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成果丰富。2012年,中国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是
A.郭沫若
B.鲁迅
C.莫言
D.余秋雨
2、中共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是 ( )
A. 新中国成立 B. 三大改造完成 C. 土地改革的完成 D. 中共八大的召开
3、1950年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称:“……是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是“中国人民对于残余的封建制度所发动的一场最猛烈的经济的战争。这场战争的胜利,将在实际上结束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质”。这件大事应是( )
A.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
C.抗美援朝
D.和平解放西藏
4、内战烽火燃起时毛泽东说:“我们不但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他。”人民解放军打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的标志是 ( )
A.长春解放
B.沈阳解放
C.北平解放
D.南京解放
5、汪林茂在《层级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开始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代化这辆列车。这个“历史事件”是( )
A.戊戌变法 B.洋务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辛亥革命
6、张华在国庆假期里观看了以下五部影视剧,按照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虎门销烟》 ②《鸦片战争》 ③《收复新疆》 ④《火烧圆明园》 ⑤《甲午风云》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⑤④ C.①②④③⑤ D.③④⑤①②
7、有人戏称北京大学首先是因为“三只兔子”出名的,即“老兔子”蔡元培,“中兔子”陈独秀、“小兔子”胡适(三个生肖都属兔子)如此形容北大的出名,是因为它与那一历史事件的关系。
A.戊戌变法
B.义和团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文学革命
8、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壮烈献身的人物是:( )
A.陈玉成
B.丁汝昌
C.梁启超
D.谭嗣同
9、2001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在上海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今年我国又在上海成功举办了亚信峰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展上述外交活动的主要目的是
A. 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B. 弘扬“求同存异”的万隆精神
C. 增强与东欧国家的传统友谊 D. 营造中国发展和平的国际环境
10、八年抗日战争,中国人民最终取得了伟大胜利,其重大意义是
①是近代史上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②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
③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④中国人民从此战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1、中国近代史时期,西方列强不请自来,侵占过我国北京的战争有
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2、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下列口号或主张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自强求富 ②维新变法 ③民主共和 ④民主科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①③②④
13、“列强的炮声惊醒了古老中华帝国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一一中国近代史开始了。”“列强的炮声”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年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4、为结束“十年动乱”“十年浩劫”奠定群众基础的是
A. “二月风暴”
B. “二月逆流”
C. “九一三”事件
D. “四五运动”
15、“这里本是黄土高原上一片贫瘠的土地,自从红军长征来到这里,它就由一个默默无闻的地名逐渐成为决定中国命运的思想制高点。”下列各项能够体现材料观点的是( )
A.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成为党的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C.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D.召开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16、历史解释是在史事的叙述和理解的基础上,对历史事物进行的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下列表述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B.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C.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D.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17、中新网2021年11月16日电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 16日答记者问时强调,民进党当局顽固坚持“台独”立场,执迷不悟挑战一个中国原则……,图谋改变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现状。……正告民进党当局,对于一切企图分裂国家、一切挑衅逼迫甚至突破红线的行径,我们将不得不采取断然措施。近代台湾经历了割占——回归——分离的历程。这一“历程”分别与下列哪些战争有关( )
①鸦片战争②甲午中日战争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④抗日战争⑤解放战争
A.②④⑤
B.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④
18、图是某同学在学习了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某次地主阶级自救运动后,绘制的一幅漫画,该漫画( )
A.显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的坚强意志
B.揭示该运动单纯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C.说明了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D.此措施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19、余秋雨说:“废墟昭示着沧桑,让人偷窥到民族步履的蹒跚。”下图所示遗址见证了“民族沧桑的历史”是( )
A.鸦片战争的失败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沙俄侵占我国领土
D.洋务运动破产
20、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西方列强曾发起过几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美国《纽约时报》报道的《清军投降,北京城楼升起英法旗》就发生在: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21、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内容。
(1)彻底摧毁我国两千多年封建土地制度的是——
(2)我国第一座跨长江的铁路公路两用桥——
(3)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
(4)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5)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
(6)1999年回到祖国怀抱的地区——
22、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__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农业合作化经历了由________、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23、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交通运输建设取得很大成就,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川藏公路、______、新藏公路相继通车,密切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______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
24、1875年,清政府任命______ 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历时一年半,终于收复了除伊犁之外的新疆;1895年,清政府任命______为钦差大臣,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
25、请列举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割据时期主要的军阀派系和代表人物
26、1894年是农历的“甲午年”;1898年是_______年;1901年是“辛丑年”;1911年是_______年。
27、198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__________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1997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__________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28、五四运动的意义: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⑯______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⑰______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⑱______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29、观察下图,将代表下列地区的字母代码填入图中对应方框内。
A.1951年5月和平解放的地区 B.1949年9月和平解放的地区
30、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_________
3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包括哪些?列举两例“一五”计划期间新建的公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有什么重要意义?
32、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近代史上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该条约中割失的第一块领土是哪里?
(2)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额最大的不平等条约是什么?该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中国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是哪个国家?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是什么?
(4)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什么?
(5)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什么?
33、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国民党的内战政策,进行了三年艰苦卓绝的人民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
材料二:2015年9月3日,是中国首个法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材料三: 根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报告:无辜的南京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被集体杀害,总共有30多万人丧生。
请回答有关问题:
(1)材料一中人民解放战争爆发的标志是什么?
(2)中华民族全面抗战兴起和胜利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你认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4)随着抗战的胜利,被日本统治达50年之久的什么地方回到了祖国怀抱?
(5)材料三控诉的是日本法西斯制造的什么事件?
(6)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针对当今某些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抹杀这一人间惨剧真相的事实,谈谈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中日关系。
34、歌词中感悟历史:
《春天的故事》部分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1)“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中的“春天”指的是什么?
(2)“老人”是指哪位领导人? “画了一个圈”中的“圈”指哪些地方?
(3)“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 中的“春天”是指什么?
(4)”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是指什么历史事件?这次活动有什么意义?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