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京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曾作为许多政权的首都,在近代饱经沧桑。1912年元旦,它见证了哪个政权的诞生?
A.太平天国 B.南京国民政府
C.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D.汪伪国民政府
2、在一部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中,周恩来与蒋介石互称“蒋校长”“周主任”,这源于他们都曾共事于
A.京师同文馆
B.福州船政学堂
C.京师大学堂
D.黄埔军校
3、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说:“在耶稣之下,太平天国的首义诸王一夜之间都成了上帝的众子,并按照各自的行序分别对应天象:洪秀全为日,杨秀清为风,萧朝贵为雨,冯云山为云,韦昌辉为雷,石达开为电”。这实质上反映了太平天国
A. 宣扬人人生而平等思想
B. 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C. 增强核心领导层凝聚力
D. 借助神权重建等级秩序
4、1979年4月,广东省领导向中央汇报:“我们省委讨论过……希望中央给点权,让广东先走一步,放手干。”后来,中央让广东“先走一步”的重大决策是( )
A.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设立经济特区
C.逐步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5、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其中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在( )
A.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
B.改革开放实行100年时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
D.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100年时
6、下列有关中共七大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为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的前途准备了条件
B.毛泽东在会上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C.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重要的一次会议
7、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上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
A.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沿江和内陆开放城市—沿边开放城市
B. 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发区—沿江和内陆开放城市—沿边开放城市
C. 沿江和内陆开放城市—沿边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D. 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发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江和内陆开放城市—沿边开放城市
8、“三军配合,两翼牵制”是毛泽东在解放战争期间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三军互为犄角、逐鹿中原表明人民解放军开始
A.战略防御 B.战略相持 C.战略进攻 D.战略决战
9、美国历史学家马士在《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一书中描述中国“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低到只是保护了独立主权国家的极少的属性的地步了。”“国家地位非常低落”表现在(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C.清政府彻底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D.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10、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中国国家公祭日,习近平在首个公祭仪式讲话中23次提及“和平”,传递正能量。与国家公祭日设立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B.一二•九运动
C.七七事变
D.南京大屠杀
11、“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毛泽东这句话与哪一事件有关(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全面内战
D.美国侵略朝鲜
12、毛泽东生前写了不少诗词,每一首背后都有一件甚或数件中国近现代史上惊天动地的大事。下列诗句所反映的重大事件,发生在解放战争期间的是
A.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C.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D. 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
13、下列事件不是发生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是
A.秋收起义 B.红军长征 C.南京大屠杀 D.西安事变
14、下列属于新文化运动时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的是( )
A.《庶民的胜利》
B.《敬告青年》
C.《狂人日记》
D.《孔子与宪法》
15、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谱写了一曲悲壮的抗争之歌。领导这场运动的是
A.李秀成
B.华尔
C.洪秀全
D.林则徐
16、胡适曾提出“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由此可知他主张
A.提倡民主
B.提倡新道德
C.提倡科学
D.提倡新文学
17、强大的国防力量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伴随着中国核工业和导弹事业的发展而组建的部队是( )
A.华东军区海军
B.海军陆战队
C.陆军通信兵
D.第二炮兵部队
18、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标志是
A.袁世凯掌握清朝的军政大权
B.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
C.革命党人与清朝举行南北议和
D.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壮哉!武昌首义,一枪打翻封建帝制;伟哉!天下响应,万众擎起民主共和。”这副对联中的“武昌首义”距今(2020年)
A.108周年 B.109周年 C.110周年 D.111周年
20、黄埔军校人才辈出,为国共两党培养出一大批高级将领。在黄埔军校担任政治部主任的共产党员是 ( )
A.叶挺
B.林彪
C.周恩来
D.聂荣臻
21、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关内容。
(1)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的事件是:
(2)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3)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
(4)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
(5)被誉为“党的好干部”的是:
2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应的答案。
(1)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的事件是______________.
(2)19世纪末,由农民阶级领导的反帝爱国运动是______________.
(3)黄海海战中,他率致远舰与日舰激战,最后全舰官兵烈国,他是:______________.
(4)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______________.
(5)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______________.
23、“ ”的创造性构想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24、在戊戌变法中,矢志为变法献身,并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人物是________。
25、北伐的主要对象是_______、________张作霖三个军阀。
26、___________年5月,黄埔军校在___________成立,___________任校长,___________任政治部主任。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27、1851年1月洪秀全率众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的地点是广西桂平县_______;1905年8月在_______成立了中国同盟会。
28、不平等条约体现了西方列强的凶残本性。
(1)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的中国领土是________
(2)清政府在与英、法、美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中,承认________贸易的合法化。
(3)在近代不平等条约中,清政府赔款最多的条约是________.
29、毛泽东提出的著名论断___________。解放区军民以___________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并制定了以___________为主要方式,以___________为主要目标,___________的作战原则和方针。
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___________率领西北野战军军取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战役胜利,粉碎了敌人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华东野战军在山东___________战役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___________,打退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30、教育的发展
(1)兴办学校: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先后兴办了_____、福州船政学堂等一批新式学校。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先后在天津创办北洋西学堂,在上海创办______。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又决定创办______。
(2)新式教育的发展:1902年,清政府废除______。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______,存在约1300年的科举制度至此寿终正寝。与此同时,清政府还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中国近代______逐渐发展起来。
31、戊戌变法发生于哪一年?列举两例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举出一例因戊戌变法牺牲的英雄人物。
32、简述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中国战败后签订的《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危害。
33、我国科学技术的巨大成就为青少年带来哪些启示?
34、从1953年起我国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到“十一五”(2006年-2010年)时,“五年计划”变成了“五年规划”,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钢铁、煤炭、电力、机械制造等各个领域快速发展,捷报频传。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
材料二:1978年-1982年我国农村家庭人均收入统计图
材料三:以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八五”时期(1991~1995年)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达11%左右……对外开放的范围和规模进一步扩大,形成了由沿海到内地、由一般加工工业到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的总体开放格局。
——王炳文《新中国十二个五年计划(规划)的历史回顾》
(1)据材料一,概括我国“一五”计划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
(2)据材料二,归纳1978年~1982年中国农民收入变化呈现的态势,并指出导致这一态势的政策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八五”时期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概括从“计划”改为“规划”体现了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