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漫画反映的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依法治国
D.全面从严治党
2、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是: ( )
A.中国人民共和国建立
B.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
C.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
D.中共八大的召开
3、鸦片战争的爆发揭开了侵略与对抗、中西社会冲突的帷幕,中国从此被轰出中世纪,进入近代,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一系列变化。鸦片战争爆发于( )
A.1840年
B.1856年
C.1894年
D.1900年
4、毛泽东诗词“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一桥”是指( )
A. 南京长江大桥 B. 武汉长江大桥 C. 上海浦东大桥 D. 钱塘江大桥
5、“通过五四运动,中国青年发现了自己的力量,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现了自己的力量。”在这次运动中,开始登上政治舞台的是
A.地主阶级 B.农民阶级 C.资产阶级 D.无产阶级
6、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 )
A.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B.学习外国先进的经验和管理办法
C.引进外资,加快发展步伐
D.扩大对外贸易,发展外向型经济
7、19世纪末,状元张謇弃官从商,选择创办实业的道路,“状元办厂”的故事流传一时。下列属于张謇创办的企业是
A.汉阳铁厂
B.上海轮船招商局
C.大生纱厂
D.福新面粉公司
8、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是
A. 平等、团结、繁荣、和谐
B. 平等、团结、互助、繁荣
C.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D. 平等、发展、互助、和谐
9、仔细阅读下表,它反映的是( )
时间:1940年8—12月
指挥者:彭德怀
规模:八路军投入105个团
战绩:毙伤日伪军25000多人
A.百团大战
B.台儿庄战役
C.辽沈战役
D.贺胜桥战役
10、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指出:“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该文应发表于 ( )
A.维新变法运动时期
B.新文化运动时期
C.北伐战争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11、某学校组织历史知识竞赛,试题中有以下关键词:华清池、兵谏、和平解决。这组关键词反映的历史事件产生的影响是( )
A.局部抗战开始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C.国民政府统一全国
D.十年内战基本停止
12、关于武汉会战日军伤亡人数,国民政府统计为25.6万人。日本《战史丛书·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记载为31486人。1938年至1940年武汉日军第11军作战伤亡统计为650639人。武汉会战日军伤亡人数统计( )
A.国民政府官方的数据比较权威
B.日本统计更接近真相
C.无法辨别史料的真伪
D.还需补充其他史料佐证和甄别
13、小历同学准备为班级出一期题为《近代中国民族英雄》的黑板报,林则徐可归入的栏目是( )
A.禁毒先驱
B.农民领袖
C.甲午英烈
D.变法志士
14、2020年,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上代表中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双碳目标”的提出体现了,( )
A.“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新发展理念
15、“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从中得到的信息是
A.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了上海
B.工人阶级在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C.斗争付出了巨大牺牲,效果不明显
D.中国共产党在斗争中起到了领导作用
16、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诞生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新成果,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下图①②处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是( )
A.①马克思主义 ②毛泽东思想
B.①邓小平理论 ②毛泽东思想
C.①邓小平理论 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D.①马克思主义 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7、规定日本人可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的条约是
A.《辛丑条约》
B.《瑷珲条约》
C.《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18、这是1843--1850年间的比价,由此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A.银贵钱贱越来越严重
B.农民收入增加,生活改善
C.农民收入减少,生活艰难
D.农民和手工业者负担加重
19、这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被国外学者誉为“东方药学巨典”。该著作的作者是
A.罗贯中
B.李时珍
C.宋应星
D.徐光启
20、太平天国后期,洪秀全提拔的青年将领陈玉成未能参与的战斗是
A. 浦口大捷 B. 三河大捷 C. 安庆保卫战 D. 天京保卫战
21、《民族区域自治示意图》中①处是____,②处是____
22、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按照__________、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23、实行_____制度,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006年,______全线通车, 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24、辛亥革命的果实被___________窃取,他建立起________的统治。
25、“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这一愿望实现是在 ______ 时期,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的会议是 ______ 。
26、1840—1900年,外国侵略者曾两次攻占北京,分别是______年、 _____年;有两位皇帝被迫逃离北京,分别是______、______。
27、中国近代史开始于 ___________年;“中国所说的统治是以国君统治百姓而已”这一现象结束于___________(需答具体事件)。
28、_________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_________年,清政府以科举流弊太多,决定从次年开始,废除八股文。
29、过程: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逼迫________下诏退位;2月13日,孙中山辞职;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________为临时大总统。3月,袁世凯在________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4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的职务。
结果:________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________窃取。
30、“_____________”,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_____________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31、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发动了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抵抗并最终取得抗战胜利。回答以下问题:
(1)全国性的抗日战争开始于什么事件?
(2)中国军民“血肉筑长城”,概要举出中国军民抵抗日本法西斯侵略的战役名称。(不少于三个)
(3)请问:抗日战争结束以什么为标志?随着抗战的胜利,被日本统治达50年之久的什么地方回到了祖国怀抱?
32、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事件是
(2)中国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
(3)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
33、太平天国颁布的哪一文件反映了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指出抗日战争时中,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实行的土地政策。简述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的意义。
3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窃闻与日本议和,有割奉天沿边(指辽东半岛)及台湾一省,补兵饷二万万两及通商苏、杭,听机器洋货流行内地,免除厘税……
——康有为《上皇帝书》(公车上书)
材料二 “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乱机遍伏,即无强敌之逼,揭竿斩木,也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三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等。
——(美)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
请回答:
(1)材料中“与日本议和”是指什么事件?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戊戌变法的哪些内容有助于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
(3)根据所学知识说说戊戌变法运动的积极影响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邮箱: 联系方式: