荣廷
A. 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⑤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8、中华民国成立后,他逆历史进步潮流而上,公然复辟帝制,“八十三天皇帝梦”醒之后在全国人民的唾骂声中绝望死去。“他”是
A.袁世凯
B.冯国璋
C.段祺瑞
D.张作霖
9、被日本侵占长达50年之久,于1945年回到祖国怀抱的是( )
A.香港
B.澳门
C.台湾
D.青岛
10、章炳麟撰写的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是
A.《警世钟》 B.《革命军》 C.《猛回头》 D.《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11、1949年4月,陈毅欣然写道:“旌旗南指大江边,不尽洪流涌上天。直下金陵澄六合,万方争颂换人间。”该诗描写的历史事件是
A.强渡长江,推翻国民政府
B.民众支前,淮海战役胜利
C.瓦解敌军,和平解放北平
D.挥师南下,基本歼灭残敌
12、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约法》
C.《钦定宪法大纲》 D.《中华民国宪法》
13、为挽救民族危亡,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该事件是( )
A.创办强学会
B.百日维新
C.公车上书
D.戊戌政变
14、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关于《辛丑条约》的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
A.签订于1901年 B.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
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5、每年的四月初八是“问祖炎帝,寻根高平”海峡两岸神农炎帝民间祭祖典礼的活动日。台湾同胞罗运源告诉记者:“在台湾祭祖是四月二十六日,不论是哪一天祭祖,我们都是祭拜炎帝,都是炎黄子孙,两岸民众在传承和弘扬神农炎帝文化上的文化认同是越来越明显。”这反映出( )
A.两岸同胞同根同祖,有共同的文化
B.“一个中国”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
C.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
D.两岸实现了通邮、通航、通商的“三通”
16、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古田会议
17、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重要准备。出席会议的代表有662人:中共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各人民团体、解放军、全国总工会、青年团、全国妇联、学联以及少数民族、国外华侨、宗教界等方面代表。包括从辛亥革命、北伐战争、五四运动、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性人物,甚至还包括清朝末期和北洋时期较有声望,后来同情革命、为人民做过好事的人士。从代表的构成看,最能体现( )
A.政协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代表人民意志
B.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C.中国共产党在政治协商会议中居于领导地位
D.政治协商会议代表是由全体公民选举产生的
18、下方表格内容反映了近代中国( )
A.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B.经济的变化
C.外交事业的发展
D.科技的进步
19、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总方针,毛泽东还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这次会议是
A.遵义会议
B.中共七大
C.八七会议
D.古田会议
20、1970年10月,彭德怀对20年前毛泽东作出的某个决策作出了这样的评价:“这个决心不容易下定,这不仅要有非凡的胆略和魄力,最主要的是具有对于复杂事物的卓越洞察力和判断力。历史进程证明了毛主席的英明正确。”这个“决策”是
A.国共合作,进行国民革命
B.国共合作,共御日寇
C.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
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21、1894年中了状元的_______主张_______,成为著名的实业家、政治家。
22、《海国图志》的作者是__________ 。
23、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_____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发现青蒿素,并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是____。
24、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会议名称。
(1)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3)再一次确定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
25、______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______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
26、观察下图,将代表下列地区的字母代码填入图中对应方框内。
A.1951年5月和平解放的地区 B.1949年9月和平解放的地区
27、将下列历史人物对应的作品序号相匹配
李时珍( )、宋应星( )、徐光启( )、施耐庵( )、罗贯中( )、吴承恩( )
(1)《西游记》(2)《三国志通俗演义》(3)《水浒传》(4)《农政全书》(5)《本草纲目》(6)《天工开物》
28、1927年,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湘赣两省边界,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__________________;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______ 多万人,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29、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关内容
(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是_____
(2)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是_____
(3)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是______
(4)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是______
(5)称赞洪秀全是“反清英雄第一人”的是________
30、(______)年,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是发展(________)。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央电视台2006年4月9日报道:中央电视台《我的长征》大型电视行动今天正式启动。行动以重走长征路为主线,通过记者和志愿队员的亲历,回顾历史,体验和感受长征的艰辛和豪迈,展示长征沿途的新变化。
材料二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
(1)红军为什么被迫开始长征?红军长征的起止时间?
(2)在长征途中中共召开一次什么重要会议?这次会议确立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有何重要历史意义?
(3)重走长征路,发扬长征精神,通过本课的学习后,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认为何为长征精神?
32、铁血悲歌尽风流,千秋正气树丰碑,2016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它将再次唤起人们对长征岁月的怀想,沿着饱含先烈热血的足迹,让我们一同走进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旌旗漫卷突重围]
(1)根据下框材料,”革命大本营”指哪一革命根据地?红军撤出”革命大本营”的原因是什么?
[渡尽劫波换新颜]
下图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两枚金币.
(2)写出两枚纪念币记载的红军经历过的两件重大历史事件。
(3)图2纪念币中的三面红旗象征着哪三支队伍?三支队伍会合意味着什么?
[峥嵘岁月意长存]
(4)长征给予人类的精神财富是宝贵的.近年来,四川等省发起”长征路线申请加入世界文化遗产”活动,你认为这项活动有何现实意义?
33、请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2)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3)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34、材料一
材料二 亚历山大二世在1861年3月1日颁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根据该法令的条款,所有农奴都被宣布为是自由的,农奴耕种的土地在农奴和贵族地主之间进行分配。贵族地主因土地被分配给农民而得到政府付给的长期国库券,作为回报农民必须交纳49年的赎地费以偿还政府。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材料三 林肯总统于1862年9月22日正式签署法令:“(在叛乱地区)“为人占有而作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指1863年元旦)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合众国政府行政部门,包括陆海军当局,将承认并保障上述人等的自由。”
材料四 明治维新后,由于商品货币经济的急速发展,国内统一市场的初步形成和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把全国的农业也纳入资本主义发展的轨道。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图1、图2、图3呈现的历史信息,分别指出三国在19世纪中期,面临的危机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俄国农奴从改革中获得了什么利益?这次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
(3)根据材料三,指出林肯政府通过是什么方式解决了本国奴隶制问题?请说出林肯总统的突出贡献。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治政府必须解决土地问题的原因?明治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5)探究以上材料,你得到的主题是什么?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