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图为周恩来为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临时赶写的补充发言草稿,该发言稿写于
A.1949年
B.1953年
C.1955年
D.1971年
2、年表记述了历史人物所经历的大事,下列年表可以补充的史实是:( )
A.长春登基,成立伪满洲国
B.热血抗战,取得台儿庄大捷
C.西安事变,通蒋抗日
D.枣宜会战,杀身成仁
3、孙中山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 为三民主义。其中“创立民国”被阐发为(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主主义
D.民生主义
4、人们通常把标志性事件作为定位历史的坐标。下列历史事件及其历史作用的搭配,不正确的是
选项 | 历史事件 | 历史作用 |
① | 洋务运动 | 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
② | 戊戌变法 | 完成了从君主制到共和制的转变 |
③ | 新文化运动 | 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
④ | 五四运动 |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五四运动以后,各地出现了一些宣传刊物和团体,例如,《每周评论》《湘江评论》、马克思主义研究会。这些刊物和团体宣传的主流思想是( )
A. 民主和科学 B. 三民主义 C. 马克思主义 D. 自强求富
6、太平天国攻克永安后,分封诸王,其中翼王是指
A.石达开
B.杨秀清
C.韦昌辉
D.陈玉成
7、晚清时期,“维护祖国统一大业之奇勋,捍卫边疆之殊功,可与张骞、班超并驾齐驱!”的历史人物是
A. 张之洞
B. 曾国藩
C. 左宗棠
D. 袁世凯
8、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流行语言,比如当前流行的“高铁”、“网购”、“共享单车、“移动支付”等。我们通过流行语言的变化能够感受到时代的变迁(如下表所示)。下列流行语言符合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有
建国初期 | “土改”“双百”方针“三大改造” |
探索时期 | “大跃进”“放卫星”“原子弹” |
文革时期 | “红卫兵”“走资派”“上山下乡” |
改革开放新时期 |
|
①“经济特区”
②“绿色食品”
③“公私合营”
④“下海”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9、制定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的会议是( )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10、毛泽东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写道“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诗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 )
A.平型关大捷
B.辽沈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1、“太平军魂”石雕坐落于长沙天心阁,石雕再现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攻打长沙城的战斗情景。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标志是( )
A.金田起义
B.北伐西征
C.天京事变
D.天京陷落
12、太平天国为了巩固政权,建立一个理想的地上“天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它的诸项活动中,能够与当时世界主要发展潮流同步的是颁布( )
A.《天朝田亩制度》
B.《海国图志》
C.《北京市民宣言》
D.《资政新篇》
13、会议通过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会议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这次会议
A.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标志着新中国成立
14、1992年对于推动中国改革开放能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再出发,具有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1992年被称为中国30年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的主要依据是:
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作出国有企业改革的决定
C.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D.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
15、美国学者杰明•艾尔曼说:“鸦片战争对中国国内影响不是太大,只限于广东一带,当时的问题是太平天国,大概几百万中国人死去,中国的经济中心江南一带都乱了……把清朝的元气消耗得很厉害,导致国力衰减。”作者认为( )
A.鸦片战争使中国成了半殖民地
B.太平天国运动推翻了清王朝
C.太平天国运动破坏了社会经济
D.鸦片战争有利于中国近代化
16、某同学在做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他搜集了“政企分开”、“经营自主权”、“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据此推断他研究的课题是
A.土地改革
B.国有企业改革
C.民主法治建设
D.按需分配
17、1962年《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规定:保证集体经济占绝对优势的条件下。人民公社应该允许和鼓励社员利用剩余时间和假日,发展家庭副业,增加社会产品,增加社员收入,活跃农村市场。这一规定体现了( )
A.加速“左”倾错误的继续泛滥
B.违背农村经济的客观实际
C.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开始了生产责任制的尝试
18、作为第一批官费留美学生,他用炽热的爱国热情表示“中国人要用自己的工程师和自己的钱来修铁路”。京张铁路圆了他这个梦,他是( )
A.张謇 B.詹天佑 C.侯德榜 D.严复
19、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八大的功绩在于
A.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B.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出了重要贡献
C.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D.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20、鲁迅先生曾说“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以下“鞭子“与“动弹“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 )
A. 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 B. 甲午中日战争-----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C. 第二次鸦片战争-----师夷长技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传播民主科学思想
21、杰出的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1)他在1984年的洛杉矶第23届奥运会上获得中国人的第一枚奥运金牌,他是________
(2)他担任河南省兰考县委书记,与自然灾害进行了顽强斗争,被誉为“人民的好干部”,他是________
(3)被称为当代中国的“神农”,为人类战胜饥饿作出最大贡献的农业科学家是________。
(4)他作为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为我国的核武器研制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被誉为“两弹元勋”,他是________
22、“一国两制”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_______制度,港澳台实行______制度。
23、根据提示列举下列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1)1894年7月,日本对中国不宣而战;8月,清政府被迫应战,这是: 。
(2)19世纪中期爆发的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是: 。
(3)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开辟了中国近代化道路的事件是: 。
(4)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
(5)他们高举“扶清灭洋”的大旗,与外国侵略者进行抗争,这是: 。
(6)第一个全国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
(7)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
(8)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
24、从1961年起,为克服困难局面,中共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提出了“_____ 、_____、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25、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是________
26、1953--1956年的“三大改造”的主要任务,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成社会主义________制;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________体制。
27、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提出对台湾基本方针是________、________ 。随着海峡两岸交流日益密切,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均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历史上称作“________”。
28、改革开放新时期后,___________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提出“______________”的构想。 在______________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___________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______________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29、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是( )自治区;2006年,( )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
30、1895年,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标志性事件是________。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在华北2000多千米的战线上发起了“________”,这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31、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它是由清王朝内部的部分官僚为维护封建统治而掀起的一场自救运动。
(1)洋务运动起止时间?口号是什么?
(2)洋务派在地方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3) 洋务运动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它失败的标志是什么?
3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准时点火发射,约573秒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作为我国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实施期间恰逢迎来党的百年华诞。广大科技工作者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和“东风精神”,在感悟奋斗历程中坚定航天报国志向。
(1)“我国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使用的载人飞船名称是什么?搭载这艘载人飞船的火箭在哪一卫星发射基地点火发射?
(2)我国哪一型号的无人飞船成功完成了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航天之旅?我国第一位升入太空的航天员是谁?第一位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的是谁?
(3)“两弹一星”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要弘扬和学习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哪些精神?
33、简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1980年,中央决定兴办的经济特区有哪些?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有何重要意义?
34、经济政策影响国运。建国后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在曲折中前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比重和增长速度变化表
行业 | 1953年农轻重比例% | 1957年农轻重比例% | 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 |
农业 | 52.8 | 43.5 | 4.5 |
轻工业 | 29.6 | 29.2 | 12.8 |
重工业 | 17.6 | 27.3 | 25.4 |
材料二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以农村改革为重点,(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以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
请回答
(1)上表中重工业增长速度最快,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施?这一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所示的是哪一时期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3)材料三中,“农村改革”实行的政策是什么?“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指的是什么?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用简单的词语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