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增开天津为商埠”的条约是( )
A.《天津条约》
B.《北京条约》
C.《瑷珲条约》
D.《黄埔条约》
2、美国的中国问题观察家费正清曾说:从1950年到1971年,华盛顿送上月球的人比派往中国的还要多,虽然后者离我们更近。这主要是因为( )
A.美国政府敌视中国
B.中美之间相隔遥远
C.中国经济发展滞后
D.美国重视航天技术
3、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农民获得土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巩固了新生政权。新中国土地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
A.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
B.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地主、富农剥削和压迫农民
D.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4、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这是因为( )
A.北京全体大中学生举行了罢课
B.上海开始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
C.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
D.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以实现
5、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联合国设立这一节日以希望引起世界各国对毒品问题的重视。近代中国领导人民禁烟的民族英雄是( )
A. 魏源 B. 林则徐 C. 左宗棠 D. 李鸿章
6、之所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是因为( )
A.平反了大批冤假错案
B.恢复了邓小平的职务
C.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伟大决策
D.讨论了加快农业发展的决定
7、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形成是在( )
A.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B.“文化大革命”期间
C.改革开发初期
D.三大改造时期
8、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 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 )
A.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
B.香港、澳门回归
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D.《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9、孙中山在与各省代表商谈组织临时政府时指出“从前改换朝代,必改正朔、易服色”。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亲自参与设计并推广的新式服装是( )
A.汉服 B.中山装 C.西服 D.旗袍
10、《申报》:“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宣读婚约,互换戒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材料反映了
A.民族工业的发展 B.社会生活的变化 C.文化教育的进步 D.文学艺术的成就
11、它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它是
A.虎门销烟
B.虎门战役
C.平型关大捷
D.抗日战争
12、“有这么多军事领导人出席会议,这本身就极大地支持了毛泽东对博古、李德的错误军事战略进行批判。这次政治局扩大会议成为中共党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这次会议是( )
A.八七会议
B.古田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五大
13、1860年10月火烧圆明园的是( )
A.八国联军
B.法德联军
C.英法联军
D.俄美联军
14、新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针对这一现状我国实行的基本国策是
A.一国两制
B.民族区域自治
C.坚持民族平等
D.加强民族团结
15、瓦德西到达北京后又分兵四处攻掠,联军每到一处,烧杀抢掠,许多地方变成了瓦砾。材料中的“联军”指( )
A.英法联军
B.美日联军
C.八国联军
D.联合国军
16、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其中解放东北全境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三大战役
17、2022年1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必须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继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以下选项,可以体现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对农民问题关切的是( )
A.没收地主和富农全部财产
B.分给地主一份土地,让他们自食其力
C.对农民实行减租减息政策
D.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8、一年一度的“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两会”分别是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C.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
D.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
19、“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我国最早建立的王朝是
A.夏朝 B.秦朝 C.汉朝 D.唐朝
20、1953年前后,一些企业将集体福利设施进行了经营化尝试,改由职工分摊,试图让行政负担的部分设施改由职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然而在实施的过程中却逐渐显露了一些问题。到1956年,企业职工福利制度一度又回归由国营企业包办的模式。这种变化( )
A.体现了经济体制的逐渐转轨
B.表明所有制形式发生重大变化
C.反映了多元分配制度的出现
D.意味着国家经济战略得以实现
21、【农民创举·全国推开】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在党中央的支持倡导下,这种________逐步在全国推开,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
22、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______;2001年,中国成为______的成员,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23、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________。
24、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是《________》、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是《________》、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是《________》
25、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为了改变大量农民无地和少地的状况, ______ 年冬起,全国开始分批进行土地改革。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走 ______ 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26、性质:具有广泛群众性的________组织。
27、1940年,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在______的指挥下,组织了100多个团,对日军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史称“百团大战”;______会战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28、________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________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29、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_____和天津的《国闻报》。《辛丑条约》签订后,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出现了邹容的《革命军》、_____的《猛回头》和《警示钟》等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
30、(_____)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_____)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31、在中国近代史上无数革命志士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革命事道路,抛头颅撒热血。大家结合我们本学期所学过的历史知识举例一到两名革命英雄人物的名字和事例并阐述他们的革命精神。
32、(探究题)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探究。
(探究一)
(1)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这次革命首先在哪里取得胜利?
(探究二)
(2)试从政权和政治制度的建设方面,简要评述孙中山领导的这次民族民主革命的历史功绩。
(探究三)
(3)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33、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目的是什么?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哪些?简述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34、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自涎生之日起就勇敢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共十七大召开前,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追溯了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
为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同学们回顾历史,总结成就,展望未来,对“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进行探究。
回顾历史
(1)同学们认为:中华民族一百多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的历史,关键是1949年的“中国新生”和1978年的“伟大转折”,实现国家的独立和富强。请你说出开启这两个阶段的历史事件。
总结成就
(2)“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莲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引自《复兴之路》解说词)。你知道书写“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的总设计师是谁吗?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分别在农村和城市做了哪些改革?
展望来来
(3)今天,中国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请结合自身实际,谈一谈在新的历史时期,你肩负着怎样的历史使命?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